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初,舊日本海軍艦隊是當時最為強大的幾支海軍之一,在整體規模上,僅小於英美等傳統海軍強國,其戰列艦和重巡洋艦等大型水面戰艦水面戰艦實力很強,比如說其在「海軍假日」期間發展出的一型重巡洋艦:青葉級。
「快馬利炮」的日本重巡洋艦:主炮射程達25公裡
「海軍假日」一般指1922年至1936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籤訂後的這段時期,因為條約限制的原因,這一其實的大型海軍戰艦發展比較慢,其中日本在1924年開始建造兩艘青葉級巡洋艦:青葉號和衣笠號,便具有這一時期的明顯特點:
1、噸位有限:「快馬利炮」
青葉級重巡洋艦是是日軍八八艦隊造艦計劃中的8000噸級偵察巡洋艦,擁有非常高的航速,最大航速可以達到36節,在1937年的現代化改裝後依舊有33.4節的航速,另外還具有火力強大的優點。
其早期裝備的是三座三年式雙聯裝主炮塔,主炮口徑為200毫米,最大射程為25公裡,在1937年的改裝後,換裝了203毫米主炮,每門主炮備彈320發,全艦主炮備彈達1920發,射程增加到29.7公裡,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5發,在20公裡的距離上可以擊穿144毫米厚的裝甲。
2、非「典型」的萬噸級重巡洋艦
因為《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的原因,青葉級重巡洋艦的設計與之前的古鷹級異曲同工,具體結構做了較大的修改,不過整體上受限於「體量」,大口徑艦炮和高航速佔據了更多的噸位。
因此該艦雖然改裝後的標準排水量達到了9100噸,但在實際防護以及火力能力上,還有與後續的萬噸級條約型重巡洋艦有一定的差距的,比如說後服役的妙高型的重巡洋,改進後的標準排水量達到了1萬3000噸。
不過,青葉級是舊日本海軍軍艦中第一艘安裝飛機彈射器的,代替了國王使用使用的滑臺起飛方式,在改裝後可以搭載兩架水上偵察機,比較符合其偵察巡洋艦的定位。
利用美軍「限制」,青葉級重巡助陣「打殘」美澳軍巡洋艦隊
1942年,日本在與美國海軍打過幾次大海戰,尤其是6月的中途島海戰後,已經失去了開戰時的航母優勢,因此想要佔領瓜達爾卡納爾島,進而攻佔澳大利亞,多會主動權,在8月開始了長達半年瓜島戰役。
8月8日,日軍第八艦隊,以5艘重巡洋艦為主力出擊,其中青葉號、衣笠號兩艘青葉級都在其中,最終集中火力「一頓老炮兒」重創美軍,擊沉了4艘巡洋艦,而自己損失並不大,只有加古號巡洋艦在返航中被美軍潛艇擊沉,這場海戰就是薩沃島海戰(日軍稱「第一次所羅門海戰」),也是瓜島戰役中,六次大規模海戰中的第一場。
到了11月12日,日軍想要增援瓜島,雖然重創了美軍艦隊,擊沉了2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不過比睿號戰列艦也在此戰中沉沒,這次舊日本海軍海軍大勝,其實有著利用美軍「限制」的因素:當時哈爾西對於美軍第16特混編隊和第64特混編隊,有著不可以越過南緯11度40分的限制,這樣前幾次日軍的攻擊都佔據一定的優勢。
夜間偷襲,炮擊機場,最終被航母幹翻
11月14日,日軍企圖運送物資和增援兵力上瓜島,再次派出了包括衣笠號在內的4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等戰艦組成第二炮擊編隊,準備夜間偷襲,炮擊機場,不過此時哈爾西已經取消了兩個特混編隊不得越線的限制。
雖然炮擊了美軍島上機場,但是在返航中,日軍艦隊被美軍企業號航母的艦載機追上了,整個空襲進行了將近10個小時,夜間還利用203毫米艦炮對於機場逞威風的日軍重巡洋艦,一下子沒了脾氣。
最終,衣笠號重巡洋艦被美軍艦載機炸沉,另有2艘日軍重巡洋艦和1艘輕巡洋艦被擊傷,不僅如此,準備登陸支援的日軍和物資也被美軍一頓轟炸,損失慘重。
更激烈的是當天晚些時候的海戰,日軍戰列艦為核心的艦隊,與錯過攔截日軍炮擊編隊的美第64特混編隊遭遇。
美軍第64特混編隊中的華盛頓號戰列艦,在這場海戰中一戰成名,不僅單挑將日軍霧島號打到報廢,還「騰出手來」,順便將另外兩艘日軍重巡擊傷。
而青葉級重巡的首艦青葉號,在1945年美軍戰機空襲吳港時,遭遇空襲重創並擱淺,在戰後解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