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阿華級戰列艦的適航性與同期戰列艦相比,是不佔優勢的

2020-12-16 過河卒子and與非門

實事求是地講,衣阿華級戰列艦的適航性與同期戰列艦相比是很一般的。為什麼呢?分析如下:

一、什麼是適航性

船舶適航性是個很寬泛的概念,受主觀和客觀影響,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船舶適航,通常是指船舶的船體、船機電設備等在設計、結構、性能和狀態等方面能夠抵禦航次中通常出現的或能合理預見的風險,但不要求船舶具有抵禦航次中出現的任何風險。簡單來講,就是船體很結實無隱患;車、舵、錨、纜沒有問題;航海儀器、航海圖書齊全管用。這裡還有一個問題要區別,就是在不同的區域,對船舶的適航性(狹義)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西風帶區域與印度洋區域,兩地就不一樣,因為西風帶地區常年大風,要求就高,印度洋區域很少大風,所以要求也相對不是特別高。

廣義的船舶適航性,是除了滿足上面講的狹義適航的內容外,還應妥善配備人員、物資等。人員包括人員的資格、身體狀況等;物資包括消耗品、運送保管方式、載荷配置等。我理解題主是在問狹義適航問題,那就從狹義的適航方面來分析衣阿華級戰列艦的適航性。

二、衣阿華級戰列艦的簡單歷史

依阿華級戰列艦(英文:Iowa Class Battleship )是美國海軍排水量最大的一級戰列艦。滿載排水量達到57256噸;他也是世界上艦體最長(艦長270.4米)、主機功率最大(總功率21.2萬匹馬力)、航速最高(達到33節)、最晚退役(1992年退役封存)的戰列艦。依阿華級戰列艦共建造4艘,分別是依阿華號(BB61)、新澤西號(BB62)、密蘇裡號(BB63)、威斯康星號(BB64),本來還有兩艘,因為戰爭結束停建了。1945年9月2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儀式在停泊在衣阿華級的三號艦密蘇裡號上舉行,使得這一級艦名聲大噪。

在艦體結構上,衣阿華級的特點是:大長寬比、重裝甲帶、速度較快。

美國在建造衣阿華級戰列艦的時候,一方面為了太平洋戰爭,另一方面也考慮到將來軍艦在大西洋的部署,所以要求軍艦能通過巴拿馬運河。當時的運河沒有拓寬,只能通過寬度最大為33米的船舶,所以依阿華級艦體最大寬度被限制為33米,而巨大的排水量使艦體長度和吃水被加大,最後艦體的長寬比達到8.2,這一數字很驚人,當時其它戰列艦的長寬比大多不足7,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艦長僅263m,寬39m,長寬比6.7。

裝甲防護方面依阿華級整體與南達科他級相當,僅次於大和級,裝了各種厚重的三層防護甲板、裝甲防護帶等,這些重裝甲使衣阿華級成了戰後世界上裝甲最厚的水面戰艦;依阿華級戰列艦採用四軸推進方式,總功率15.6萬千瓦(21.2萬匹馬力),全功率下航速高達33節,這麼大的主機功率在軍艦歷史上是空前的。

三、影響適航性的主要艦艇要素

1、大長寬比使軍艦承擔較多的外力

戰列艦是靠厚重的防護和威力巨大的火炮進行戰鬥的,相對於需要高速和高機動性的巡洋艦驅逐艦老說,戰列艦對高航速的要求不是很迫切。衣阿華級又長又細,在海上航行時,海況稍高點,在波浪的作用下,容易出現「中垂」或「中拱」現象。所以,在同等條件下,它的適航性當然比長寬比小的軍艦差;

2、重裝甲使軍艦初穩性變差

重裝甲一定會使重心變高,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高的重心必然會使初穩性高度變小,這也就是變小了軍艦在搖擺是的恢復力矩。適航性好的軍艦,在風浪裡,搖擺得都很快,因為艦艇搖擺時,他的回覆力矩作用很快,使他很快恢復過來,如果適航性不好,恢復的就很慢,因為恢復力矩小。這麼說不直觀,打個比方:不倒翁就是很快恢復的例子,但你要是在不倒翁上半身加些重的東西,它搖擺就慢下來,如果重的東西太重,它會倒下去不起來,這與軍艦的搖擺原理差不多。

總之,衣阿華級戰列艦在同等條件下,適航性比別的戰列艦要差,儘管它是艦體最長、主機功率最大、航速最高、裝甲最強的戰艦,正是這些「最」,使它的適航性不如別人。

相關焦點

  • 衣阿華級戰列艦:我才是終極戰列艦之王,奈何只有跑龍套的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拘泥於艦隊決戰思想的日本海軍建造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大和級戰列艦,那麼,美國海軍能與之相抗衡的應該是戰爭末期服役的衣阿華級戰列艦了。其實在二戰時,航母與飛機已是戰爭的主角,戰列艦幾乎已成跑龍套的配角,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時,美國對此衣阿華級戰列艦進行現代化的大改造,重新煥發青春氣息,甚至還投入到90世紀初的海灣戰爭。
  • 二戰後航母稱霸海洋,衣阿華級戰列艦最終淪為博物館!
    二戰中、後期航母作為制海利器的優勢逐漸發揮了出來,即便是「大和」級戰列艦這樣的巨獸也無法擋住艦載機的攻擊,從這時開始就註定了航母在未來海戰中的地位。日本投降之時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裡」號戰列艦作為籤字的場地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刻,這也是戰列艦最後的光輝時刻。
  • 衣阿華級戰列艦406mm MK7艦炮圖賞
    衣阿華級戰列艦作為美國最先進的戰列艦的同時也是世界上服役時間最長且退役最晚的戰列艦,因此她所搭載的三座三聯裝MK7主炮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艦主炮之一。該型主炮單門重量121噸,三聯裝炮塔重量1730噸,能夠將單發1.2噸重的MK8型超重彈(穿甲類炮彈)發射到33公裡外,穿甲威力僅次於日本大和級戰列艦460mm艦炮。
  • 歷史巨艦再現輝煌《大海戰3》衣阿華級戰列艦
    在漫長的海戰史中,總有一兩艘戰艦像不滅的恆星一樣閃爍著光芒,衣阿華級戰列艦就是這樣的海戰巨星。相信很多玩家都記得電影《超級戰艦》結局時擊毀外星戰艦美軍戰列艦吧,那就是衣阿華級戰艦的第三艘密蘇裡號。現在《大海戰3》將這艘威猛的戰艦重新搬上海戰舞臺,讓我們期待這艘歷史巨艦再現昔日的輝煌吧!
  • 參觀美國衣阿華級新澤西號戰列艦,熱情的美國老兵講起來沒完沒了
    日前軍迷xuxin277分享了一組最近於美國參觀衣阿華級新澤西號戰列艦拍攝的照片,讓大家一起領略了世界上最後一級退出現役的戰列艦的現狀,百年海軍的厚重滄桑歷史感撲面而來,巨艦大炮時代早已遠去,卻令多少人意猶未盡!
  • 儘管小氣,但不失為一款優秀的戰列艦:「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
    一、「喬治五世國王」級 (King George V class)戰列艦設計過程因為「納爾遜」級戰列艦明顯有許多的不足,最大的問題是火力不能全開(前甲板三座大炮布局新穎但全部開火軍艦也受不了)、火力不能全方位覆蓋(後面沒法攻擊是個問題),其次「納爾遜」級戰列艦慢吞吞的速度也是廣受詬病的一個糟點。
  • 沒牙的老虎:毀譽參半的前衛級戰列艦,是否真的不堪
    前衛號戰列艦的前甲板,可見該艦簡潔的布局,照片拍攝於1947年建造背景前衛級戰列艦的建造源自於1940年代,當時英國皇家海軍的戰列艦兵力捉襟見肘,其主力仍然是二三十年代甚至一戰前的老舊戰列艦,最新銳的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相較於同時期世界海軍的新銳戰列艦並沒有什麼優勢,再加上老舊的伊莉莎白女王級和復仇級戰列艦已經非常老舊
  • 052D型驅逐艦和1943年的衣阿華戰列艦45公裡外偶遇,誰會贏?
    假如一艘052D型飛彈驅逐艦和二戰時期的美國所建造的衣阿華戰列艦在45千米的開闊海域相遇,0252D型飛彈驅逐艦取勝的概率很大,當然052D型飛彈驅逐艦所冒的風險也是比較大的。
  • 《戰艦世界》限量船模開箱:衣阿華級戰列艦密蘇裡禮盒
    本文由愛玩網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戰艦世界》在11月27日即將開啟公測,而在此之前愛玩的小編收到了代理商空中網寄來的一份禮物:衣阿華級戰列艦空中網的負責人還透露表示,密蘇裡之後如果能加入遊戲,將會以一艘9級限量金幣戰艦的身份登場。其性能將與遊戲中的科技樹戰艦衣阿華相近似,但作為最後一艘完成建造的美國戰列艦,其在各別性能上將更具優勢。
  • 蒙大拿級戰列艦: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大和:你敢說你比我還強?
    在大艦巨炮愛好者的圈子裡,關於史上最強戰列艦大和級與現代戰列艦標杆衣阿華級孰強孰弱的話題可謂經久不衰,爭論多多。在火力方面,大和級擁有史上最大口徑的460毫米艦炮,在單發威力和射程上有優勢,而蒙大拿級的406毫米艦炮雖然口徑較小,12門的數量勝過大和級的9門,在單次齊射的投射彈丸總重量上反超大和級;在防護方面,蒙大拿級的主裝甲帶厚度是409毫米/19度,而大和級是410毫米/20度,相差無幾;在機動方面,蒙大拿級設計航速28節,相比大和級的27節僅有1節優勢。
  • 蘇聯最高水平戰列艦和美國最高水平戰列艦均為下水,到底誰更勝一籌?
    體型龐大,裝甲厚重,火力威猛的戰列艦就此退居「二線」,二戰結束後再也沒有國家重新設計建造這曾經的「海上霸主」,讓人嗟嘆唏噓。在這其中,美蘇兩國都有兩型戰列艦如流星一般出現,又如流星一般消失。它們就是美國的「蒙大拿」級戰列艦與蘇聯的「蘇聯」級戰列艦。
  • 美帝第四艘戰列艦「衣阿華」號BB-4
    本期我們為大家帶來的是「衣阿華」號戰列艦。不過此衣阿華非彼衣阿華,它是美國第四艘戰列艦,編號BB-4。衣阿華號線圖,該艦本以「印第安納」級四號艦的身份建造,不過由於技術上已經有很大不同,因而單獨成級。稱「衣阿華」級。飄揚的星條旗,衣阿華號於費城的克雷普父子造船廠下水場景,這天是1896年3月28日。1897年,費城,衣阿華號正在試航。
  • 戰列艦發展史(四):戰列艦時代!
    日本在一戰之前就建造了「扶桑」級無畏艦,一戰開始後又建造了「伊勢」級無畏艦、「長門」級戰列艦等多款戰列艦,「長門」級戰列艦充分借鑑了「日德蘭海戰」的經驗將其滿載排水量設計為了3.2萬噸、4座雙聯裝406毫米主炮最大射擊仰角高達30度,適合進行遠程火力打擊。
  • 未出世的戰列艦之王:65000噸,12門406毫米巨炮,10級戰艦蒙大拿
    二戰後期乃至於冷戰初期,美國海軍服役的排水量最大也是最為先進的一級戰列艦就是大名鼎鼎的「衣阿華」級戰列艦,就連日本投降的籤字儀式都在其三號艦「密蘇裡」的甲板上完成。但事實上,衣阿華實際上無力抗衡日本海軍最為先進的「大和」級戰列艦,這也就催生了美國下一代戰列艦——「蒙大拿」的誕生。
  • 戰爭巨獸之殤,走向末路的大艦巨炮,是誰埋葬了戰列艦
    擁有幾十門上百門艦炮如同刺豚的風帆戰列艦,搭載四門大口徑主炮一往無前的鐵甲艦,以無畏為名傳復興戰列線捉對廝殺的戰列艦,1991年的海灣戰爭重新披掛上陣的衣阿華級戰列艦發出了戰列艦家族最後的怒吼。時至今日戰列艦家族早已從世界海軍艦艇名錄中消失(別拿憲法勝利什麼的舉例子)但是直到今天依舊有一群人高喊著電磁炮將帶來戰列艦時代的復興。
  • 現代戰艦不用飛彈能不能打的過「依阿華」級戰列艦?
    ,體積小航速快,真正打起來二戰戰列艦首先非常難先敵發現先敵攻擊,二是戰列艦火力非常恐怖但是火控兩者不在一個檔次,拼運氣打中一兩發ap現在的艦艇幾乎沒什麼裝甲所以也是過穿,中he現在艦艇的倉段設計和損管也是扛得住的,接下來就是現代艦艇洗甲板的時刻了。
  • 日本巨無霸戰列艦大和號
    以往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便是讓中間那門火炮與邊上的2門交替發射,而大和艦在主炮上裝了一種火炮發射延遲裝置,使中間那門炮的發射時間比邊上2門延遲3/1000秒—5/1000秒,從而保證3門主炮能夠同時射擊。
  • 一艘現代的052D級驅逐艦,能否擊敗二戰最強戰列艦?
    假如052 D驅逐艦上裝滿了鷹擊-18反艦飛彈去對付一艘二戰後期的衣阿華級戰列艦,最後肯定是衣阿華要吃大虧。戰艦技術的發展主要需要兩個硬性指標,即射程和威力,其中射程又佔主導地位。現代飛彈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艦炮有多大的作用範圍,單就戰列艦時代來說,艦炮的作用範圍還有很大的代差。
  • 霸王卸甲,戰列艦為什麼會沒落?真的只是因為航空母艦的崛起嗎?
    尤其是在太平洋戰場上,美日兩國海軍航空母艦的數次對決,開始確定了航空母艦的霸主地位,戰列艦在各國海軍中的重要性開始逐漸下降,並開始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除了美國海軍的「衣阿華」級戰列艦後來經過現代化改裝而短暫復出過之外,就沒有其他國家海軍再裝備和使用戰列艦了。
  • 戰列艦主炮威力有多大?與炮兵對轟,11發炮彈就將對面轟成渣
    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開始大力發展海軍力量,製造了不少軍艦,特別是戰列艦,戰鬥力十分強大,當戰列艦編隊齊齊出陣進行火力攻擊時,敵軍基本很難與之對抗,所以戰列艦一度被當作海軍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