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日本想要造比福特號航母還大的戰列艦

2020-12-06 局座召忠

文/紫電

自戰列艦這一艦種誕生以來,更大的噸位、更粗的口徑和更多的炮管就成了世界各國海軍所追求的終極目標。而噸位和火力更強即為海戰的勝者,也一度成為了水面炮戰的鐵律。這樣的法則也成為了驅使海軍軍備發展的動力。

日德蘭海戰中的英軍艦隊

(圖源:Twitter)

但因為海軍的建設實在是過於「燒錢」,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為防止無休止的軍備競賽,世界各大海軍強國籤訂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對各式戰艦的噸位、火力等各種性能和戰艦的數量進行了限制。這些受條約限制建造出來的戰艦被稱為「條約型戰艦」,而這一時期在歷史上也被稱為「海軍假日」。

(圖源:

Wikimedia Commons)

但歷史的發展往往不盡如人意。隨著世界緊張度的不斷增加,戰爭的陰雲再次籠罩在世界人民的頭上。對於那些蠢蠢欲動,企圖用戰爭挑戰世界秩序的國家,這一紙條約也成為了海軍發展的掣肘。

被改造為航母的赤城號戰列巡洋艦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在間戰期間,日本受到條約限制削減取消了相當數量的新銳戰艦,特別是戰列艦紛紛被拆除改造,這樣的艦隊顯然無法滿足擴張的需求。1936年,日本退出了《倫敦海軍條約》,明確的將對抗美國海軍作為日本海軍的發展目標,並立即開始了新一代主力艦,即大和級戰列艦的建造工作。

海試中的大和號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儘管大和級戰列艦在二戰期間未立寸功,白白消耗了大量的資源,但面對美國海軍建造中的大批新銳戰列艦,日本海軍也確實需要一種全新的戰列艦取代那些一戰前建造的老舊戰艦。雖然「航空派」極力反對戰列艦的建造,但在決定性的證據出現之前,戰列艦仍被視為海戰的決勝兵器。

建造中的大和號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由於日本的造船和工業水平都遠不及美國,為了防止美國建造出更強大的戰列艦,日本海軍將大和號的存在列為最高機密,就連談論大和號都是絕對禁止的。而大和號的性能,特別是噸位和主炮口徑也被嚴格保密,甚至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都無權了解。

日本人的保密工作確實起了很大效果:美國直到戰爭末期才知道大和級戰列艦的存在,而其主炮口徑則是戰後才被確認的。但日本人卻不這麼認為:根據一份情報,美國海軍已經開始著手建造安裝20英寸(508毫米)口徑主炮的戰列艦!

設想中的美軍下一代戰列艦蒙大拿號

美國人根本不相信日本能夠造出460毫米的艦炮

因此蒙大拿級戰列艦的主炮沒有增加口徑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如果美國真的建成了這種戰列艦,那麼大和級戰列艦引以為豪的460毫米主炮將不再具有性能上的優勢。很快,日本海軍便著手開始了新型戰列艦的設計工作,要求在大和級戰列艦基礎上進行改進,並建造一種安裝510毫米主炮、性能遠超過大和級的新型戰列艦。

沒錯,就是這個

(圖源:《宇宙戰艦大和號》真人電影)

很快,設計部門就拿出了多個新型戰列艦的方案。由於日本戰敗後大量資料文件遺失,目前已經找不到關於這種超級戰列艦的具體信息,只剩下一些簡略的形容和描述,大部分新型均為推測。其中大和的改進型號一般被後人稱為「改大和型」,新型戰艦則被稱為「超大和型」。

後人復原的改大和型戰列艦方案

但該方案並未採用50倍徑46釐米主炮

(圖源:Deviant Art/Tzoli)

改大和型戰艦的設計仍然基於大和級戰列艦,主要改進包括用火力更強的50倍徑46釐米主炮取代大和級的九四式45倍徑46釐米主炮,並將八九式40倍徑12.7釐米高射炮更換為對空性能更強大的九八式65倍徑10釐米高射炮。相應的,改大和級削減了部分裝甲減少噸位。按照原定計劃,改大和型戰艦將在完成大和級的後兩艘後開始建造。

後人復原的超大和型戰列艦方案

該方案搭載有4座8門主炮

(圖源:Deviant Art/Tzoli)

而超大和型戰列艦則是一種全新設計的戰艦。最初的規劃中,超大和型戰列艦將安裝4座雙聯裝510毫米主炮,共計8門主炮,同時航速達到30節。但這樣一來,戰艦的噸位將會大幅增大,滿載排水量可能超過10萬噸,日本根本沒有能建造這種巨艦的船塢。

可行性更大的雙聯裝51釐米主炮

(圖源:《艦隊collection》)

隨後又有人提出了安裝3座3聯裝510毫米主炮的設計,從而縮短長度,但隨之而來的是全艦寬度的增加和更多的主炮數量,因此噸位並沒有多少改變。最終,保留3座雙聯裝炮塔,6門主炮的設計也就成了唯一可行的方案。但即便如此,日本也必須先為超大和型建造一個更大的船塢。

搭載有3座9門主炮的超大和方案

(圖源:Deviant Art/Tzoli)

而在航速方面,日本海軍要求超大和型戰列艦具備30節的最高航速。但參考大和級的建造經驗,日本根本造不出這樣一種10萬噸的高速戰艦,因此超大和型的航速只得「放寬」到和大和級相當的27節。除此之外,超大和型的設計基本上繼承了改大和型的結構,但可能會安裝當時正在開發50倍徑12.7釐米高射炮。

九八式10cm聯裝高角炮

被認為是二戰日本最先進的遠程防空炮

但因為初速過高,炮管壽命較差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按照日本海軍的規劃,兩艘改大和型戰列艦將會在1946~1947年完成建造,而四艘超大和型將會在1950年左右服役,成為世界上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超級戰列艦,並替代大和級成為新一代的「決戰兵器」。

遊戲《World of Warship》最新公布的戰列艦「八島」

與其說是「超大和」,其實更像是大和改用51cm主炮的改進方案

改用51cm主炮的大和改進方案

(圖源:Deviant Art/Tzoli)

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打破了超級戰列艦的迷思,隨著戰爭爆發,計劃建造改大和型的「丸五計劃」取消,大和級的4號艦和兩艘改大和型被削減,造艦重心轉向了航母、驅護艦艇和潛艇。大和級戰列艦也隨之成為了日本戰列艦的終章,最終變成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犧牲品和陪葬。

部分模型廠商給超大和型戰列艦命名為「紀伊」

但實際上這種戰艦根本沒有定型,更別說命名了

事實上,即使這些超級戰艦真的能夠建成服役,並投入到太平洋戰爭中,也不可能取得任何戰果。隨著航母的崛起和大艦巨炮時代的終結,就算讓這些戰艦提前幾年和大和級一同服役,面對美軍無數的航母艦載機,超大和型戰列艦根本沒有還手之力,結局也並不會好上多少。

相關焦點

  • 如果日本不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把錢拿來造航母,能否贏得戰爭?
    導讀:如果日本不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把錢拿來造航母,能否贏得戰爭?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軍事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果日本不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把錢拿來造航母,能否贏得戰爭?
  • 二戰時日本為何不重視航母?性價比不如戰列艦,造多了只能當空船
    但是從越來越多被公開的戰史資料來看,日本並非不想多造航母,而是自己實力根本不允許!大和號戰列艦首先從造價來看,日本在1937年開工的2艘翔鶴級航空母艦,單艘造價已經到達了8000萬日元,而同樣於1937年開工建造的大和號戰列艦,造價也不過1.2億日元。
  • 全球最大航母不是福特號,噸位堪比28艘山東艦
    在現代海軍中,航母的地位相當尊崇,擁有航母的海軍和沒有航母的海軍,戰鬥力有天壤之別,因此,各國都非常注重航母的發展,不過在航母剛剛誕生的時候,航母並沒有現在如此吃香,當時海軍還處於巨艦大炮的時代,擁有強大火力和厚重裝甲的戰列艦,才是海軍的核心。
  • 二戰日本「金剛號戰列艦」日本少數一艘擊沉航母的戰列艦
    今天我要說的這艘日本戰艦,是日本1907年設計建造的老艦「金剛號」戰列艦,剛開始屬於重巡洋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是當時世界少數戰艦航速達到30節快速重裝巡洋艦,在日俄戰爭期間跟沙俄海軍有過較量。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該型戰列艦定義就只能勉強算做中型戰列艦,防護力低,速度還可以屬於輕艦抗大炮,但作戰能力不容小看。1941年該戰艦參加中途島海戰,被美軍一個重型航彈砸死6個人,沒炸。
  • 出雲號改航母,一部日本航母史就是一部「改改改」的歷史 | 京釀館
    改造需要這麼費勁地折騰,所以有日本國民就吐槽了,「這樣改改改還不如造個新的省錢省事」。但改比直接造,貌似遭受的阻力要小多了。原因大家都懂。▲資料圖。圖片來自視覺中國。這兩艘艦在建造時都是如假包換的戰列巡洋艦,造到一半《華盛頓海軍條約》籤字,世界進入對戰列艦嚴格限制的「海軍假期」,這兩艘艦如果服役日本就「超標」了,於是靈機一動給改成了大型航母。其實,一開始計劃改的不是「赤城」和「加賀」,而是「赤城」和「天城」。
  • 德國俾斯麥號,與日本大和號戰列艦,誰的實力更強
    與日本大和號戰列艦,誰的實力更強  俾斯麥號戰列艦,是當時德國工業最發達的時期建造的,按照戰列艦為主的一戰思維,裝甲厚哭,火力猛,後被當時海上號稱第一的英國海軍擊沉,從而改變了已戰列艦為主的海戰思路,轉而發展已潛艇為主的海戰思路。
  • 美國航母喜歡用總統名字命名,歐巴馬卻是個例外
    相比我國需要等海軍艦艇建成、試航、入役等一系列工作完成後,再猶抱琵琶半遮面地公開艦名,西方國家往往是在艦艇剛剛下訂單,船廠裡鋼板還沒切呢,就大張旗鼓地公布艦艇的名稱了。在我們這一代小橘子的印象裡,美國的航母基本上都用美國歷任總統的名字命名。事實也是如此,尼米茲級現役10艘航母。
  • 湊數的另類航母 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中的異類 伊勢級航空戰列艦
    先天設計缺陷大,「扶桑」改名變「伊勢」1915年在日本造船廠開始鋪設龍骨的扶桑級戰列艦三號艦和四號艦,分別被日本的大佬們命名為「伊勢號」和「日向號」。針對扶桑級戰列艦在服役當中暴露出來的火力和防禦方面的問題,日本的軍工部門對於扶桑級的3號線和4號艦進行了相應的改進。
  • 只因為艦載機能打沉戰列艦,航母才C位出道?航母:我第一個不服
    ▇英國海軍的"無畏"號戰列艦,一艘劃時代的戰列艦。這些一夜被淘汰的戰列艦也稱為前無畏艦,它們的特徵是裝備口徑不一的艦炮,既有射擊速度快的小口徑炮,也有射程和威力具佳的大口徑炮,無論敵艦在遠或近,統統可納入射程範圍。看起來很強大是不是?
  • 日本二戰歷史唯一,一艘擊沉美軍航母的戰列艦,金剛號,戰列艦 雷伊泰灣大海戰
    「金剛號」戰列艦是 日本帝國海軍最初的「巡洋戰艦」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的1號艦。
  • 二戰日本戰列艦堪比航母,放到現在也沒幾個國家能造,包括韓國
    雖然二戰離我們已經很遠,但是當時參展的一些武器至今仍沒有多少國家能夠造出,例如日本海軍的大和號戰列艦,建造於1937年,排水量可達7萬噸,超過了許多國家的航母,技術難度非常高,工藝十分複雜。此後,隨著工業的進步,艦船上增加了大口徑火炮,具備了遠程射擊能力,更換了裝甲和船體,獲得了更好的防護效果。1922年到1936年間,世界上有7艘最為先進的戰列艦,其中,美國有3艘,英國有2艘,而短短幾十年內躍升為海軍大國的日本也有2艘。
  • 日本「大和」號是最強戰列艦?英國人卻說這是最糟糕的戰艦!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一般軍迷們普遍認為,二戰時期日本海軍「大和」級戰列艦,特別是全狀態下的「大和」號戰列艦(「武藏」號未改裝就被擊沉)以其460毫米巨炮和厚重的裝甲等成為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戰列艦,起碼是處於戰列艦世界的第一序列!圖片:「大和」號到底是最強戰艦還是最糟糕戰艦?但是,英國人不這麼認為!
  • 日本無敵的大和號戰列艦,海上力量的霸主,只能用飛機輪番炸沉
    在航母和現代化驅逐艦未普及之前,各國海軍一直在追尋戰列艦的,在當時那個年代幾乎是航母和戰略核潛艇的集合體。而在當時,海上霸主還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在二戰之前各國的戰列艦都發展到當時能承載的極限——蒸汽輪機時代。而在亞洲日本進入工業時代,在這方面更不會落後。
  • ...大航母養成計劃,航母定位不明裝大口徑艦炮,火力不亞於重型巡洋艦
    現在很多人都說日本最初不建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將建造戰列艦的前建造航母,那麼太平洋戰爭很可能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但是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乃在英國,一開始都對航母這種新興的武器定位不明,所以各國當中沒有哪個國家的「航空派」擊敗「艦隊派」。
  • 一戰時期造航母,從戰列艦上起飛飛機,二戰前英國航母的探索之路
    利用遊輪的寬大船體,設置了單層機庫,機庫長100米,寬14-20米,高4.9米,這個機庫面積在當時算比較大的,內部還裝了3具防火設施,必要時候分隔各個艙間,與航母甲板之間裝有2部升降機,兩部升降機面積比較大,還有個特殊意義,就是該航母的升降機是英國的航空母艦在二戰中唯一一艘戰機升降不用摺疊機翼,而進出航母的航空母艦,有了這個獨特之處,這艘航母也充當運輸飛機的「
  • 重大事件;日本無敵的大和號戰列艦,海上力量的霸主,只能用飛機輪番炸沉
    而在其時,海上霸主或是老牌血本主義國度英國,在二戰以前列國的戰列艦都開展到其時能承載的極限——蒸汽輪機期間。而在亞洲日本進來產業期間,在這方面更不會掉隊。固然在二戰時航母已經是發現,不過日本方面的「大和」號戰列艦,仍然在其海上氣力發揚偏重要好處。
  • 最早的水下航母並不是伊-400,而是日本的老師造的
    【話說軍世】說到潛水航母,日本在二戰時期製造的伊-400型潛艇是繞不開的,這種續航力可以繞地球航行一圈半的常規潛艇,擁有放飛3架飛機的能力,被稱為稱「水下航母」,也就潛水航母,不過最早的水下航母並不是伊-400,而是由日本的老師英國建造的。
  • 大和號戰列艦,最強的戰列艦,最豪華的旅館,美軍艦載機最貴靶船
    1937年,就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同一年,建造大和號和姊妹艦武藏號兩艘超級巨型戰列艦的計劃就被日本軍方提了出來,並很快得到付諸實施。為了避免洩露軍事機密,大和號建造的全過程都是在極其秘密中進行的,在所有能俯視到船塢的地方都加設了擋板。在大和號建造期間,日本海軍內部傳言,埃及有金字塔,中國有萬裡長城,日本有大和號戰列艦,由此可見大和號巨型戰列艦在日本人心目中獨一無二的重要地位。
  • 日本偷偷造航母,還沒服役就被美國潛艇擊沉
    日本的「信濃號」是當時最大的航母,也是歷史上最短命的航母。僅僅航行了17個小時就被美軍擊沉,當時美國最大的航空母艦才三萬多噸,「信濃號」相當於二戰時期兩艘大型航母噸位的總和,標準艦載機47架,最大可載機120架,而且火炮數量眾多,有很強的防控能力,為了有效防禦美軍的高空和俯衝轟炸,「信濃號」的飛行甲板鋪裝了75毫米的甲板裝甲,同時還覆蓋了200毫米厚的鋼骨水泥層,加裝的防護裝甲就消耗鋼材1.7萬噸,可謂鋼筋鐵骨。
  • 舊日本海軍把戰列艦改裝成航母,加賀號誕生了
    望著禮炮隆隆耀武揚威的十幾艘美國戰列艦,日本人才發現自己那點兒家當還真拿不上檯面。其實在1907年,日本人就修改了自己的假想敵;並且已經針對當時正在急速造艦補欠帳的美國海軍,規劃了八艘戰列艦和八艘巡洋艦的計劃——這就是最早版本的「八八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