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頭比航母還大!日本巨無霸戰列艦大和號

2021-01-18 戰艦獵手

  該炮由吳海軍工廠艦炮部負責研製。9門主炮若指向一舷齊射,其後座力達8000噸,發射時衝擊波也很強,日艦船設計部門為減小衝擊波的影響煞費苦心,在後主炮前邊的擋風板之後集中設置升降、通風口,這樣既可使後主炮前的甲板顯得光淨簡潔,又可利用通風筒來減少主炮衝擊波的影響。由於希望縮短建造時間及提高工作效率,在建造期間使用了模組作業並取得成功。而建造大和型時使用的技術及生產管理,成為在戰後日本工業的基礎參考。


       大和艦的460毫米火炮配有三種炮彈,分別為91式460毫米穿甲彈,三式對空彈和高爆彈。



       3聯裝主炮齊射後發射出去的炮彈在飛行中往往會互相干擾而影響射擊精度。以往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便是讓中間那門火炮與邊上的2門交替發射,而大和艦在主炮上裝了一種火炮發射延遲裝置,使中間那門炮的發射時間比邊上2門延遲3/1000秒—5/1000秒,從而保證3門主炮能夠同時射擊。




       大和艦裝備的94式460毫米口徑主炮是歷史上威力最大的艦炮,與「依阿華」級戰列艦配備的MK7式406毫米口徑50倍徑艦炮相比,94式460毫米艦炮在穿甲彈重量,炮口初速,射程上均處於優勢地位。大和艦主炮無疑要比「依阿華」主炮有著更強的裝甲穿透力。戰後美國發表的資料也證實了這一點。單純從數據來看,這種優勢似乎並不明顯,但如果考慮到雙方的裝甲防護水平,大和艦在20,000-30,000米距離上(這是戰列艦一般採用的遠程炮戰距離)已經可以貫穿「依阿華」級戰列艦的主裝甲帶(也可以擊穿世界上任何一艘戰列艦的主裝甲帶),而「依阿華」級的主炮卻還難以做到這一點。

       有認為大和艦的460毫米炮精度較差,射速也比MK7低,因而懷疑94式炮的實戰效能。關於大和艦的主炮火炮精度,由於大和號實戰經驗少,並未有發現過證明其精度較差的可靠證據。而就「大和」的94式主炮本身來說,其身管壽命200~250發,而火炮膛壓小得多的衣阿華級的Mk7型主炮身管壽命也只有 290~350發,這說明94式的身管強度並不差。另外還有一個影響戰列艦火炮射擊的問題往往被人們所忽視——在波濤洶湧的海上,戰列艦艦體的穩定性實際對主炮射擊精度影響非常大,而艦體粗短的「大和」無疑比艦體細長的衣阿華級擁有著更好的縱向穩定性。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大戰列艦大和號,美軍僅僅損失十架戰機就將其命運終結
    大和號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最終葬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野心中。其實這時候的日本基本上是「家底見光了「。」大和號「戰列艦比普通的航母都要大不少,但是日本卻只能湊出10艘戰艦組成編隊,與美軍動輒幾十艘上百艘的特混編隊相比,日本海軍簡直就是"垂死掙扎「,大和號戰列艦離迴光返照已經不遠了。
  • 二戰日本戰績最佳的戰列艦:巨炮「舔」機場,「砸傷」戰列艦
    【話說軍世】說到日本戰列艦,大和號總是最先被提起得到,畢竟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其代表著火炮戰艦的巔峰,不過大和號的戰績乏善可陳,實在拿不出手,沒有和其他戰列艦對戰過,雖然說被認為擊沉過一艘護航航母,不過後來美軍資料顯示,這艘航母是被日軍其他戰列艦擊沉的,因此如果說二戰日本戰績最佳的戰列艦排名,大和號確實提不起勁兒來。
  • 二戰日本戰列艦堪比航母,放到現在也沒幾個國家能造,包括韓國
    第一艘戰列艦出現於17世紀,英國海軍對所有艦船進行了分類,根據大小、火炮數、排水量、船員等分成了四類,這四類都可以稱之為戰列艦。此後,隨著工業的進步,艦船上增加了大口徑火炮,具備了遠程射擊能力,更換了裝甲和船體,獲得了更好的防護效果。
  •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建造歷程 命名很有深意 大和級戰列艦是以日本首都所在地的古國名命名,日本舊時首都為奈良屬於大和國。日本當時首都為東京屬於武藏國。預備首都松代屬於信濃國。
  • 薩沙談:美軍飛機三小時擊沉超級戰列艦大和號
    1945年3月,美國人開始執行「冰山」戰役計劃,以美國陸軍步兵30萬主力,在強大海空軍掩護下,進攻日本本土外圍的最後一個屏障——琉球(衝繩)。此時的日本殘餘海軍已經根本無力阻擋擁有34艘航母,22艘戰列艦和其他各種共300艘艦隻的美國強大艦隊。
  • 二戰日本「金剛號戰列艦」日本少數一艘擊沉航母的戰列艦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該型戰列艦定義就只能勉強算做中型戰列艦,防護力低,速度還可以屬於輕艦抗大炮,但作戰能力不容小看。1941年該戰艦參加中途島海戰,被美軍一個重型航彈砸死6個人,沒炸。1944年10月20日,雷伊泰灣海戰,是日本拼光家底跟美國海軍最後一次大規模海戰,出動4艘航空母艦,9艘戰列艦,19艘巡洋艦,34艘驅逐艦。
  • 11艘沉沒,二戰日本戰列艦成美軍優先攻擊目標,一打就沉怎麼回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有很多裡程碑事件發生,比如V2飛彈襲擊倫敦、Me262噴氣式戰機實戰、還有航母成為海戰新王者,這最後一條不但改變了海戰模式,還改變了整個二次世界大戰的走勢。太平洋海戰,航空母艦成為海戰主角,戰列艦日薄西山直到被完全放棄。一切都發生的那麼突然。
  • 世界上最大戰列艦怎麼沉沒的?滿載排水量比遼寧號都大
    世界上最大戰列艦沉沒之際,爆炸產生幾千米高蘑菇雲,一共造成2000多人死亡,爆炸衝擊波還順帶摧毀幾架美軍偵察機。當時是遭到10枚魚雷和20來枚炸彈命中傾覆並引發爆炸沉沒的,沉沒在北緯30度海域日本九州鹿兒島上,它就是日本大和號戰列艦。
  • 大和號戰列艦對於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價值
    但歷史證明,日美海軍在太平洋的戰爭,並未按照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設想而展開,兩艘大和級戰列艦大和號和武藏號,更多的時間是待在戒備森嚴的軍港內,並未隨艦隊主動出擊,尋找美海軍戰列艦決戰,成了太平洋戰爭中多場非常著名的大海戰的旁觀者。
  • 日本二戰歷史唯一,一艘擊沉美軍航母的戰列艦,金剛號,戰列艦 雷伊泰灣大海戰
    按照日本海軍命名慣例,以巡洋戰列 艦命名方式, 艦名的是以 大阪府的 金剛山來命名。 金剛號建造過程中以引進英國技術和設計的目的,在英國設計、建造,日本隨後還依據隨金剛引進的設計圖自行建造了比叡、榛名、 霧島3艘和金剛號一樣的同型艦。以上四艘稱為金剛級。1912年5月18日下水,隨後4艦也經過一系列改裝成為戰列艦。 「金剛號」戰列艦經過改裝後於1931年9月完成。
  • 戰績全靠「蹭」:大和號戰列艦最終被現實打臉
    【話說軍世】頂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這一光環,1945年大和號戰列艦看著自己巨大的身軀,再看看手中的戰績列表,比剛服役時僅僅多了幾行字而已完全驕傲不起來。戰績全靠「蹭」:大和號實際戰績確實有點水作為大和號的「最佳的戰績」,甘比爾灣號護衛航母一直被認為是大和號擊沉的,至少在大和號自己看來是這樣的,不過,實際上雷伊泰灣海戰美軍的統計卻不是這樣的。
  • 大和級戰列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戰列艦?它的結局如何?
    二戰時期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巨大成功,航母的作用被開發出來,從此以後航母成為海軍最仰仗的軍艦,而作為紅極一時的戰列艦最終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我們今天就以當時最強大的戰列艦大和號為例講述它悲慘的結局。二戰最強戰列艦是日本的大和級但只有2艘大和級戰列艦隻有大和號和武藏號建成,本來計劃建造4艘但最終只完成了這兩艘。大和號是1941年12月編入日本聯合艦隊,武藏號是1942年8月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 二戰重武器之最:32米巨炮史上最長,270米戰列艦比大和號還長!
    二戰重武器之最:32米巨炮史上最長,270米戰列艦比大和號還長! 二戰中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 大和號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
  • 艦娘殺卡牌介紹之賭國運之艦-大和號戰列艦
    為什麼會給予這樣的臺詞,這還得從大和號戰列艦本身的設計方針與實際戰績說起。1936年6月,日本修改國防方針明確提出對美截擊戰略,但日本在工業產能上根本不可能與基礎雄厚、資源豐富的美國競爭,更無法在戰艦的數量方面同美國海軍抗衡。因此日本按照其明治時代以來「數量不足,質量彌補」的方針,確立以單艘戰列艦的威力優勢來抵消對方的數量優勢的發展戰略。
  • 80年前,日本想要造比福特號航母還大的戰列艦
    被改造為航母的赤城號戰列巡洋艦(圖源:Wikimedia Commons)在間戰期間,日本受到條約限制削減取消了相當數量的新銳戰艦,特別是戰列艦紛紛被拆除改造,這樣的艦隊顯然無法滿足擴張的需求。海試中的大和號(圖源:Wikimedia Commons)儘管大和級戰列艦在二戰期間未立寸功,白白消耗了大量的資源,但面對美國海軍建造中的大批新銳戰列艦,日本海軍也確實需要一種全新的戰列艦取代那些一戰前建造的老舊戰艦。
  • 二戰結束後日本長門號戰列艦挨了兩次原子彈
    20世紀20年代前後,日本逐漸把美國視為未來最大敵人,出於爭奪太平洋的考慮,日本從1915年開始,以英國「無畏」級、「無敵」級為模仿對象,先後通過引進、仿製,連續推出「金剛」、「扶桑」、「伊勢」級戰列艦。
  • 鐵甲威龍-大和號戰列艦
    1945年4月7日,大和號在衝繩島戰役中,被美軍飛機擊沉於日本九州西南50海裡處,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特攻作戰精神的炮灰。大和號的沉沒,也宣告了大艦巨炮時代的徹底終結。在沉沒超過半世紀後,該艦仍然作為不少電影及動畫的題材,繼續深深地影響著日本人。
  • 圖紙上的巨艦:排水量8萬噸,巨炮8門,日本超級大和戰列艦
    而在二戰爆發之前,日本海軍在發展思路上還是走「大炮巨艦」路線,儘管使用飛機為戰鬥力的航母也得到了重視,但這沒有影響日本發展大型戰列艦的決心。由於總體國力不可能和英美媲美,因此日本海軍的思路是用質量彌補數量差距,簡單說就是要建造最強大的軍艦,通過更大口徑的火炮和更厚重的裝甲實現對敵軍的碾壓。在這樣的思路下,就有了大和號戰列艦這樣的怪物。
  • 假設:俾斯麥號換成大和號,結果如何
    就軍艦本身而言,俾斯麥號的個頭,相比較大和號來說,確實不夠大,滿載排水量5萬噸,對比大和號的7萬噸,確實遜色好多,但是在戰艦的發展史上,地理條件對於戰艦的限制一直存在,美國海軍的依阿華級為了適應巴拿馬運河,最大寬度被限制為33米,拉長了艦體,達到了270米,成為了最長的戰列艦。
  • 戰列艦之痛:是艦炮打七寸,還是炸彈穿甲板
    戰列艦對手:大口徑艦炮打七寸,看概率與運氣戰列艦天生就是海上火炮決戰的高手,因此實際上,大口徑艦炮並不是戰列艦最害怕的武器,對方戰艦大口徑艦炮對於自己最大的傷害在於擊中要害部位,也就是被「打七寸」,不過這種命中概率一般很低,低到要看運氣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