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家裡老人指著家裡老狗說:「現在人們生活好了,要不然狗到第六年都是要宰掉的」。聽到這話,頓時緊張起來,要知道家裡老狗剛好是第六年,莫不是家裡老人動了家裡老狗的心理。緊接著家裡老人說的話打消了擔憂:犬無八年,雞無六載,現在人們生活好了,人都活得久了,何況是雞和狗。
事後查詢古代典籍才知道,這句話出自古代的文獻,意思是說:狗不能活過八年,雞不能活過六載,不然就是事出反常必有怪。在當時來看,這句俗語的確很有道理,古代社會雞和狗都只是牲畜,狗活過八年,雞活過六年很難,不過現在明顯會大大超過這個時間。
狗無八年
狗是人們忠實的朋友,承擔著看家護院的責任。從古至今,人們都願意把狗當成朋友來對待,而不是牲畜。我國除一些地區和民族有吃狗肉習慣,其餘地區不會食用狗肉。進入到現代社會,人們對狗的感情更深厚,社會上會有專門保護狗的團體和機構,呼籲人們愛護狗,改變吃狗肉的習慣。
狗無八年是古代社會的結論,古代社會狗主要會遇到三大威脅:一是戰亂,戰亂會導致狗流離失所,生命出現威脅概率會增大;二是人類,人類會食用狗肉,食用狗肉會提高狗的死亡率;三是人們對狗的態度,古代社會人們對狗的態度明顯不如現代。以上三個原因導致人們會覺得狗活過八年是很奇怪的事情,狗的成活率會明顯下降。
雞無六載
雞不要說活六年,就是活三年都難,除非是有特殊作用的雞。在古代社會,人們養雞無非兩個作用:一是食用,吃雞肉是人們養雞的主要作用;二是報時,雞能起到一定報時作用;三是增加收入,雞蛋和雞能在市場上變現。相比其它牲畜,雞的養殖周期短,基本一年以內就會被吃掉,因此雞無六載的說法很正確。
在現代社會,雞的壽命比古代會更短,尤其是養殖場的雞壽命估計就是半年左右。人們追求經濟效益,因此都會給雞吃飼料,生長速度會明顯加快。
俗語:「狗無八年,雞無六載」意思非常簡單,但講到道理很深刻,主要有三個:一是萬事萬物都有生長規律,狗八雞六就是基本規則;二是事物是不斷發展的,隨著時代發展,狗和雞的壽命會不斷增長;三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很重要,人們能利用主觀能動性改變雞和狗的生長年限。其實雞和狗具體能活多久,取決於主人的主觀能動性,能否做好日常養殖工作,降低病害的影響。
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日常生活中要多給點關懷,尤其是馬上到寒冷冬季,如果遇到流浪狗,請給一點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