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她隱瞞女兒身代父從軍,並擊敗入侵民族,隨著那首《木蘭辭》一起,成為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
遺憾的是,我們自己的文化瑰寶,卻被好萊塢一次又一次改編成電影,其中最成功的當屬1998年的動畫電影,今年根據這部動畫電影改編的真人電影《花木蘭》上映,雖然主角有劉亦菲、甄子丹、鞏俐等巨星,但並不是我們想要的味兒。
為什麼我們自己的故事不能由我們自己來拍呢?這個困惑《木蘭:橫空出世》給出了響亮的回應。定檔國慶敢和《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拼個高下,表明了片方對電影品質的信心,也勾起了我對電影的期待,沒想到看完仍有驚喜,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有傳承、有突破。
說傳承,一方面是在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電影中的花木蘭從小就懷揣女俠夢想,但在替父從軍之後屢次遭受打擊,但她努力堅持,最終真正理解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含義。故事上沒有丟掉代父從軍的核心,人物塑造上,電影中的花木蘭更加調皮、不服輸,個性上更加鮮明。
另一方面是在美術上,承載中國傳統文化的動畫電影,美術變得尤為重要,甚至從中可以判斷導演對美的認知、對傳統文化的鑽研程度、對電影創作是否認真。《木蘭:橫空出世》幾乎每一幀都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輸出,電影中能看到壯闊的萬裡長城、充滿獨特東方美感的亭臺樓閣,有騎著馬在草原上飛馳,有千軍萬馬兵臨城下的震撼,甚至還展示了造型各異的羅漢。
還有動作設計上,《木蘭:橫空出世》一方面用不算複雜的劇情讓上學的小朋友們也能看得懂,非常適合帶小朋友一起看,另一方面電影聘請了國內一流的武術指導,用炫酷的傳統武術動作,讓成年人也不會覺得悶,電影中出現的兵器、招式都是原汁原味的中國功夫,飽含武俠情懷。
但是《木蘭:橫空出世》也有突破。
最大的突破是在木蘭代父從軍的架構基礎上,賦予了花木蘭一個全新的人格。好萊塢拍出兩版,其實都有一點把花木蘭塑造成封建體制下犧牲品的意味,不想接受包辦婚姻嫁人,但又父命難違,於是代父從軍是盡孝道,同時也有一絲逃離家庭的意味。
而這一次,花木蘭有了獨立人格、也有了自我認知,她不再是被迫從軍,而是從小就有俠女夢想,她在軍營一路成長,最終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樣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正是新時代女性所擁有的嗎?這一點更容易引起觀眾共鳴。
另外,劇情上也更加豐富,有了更多的起承轉合。花木蘭從軍就相當於現在的年輕人初入社會,一不小心就會撞得頭破血流。花木蘭想要立軍功為家人爭光,沒想到事與願違,任務搞砸了、自己也被罰,在不斷的挫折和逆境中,花木蘭完成了有說服力的成長。
人物關係上也複雜了許多,花木蘭既有和阿桑的愛情,也有和獨狼的友情,還有和軍師的師徒情,然而背後卻有藏著猜不透的陰謀,複雜的人物關係讓劇情的起承轉合更加合理、扣人心弦。
《木蘭:橫空出世》另一處突破是在技術上。秉承著「中國人的故事,我們中國人自己來講」的使命和信念,用四年時間精心打磨出了這部作品。
然而打動觀眾不能只靠情懷,吸引人買票還是要靠過硬的質量,《木蘭:橫空出世》前文所說的那些優勢和突破,其實都要靠畫面傳達,而這部作品是所有花木蘭故事中,首部以三維動畫呈現的作品,給觀眾的觀感是形象栩栩如生,非常有立體感、也更加細膩,並且在創作過程中,主創團隊在每個小細節上都很用心,比如花木蘭一躍跳進羅漢堂的洞穴,拍掉手上灰塵的習慣性動作給了特寫,羅漢身上斑駁的痕跡也處理得很到位,還有人物動作、表情上的設計都讓人看得很舒服,確實做到了一流水準。
最後想說的是,中國人的故事,我們中國人自己講,《木蘭:橫空出世》讓國漫揚眉吐氣了一次,也值得我們買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