「城市,是承載歷史和文明的一個容器和儲藏所,那構成城市的骨架和靜默的建築物和那作為城市血管的縱橫交錯的街道,無不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刻的象徵意義。」而所謂城市書寫,則可以理解成為是作家以一種特殊的文學樣式,按照個人的城市體驗,對他所生活的環境予以記錄,對城市的歷史和文明加以闡釋的創作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對巴黎的書寫,就可以看作是雨果本人對巴黎特有的體驗與感悟,書寫巴黎的意義,主要探討的就是從雨果筆下的巴黎形象來看《悲慘世界》中雨果的創作方法的獨特性。
關於巴黎的敘事對於雨果小說創作的影響
19 世紀的工業革命,引發了作家對城市這一物質形態的關注。在文學作品中,開始或多或少地出現了對城市的描繪,經典的城市形象可以為小說創作增光添彩。城市在作家的筆下,大多是體現為具體的場景描寫。雨果筆下的巴黎,注重塑造的就是發生在巴黎的故事和生活在巴黎的人物形象。城市生活的方式,直接影響了小說的敘事空間,而關於巴黎生活的記錄又直接成就了雨果的小說創作。
《悲慘世界》所反映的法國正處在半農業社會與半工業社會的前期。在這種社會的轉型期,現代意義上的工業無產階級還沒有形成,所以,此時的巴黎呈現出的是一番躁動不安的景象,這個景象為雨果所熟悉。巴黎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事件,引起了很多作家的關注,左拉,巴爾扎克、波德萊爾等人都和雨果一樣,把發生在巴黎的故事融合到作品之中,形成了大量以巴黎為背景的文學創作,都可以看作是根植於巴黎的土地而結出的成果。也就是說城市為文學創作提供了必要的土壤,《悲慘世界》就是雨果基於巴黎體驗的創作。雨果深入研究過下水道系統,所以小說以史詩般的寫作,對巴黎宏大的下水道場面進行描繪;雨果於 1848 年和 1851 年兩度爬上街壘,對街壘有著親身體驗和第一手材料,在《悲慘世界》中描繪街壘戰鬥的場面才能得心應手。關於街壘的描繪是其他作家所缺乏的,即使是在巴爾扎克的鴻篇巨製《人間喜劇》中也沒有留下關於街壘戰鬥的痕跡。在歷史的記錄方面,《悲慘世界》中的巴黎,真實地再現了 19 世紀初期巴黎的歷史。這是小說在敘事方面對巴黎的貢獻之一。當然,城市與文學的關係並不是單向的,它們的互相影響,相互依存的。城市是作家生活經驗的來源,城市生活也就成為小說創作的主要推動力;與此同時,小說的創作可以幫助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一個城市的歷史,以及在特定歷史時期裡城市人的生活狀態。關於一個城市所生發的想像也可以為文學作品提供更廣闊的書寫空間,進而,推動文學作品的創作。
卡爾維諾在他的《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中說:「過分宏偉的想像在許多領域中都可能令人厭倦,但在文學中則不然。即使我們提出難以量計的目標,而且也沒有希望實現,文學也依然存在。」雨果一直強調作者的主觀傾向性在文學藝術的創作中所起的能動作用,他認為:自然界中的一切,在藝術的「魔棍」的作用下,才能進入到文學藝術中來,這根「魔棍」就是一種藝術想像。因此,在《悲慘世界》中關於小城蒙特勒伊的描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就文學的作用來說,它又是具有一定創新性的城市想像,是對未來城市發展方向的展望。在小說中,雨果通過對知識的各個門類進行總匯和編織,創造出了這樣一個具有多層次、多面性的文學景觀,為後世讀者了解巴黎歷史提供了方便。巴黎是雨果成長的地方,它帶給作家的是無限的創作靈感。從鋒芒乍現的《巴黎聖母院》到具有大家風範的《悲慘世界》,雨果的兩部具有影響力的作品都是在巴黎這個大背景下發生的,卻又各有不同。
《巴黎聖母院》描繪的是發生在哥德式建築內的一個故事,側重於對巴黎的主要建築進行描繪,圍繞著聖母院來展開敘事。巴黎聖母院是哥德式建築的巔峰之作,雨果在小說中不惜以濃墨重彩來對這一建築史上的壯麗篇章予以描繪,並使這個哥德式建築成為小說的主要敘事空間。主要人物的命運都與聖母院息息相關。在情節發展中,又穿插著對建築藝術的議論,展示給讀者的是一幅真實可信的巴黎景象。而《巴黎鳥瞰》一章,則是從制高點上對巴黎城市外貌予以描繪,對城市規划進行了細緻的分析正如著名的雕塑家羅丹所說:「大教堂的屹然直立,是為了俯覽圍繞在它身邊或者仿佛躲在她翅膀之下的城市。」雨果正是通過對大教堂的描繪,進而描寫了整個巴黎城區的面貌,從孚日廣場到聖跡區,從塞納河畔到巴黎的街道,以空間投射的目光對巴黎景象以及發生在巴黎的故事進行敘述,這是浪漫主義的典型敘述方式。也正是巴黎這座城市,給予了雨果這樣的創作靈感與方式,這是巴黎對雨果創作影響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創作發展到《悲慘世界》時,雨果對巴黎的描繪,開始轉向現實主義的描繪,對哥德式建築的態度也發生轉變。認為「修院在十世紀是好的,在十五世紀開始有了問題,到了十九世紀卻已經令人厭惡。」這種態度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雨果的思想和文藝觀念的變化。哥德式建築逐漸成為官方統治勢力的代表,由於意見的分歧,雨果開始背離了哥德式風格的創作潮流,並對其表現出厭惡的態度。雨果開始關注社會問題,關注生存在巴黎的窮苦人的命運,最後創作出了《悲慘世界》等作品。不同時期的巴黎社會現實直接影響了雨果的小說創作,這是巴黎對雨果創作的另一個重要影響。
文學創作對城市的主要作用在於它對城市歷史的記錄。《悲慘世界》中的巴黎,試圖記錄城市生活的點滴,在關於街道、下水道和街壘等事件的記錄中,是其他作家所不能及的,有些方面甚至可以成為歷史學考證的依據。《悲慘世界》的獨特和複雜之處,更能顯示出一代大家完美的寫作技巧及其創作的逐漸成熟。而對雨果筆下的巴黎形象的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他文藝思想的變化,進而為更好的研究雨果的創作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