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馬利炮」的日本重巡洋艦:夜間偷襲,最終被航母幹翻

2020-12-15 ALEX俊赫

【話說軍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初,舊日本海軍艦隊是當時最為強大的幾支海軍之一,在整體規模上,僅小於英美等傳統海軍強國,其戰列艦和重巡洋艦等大型水面戰艦水面戰艦實力很強,比如說其在「海軍假日」期間發展出的一型重巡洋艦:青葉級。

「快馬利炮」的日本重巡洋艦:主炮射程達25公裡

「海軍假日」一般指1922年至1936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籤訂後的這段時期,因為條約限制的原因,這一其實的大型海軍戰艦發展比較慢,其中日本在1924年開始建造兩艘青葉級巡洋艦:青葉號和衣笠號,便具有這一時期的明顯特點:

1、噸位有限:「快馬利炮」

青葉級重巡洋艦是是日軍八八艦隊造艦計劃中的8000噸級偵察巡洋艦,擁有非常高的航速,最大航速可以達到36節,在1937年的現代化改裝後依舊有33.4節的航速,另外還具有火力強大的優點。

其早期裝備的是三座三年式雙聯裝主炮塔,主炮口徑為200毫米,最大射程為25公裡,在1937年的改裝後,換裝了203毫米主炮,每門主炮備彈320發,全艦主炮備彈達1920發,射程增加到29.7公裡,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5發,在20公裡的距離上可以擊穿144毫米厚的裝甲。

2、非「典型」的萬噸級重巡洋艦

因為《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的原因,青葉級重巡洋艦的設計與之前的古鷹級異曲同工,具體結構做了較大的修改,不過整體上受限於「體量」,大口徑艦炮和高航速佔據了更多的噸位。

因此該艦雖然改裝後的標準排水量達到了9100噸,但在實際防護以及火力能力上,還有與後續的萬噸級條約型重巡洋艦有一定的差距的,比如說後服役的妙高型的重巡洋,改進後的標準排水量達到了1萬3000噸。

不過,青葉級是舊日本海軍軍艦中第一艘安裝飛機彈射器的,代替了國王使用使用的滑臺起飛方式,在改裝後可以搭載兩架水上偵察機,比較符合其偵察巡洋艦的定位。

利用美軍「限制」,青葉級重巡助陣「打殘」美澳軍巡洋艦隊

1942年,日本在與美國海軍打過幾次大海戰,尤其是6月的中途島海戰後,已經失去了開戰時的航母優勢,因此想要佔領瓜達爾卡納爾島,進而攻佔澳大利亞,多會主動權,在8月開始了長達半年瓜島戰役。

8月8日,日軍第八艦隊,以5艘重巡洋艦為主力出擊,其中青葉號、衣笠號兩艘青葉級都在其中,最終集中火力「一頓老炮兒」重創美軍,擊沉了4艘巡洋艦,而自己損失並不大,只有加古號巡洋艦在返航中被美軍潛艇擊沉,這場海戰就是薩沃島海戰(日軍稱「第一次所羅門海戰」),也是瓜島戰役中,六次大規模海戰中的第一場。

到了11月12日,日軍想要增援瓜島,雖然重創了美軍艦隊,擊沉了2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不過比睿號戰列艦也在此戰中沉沒,這次舊日本海軍海軍大勝,其實有著利用美軍「限制」的因素:當時哈爾西對於美軍第16特混編隊和第64特混編隊,有著不可以越過南緯11度40分的限制,這樣前幾次日軍的攻擊都佔據一定的優勢。

夜間偷襲,炮擊機場,最終被航母幹翻

11月14日,日軍企圖運送物資和增援兵力上瓜島,再次派出了包括衣笠號在內的4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等戰艦組成第二炮擊編隊,準備夜間偷襲,炮擊機場,不過此時哈爾西已經取消了兩個特混編隊不得越線的限制。

雖然炮擊了美軍島上機場,但是在返航中,日軍艦隊被美軍企業號航母的艦載機追上了,整個空襲進行了將近10個小時,夜間還利用203毫米艦炮對於機場逞威風的日軍重巡洋艦,一下子沒了脾氣。

最終,衣笠號重巡洋艦被美軍艦載機炸沉,另有2艘日軍重巡洋艦和1艘輕巡洋艦被擊傷,不僅如此,準備登陸支援的日軍和物資也被美軍一頓轟炸,損失慘重。

更激烈的是當天晚些時候的海戰,日軍戰列艦為核心的艦隊,與錯過攔截日軍炮擊編隊的美第64特混編隊遭遇。

美軍第64特混編隊中的華盛頓號戰列艦,在這場海戰中一戰成名,不僅單挑將日軍霧島號打到報廢,還「騰出手來」,順便將另外兩艘日軍重巡擊傷。

而青葉級重巡的首艦青葉號,在1945年美軍戰機空襲吳港時,遭遇空襲重創並擱淺,在戰後解體了。

相關焦點

  • 五炮塔重巡洋艦:慘遭三十架戰機轟炸,最終被自己人善後
    「鳥槍換炮」:155毫米主炮變203毫米,直接升級為五炮塔重巡1931年,舊日本海軍開工了一型新的巡洋艦,擁有5座三聯裝主炮塔的,因為該艦主炮只有155毫米,因此也被認為是輕巡洋艦,不過火炮口徑雖然不算大,但是15門主炮射擊時的衝擊力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最終,從第三艘開始做了細節修改,因此本級艦一般叫最上級
  • 二戰日本著名重型妙高級巡洋艦爪哇海戰日本帝國海軍的最後完勝
    要知道當時日本海軍發動珍珠港偷襲行動時,幾乎把日本一半主力戰艦都上了,包括霧島號戰列艦,比叡號戰列艦,兩艘重巡洋艦「分別是利根號,築摩號,這兩艘重巡洋艦都是當時日本先進的重型巡洋艦於1938年建成下水,一艘輕型巡洋艦,7艘尋驅逐艦,六艘航母,分別是「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 瑞鶴號,500架艦載機。
  • ...大航母養成計劃,航母定位不明裝大口徑艦炮,火力不亞於重型巡洋艦
    日本的赤城、加賀級航母總共安裝了10門50倍徑的三年式200毫米火炮,艦尾兩側的炮廓內各裝3門單聯裝炮,原先計劃用於起降小型飛機的中層甲板被兩座雙聯裝炮給佔用了。總共10門炮,一側能集中5門炮的火力。其實這還不算它們的最終實力,平賀讓在最初的設計時在艦尾還預留了3座雙聯裝炮塔的位置,不過後來沒裝上去,因為再裝的話就嚴重違反《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定了,因為在條約中將航母視為能起降飛機的巡洋艦,所以火炮數量不能超過10門。
  • 英軍3萬6000噸戰列艦「以大欺小」:3分鐘擊沉重巡洋艦
    【話說軍世】在艦炮當道的時代,在除去航空母艦以外的海軍水面艦艇戰鬥力排行中,戰列艦作為主力艦,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把交椅」,面對戰列艦巡洋艦和重巡洋艦,不論是火力還是裝甲防護,都更高一籌,在二戰中,英軍3萬6000噸戰列艦曾經「以大欺小」,僅用了3分鐘,就用主炮擊沉了義大利2艘重巡洋艦
  • 日本超甲型巡洋艦,可攜帶3座三聯裝310炮,火力遠超美軍阿拉斯加
    該級戰艦設計時是採用3座三聯裝50倍徑310毫米艦炮,炮彈的重量達561公斤重,最大射程達33公裡。不過由於該款艦炮並沒有研發出來,所以並沒有這款火炮的詳細數據。該型戰艦的炮塔重量已經和長門級戰列艦上的1000噸雙聯裝410毫米口徑的炮塔重量是接近的,而且炮塔座圈設計的也和長門級戰列艦的類似,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將三聯裝310炮換成雙聯410艦炮。
  • 噸位碾壓,美軍巡洋艦撞上自家航母,巡洋艦被撞成垃圾場
    ▲甘迺迪號航母1975年11月22日,美國當時正在歐洲進行聯合演習。當時是在夜間,參與演習的貝爾納普號因為夜間的能見度非常差,而且船員也發生了比較大的失誤,結果導致該艘軍艦和甘迺迪號航母相撞。美國歷史上有兩艘以甘迺迪總統命名的航母,其中第2艘是福特級航母的2號艦,也是未來美國最重要的航母之一。
  • 日本偷襲珍珠港時,為何美軍航母全部都不在港口?
    關於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一直以來都是陰謀論頻出。許多人認為,這只是美國政府上演的一場苦肉計,其目的是為了得到向日本宣戰的藉口。但是,最終美國被英法聯手給坑了一把,在巴黎和會上什麼都沒撈到,白白葬送了美國大兵的生命。有著這樣的前車之鑑,再加上戰火沒有燒到家門口,美國人並不是太願意打仗。羅斯福政府雖然想參戰,但是沒有國會授權,也只能是干著急。於是乎,大家想出了珍珠港事件這樣一個苦肉計。
  • 偽裝成輕型巡洋艦的最上號 被西方稱為驚人的違約艦
    最上級重巡(本文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華盛頓條約只對各國的主力艦進行了限制,變相導致了各國的重巡艦競賽。為了堵住這一漏洞,各國重新籤署了倫敦條約,同樣對巡洋艦級別進行了限制。但幹慣了偷雞摸狗勾當的日本人以替換老舊輕型巡洋艦為由頭,下達了4艘8500噸級重巡的訂單,這就是被西方國家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最上級。後期被改裝為航空巡洋艦的最上號初始狀態的最上級主炮為5座雙聯裝155mm火炮,但實際上該炮有足夠的預留,隨時可以換裝203mm主炮。1937年倫敦條約一結束最上級便進行了現代化改裝,排水量直接跨越式到達12200噸。
  • 它是日本二戰中損失的第一艘重巡洋艦,災難起因讓日本人感到無奈
    它是日本在二戰中損失的第一艘重巡洋艦,災難的起因讓日本人感到無奈眾所周知,二戰中的日本海軍擁有18艘重型巡洋艦,對於日本這樣一個不算很富裕的後起帝國主義國家而言,能攢出18艘重巡來可謂是使出了吃奶的勁,很不容易,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主角是這
  • 紅海軍早期航母探索,伊茲梅爾與共青團以及X級航空巡洋艦
    蘇聯生產不出來這個級別的軸承,,最終續建計劃被取消了。但是在伊茲梅爾級戰列艦即將被拆毀的時候,海軍突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伊斯梅爾級戰列艦之所以無法建造完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因為蘇聯沒有戰列艦主炮級別的大型軸承,那為什麼要建造戰列艦?
  • 二戰容納戰機最多航母,防護堪比戰列艦,第一次實戰就被擊沉
    在當時蘭利號航母更多負責訓練美國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加之蘭利號沒有防空武器,所以根本沒有辦法上戰場。 和埃塞克斯級航母採用隔艙設計不同,列剋星敦號因為是戰列巡洋艦改裝,因此裝甲最厚區域達到120毫米,可以抵禦驅逐艦和巡洋艦艦炮的直射攻擊,也可抵禦533毫米魚雷的攻擊。單從防護上看,列剋星敦號堪比戰列艦。是不折不扣的重裝甲航母。
  • 高顏值大型巡洋艦:305毫米艦炮,同時代的數據王者
    【話說軍世】在火炮系列戰艦的排位中,戰列艦是第一位的,隨後是戰列巡洋艦、重巡洋艦、輕巡洋艦和驅逐艦等,雖說巡洋艦的排位不低,但是相比較而言,顯然專注於幹「髒活累活」的巡洋艦,比如說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顯然名氣一直都在「團戰MVP」:戰列艦的陰影之下。
  • 二戰航母上還有大炮麼?真實火力不輸重巡
    早期航母注重大口徑火炮防禦:火力不輸重巡洋艦 20世紀20年代所建造的航母,大多都保有較大口徑的火炮,主要目的是打擊較遠一些的目標 比如說舊日本海軍著名的赤城號航母,在1925年下水時擁有10門200毫米艦炮,在二戰前的改裝後依然保留了200毫米主炮,而1921年下水的加賀號航空母艦,同樣也擁有200毫米艦炮
  • 戰列艦、重巡、戰巡如何劃分?巡洋艦為何會「淡出主力」
    戰列艦、重巡洋艦、戰列巡洋艦如何劃分?巡洋艦有重巡和輕巡的劃分,最為直接的標準就是1922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輕巡洋艦主炮口徑上限在127毫米到155毫米之間,重巡洋艦主炮口徑上限為203毫米,下限為155毫米,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二戰末期美國的得梅因級重巡洋艦,使用9門MK-16型203毫米艦炮,單門炮射速高達每分鐘10發,航速可以飈到33節(約61公裡每小時)。
  • 「提康」被超越,美軍不甘心,誓要研製最先進的「重巡洋艦」
    (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巡洋艦,自從風帆戰艦時代開始,就是海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海軍進入蒸汽動力時代之後,巡洋艦雖然火力和裝甲比不上戰列艦,但是由於其輕便靈活速度快造價相對便宜,因此反而受到各海軍強國的歡迎。一直到今天,巡洋艦依然是世界海軍強國的重要標誌,目前全球只有美國和俄羅斯裝備有現役的巡洋艦。
  • 二戰日本「金剛號戰列艦」日本少數一艘擊沉航母的戰列艦
    說到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海戰,日本在1941年時期海軍的實力屬於巔峰狀態,1941年12月7日不宣而戰偷襲日本珍珠港,公然向當時的工業強國美國宣戰。
  • 日本聯合艦隊勞模,打完全場太平洋戰爭,最終為日本帝國主義的野心...
    上期簡單的介紹了做了聯合艦隊20年之久的旗艦長門級戰列艦,而長門級戰列艦作為日本第一型純國產的超無畏艦其實也是在吸收仿製金剛級的路上走過來的。而日本在20世紀初獨立建造的河內級由於主炮倍徑不一致所以按照標準河內級並不能算作無畏艦,只能算作前無畏艦。
  • 二戰時期,日本海軍擁有大量航母,只是因為很有錢嗎?
    而這些海戰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航母都作為主力參與到了戰爭中,而作為參戰的雙方,美國在整個二戰期間擁有上百艘航母,而日本也擁有二十五艘航母之多。這不僅讓人感到疑惑,難道二戰時期的日本很有錢嗎?怎麼會有如此多的航母?
  • 聽說都喜歡重巡洋艦?
    背景&概況:日本海軍十分重視以水上機作為航空索敵手段﹐因此對巡洋艦上搭載水上偵察機的做法相當熱心。話雖如此,但對比起能夠搭載4架水上機的美國巡洋艦,日本仍然不佔上風。為此於1934年開始﹐對最上型輕巡洋艦進行改良,並以輕巡洋艦作為基礎而開始設計,即為後來的利根型。
  • 二戰日本戰艦盤點,重巡洋艦編隊實力非常強!
    歡迎來到【有觀點大歷史】進行考證、整理的二戰裝備錄,讓我們開啟「日本戰艦篇」,由於當時日本戰艦多達百款,觀史君將分多期進行盤點,本期為重巡洋艦篇。羽黑號重巡洋艦,排水量14963噸,航速33節(約61公裡),乘員773人,配各式艦炮18門,203毫米口徑艦炮10門,魚雷發射管16門,另可搭載水上飛機5架。羽黑號是妙高級重巡四號艦,為三菱所建,名字取自山形縣的羽黑山。太平洋戰爭期間,羽黑號為第五戰隊成員,首先參與了對菲律賓的侵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