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為艦載機能打沉戰列艦,航母才C位出道?航母:我第一個不服

2020-12-22 紅外鏟史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佔據海戰C位的一直是大艦巨炮,即戰列艦。而隨著飛機在軍事領域應用不斷成熟,航母成功替代戰列艦,搶佔了二戰海戰的C位。為何航母能搶得海戰C位?難道只是因為飛機的緣故嗎?

1906年,英國皇家海軍的"無畏"號戰列艦橫空出世,這在當時是一件令海軍界震驚的劃時代事件。因為"無畏"號的誕生,讓此前所有的戰列艦一夜之間成為了過時之物。

▇英國海軍的"無畏"號戰列艦,一艘劃時代的戰列艦。

這些一夜被淘汰的戰列艦也稱為前無畏艦,它們的特徵是裝備口徑不一的艦炮,既有射擊速度快的小口徑炮,也有射程和威力具佳的大口徑炮,無論敵艦在遠或近,統統可納入射程範圍。看起來很強大是不是?實際上是由於艦炮口徑多樣化,彈道性能也各不相同,射擊時無法進行集中指揮,只能是各炮各打各的。而且,這種艦炮裝備方式也給之後的維護和補給造成不小的困難。

反觀"無畏"號,最重要的特徵是全部主炮採用統一型號和口徑,由於彈道性能相同,可以實施統一射擊指揮,射擊效率和命中率大幅提升。此外,該艦還重視速度,比同年代的其他戰列艦提高了10%以上。有了這些優勢,在交戰中,"無畏"號可以比敵艦早一步佔據有利位置,用大口徑炮從遠距離進行炮擊,即使處於不利的狀況,也可以利用速度優勢迅速擺脫危機。

▇"無畏"號的大口徑主炮,艦上所有主炮為統一型號和口徑。

正是看到"無畏"號的巨大優勢,各國海軍也紛紛效仿建造以"無畏"號為標杆的戰列艦。然而,就在各國搶建無畏艦的時候,英國海軍又建造了新型的俄裡翁級戰列艦,由它開創了超無畏艦的時代。超無畏艦有更強的火力、防護力和機動力。

這就是20世紀初的戰列艦時代,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海戰的主角都是戰列艦。不僅如此,那個時期的戰列艦也是國力的象徵,一種展現國家強大的外交手段。

時代不是一成不變的,二戰結束後到了現在,已經沒有哪個國家還保有戰列艦。最後的戰列艦是美國海軍的衣阿華級,1991年參加完海灣戰爭之後,也全部退役。之後,沒有哪個國家再建造和運用戰列艦。

▇美國海軍的"衣阿華"號戰列艦,在此之後,再無戰列艦。

現在,與以前的戰列艦一樣,代表國力的海上主角已變成了航空母艦。

1941年12月7日,舊日本海軍帶著6艘航母,載有350架以上的艦載機殺到夏威夷,對美國海軍的珍珠港基地一番狂轟濫炸,最大的成就是幾乎團滅了美國海軍的戰列艦。從這時起,航母的威力給美國為首的多個國家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象。"航母有用性"的論調也由此誕生。

那麼,"航母有用性"有哪些?主要有三點。

一是艦載機的存在。戰列艦最大的武器是大口徑炮,但是,其射程最大只能達到40公裡,如"大和"號的主炮。如果是航母,因為有艦載機,可以打擊200公裡之外的目標。而且這個打擊範圍不分海上和陸地,目標可以是艦船也可以是陸地軍事設施。

在二戰之後,噴氣式飛機得到不斷發展,飛行速度也更快,飛行距離也變得更遠了。現代的艦載機已經可以攻擊1000公裡以外的目標,不僅如此,還裝備了更大型的炸彈和更先進的飛彈。

從復翼機到單翼機,再從活塞發動機到噴氣發動機,航母狹窄的飛行甲板上可運用的艦載機不斷升級,戰鬥力也不可同日而語。

二是通用性和靈活性。航母根據艦載機種類的不同,有不同的用法。例如,想要確保某個特定區域的制空權,就會搭載更多用於確保制空權的戰鬥機;以打擊敵國本土為目的的話,就搭載攻擊機;如果是登陸作戰,則換成直升機或運輸機。也就是說,根據作戰目的,航母可以靈活的改變艦載機的種類和數量,使得應用的範圍更廣。

▇航母可根據不同的作戰目的搭載不同的艦載機。

另外,艦載機裝備的武器也可以根據打擊目標不同進行更換。例如打擊目標是敵機,則使用空對空飛彈;如果是艦船,則裝備魚雷或反艦炸彈、反艦飛彈,換成地面目標的話,裝備炸彈和空對地飛彈、火箭彈等。

相較之下,戰列艦的應用就狹窄得多了。雖說可以裝備不少大威力的艦炮,但是卻不能換上魚雷或飛彈,假設搭載飛彈,也不能拆掉那個巨大的艦炮,有某些時候也許只能成為無用之物。

三是從經濟角度出發,航母是一種性價比高的產品。二戰時,日本集結國力建造的戰列艦"大和"號建造費高達1億4千萬日元,換算成現在的價格將近3兆日元。而在同時期建造的航母"翔鶴"號的建造費約為8千萬日元,只相當於"大和"號的一半。

▇"大和"號戰列艦。戰列艦高昂的造價讓不少國家望而卻步。

綜合當時日本國內出現物價水準每月上漲率達50%的惡性通貨膨脹以及建造航母的話,如果不考慮艦載機和飛行員,也跟零戰鬥力無異,因此,僅憑這些的話或許很難追究航母有用性的問題,不過,比起建造戰列艦,許多國家更願意建造航母的一個重要理由仍是這個經濟上的問題。

另外,由於戰列艦不可避免的在海上與敵艦直接交戰,那麼,就需要有能夠承受敵人炮彈和魚雷攻擊的重裝甲以及能夠擊穿敵艦裝甲的大口徑炮,因此,建造一艘戰列艦必不能缺少相應的技術和人才。如果是航母,可以避免直接對戰,從一定程度的後方派出艦載機完成即定任務,這就需要離著艦支援設備和裝置,不過,航母自身不需要戰列艦那樣複雜的建造能力,因此可以在短期內大量建造。美國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美國就建造了16艘正規航母、9艘輕航母和118艘護航航母。作為比較,同一時期裡,美國建造的戰列艦僅有4艘(另外戰前動工,戰時竣工的有4艘)。

▇強大的工業力幫助美國在二戰期間建造了大量的航母。

出於這些理由,航母代取戰列艦成為海上霸者。在現代,有沒有航母甚至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海軍力量的一個標準。現在,擁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只有美國和法國,此外,保有含輕型航母在內常規動力航母的也只有英國、義大利等少數幾個國家。

相關焦點

  • 如果日本不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把錢拿來造航母,能否贏得戰爭?
    導讀:如果日本不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把錢拿來造航母,能否贏得戰爭?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軍事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果日本不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把錢拿來造航母,能否贏得戰爭?
  • 一戰時期造航母,從戰列艦上起飛飛機,二戰前英國航母的探索之路
    二戰時期主要使用航母作戰的有三個國家,分別是:美國、英國和日本,其中航母數量從多到少排序也是如此。三個重視航母的國家,在二戰前爆發前都準備了一些航母,準備在戰時用於戰爭。而在這其中,世界上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卻經常被廣大軍迷所忽略。本文就來講一講英國有關航母進行的嘗試,以及在二戰前英國所擁有的航母數量。
  • 湊數的另類航母 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中的異類 伊勢級航空戰列艦
    因為這個原因,扶桑級戰列艦和伊勢級戰列艦的艦島成為了軍艦中亂搭亂建的典型!卻讓這些戰列艦的辨識度非常高!但也正因為如此程度的改進,也為這兩艘戰列艦被改成航空戰列艦奠定了基礎。伊勢級的搭載的武器裝備,在竣工之時處於世界前列這兩艘戰列艦在1918年竣工下水,然後在日本聯合艦隊服役。在一戰以後的世界海軍服役的戰列艦當中,這一級戰列艦的裝備走在世界的前列,和歐美強國的戰列艦相比,絲毫不落下風。
  • 圖解《急先鋒》裡航母艦載戰鬥機,這是一部大曝美軍軍情的電影!
    相信很多觀眾都會驚訝於國產電影中會出現如此清晰的美國航母鏡頭,而且從航母上緊急彈射起飛的F-35C「閃電II」隱形艦載戰鬥機,還發射飛彈擊落了偷襲航母的無人機。這樣的場面想必會讓很多影迷印象深刻,多年之後依舊能記憶猶新。
  • 「全甲板攻擊」思想的指導下的美國航母,從航母艦島看航母內部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條約,美國和日本將大型戰艦改裝成航母,這些航母成為世界上第一批噸位超4萬噸的大型航母,而這個記錄一直保持到戰後美國中途島級航母之後才被打破。而我將這批航母稱為「第二代航母」。而從第一代到第二代外形上除了體積大小以外我們用肉眼能觀察到的就航母艦島的變化了,以外第一代航母都是沒有艦島的「平原型」,航母上就一塊飛行甲板。
  • 二戰中實力最懸殊的海戰,護航航母對戰列艦,結果卻出人意料
    但是他此刻更擔心的是第3分隊的安全,因為日軍艦隊距離第3分隊還不到35千米了!也就是只有一小時的航程了!!布魯克斯立即呼叫「聖洛」號護航航母:「在艦隊西北方向35千米,發現日軍水面艦艇編隊,4艘戰列艦,4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以及10艘驅逐艦,航速20節,正向我艦隊駛來。」——此時是25日6時47分。
  • 殲-15 VS 米格-29K,中印航母艦載戰鬥機誰更好?
    中國的航母,第一艘是遼寧艦,目前中國的第二艘航母,第三艘航母。。。都在緊鑼密鼓的按照計劃進行著;而反觀印度,則在航母方面的相關進展幾乎是0。大家都知道,航母的最為關鍵技術,就是艦載機,尤其是艦載戰鬥機。中印航母的艦載戰鬥機,主要是兩種型號:中國是殲-15,印度則是米格-29K。
  • 二戰日本「金剛號戰列艦」日本少數一艘擊沉航母的戰列艦
    今天我要說的這艘日本戰艦,是日本1907年設計建造的老艦「金剛號」戰列艦,剛開始屬於重巡洋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是當時世界少數戰艦航速達到30節快速重裝巡洋艦,在日俄戰爭期間跟沙俄海軍有過較量。該戰艦在1928年經過第2次改裝成為3萬噸級戰列艦,在1931年徹底完工。
  • C-2A「灰狗」運輸機,一款能夠在航母上起降的運輸機
    這是因為美海軍清楚地知道,對於美海軍那些遠洋作戰的航母來說,C-2A「灰狗」固定翼運輸機是一款至關重要的艦載機,沒有它,航母的後勤補給工作將受到極大影響,後勤工作沒有做好,那麼航母擁有強大的攻防能力也無從談起。
  • 80年前,日本想要造比福特號航母還大的戰列艦
    日本人的保密工作確實起了很大效果:美國直到戰爭末期才知道大和級戰列艦的存在,而其主炮口徑則是戰後才被確認的。但日本人卻不這麼認為:根據一份情報,美國海軍已經開始著手建造安裝20英寸(508毫米)口徑主炮的戰列艦!
  • 中國航母特混艦隊已組建,外媒:003航母開工,艦載機飛行員短缺
    此前,中國海軍已經裝備了一艘了由蘇聯「瓦良格」號改造而來的「二手航母」遼寧艦,現在再裝備一艘同等噸位的國產航母,中國海軍也成為戰後亞洲第二個同時裝備兩艘航母的水面作戰力量。與第一個印度海軍不同的是,中國海軍裝備的兩艘航母都屬於中型航母,滿載排水量接近7萬噸,且可以起降重型固定翼艦載戰鬥機,其整體作戰性能不可同言而語。
  • 二戰後航母稱霸海洋,衣阿華級戰列艦最終淪為博物館!
    二戰中、後期航母作為制海利器的優勢逐漸發揮了出來,即便是「大和」級戰列艦這樣的巨獸也無法擋住艦載機的攻擊,從這時開始就註定了航母在未來海戰中的地位。日本投降之時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裡」號戰列艦作為籤字的場地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刻,這也是戰列艦最後的光輝時刻。
  • 中國航母2020
    飛鯊的搭檔們航空母艦的戰鬥力不僅要依靠艦載戰鬥機,還需要其他艦載飛機。艦載預警機用於超視距警戒與戰區指揮;艦載教練機則能以低成本培訓飛行員,並保持現役飛行員的戰鬥狀態;直升機堪稱艦隊的多面手,從反潛巡邏到貨物運輸,再到落水人員搜救無所不能。航空母艦並非只是條大船,而是包含各個機種的綜合作戰平臺。
  • 二戰義大利天鷹級航母,「雙十一」剁手後的產物,戰後百姓不買單
    「雙十一」悲慘的剁手 早在一戰之後召開的相關會議,義大利獲得了6萬噸的航母建造份額,可是在那個時候航母並不被看重,各國都還只停留在理論階段,並沒有真正的實戰支持,因此如法國、義大利等國並不重視航母建設,而是更看重戰列艦。
  • 軼事丨巴西買航母像「撿漏」,1.5億採購3艘二手航母
    到了1969年,再次從荷蘭引進了一艘"巨人"級輕型航母,並更名為"五月二十五日"號。這兩艘均為英國製造的航母,長211米,寬24米,滿載排水量1.8—1.9萬噸,最多可搭載50架艦載戰鬥機。雖然只是"二手"航母,但是也讓阿根廷在短時間內擁有了雙航母編隊。只不過,這個局面維持了僅僅一年左右,"獨立"號就因為設備過於老化,在1970年宣告退役。
  • 怒海爭鋒 回顧史上十大航母戰役
    新年伊始,遼寧號航母告別大連造船廠,奔赴青島海軍基地正式入列,這表明我國海軍航母已經開始進入戰鬥力生成階段。對於我國海軍來說,下一步的工作有兩個: 一個是培訓艦載機飛行員,完成艦載機由岸基向艦載的轉變,另外一個就是組建航母編隊,為航母最終走向實戰打下堅實的基礎。
  • ...大航母養成計劃,航母定位不明裝大口徑艦炮,火力不亞於重型巡洋艦
    由於一紙條約把各國的主力戰艦都給規定得明明白白的,而部分在船廠內正在建造的大型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都要被拆解,各國為避免這些戰艦被拆解的命運紛紛將這些建造了一半的大型戰列艦的艦體改裝成航母。而此時距離英美日航母的起步發展也沒有多少年,航母直接從那些用的商船或者從新建造的航母也不過萬把噸,而華盛頓海軍條約掐掉的美日軍艦排水量都是超過4萬噸。
  • 從無到有 ——中國航母的艱難歷程
    命運多舛的「瓦良格號」 2012年9月25日,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號」正式交付部隊。彼時的中國人心情是振奮的,因為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終於實現了「航母夢」!然而「遼寧號」光鮮亮麗的背後,卻是一段頗為艱難的購買過程。這一切都得從「遼寧號」的前身——「瓦良格號」航母說起。
  • 戰列艦能打沉航母嗎?二戰德國海軍的神操作,讓人嘆為觀止!
    理論上完全可以,但在實際操作時,卻難於上青天:戰列艦往往連航母的面都見不上,就已經被航母的艦載機擊沉了。二戰期間,日本建造的「大和」號超級戰列艦,向美軍艦隊發動自殺式攻擊,企圖用3聯裝460毫米主炮轟擊美國航母。
  • 多少艘現代級驅逐艦才能在海上擊敗航母?
    多少艘現代級驅逐艦可以打敗大型的航母打擊群?只要數量足夠多,雙拳難敵四手,沒有什麼打不過的。要打敗大型航母打擊群,首先要看看現代級驅逐艦的幾個核心指標,只有達到這幾個指標,才有後續能不能打敗的結果。由於E-2C「鷹眼」預警機的存在,「鷹眼」本身探測範圍可以達到250公裡以上,再加上本身可以前出艦隊大概300公裡,所以實際上因為預警機的存在使航空母艦打擊群的感知範圍遠遠超過「現代」級驅逐艦200公裡左右的自身探測範圍,即便是攜帶Ka-31預警直升機,那麼升空就被對方預警機發現,沒有任何前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