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母養成計劃,航母定位不明裝大口徑艦炮,火力不亞於重型巡洋艦

2020-12-17 騰訊網

現在很多人都說日本最初不建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將建造戰列艦的前建造航母,那麼太平洋戰爭很可能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但是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乃在英國,一開始都對航母這種新興的武器定位不明,所以各國當中沒有哪個國家的「航空派」擊敗「艦隊派」。有人認為美國在二戰當中建造那麼多航母就認為美軍就是「航空派」,其實不然,美國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是全球不折不扣的「大艦巨炮」的崇拜者,只不過美國財大氣粗,既發展航母又發展戰列艦,用兩條腿走路,那一條好用就邁哪一條腿,所以造了大量的航母就給人產生了美國有優先發展航母的假象。

美軍財大氣粗,航母戰列艦一起造,除了埃塞克斯級航母以外,北卡南達衣阿華,是條約後戰列艦建造最多的

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籤訂成為戰列艦沒落的轉折點,也是航母發展的新紀元。由於一紙條約把各國的主力戰艦都給規定得明明白白的,而部分在船廠內正在建造的大型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都要被拆解,各國為避免這些戰艦被拆解的命運紛紛將這些建造了一半的大型戰列艦的艦體改裝成航母。而此時距離英美日航母的起步發展也沒有多少年,航母直接從那些用的商船或者從新建造的航母也不過萬把噸,而華盛頓海軍條約掐掉的美日軍艦排水量都是超過4萬噸。航母直接從1萬噸級跳到了4萬噸級,正是因為這個契機讓航母快速發展,可以說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籤訂就是航母發展的新紀元。

而該如何充分利用這些4萬噸級的大傢伙,如何使用各國(主要是美日兩國)心裡都不明朗,在1930年代之前的飛機都是以木製、雙翼飛機為主,這種老式飛機不僅飛得慢,而且掛載少,結構強度低,既飛不遠也帶不了多少彈藥,在面對對方戰列艦時飛機根本沒有能力去擊沉它們,雖然各國不乏一些具有遠見的人物,但是他們一般都在論戰中輸給艦隊派。包括日本,其艦隊派和航空派一直在爭論,但直到太平洋戰爭結束日本的航空派都沒有贏過艦隊派,所以日本海軍的戰略仍然是以反艦為主的「九段漸減戰」,所以其航母的用法就強調配合戰列艦的擊沉理論。和日本人的爭論不同美國在30年代進行多次航母與戰列艦對抗演習,結果證明航母艦載機無法阻擋戰列艦的進攻腳步,甚至出現了航母被對方戰列艦「擊沉」的情況。所以美軍未來的用法執行的就是「擊傷」理論,只要擊傷對方就可以了,剩下的交給戰列艦的大炮。而這一幕就是英軍擊沉俾斯麥號的招數,劍魚飛機先擊傷對方戰列艦,然後讓己方戰列艦過來收人頭,間接證明了美軍實踐理論的成功性。

圖中就是著名的「斷腿之王」劍魚式飛機,維內託、黎塞留、俾斯麥級戰列艦都被它斷過腿

而在最初的4萬噸的大型航母上,光是那幾十架飛機還有剩餘不少噸位,該如何充分利用呢?美日雙方的選擇都是裝大炮。日本的赤城、加賀級航母總共安裝了10門50倍徑的三年式200毫米火炮,艦尾兩側的炮廓內各裝3門單聯裝炮,原先計劃用於起降小型飛機的中層甲板被兩座雙聯裝炮給佔用了。總共10門炮,一側能集中5門炮的火力。其實這還不算它們的最終實力,平賀讓在最初的設計時在艦尾還預留了3座雙聯裝炮塔的位置,不過後來沒裝上去,因為再裝的話就嚴重違反《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定了,因為在條約中將航母視為能起降飛機的巡洋艦,所以火炮數量不能超過10門。

列剋星敦級上的那兩門203口徑的艦炮,下面的是MK-11型25倍徑127毫米高平兩用炮

而至於美軍列剋星敦級戰列巡洋艦也和日本一樣的做法,那就是也裝重巡的炮。美軍裝的是和彭薩科拉級重巡一樣的MK-9型55倍徑203毫米雙聯裝艦炮,分別裝在航母見到前後,前後各兩座共8門火炮,而且美軍的是兩側都可以集中8門炮的火力。理論上它們在一定的環境中是可以和重型巡洋艦以及以下的軍艦對炮的。這也說明了在航母探索發展之初各國對航母的發展與定位還不是很明確的時候都曾經想過要讓航母參加炮戰,這就是典型的「大炮巨艦」思維下的產物。而受到此思想影響的航母還有德國,德國的齊柏林號航母同樣也是裝有反艦用的火炮,不過它用的是155毫米口徑的輕巡炮,而不是203口徑的重巡炮。

說明在當時的指導思想與定位航母「海軍一哥」的地位還沒有崛起,而在30年代末,新型的全金屬下單翼戰機開始替換老式的雙翼機,不過美日的步伐明顯比已經處於戰火中歐洲的步伐更快,但就算這樣世界上航母的開門紅第一仗還是英國人用老式的劍魚式雙翼機的打下來的,而這就是偷襲塔蘭託軍港戰役。而美日之間的那些重炮也在改裝中慢慢的被替換,將噸位給艦載機,不過相比於噸位航母更缺乏空間。而給航母裝重炮也成為世界航母探索發展的一段曲折的探索史。

翔鶴級航母,是日本最好一級航母

相關焦點

  • 二戰英國航母保留381毫米艦炮,還會被德國戰巡擊沉麼?
    【話說軍世】80年前的挪威近海,英國光榮號航空母艦被德國戰列巡洋艦擊沉,成為唯一一艘被戰列巡洋艦擊沉的正規航母,其實早期航母上都保留有大口徑艦炮,如果光榮號仍然保留有其15英寸艦炮,還會被沙恩霍斯特號擊沉麼?
  • 脫了毛的鳳凰不如雞,沒了飛機卻有重炮的航母你惹得起嗎?
    此時,估計航母玩家多麼希望自己能有幾根大管子,自衛防身或做決死一搏。其實,在現實中航空母艦在早期發展階段,不乏配備大口徑艦炮的先例,具備一定的水面炮戰能力,下面就盤點下歷史上的「重炮航母」們。
  • 紅海軍早期航母探索,伊茲梅爾與共青團以及X級航空巡洋艦
    而且物資的短缺,經費的匱乏也讓航空母艦的建造計劃無以為繼,陸軍的反對僅僅是壓垮航母的最後一根稻草。蘇聯設計局吸取了伊茲梅爾級失敗的教訓之後,決定縮減航母的規模建造小排水量的航空母艦。根據上述推測數據得知,共青團級訓練航母的尺寸,十分的悲催都比不過美國的用木星號運煤船改裝出來的蘭利號,也比不過美國在二戰當中建造的那一片護航航母(就是片,因為美國在二戰期間建造的航空母艦太多了)可以說對於蘇聯海軍而言,這艘航空母艦更接近於藍歷或者鳳翔的定位,而且因為蘇聯海軍自身的經濟情況,所以說尺寸更小,戰鬥力更低,僅僅是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
  • 二戰航母上有沒有火炮,看看這組老照片:航母上也有很多攻擊火炮
    【圖為太平洋戰場上的企業號航母,也裝備了大口徑的火炮】航母就好比一座海上移動機場,可以起飛和降落艦載機,除此之外,很多二戰航母都安裝有攻擊武器,它們也能像其他海軍軍艦一樣提供火力打擊。【圖為在夏威夷海域演習的美國企業號航母,士兵正在試射厄利空防空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母艦是各參戰國主要作戰利器,比較著名的有美國的企業號、薩拉託加號、列剋星敦號、日本的赤城號等。【圖為美國「列剋星敦」號航母上的火炮】美國的列剋星號航空母艦是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的一號艦。列剋星敦號原本不是航空母艦,而是一艘巡洋艦。直到1922年,列剋星號被改裝成重型航母。
  • 二戰蘇聯基洛夫巡洋艦的大刀,海軍假日時,特殊的180口徑艦炮
    前面說到蘇聯海軍68型巡洋艦上長射程的152口徑艦炮,其特點就是長身管大裝藥。但是這並不是蘇聯火炮的製造風格,這種長身管大裝藥的製造風格是法國炮的風格,不過這種製造風格倒是被毛子學去了,這種風格在陸軍的坦克火炮也有體現。
  • 高顏值大型巡洋艦:305毫米艦炮,同時代的數據王者
    【話說軍世】在火炮系列戰艦的排位中,戰列艦是第一位的,隨後是戰列巡洋艦、重巡洋艦、輕巡洋艦和驅逐艦等,雖說巡洋艦的排位不低,但是相比較而言,顯然專注於幹「髒活累活」的巡洋艦,比如說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顯然名氣一直都在「團戰MVP」:戰列艦的陰影之下。
  • 1分鐘投12噸彈藥,火力堪比戰列艦,最強艦炮巡洋艦「得梅因」級
    相較於被眾多軍迷津津樂道的「航母下餃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也設計出了好幾款性能不錯的艦炮型軍艦,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則是被稱為史上艦炮最強巡洋艦的美國「得梅因」級重巡洋艦。事後,美國海軍認為,美國海軍的巡洋艦之所以不能夠壓制日本的巡洋艦,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巡洋艦所裝備的203毫米艦炮射速實在是太低。因此,研製一款射速更高的巡洋艦成為了美國海軍當時需求。
  • 紅海軍早期航母探索,伊茲梅爾與共青團共青團
    根據上述推測數據得知,共青團級訓練航母的尺寸,十分的悲催都比不過美國的用木星號運煤船改裝出來的蘭利號,也比不過美國在二戰當中建造的那一片護航航母(就是片,因為美國在二戰期間建造的航空母艦太多了)可以說對於蘇聯海軍而言,這艘航空母艦更接近於藍歷或者鳳翔的定位,而且因為蘇聯海軍自身的經濟情況
  • 二戰航母上還有大炮麼?真實火力不輸重巡
    早期航母注重大口徑火炮防禦:火力不輸重巡洋艦 20世紀20年代所建造的航母,大多都保有較大口徑的火炮,主要目的是打擊較遠一些的目標,其實十分罕見,大口徑艦炮在航母上意義已經不大。
  • 「快馬利炮」的日本重巡洋艦:夜間偷襲,最終被航母幹翻
    1、噸位有限:「快馬利炮」青葉級重巡洋艦是是日軍八八艦隊造艦計劃中的8000噸級偵察巡洋艦,擁有非常高的航速,最大航速可以達到36節,在1937年的現代化改裝後依舊有33.4節的航速,另外還具有火力強大的優點。
  • 曾經的「航母殺手」:現代級驅逐艦!如今還能派上用場嗎?
    同時SS-N-22還攜帶一個300公斤的大型半穿甲戰鬥部,當這麼大的戰鬥部以2.5馬赫命中軍艦時,即使沒有爆炸,其強大的動能也足以撕開任何軍艦的外殼並對其造成重創。之所以蘇聯反艦飛彈普遍採用大型戰鬥部,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攻擊美軍航母的需要。在二戰結束,全球海軍進入飛彈時代後,航母是唯一還使用重型裝甲的水面艦艇,除了艦體裝甲外,航母在彈藥庫、燃料庫、核反應堆等要害部位還專門敷設有特殊裝甲。
  • 日本超甲型巡洋艦,可攜帶3座三聯裝310炮,火力遠超美軍阿拉斯加
    在1936年末倫敦海軍條約的時間到期後,美軍開始研發裝備305毫米口徑艦炮的大型巡洋艦,它在各方面性能遠超以往條約規定的條約巡洋艦,而日本在這方面的設計工作也同樣運作。
  • 055遠不止航母"帶刀侍衛":美軍定義為巡洋艦
    戰前驅逐艦的定位實際上相當於大型遠洋魚雷艇,所以不僅負責魚雷攻擊,也負責反魚雷作戰。驅逐領艦比一般驅逐艦的噸位更大,具有一定的編隊指揮能力,但依然是放大的魚雷艇。相比之下,戰前巡洋艦的定位相當於大型遠洋炮艦,以艦炮為主要武器,當然艦炮的口徑和威力都要低於戰列艦。巡洋艦既可以單獨在遠洋尋獵,也可以在艦隊決戰中為戰列艦衝鋒陷陣,削弱敵人的力量,以利戰列艦發動最後的致命一擊。
  • 可怕的航母殺手,光榮級重型飛彈巡洋艦,滿載排水12000噸
    光榮級重型飛彈巡洋艦可以說是蘇聯海軍工程事業的巔峰作品之一,其研發定型與上個世紀70年代,擁有龐大的噸位和兇猛的火力,能夠為蘇聯海軍提供充足的火力支持,有效的摧毀對手的水面艦艇,甚至威脅到美軍的航母。
  • 噸位碾壓,美軍巡洋艦撞上自家航母,巡洋艦被撞成垃圾場
    【軍武次位面】:路芷最近幾年在熱點海域發生的軍艦或者民船相撞事件是非常多的,軍艦對撞基本上都是噸位大的軍艦獲得絕對的勝利,而很多平時看起來耀武揚威的大型驅逐艦或者巡洋艦在遇見大噸位的民船幾乎都會變成豆腐渣工程。那麼有沒有人挑戰過航母呢?
  • 艦炮口徑超過100毫米,就能稱為大口徑艦炮
    二戰結束之後,戰列艦也就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那些大口徑巨炮也隨著飛彈「崛起」再無用武之地。到了今天,別說那些曾經風光無限的大口徑艦炮早已無影無蹤,甚至200毫米口徑的「中型」艦炮都已難以尋覓。而那些曾經在艦炮中屬於的「小字輩」的,口徑為100毫米以上的「小型」艦炮,如今已經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大口徑艦炮!
  • 熱心號驅逐艦:為拯救光榮號航母 向德國巡洋艦發起反衝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爆發的時候,在歐洲戰場上,參戰的軍艦除了新生代的航母之外,依然有為數不少的巨艦大炮,比如戰列艦和巡洋艦。而作為一個後發國家,德國海軍在二戰期間除了潛艇之外,更多的就是重型巡洋艦這樣的巨艦大炮,除了俾斯麥號之外,就數兩艘沙恩霍斯特級巡洋艦有名了。
  • 薩沙談大日本帝國的笑柄:信濃號裝甲航母
    施工期間,日軍在中途島遭到慘敗,四艘重型航母被擊沉。日本海軍方面無奈,只能下令將已經完成一半建造計劃的信濃艦,改建成航空母艦。該艦的建造是日軍的一號機密,建造船廠位置隱蔽,同時建造的工人在該艦建造期間,均不得走出工廠一步。信濃的原計劃是必須在1944年12月完工,因1944年日軍聯合艦隊受損嚴重,大量艦隻在橫須賀船廠進行大修,使得信濃號建造工作中斷了數月。
  • 航母被艦炮擊沉什麼體驗?光榮號有話說:被擊沉之前連飛機都沒飛
    自從人類發明航母這個水面大殺器之後,時至今日已經發展了一百多年,經過太平洋戰爭中一系列航母大對決以及後續的多次實踐,人類對航母的使用越來越得心應手,而航母也正式戰勝了戰列艦這種巨艦大炮,成為這個藍色星球海洋上的主宰。
  • 紅色泰坦,航母殺手!蘇聯海軍的巔峰絕唱——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1959-1978年,美國先後建造了「長灘」號、「班布裡奇」號、「特魯斯頓」號、加利福尼亞級(2艘)、維吉尼亞級(4艘)等9艘核動力飛彈巡洋艦。 1963年6月「企業」號航母、「長灘」號、「班布裡奇」號核動力巡洋艦還組成第一特遣艦隊,完成了一次無補給環球航行,向世界宣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