噸位碾壓,美軍巡洋艦撞上自家航母,巡洋艦被撞成垃圾場

2020-12-15 軍武次位面

【軍武次位面】:路芷

最近幾年在熱點海域發生的軍艦或者民船相撞事件是非常多的,軍艦對撞基本上都是噸位大的軍艦獲得絕對的勝利,而很多平時看起來耀武揚威的大型驅逐艦或者巡洋艦在遇見大噸位的民船幾乎都會變成豆腐渣工程。那麼有沒有人挑戰過航母呢?早在40多年前美國的一艘巡洋艦就曾挑戰過美國的超級航母,結果完敗,幾乎被剷平。

▲受損的貝爾納普號,非常嚴重

貝爾納普級巡洋艦是美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造的軍艦,早期其實被歸為飛彈護衛艦,但是因為噸位比較大,所以直接被升級為巡洋艦,合理的劃分應該是驅逐艦。該型軍艦的長度為166.7米,吃水8.8米,寬16.7米,滿載排水量接近9000噸。動力來源是兩臺蒸汽輪機,其最高航速比較高,達到32.5節,能夠跟得上美國核動力航母的速度。由於該級軍艦誕生的比較早,所以沒有採用後來流行的垂直發射系統,主要武器為兩座四聯裝魚叉反艦飛彈發射裝置並且有一個多用途的飛彈發射器,可以發射標準系列防空飛彈以及阿斯洛克反潛飛彈,其他武器則有127毫米艦炮以及數個密集陣近防系統,外加一架反潛直升機。

▲上層建築幾乎被削平

由於進入70年代之後美國海軍開始大量建造斯普魯恩斯級軍艦,這種軍艦的艦體設計比較合理,所以在其基礎上誕生了著名的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級巡洋艦,而且美國那時候也建造了大量便宜的佩裡級護衛艦。總之和這幾艘軍艦相比,貝爾納普級的名聲要小很多,在美國軍艦發展歷史當中的地位也比較一般,不過到對美國新軍艦的改進起了不小的作用。

▲甘迺迪號航母

1975年11月22日,美國當時正在歐洲進行聯合演習。當時是在夜間,參與演習的貝爾納普號因為夜間的能見度非常差,而且船員也發生了比較大的失誤,結果導致該艘軍艦和甘迺迪號航母相撞。美國歷史上有兩艘以甘迺迪總統命名的航母,其中第2艘是福特級航母的2號艦,也是未來美國最重要的航母之一。出事的甘迺迪號航母是小鷹級航母的最後一艘,同時也是美國歷史上最後一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這艘甘迺迪號航母的艦體長度達到323.6米,艦寬93.6米,艦體尺寸要比那艘巡洋艦大的多,而且滿載排水量更是高達8.2萬噸,和如今英國皇家海軍的女王級航母相當。甘迺迪號航母雖然是一艘常規動力航母,但是依舊有美國航母的標準特徵,那就是極高的航速,其最大速度達到32節,非常方便艦載機起降。

▲事故的示意圖

從噸位上可以看到甘迺迪比那艘軍艦大的快10倍,基本上相當於一艘055和一艘056級護衛艦相撞,或者說是一輛悍馬車撞上了一個電動三輪車。事故發生的過程非常詭異,當天晚上氣候非常惡劣,航母當時正在實行燈光管制,所以這艘體重高達8萬噸的超級航母基本上沒有任何點亮的燈。在整個比較混亂的情況下,巡洋艦這邊的艦員根本沒有發現這艘慢慢逼近的超級航母。結果航空母艦左側的斜角甲板部分和巡洋艦相撞,事故就這麼拉開帷幕。這艘巡洋艦採用的是鋁合金艦艇,和那艘著名的因為飛魚飛彈擊中發生火災沉沒的謝菲爾德號一樣,由於鋁是一種非常容易燃燒的金屬,所以在碰撞之後整個巡洋艦的上半部分艦體發生的巨大的火災,要是不控制火勢,很有可能會先於謝菲爾德號沉沒。

▲徹底撞爛的上層建築

然而悲劇還沒有結束,由於相撞導致航母甲板和艦體產生一定的破損,而航母上攜帶的航空燃油居然也像火山澆油一樣流到了巡洋艦的艦體上方,這一下徹底加大了火災的嚴重程度,甚至還引爆了部分彈藥,導致整個軍艦的受損情況進一步被擴大。由於這次事故發生在1975年,在幾年前曾發生過兩次非常嚴重的航母著火事故,第一次是福萊斯特號航母的起火事故,第二次是企業號航母。因為這兩次事件的影響,美國特別加重了對軍艦損管的重視程度,最終兩艘軍艦在自己艦員和其他軍艦的配合下,成功撲滅了大火,有效控制住了後續的損傷,也讓這次非常驚人的碰撞事故反而成了後世學習的範本。

▲航母的損傷不太重

第二天天亮之後,人們驚奇的發現這艘巡洋艦的上層建築幾乎被航母完全削掉,整艘軍艦被燒成了垃圾處理廠。所以軍艦在行駛的時候一定要離這些比較大的軍艦遠一點,一旦相撞,這些大軍艦往往只是皮外傷,但是小軍艦輕則被撞傷,重則被削平上層建築,再嚴重就要被撞沉了。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號航母就在軍演中將軍艦直接撞沉。

▲航母內部艙室都有損傷

最好笑的事情是,鏟掉整個軍艦上層建築的甘迺迪號航母居然沒有什麼特別大的損失,雖然有部分燃油洩漏,但是整個艦體的重要結構沒有受到絲毫損傷,所以很快就修復完畢,只是受損部分看起來有一些煙燻的痕跡,沒有發生像前兩艘航母那樣的重大爆炸火災事故。

這艘巡洋艦被拖回船廠之後接受了為期5年的維修和重建工作。美國海軍也意識到了鋁合金軍艦的嚴重不足,將上層建築換成了鋼材質。到了90年代之後,阿利伯克級以及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大量服役,這些較老的軍艦也都慢慢退出了現役。這艘受過災難的巡洋艦1995年退役,1998年被當作靶艦擊毀。值得一提的是,本級軍艦的斯特雷特號曾經在1989年訪問中國。

相關焦點

  • 「提康」被超越,美軍不甘心,誓要研製最先進的「重巡洋艦」
    對此,美國海軍明確表示,在DDG-1000項目下馬後,美軍現役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在噸位和技術性能上已經明顯落後於潛在對手,更重要的是,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從1981年交付以來,其艦齡平均已經超過了20年,按照軍艦30年的使用周期來看,確實需要研製新式軍艦對其進行替換。而本次美軍使用的"重巡洋艦"概念也引發了媒體,特別是軍事觀察家們的興趣。
  • ...大航母養成計劃,航母定位不明裝大口徑艦炮,火力不亞於重型巡洋艦
    由於一紙條約把各國的主力戰艦都給規定得明明白白的,而部分在船廠內正在建造的大型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都要被拆解,各國為避免這些戰艦被拆解的命運紛紛將這些建造了一半的大型戰列艦的艦體改裝成航母。而此時距離英美日航母的起步發展也沒有多少年,航母直接從那些用的商船或者從新建造的航母也不過萬把噸,而華盛頓海軍條約掐掉的美日軍艦排水量都是超過4萬噸。
  • 俄光榮級巡洋艦同美宙斯盾艦,又上演一場正面交鋒
    圖為俄軍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雖然今年接連遭遇了疫情等負面事件的衝擊,但是美軍在全世界的活動依然非常活躍,最近美國軍艦再次自由航行,闖入俄羅斯巴倫支海附近活動,而讓美軍沒想到的是俄軍迅速反應,俄光榮級巡洋艦同美軍宙斯盾艦又上演一場正面交鋒,迅速逼近美戰艦航線,美戰艦突遭萬噸戰艦切入後,狼狽放棄任務逃出了南部海域
  • 「快馬利炮」的日本重巡洋艦:夜間偷襲,最終被航母幹翻
    1、噸位有限:「快馬利炮」青葉級重巡洋艦是是日軍八八艦隊造艦計劃中的8000噸級偵察巡洋艦,擁有非常高的航速,最大航速可以達到36節,在1937年的現代化改裝後依舊有33.4節的航速,另外還具有火力強大的優點。
  • 日本超甲型巡洋艦,可攜帶3座三聯裝310炮,火力遠超美軍阿拉斯加
    在1936年末倫敦海軍條約的時間到期後,美軍開始研發裝備305毫米口徑艦炮的大型巡洋艦,它在各方面性能遠超以往條約規定的條約巡洋艦,而日本在這方面的設計工作也同樣運作。
  • 高顏值大型巡洋艦:305毫米艦炮,同時代的數據王者
    其大型巡洋艦的命名,其實比較特殊,就火力和防護數據來說,遠高於重巡洋艦,阿拉斯加級設計之初,便是針對德國主炮達到283毫米「袖珍戰列艦」(後改名為重巡),以及日本「很有野心」的最上級重巡洋艦,因此,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在實際性能上,其實就是我們常常提及的「戰列巡洋艦」。
  • 它是日本二戰中損失的第一艘重巡洋艦,災難起因讓日本人感到無奈
    可是國會和大藏省的關過了,還有另一個現實的問題,倫敦海軍條約規定,主炮口徑超過6.1英寸的重巡洋艦,日本擁有的總噸位不得超過10.8萬噸,照這一標準,日本已經擁有的12艘重巡洋艦已經把噸位用完了。但就在同時,倫敦海軍條約規定日本輕型巡洋艦總噸位不得超過10萬噸,這時候日本擁有的輕巡洋艦也有十幾條,但單艦噸位大多只有四五千噸,還剩了不少噸位可用。
  • 巡洋艦和驅逐艦有哪些差別?
    無論在火炮時代還是現代,巡洋艦和驅逐艦的區別在於,除了噸位外,還看是否有裝甲。另外,根據我國海軍對巡洋艦的定義,巡洋艦是「噸位大,裝備大口徑火炮、飛彈,並有垂直裝甲」的戰艦,所以,新型驅逐艦055雖然排水量多達萬噸,但之所以仍被稱為驅逐艦,就是因為沒有裝甲。
  • 比航母還貴的美軍核動力巡洋艦,比蘇聯基洛夫級早生20年
    長灘號巡洋艦不僅是全世界第一艘核動力巡洋艦,還是二戰後美國建造的第一型巡洋艦,也是全世界第一艘裝備區域防空且取得實際戰績的巡洋艦。長灘號巡洋艦採用鸚鵡螺號同款的C1W壓水式反應堆。航速達到30節。作為核動力水面戰艦,長灘號的數據具有著劃時代的意義。相比之下與之規模差異不大的同級基洛夫號,要晚上20年才生產出來。
  • 可怕的航母殺手,光榮級重型飛彈巡洋艦,滿載排水12000噸
    光榮級重型飛彈巡洋艦可以說是蘇聯海軍工程事業的巔峰作品之一,其研發定型與上個世紀70年代,擁有龐大的噸位和兇猛的火力,能夠為蘇聯海軍提供充足的火力支持,有效的摧毀對手的水面艦艇,甚至威脅到美軍的航母。
  • 美軍傳奇巡洋艦「彭薩科拉」,擊沉日本兩艘戰艦還有餘地
    「彭薩科拉」級巡洋艦的炮塔布局也非常奇怪,三聯裝炮塔在上,雙聯裝炮塔在下一戰結束後,英國建造了一批新型巡洋艦,日本人也沒閒著,他們的「古鷹」級巡洋艦裝有200毫米口徑的艦炮。美國當然也要有能夠與之抗衡的戰艦,他們於1926年開始建造第一型條約重巡——「彭薩科拉」級。
  • 就是憑著這份情報,美軍兩艘重巡洋艦被坑成了雞肋,原因為何?
    事實上,美國海軍在珊瑚海海戰中將日本海軍的「祥鳳」號航母擊沉,美軍記錄的「Ryukaku」就是「祥鳳」號。導致此誤會的源頭在於此前的4月,美軍情報部門在解讀日本海軍機密文件的時候,發現未知的航母。這個所謂的未知航母正是「祥鳳」號。
  • 紅海軍早期航母探索,伊茲梅爾與共青團以及X級航空巡洋艦
    畢竟噸位越強就等於難度越低,貪大求全並不是個好想法在蘇聯第2次擁有航空母艦的嘗試當中,蘇聯海軍計劃將一艘老舊的海軍訓練艦改裝成航空母艦蘇聯因為海軍計劃將隸屬于波羅的海艦隊的一艘水兵訓練艦共青團號改成輕型航母,共青團號輕型航母排水量12,000噸,航速15節,能夠搭載26架戰鬥機,16架攻擊機的輕型航母,防空武器包括8座雙聯裝102毫米防空炮和10座雙聯裝40毫米防空炮,整體來說
  • 別看過去了30年,論單挑的話,美軍驅逐艦還真打不過俄軍巡洋艦
    在蘇聯時代,光榮級飛彈巡洋艦是作為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的"減配版"研製,這主要是因為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雖然技術先進,性能卓越,但是由於該艦造價太過於昂貴,蘇聯海軍實在負擔不起,因此在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的基礎上,開發了噸位大概小一半,但是火力和戰鬥力卻可以達到"基洛夫"級80%的"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 1944年,德軍重型巡洋艦撞輕巡,噸位差距太大,輕巡龍骨直接斷裂
    在這一天,歐根親王號巡洋艦撞上了萊比錫號巡洋艦,前者還好,只是受了些小損傷,而後者的龍骨都斷了。 ,兩艘巡洋艦已經近在咫尺,調轉方向根本來不及,只能眼睜睜看著歐根親王號的艦首撞在萊比錫號的中部。
  • 055大驅服役,卻被美國稱為巡洋艦,是否真的符合巡洋艦標準?
    為了彌補海軍之前欠下的債,中國這幾年大力發展海軍,在擁有了遼寧艦、山東艦兩艘航母后,作為航母戰鬥群配套的軍艦也陸續建造完成,其中作為航母戰鬥群主要護衛艦艇的055大驅也開始服役,作為驅逐艦的055一直被美國咬定中國055系巡洋艦!其實身兼多職055名稱無所謂,不過美國這樣說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巡洋艦作為僅次於戰列艦和航母的大型軍艦,一般有著大噸位強火力的標準,而且能執行多種任務。
  • 美軍方證實:航母戰鬥群及數艘驅逐艦、巡洋艦駛入南海
    資料圖:約翰·斯坦尼斯號航母母艦【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3月3日報導,美國海軍官員證實,美軍航空母艦「斯坦尼斯號」戰鬥群與數艘驅逐艦及巡洋艦已於1日駛進南海。美媒報導截圖據美國《海軍時報》3月3日消息, 美軍太平洋艦隊發言人杜斯(Clay Doss)表示,航空母艦斯坦尼斯號(USS John C.
  • 都已經有055萬噸大驅了,為何我國還沒有造大噸位的巡洋艦?
    在上個世紀, 人們在建造海軍軍艦時, 總是把堆砌火力當做重點, 所以過去的軍艦往往都是越大越好, 畢竟軍艦越大, 能搭載的武器裝備也就越多, 在戰鬥時也就能對敵人進行更猛烈的打擊, 而巡洋艦就是一艘這樣的戰艦。
  • 一戰潛艇:2566噸,被2萬噸戰列巡洋艦碾過,輕巡洋艦撞成兩截
    結果,黑暗中航行的英國艦隊,很快就出問題了,到了2月1日凌晨,K14號潛艇正前方出現一艘漁船,為了躲避而進行了緊急右轉,結果黑暗當中,直接和K22潛艇撞上了,由於航速太快,兩艘潛艇沒有立刻分開,而是由於慣性繼續向前了一段,悲劇也就此開始了。
  • 055遠不止航母"帶刀侍衛":美軍定義為巡洋艦
    戰後美國海軍的水面力量一直是圍繞著航母打造的,巡洋艦、驅逐艦由其在航母戰鬥群中的作用定義,護衛艦則根本不計入主力戰艦,主要用作商船隊護航或者反潛巡邏,即使被「提拔」到航母戰鬥群裡了也只是打雜、擋魚雷,連反潛主力都是「斯普魯恩斯」級這樣的反潛驅逐艦擔任的。但在二戰中,美國海軍除了航母戰鬥群(在戰時稱為特混艦隊)外,還有水面戰鬥群(也稱S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