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遠不止航母"帶刀侍衛":美軍定義為巡洋艦

2020-12-15 網易新聞

(原標題:晨楓:055僅是航母「帶刀侍衛」嗎?)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晨楓】

一轉眼,第8艘055都下水了。進入21世紀,航母與055無疑是中國海軍最引人矚目的成就。中國航母對中國海軍戰略的作用不用多說,但055遠不只是中國航母的帶刀侍衛。

美國海軍是圍繞著航母打造的,戰艦由其在航母戰鬥群裡的作用定義

但055遠遠不只是中國航母的帶刀侍衛

在二戰中,航母決定性地終結了大艦巨炮時代。戰後美國海軍的水面力量一直是圍繞著航母打造的,巡洋艦、驅逐艦由其在航母戰鬥群中的作用定義,護衛艦則根本不計入主力戰艦,主要用作商船隊護航或者反潛巡邏,即使被「提拔」到航母戰鬥群裡了也只是打雜、擋魚雷,連反潛主力都是「斯普魯恩斯」級這樣的反潛驅逐艦擔任的。

但在二戰中,美國海軍除了航母戰鬥群(在戰時稱為特混艦隊)外,還有水面戰鬥群(也稱SAG)。這是獨立於航母戰鬥群而單獨行動的水面作戰編隊,在巡洋艦或者驅逐領艦帶領下,由若干艘驅逐艦組成,經常在獨立的戰役方向上單獨行動。

戰前美國海軍的基本思想並不特別,還是艦隊決戰。戰前設想的驅逐艦作用有兩方面:在航渡中為戰列艦提供反潛和防空屏護;在艦隊決戰中攔截敵方的驅逐艦魚雷攻擊,並配合本隊戰列艦向敵方發動魚雷攻擊。戰前驅逐艦的定位實際上相當於大型遠洋魚雷艇,所以不僅負責魚雷攻擊,也負責反魚雷作戰。驅逐領艦比一般驅逐艦的噸位更大,具有一定的編隊指揮能力,但依然是放大的魚雷艇。

相比之下,戰前巡洋艦的定位相當於大型遠洋炮艦,以艦炮為主要武器,當然艦炮的口徑和威力都要低於戰列艦。巡洋艦既可以單獨在遠洋尋獵,也可以在艦隊決戰中為戰列艦衝鋒陷陣,削弱敵人的力量,以利戰列艦發動最後的致命一擊。對於驅逐艦來說,當敵人重巡洋艦用艦炮抵近攻擊時,護航的驅逐艦要主動前出用魚雷攻擊驅離,但這只是防守反擊,屬於次要任務。商船隊的護航也是次要任務。因此,戰時美國驅逐艦也稱艦隊驅逐艦。

二戰時代,美國海軍建造了大量驅逐艦,其中有一些脫離航母護衛,抽出來單獨組建成水面戰鬥群

為了便於協調指揮,美國海軍還發明了戰鬥情報中心的概念

但在二戰實戰中,美國驅逐艦遂行的四大主要任務基本上都偏離了戰前的設想,只有為主力戰艦護航還最接近,只是主要威脅不是水面的魚雷攻擊,而是空襲。第二大任務是對岸轟擊,這對驅逐艦不陌生,但戰時實際行動中用到的規模是戰前沒有人預見到的。反潛也是一樣,這是驅逐艦的傳統任務,但戰前思維裡並不作為主要任務,戰前驅逐艦的反潛能力也相當簡陋。第四大任務則是水面戰鬥群,在海上尋殲敵人的水面戰鬥群或者運輸船隊。這是戰前根本沒有預見到的。

水面戰鬥群的存在是因為魚雷的特殊威力。與艦炮相比,魚雷的威力更大,但射程較短,因此多在夜戰或者煙幕中使用,便於驅逐艦隱蔽接近。在理論上,看到魚雷的航跡是有可能躲開的,但在夜間或者煙幕中就難了。魚雷可以扇形齊射,只要有一枚命中,即使大型戰艦也常失去戰鬥力。雷達的發展使得驅逐艦利用夜暗接近更為困難,但戰時美國海軍的經驗表明,魚雷依然是有用的海戰利器,以至於戰後一直到50年代後期,美國海軍都捨不得在驅逐艦上撤銷多聯裝魚雷發射管。

在瓜島海戰中,「舊金山」號儘管英勇作戰,但打的是糊塗帳,受到慘重打擊

!

卡拉漢海軍少將在戰鬥中陣亡,被追授國會榮譽勳章

戰時經驗還凸顯了戰鬥情報中心(簡稱CIC)的重要性。在1942年11月13日夜間的瓜島海戰中,卡拉漢海軍少將(在戰鬥中陣亡後被追授國會榮譽勳章)和旗艦「舊金山」號重巡洋艦儘管作戰英勇,但對戰局掌控糟糕,敵艦、我艦的位置、航向都稀裡糊塗,不僅誤擊友艦「亞特蘭大」號輕巡洋艦、擊斃斯科特海軍少將,還自身被擊中45次,22次起火(但都被撲滅了)。

戰後分析指出了CIC的重要性,各艦上的CIC根據統一的戰鬥情報,標出所有敵我戰艦的位置、動向和戰損情況,便於及時、精確、順暢的統一指揮。這對雷達時代的信息分享和夜戰特別重要,不能片面依賴戰術廣播頻道、自身雷達、根據時間和速度的艦位推測,單掌握自己的態勢和視角是不夠的。

在航母時代,CIC在防空和海空協同作戰中的作用更大。在混亂的戰鬥中,實時地清晰掌握和辨識敵我位置和態勢極端重要。在CIC模式下,目標的敵我和性質一旦確認,就不再需要不斷查證。目標的軌跡和指向經常就是敵我和狀態的重要佐證。

水面戰鬥群在太平洋海戰中取得重大戰績。在1943年8月6-7日夜間的索羅門群島維拉灣海戰中,6艘美國驅逐艦組成的水面戰鬥群分兩隊交替掩護,對日本海軍的「東京快車」補給船隊發動突擊,擊沉4艘日艦中的3艘。在1943年11月1-2日夜間的布幹維爾島外海的奧古斯塔女王灣海戰中,美國海軍水面戰鬥群在雷達控制下,用魚雷擊中5艘日艦,其中3艘沉沒,包括「川內」號輕巡洋艦。在1945年8月31日的蘇裡高海峽海戰中,水面戰鬥群擊沉了「山城」號戰列艦和一艘伴隨的驅逐艦。

由於美國驅逐艦魚雷的巨大威力,在1944年10月25日雷伊泰灣大海戰期間的薩馬爾海戰中,美國3艘驅逐艦和3艘護航驅逐艦逼退了追擊的日本艦隊。在1943年3月26日的阿留申群島科曼多爾斯基島海戰中,得手的日本艦隊也是因為忌憚美國驅逐艦的魚雷攻擊而放棄追擊。

戰後,美國驅逐艦的發展受到戰時水面戰鬥群經驗的很大影響,結果之一是美國驅逐艦的噸位和火力顯著大於同時代其他國家,之二是具備完善的作戰指揮中心,以滿足水面戰鬥群的獨立作戰要求。但戰後美國海軍很少把驅逐艦作為水面戰鬥群編組使用,基本上回到航母戰鬥群的屏護艦隊的傳統角色。

在低烈度條件下,美國驅逐艦倒是有時獨立編隊甚至單艦行動,擔任顯示威力或者對弱小國家的由海到陸的打擊任務。但這與水面戰鬥群不同,水面戰鬥群是針對高烈度作戰的,低烈度條衝突的半軍事、半警察性質連驅逐艦都是過度火力。

戰後缺乏重大水面艦隊對抗只是原因的一半。即使在戰時,海軍航空兵的發展也使得驅逐艦的魚雷攻擊模式很快過時了。驅逐艦隻有相對薄弱的艦炮火力,而以魚雷為主要攻擊手段,在與得到艦載機或者岸基飛機支持的對方水面艦隊對抗時,幾乎沒有生存力可言。

水面戰鬥群的輝煌時間不長,很快驅逐艦回到傳統的護航使命中去了。儘管大容量垂髮使得宙斯盾時代的美國驅逐艦具有十分強大的戰鬥力,遠程雷達和信息化、網絡化使得驅逐艦的態勢感知得到極大改善,戰後美國海軍的戰鬥力核心無疑是航母,水面戰鬥群沒有得到復甦。這是由美國海軍專注於海上控制戰略決定的。

海上拒止的要點在於阻止對方通過海洋達成戰略目的,這裡的戰略目的包括海上交通線、兩棲作戰、海基對陸打擊等。近海防禦和遠洋破襲都屬於海上拒止,用海上決戰和殺手鐧迫使對方航母不敢進入己方近海甚至中遠海,也是海上拒止。海上拒止是防禦性的,從兩次大戰中的德國海軍,到冷戰中的蘇聯海軍,到過去幾十年的中國海軍,採取的都是基於海上拒止的海軍戰略。這也是大陸國家的常見海軍戰略,主要戰略方向在陸地上,海洋只是必須加以掩護的戰略側翼。

海上控制的要點則是在於確保己方通過海洋達成戰略目的。這是海洋國家的常見海軍戰略,海洋是進攻的主要戰略方向,而不僅僅是需要掩護的戰略側翼。從大英帝國時代的英國海軍,到二戰至今的美國海軍,都是基於海上控制的戰略路線,這是進攻性的,這也是馬漢海權主義的核心。

海上拒止和海上控制都追求制海權,但海上拒止只要求動態的、局部的制海權,海上控制則尋求持久的、全面的制海權。

中國海軍正在轉向以航母為中心的架構。航母本身並不解決海上拒止還是海上控制的問題,航母在兩種海軍戰略中都可發揮作用,但只有面向海上控制的進攻性海軍戰略才最大程度地發揮航母的作用。換句話說,以海上拒止為目的的話,航母並非必要。另一方面,水面戰鬥群倒是為海上拒止而存在的。

中國海軍的主要任務曾經很簡單:保衛海防。這依然重要。近代中國150年的悲慘就是從有海無防開始的,中國不能再重複同樣的錯誤。但時間快進到現在,中國海軍的主要任務已經發展到:

1. 反介入

2. 武裝統一

3. 海上對陸打擊

反介入是海防的深度發展,不僅從近海防禦延伸到遠海,也從海面為主延伸到空中和水下。這是以美國航母為主要對象的,但又不止於此,從衝繩馳援臺海的美國F-15戰鬥機,從關島起飛、向渡海船隊發射LRASM的B-1或者向大陸發射高超音速飛彈的B-52,還有B-2和B-21,這些都在反介入的範圍內,從西太平洋向大陸發射巡航飛彈的「維吉尼亞」級核潛艇也在反介入的範圍內。反介入是從臺海開始的,現在也延伸到南海。

武裝統一當然是針對臺灣的。這曾經是很大的挑戰,但如今,在排除美國介入的情況下,已經不是太大的挑戰了,所以第一個任務完成後,第二個任務就迎刃而解了。

從海上打擊敵對集團是新任務,這最初是從第一個任務延伸出來的。反介入不能被動挨打,必須主動掏窩。這也是中國反介入與眾不同的地方。衝繩是第一個目標,如果菲律賓重新為美軍介入提供基地,也是目標。如果必要,關島、夏威夷和澳大利亞也是目標。同樣,如果必要,反介入所需要打擊的半軍事和非軍事戰略目標也可以納入打擊範圍。

反介入、武裝統一、海上對陸打擊都不直接導向海上拒止還是海上控制。海上拒止和海上控制也不是互相排斥的,戰略上的海上拒止和戰術上的海上控制,或者戰略上的海上控制和戰術上的海上拒止,都是可以存在的。對於尚且處於弱勢的中國海軍而言,這樣的混合戰略也是必須的。

中國的航母力量還剛剛起步,技術水平和運作水平都還處於初級階段,而中國的安全狀態不能等,必須雙管齊下,海上拒止與海上控制互補,以055為核心的水面戰鬥群正是那另一管。

在飛彈時代,以055為核心的水面戰鬥群具有強大的反艦和防空火力。「鷹擊18」和更先進的高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打擊力無可置疑,就是攻擊力和防衛力都很強大的美國航母戰鬥群都要迴避三舍,對兩棲戰鬥群、運輸船隊、反潛編隊就是滅頂之災了。

至於傳說中055搭載反艦彈道飛彈,這可能只是傳說而已。反艦彈道飛彈也是彈道飛彈,在發射的上升段和中段還是按照簡單彈道飛行的,只是到接近目標的末端才開始機動。055的垂髮是大直徑的850毫米,但依然不夠容納直徑達到1.4米的東風21D和東風26C。坦克炮在行駛和顛簸中能保持對目標的穩定指向是靠自動穩定,但固定的垂髮管是無法自動穩定的,只能在風浪中隨艦擺晃,嚴重影響反艦彈道飛彈的發射和命中精度。

海紅旗9也架起了強大的防空網,使得防空圈延伸到攻勢防空的距離,不僅建立強大的艦隊防空,還有能力掩護近岸目標。大量近防火力則有助於填補防空火力間隙,擊殺漏網的反艦飛彈、制導炸彈等。海紅旗9還有反導潛力,但目前還沒有有關報導。

反潛飛彈則可在遠方的反潛直升機的指引下,提供遠程反潛火力,減輕反潛直升機的攜載負擔。不需要考慮攻潛的反潛直升機可以大大延長搜潛時間,提高搜潛效率。

但055和驅逐艦的垂髮容量依然是有限的,有能力發動突然、猛烈、精確的火力打擊,包括對地攻擊,但火力的持續性和靈活性還是難以與航母相比,維持長時間的實力存在更是得靠航母。無數分析指出,一旦衝突時間高於幾天到十幾天,轟炸機的效益遠遠高於巡航飛彈。這也可以推廣到艦載飛機與飛彈的對比。

055的情報和偵察能力也有限,航母戰鬥群在這方面依然無法超越。但中等距離以內的海空警戒可以用無人機彌補缺乏預警機的問題,全球性的態勢感知由衛星、高超音速偵察機、軌道飛機解決。在網絡化的支持下,055的遠程感知能力還是很強大的。

中國已經建造了8艘055、25艘052D,加上已有的6艘052C、2艘051C,大大超過了2艘航母的護衛力量的需要。全新的003甚至004航母正在建造,但更新的驅逐艦也在設計、建造中,包括傳說中的全電推進甚至裝備電磁炮的055大改。中國海軍有條件、有必要組建水面戰鬥群,055是當然的水面戰鬥群核心,相當於二戰美國海軍水面戰鬥群的驅逐領艦或者巡洋艦的作用。

二戰美國海軍水面戰鬥群具有兩大成功要素,這兩點今天同樣重要:

1、強大的獨立打擊力和自衛力

2、相匹配的情報與指揮控制能力

055是作為航母戰鬥群旗艦打造的,美國國防部的中國軍事力量報告裡直接把055列為巡洋艦,而不是中國定位的驅逐艦,其情報與指揮控制能力無可置疑。除了在航母戰鬥群裡擔任旗艦,055加上052C/D等驅逐艦構成的水面戰鬥群的打擊力和自衛力也同樣強大。這是對中國航母戰鬥群的有力補充,更是打擊對方兩棲戰鬥群、水面戰鬥群、運輸船隊、反潛編隊的強大力量。

在中國航母戰鬥群尚且在成長中的現在,水面戰鬥群有其特殊重要意義。即使未來中國航母的戰鬥力成型了,水面戰鬥群依然重要。在較長時期內,中國海軍可能以海上拒止與有限海上控制相結合,在西太平洋裡確保美國海軍不能自由行動,同時在一定條件下建立和保障從海上打擊敵對集團的能力,因此水面戰鬥群不是權宜之計。

在蘇聯海軍戰略裡,飛彈火力是主力,航母是輔助的,儘管蘇-33一級的艦載戰鬥機已經具有匹敵美國一線艦載戰鬥機的能力

在美國海軍戰略裡,艦載機火力是主力,儘管盾艦的飛彈火力十分強大

這與航母時代的蘇聯海軍戰略是完全不同的。蘇聯海軍從來就是海上拒止戰略,航母是為配合飛彈火力而存在的,所以航母本身都裝備了強大的飛彈火力。艦載戰鬥機一方面提高擴大的艦隊防空圈,另一方面在進攻中纏住對方艦載戰鬥機,為自己的反艦飛彈創造機會。艦載戰鬥機的進攻和海空控制能力從來不是重點。

美國海軍戰略正好相反,盾艦強大的飛彈火力是為配合艦載機火力而存在的,在防禦中填空補漏,在進攻中為艦載機開路,或者纏住和引開對方的防空火力,為自己的艦載機創造機會。飛彈火力不是艦隊火力的重點。

蘇聯模式的優點是火力猛烈,缺點是耐久力和靈活性不足;美國正相反。中國則是兩條腿走路,哪條腿好使就出那條腿,同時依託陸基的反艦彈道飛彈,體系作戰。

與此同時,美國海軍也針對亞太海軍力量平衡不斷偏離美國絕對優勢和航母數量不能滿足需要的現實,提出「分布式殺傷」(Distributed Lethality)的理念,「分兵集火,凡艦皆戰」。這在某種意義上重回水面戰鬥群了。這不是簡單的輪迴,而是新時代新條件和新威脅的共同結果。但美國海軍缺乏足夠的驅逐艦。

美國海軍也在試圖恢復水面戰鬥群,但戰艦不夠用

美國海軍現有11艘航母,9艘兩棲攻擊艦,23艘塢式登陸艦、22艘巡洋艦,72艘驅逐艦(包括69艘「伯克」級和3艘「朱姆沃爾特」級),瀕海戰鬥艦無法作為有效的航母戰鬥群或者水面戰鬥群的成員,未來的護衛艦有可能,但航速跟不上航母和驅逐艦。

「伯克」級包括「伯克I」、「伯克II」、「伯克IIA」,正在建造「伯克III」,計劃總數82艘。但早期的「伯克I」已經到了退役年限了,所以實際在役總數不會比現在增加多少。如果不是國會強令,早期「提康德羅加」級已經開始退役了。現有艦齡最長的已經35年,超過30年的有10艘,艦齡最低的也有25年。新一代巡洋艦的計劃不明,至少在近期內不可能開工。未來10年裡,新建的護衛艦可能在總數上補充退役的「提康德羅加」級,所以巡驅護艦總數估計大體不變,在90-95艘左右。

航母總數會維持在10-11艘,儘量維持在11艘,新艦加入和老艦退役大體平衡,兩棲攻擊艦和塢式登陸艦也是一樣。「硫磺島」和「塔拉瓦」級退役後,接下來輪到「黃蜂」級了,「美國」級的建造大體與「黃蜂」級的退役同步,「美國」級的計劃總數為11艘。「聖安東尼奧」級計劃總數26艘,包括已經建成的11艘、2艘在建和13艘「聖安東尼奧II」,將逐漸替換「哈伯斯·費裡」和「惠特比」級,總數維持在23-25艘左右。

「提康德羅加」級和「伯克」級都是盾艦,按照每艘航母至少4艘盾艦的標準,11艘航母就需要44艘。每艘兩棲攻擊艦每艘需要至少2艘盾艦,這就又去掉了18-22艘。塢式登陸艦每艘至少需要1艘盾艦,再去掉23-25艘,但新護衛艦的航速足夠,可以接替現有盾艦的護航任務。

這樣,僅僅是為大艦護航,巡驅護艦已經需要85-92艘,現有巡驅護艦基本全部被佔用。事實上,美國海軍的艦艇建造也正是圍繞大艦護航而考慮的,兩者的吻合不是偶然的。但這也決定了美國海軍沒有組建水面戰鬥群的餘力,除非把不頂用的瀕海戰鬥艦頂上去。就戰鬥力而言,除了跑得快,瀕海戰鬥艦可能與056對打都不佔上風。

把盟軍戰艦也拉進來,數量問題緩解了,但受到的政治掣肘加劇了

盟國中,只有日本有可能獨立拉起水面戰鬥群,但無法與055為核心的中國水面戰鬥群匹敵

美國有可能拉上盟國組建水面戰鬥群。但各國有自己的大艦護航甚至國土防空任務,實際上沒有多少盟國有能力獨立拉起水面戰鬥群,國際政治更是影響烏合之眾的混編水面戰鬥群的戰鬥力。以055為核心的中國水面戰鬥群是西太平洋乃至更遠大洋上強大的存在。

055遠不只是中國航母的帶刀侍衛。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姚文廣_NN1682

相關焦點

  • 055萬噸大驅為何被美軍「定義」為巡洋艦,有何特殊用意?
    自然,能長時間在海上航行也很重要,但作為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核心,航母也可以進行遠航。通過各方面對比,相當多的國家驅逐艦代替巡洋艦進入中國舞臺。1971年12月12日,中國軍事研製又添上了重彩的一抹,在長期研製與試驗品不斷測試下,我國成功將第一代驅逐艦首艦「濟南艦」交付給中國海軍,這為中國艦艇發展史上不可磨滅的一次榮譽。
  • 055大驅被歐美稱為巡洋艦,這是捧殺還是承認其實力?
    數據顯示,當今世界各國海軍裝備的航母總共也沒有超過20艘,其中美國海軍裝備的航母是最多的,就已經佔據了世界航母總數的一半以上,而且都是技術最為先進的以核反應堆為動力裝置的航母,綜合戰力遠超常規動力航母,而這也是美國海軍能穩坐世界海洋霸主寶座的主要原因。
  • 遠超055艦!俄基洛夫級巡洋艦王者歸來,獲評全球最強戰艦
    作為蘇聯打造出針對航空母艦的超級戰艦,有著「武庫艦」稱號,裝備著號稱「航母殺手」P-700「花崗巖」超音速飛彈,海基S-300防空系統等。「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巡洋艦滿載噸位達到2.6萬,超過中國海軍055型驅逐艦兩倍,噸位超過美國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接近1.5萬噸滿載排水量。西方國家則將「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巡洋艦定性為「戰列巡洋艦」,遠超過美軍在冷戰時期建造的「長堤」號核動力巡洋艦。由於蘇聯解體,俄羅斯無法承擔起「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巡洋艦維護和保養,最終選擇封存。
  • 為何055排水量超過光榮級,依舊稱為驅逐艦,而不是巡洋艦
    055大驅的排水量超過了12500噸,這個數字要比俄羅斯光榮級巡洋艦和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都要大,為何055不能稱為巡洋艦呢?在驅逐艦大型化,巡洋艦化、護衛艦越來越驅逐艦化的今天,水面主力作戰艦艇的概念定位已經很模糊了,現代的驅逐艦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滿足巡洋艦的那樣的獨立作戰,甚至能做得更好,更全面。我國將055稱為驅逐艦,主要一個原因是為了不刺激其他國家海軍吧!
  • 中國第8艘055大驅下水,美媒:一萬多噸叫驅逐艦?分明是巡洋艦
    現役11艘航母的美國海軍無疑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力量,可以在世界上大部分海域獲得制海權、制空權,進而到處恃強凌弱,比如最近頻繁在太平洋舉行單航母、雙航母演習,前幾天又派潛艇去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晃悠,攪得世界各地都不太安寧。我國從古至今以和平發展為原則,但更深知"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
  • 為對抗美國航母,蘇聯研製跨時代戰艦,和中國055十分相似
    為了達到目的,美軍甚至讓密蘇裡號戰列艦重新服役。80年代的蘇聯非常強大,但是優勢主要集中在陸軍,海軍相比於美軍還有不小的差距。▲密蘇裡號那時候蘇聯並沒有能和美軍相提並論的航母,基輔級的作用更多是提供反潛支持,在防空任務上,基輔級有限的防空武器和性能捉急的雅克38隻能滿足自衛需求。
  • 美軍又開工一艘新航母!造價比兩艘055還便宜,帶14架五代機
    該公司總裁表示這份合同讓其公司可以在疫情中挺過來,並可以繼續為美國海軍生產大型軍艦。實際上,亨廷頓·英格爾斯造船廠是美國非常重要的一家造船廠,美國海軍的大部分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大部分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所有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運輸艦、以及美國海軍所有的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所有黃蜂級兩棲攻擊艦以及所有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都由該造船廠製造。
  • 全球最先進的5款戰艦,055排名沒人反對,美軍科幻戰艦很不服氣
    圖為中國055級驅逐艦近日,有媒體評選出了全球最強最先進的5款驅逐艦,其中國產055驅逐艦榜上有名,位居第一,這樣的排名幾乎沒人反對,同時日本也有一艘戰艦上榜,也就是摩耶級驅逐艦,這一情況令人警惕,此外,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與俄羅斯基洛夫級巡洋艦名列第3和第5,但出人意料的是,朱姆沃爾特級這款美軍科幻戰艦卻屈居第4,讓美國人很不服氣。
  • 055大驅服役,卻被美國稱為巡洋艦,是否真的符合巡洋艦標準?
    為了彌補海軍之前欠下的債,中國這幾年大力發展海軍,在擁有了遼寧艦、山東艦兩艘航母后,作為航母戰鬥群配套的軍艦也陸續建造完成,其中作為航母戰鬥群主要護衛艦艇的055大驅也開始服役,作為驅逐艦的055一直被美國咬定中國055系巡洋艦!其實身兼多職055名稱無所謂,不過美國這樣說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巡洋艦作為僅次於戰列艦和航母的大型軍艦,一般有著大噸位強火力的標準,而且能執行多種任務。
  • 遠超055艦!俄重型巡洋艦獲評全球最強戰艦,美國人難以置信
    在很多國人看來,055艦憑藉更先進的設計理念,高達1.3萬噸的排水量,擁有112個大口徑垂髮單元,具有出色的隱身性能、信息化水平高,火力強大等優勢,應該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戰艦。作者表示,冷戰時建造的1144.2型巡洋艦(基洛夫級巡洋艦)可以讓一切水面戰艦都黯然失色,其強大的武器庫令人難以置信,既有「航母殺手」P-700「花崗巖」超音速飛彈,還有S-300PMU-1防空飛彈和9K33「黃峰」飛彈,還有根本無法防禦的「鋯石」高超音速巡航飛彈。
  • 航母「自由航行」終結:未來055A或搭載電磁炮,比美軍領先十年?
    055大驅對我國海軍意義非凡,可以說它使得我國海軍真正意義上有了世界頂尖的軍艦。不過我們也知道,當前階段光是有055大驅還是遠遠不夠的,隨著近段時間中美海上摩擦加劇,我們也意識到我們有必要加快一些步伐,來追趕與美軍的差距,同時055大驅的下一代055A的建造也出現在話題區。
  • 噸位碾壓,美軍巡洋艦撞上自家航母,巡洋艦被撞成垃圾場
    早在40多年前美國的一艘巡洋艦就曾挑戰過美國的超級航母,結果完敗,幾乎被剷平。▲受損的貝爾納普號,非常嚴重貝爾納普級巡洋艦是美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造的軍艦,早期其實被歸為飛彈護衛艦,但是因為噸位比較大,所以直接被升級為巡洋艦,合理的劃分應該是驅逐艦。
  • 055展示艦載金鐘罩,1130近防炮火力強悍,112單元垂髮最佳搭檔
    1130型近程防禦系統也可以稱為1130近防炮,這是既730型近防炮之後研發的第二款多管近防炮,首次是在第一艘航母上部署,隨後開始在052D驅逐艦和054A護衛艦的改進型號上部署,已經成為了主力水面艦艇的標配武器之一。從外形上看,1130近防炮與730型近防炮非常相似,採用了大致相同的布局設計。
  • 與美俄兩國相比,為何我國的航母編隊缺失了巡洋艦?
    隨著軍事科技的進步和發展,航母越來越成為海上軍事力量的主要組成,各國對於航母的建設和發展也越來越重視。但是,目前裝備有航母的國家還不多,能自主研製航母的國家更是少之又少。其中美國、俄羅斯、中國作為軍事強國,在航母上的發展備受關注,不過,比起美國和俄羅斯,我國的航母編隊中卻沒有巡航艦這一艦艇種類,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事實上,最早的巡洋艦就是我們所說的「快帆船」,主要承擔著遠海的巡邏和護航任務。經過十八、十九世紀的發展,巡洋艦因為輕便快速、能遠距離巡航的特點,漸漸承擔起偵察、護航等角色,成為艦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山東艦再次出海訓練,中國離雙航母艦隊有多遠?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近期據國內媒體報導稱,我國國產航母山東艦再次出海進行海上各種訓練試驗任務。從網上曝光的資料來看,山東艦甲板上搭載的殲-15編號與此前出現的有著明顯不同。此前出現在公眾眼前的一般為三位數的編號,而此次同山東艦一起亮相的殲-15編號為兩位數,表明這應該是專為山東艦打造的新一批次的艦載機。
  • 055首次海考,實力令人驚奇,比美軍先進科幻戰艦還要更勝一籌!
    055驅逐艦作為中國首艘萬噸巨艦,一直以來備受關注。它不僅是集中國工業技術之大成的巔峰之作,更是自誕生以來便被譽為「最強戰艦」。也正因如此,許多人將它與美國的科幻驅逐艦朱姆沃爾特對比,一對比便發現了,美軍所謂的先進科幻戰艦,戰鬥力遠不如055驅逐艦!
  • 美軍認清現實放棄自主研製,想仿造055驅逐艦?俄:我都造不出來
    可以說現在的美軍不僅面臨著航母的問題,還要面臨無驅逐艦的問題。在這時候很多人會問美國不是還有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很多人覺得其完全可以替代原本老舊的巡洋艦,因為不僅外觀比較科技化,並且還配備了很多先進的設備。所說聽起來很高端的樣子,但是美海軍卻認為其空有外表,卻並不實用,所以在建造的時候只要了三艘就沒有再建造了。
  • 055萬噸艦服役之後,中國為何不建造更大巡洋艦?美俄教訓很慘痛
    作為代表著中國海軍驅逐艦最高水平的055型驅逐艦,很多軍迷都對它十分關注,055驅逐艦的排水量達到了一萬噸,在中國目前的驅逐艦排名當中噸位是最大的,不過有軍迷很是好奇,在055
  • 「提康」被超越,美軍不甘心,誓要研製最先進的「重巡洋艦」
    美國航母的帶刀護衛——巡洋艦迄今為止,巡洋艦始終是美國航母戰鬥群的核心防衛力量,這一點實際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用血和火驗證的結論。在進入飛彈時代後,受技術條件的限制,早期的防空飛彈普遍體積巨大,而且制導系統龐大複雜。在當時只有排水量大的巡洋艦能夠裝得下。
  • 中國海軍再度「下餃子」,055繼續追加,054A、052D建造不停
    054A護衛艦結構優異的隱身性能正好能夠配合航母作戰。如果說航母是海上的帝王,那054A護衛艦就是"御前帶刀侍衛"。據透露,054A護衛艦之後將會採用防浪效果更好、沒有折線的艦首防浪舷牆。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垂直發射防空飛彈系統十分恐怖,並且是很有威懾力的,它能利用最短的時間完成攻擊或是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