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啥意思?老祖宗這麼說有什麼依據?

2020-12-05 文太師

引言:常常會聽到一些老人說:"雞不過六,犬不過八"。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它有一定的實用性嗎?

接下來筆者就要為大家仔細的介紹介紹這一句俗語。"雞不過六,犬不過八"看字面意思也非常容易理解,就是說如果我們養一隻雞,它最多只能活六年;而我們養一隻狗,它最多只能活八年。為什麼我們的先輩們會這麼總結呢?

古代有一本專門講述詭異事件的書,這本書就是《易妖》。這本書在三國兩晉的時候就已經在民間開始流傳了,這本書名中的"妖",大家可能認為它指的是一些妖魔鬼怪。事實上,這裡的"妖"指的並不是妖怪,而是指一些不能用常規的語言和當時的知識所解釋的一些事情。古代的人們由於科技水平比較落後,有很多事情在當時也是無法用言語解釋的。只要有這種事情發生,受封建思想的影響,人們就會認為將會有不祥的事情來臨,這是上天對他們的警告。而這句"雞不過六,犬不過八"也是《易妖》裡面的一句總結。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易妖》裡面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從前有一位非常有錢的老翁,他在自己養了一隻白犬作為陪伴。老翁自然也很喜歡他的白犬,無論去哪,都要把自己的白犬帶著。即使在一片空間下,一時看不到白犬就心急如焚。有一天,老翁由於身體抱恙不幸離世,於是他的子女們就按照正常的處理後事的方法把老翁給埋葬了。

但是當大家把老翁的後事處理好,想到老翁還有一隻白犬的時候,才意識到白犬似乎不見了。當時人們都紛紛傳言說,一定是白犬怕老翁黃泉路上孤獨,在老翁去世的時候自己也離開了,畢竟他們一直關係很親密。在老翁死後的一年後,有一天老翁突然"死而復生"。他的子女格外驚恐,認為碰到鬼了,明明老翁已經去世了,怎麼又活過來了。後來他的子女問老翁,他是怎麼活過來的。老翁說,本來他已經死了,但是有一位道士,剛好路過自己的墳墓,然後救了自己。後來,死而復生的老翁就跟隨著道士一起遊歷大好河山,直到今天他才回家。雖然他的子女有無數的疑問,半信半疑,但老人回來總歸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於是便不再過多的詢問,也欣然相信了老翁說的話。於是,再次活過來的老翁又開始了以前周而復始的生活,只不過再也看不到白犬的身影了。

有一天,老翁過生日。家裡來了很多的親戚朋友,大家借著這個機會,一個個都喝得酩酊大醉。老翁也喝多了,躺在門前的竹椅上搖搖晃晃。忽然間,老翁變換成了白犬的模樣,一下子驚醒了醉酒的人們。於是他們趁著白犬還沒有醒過來,之間把它給捆住,然後用火燒死了。

在以前的社會,每每聽到類似的故事,大家都認為它是真的。他們認為養雞養狗也不適合養太長的時間,否則他們都會成精的。如果每天都跟人類生活在一起,聽我們說話聊天,看我們做事,時間一長,它自然就通了人性,很有可能變換成妖怪,去做一些對社會不利的事情。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局限性,此時的我們看待這件事就感覺十分搞笑滑稽。但是以前的人們只能用他們現有的見解去理解。因此現代社會的我們,要崇尚科學,不要相信外面的流言蜚語。動物終究是動物,無論養多麼長的時間他們都是無法改變自己的物種,更無法成精變換成人的模樣。

不過,按照現代的一些數據和研究,狗的正常壽命也就十一二年左右,不可能活太長的時間。因此,如果你打算養這些動物,一定要用心的去對待他們。雖然它們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可是我們是它們的全部。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違背自然規律,一單打破,都會遭到相對應的報復。這可能是老祖宗真正想傳達給我們的意思~

相關焦點

  • 俗語:「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啥意思,真的那麼奇幻嗎?
    圖片均來自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就是其中比較經典的詞語之一。很多人都不理解它是什麼意思。其實它字面的意思就是養雞不能超過六年,而養狗不能超過八年,再深一層次的意思就是事出反常必有妖。特別是封建迷信的思想下,對此總是深信不疑,因為他們覺得家裡的雞或者狗養得年頭太久了,每天和人接觸,將人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裡,從而會變得通人性,最終變成妖物而危害到家庭。
  • 俗語: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還適用嗎?
    而在這些比較淺顯的俗語中,「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就是經典之一。這句話的意思也很直白,指的其實就是一個普遍的規律:一般的雞不會活過6年,一般的狗則不會活過8年。言外之意其實就是,如果雞和狗的生命都超過了它們本來常規的生命期限的話,那麼就是老一輩人們所經常說的「事出反常必有妖」。
  •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何意?老祖宗的經驗!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何意?老祖宗的經驗!雞和狗都是屬於家裡養的家禽,在中國民俗,老祖先們為了更好地存活早就已經開始試著著去飼養雞和狗了。因而,這種家禽也伴隨著人度過了較長的時光,我們的祖先總結出了許多有關雞和狗的民間俗語,例如:「雞但是六,狗但是八」,到底是啥意思?接下來就一同來了解一下吧。民間俗語:「雞但是六,狗但是八」,大意是:飼養雞別超過6年,豢養狗別超過8年。
  •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雞和狗都屬於家養的動物,在我國民間,老祖宗們為了生存早就開始嘗試著去飼養雞和狗了。  因此,這些動物也隨著人度過了漫長的時間,我們的祖先總結了一些關於雞和狗的俗語,比如:「雞不過六,狗不過八」,到底是何意?下面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大意是:飼養雞別超過6年,豢養狗別超過8年。這是為什麼呢?先來聽一個故事吧。
  • 「雞不過六,狗不過八」是啥意思,家裡養狗的朋友們要注意了!
    俗語又稱為老話,由於其字面意思讓人覺得十分好理解,所以老百姓才願意口口相傳。我們作為中國人,一定要牢記這些俗語,領悟這些教誨,才能在以後的生活中規避掉很多的風險,人生的道路才會一馬平川。我們今天說的俗語,農村裡非常流行的一句老話,那就是「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乍一看,我們會覺得十分的詫異,為什麼雞和數字六聯繫在了一起,而狗與數字八又有哪些關係,別著急,我們一一說來。
  • 農村老人常說,「狗不過八,雞不過六」,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一些俗語,別看人們平時只是隨口說說,以為是農民自編自說,其實這些俗語之中,有一部分出自古籍,有著悠久的歷史。「狗不過八,雞不過六」這句農村俗語,在歷史古籍中就有出處。原句為:「犬不八年,雞無六載」。這句話出自一本叫《易妖》的古籍。《易妖》是一本在三國兩晉時期就廣為流傳的志怪類的書籍。
  • 農村老農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不少俗語,就是關於這些養殖牲畜的,像是「雞三狗四」,「雞不六載,狗無八年」,「貓來窮,狗來富」等等很多,今天就挑兩個來說一說。在你家農村有沒有流行著一句「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這裡說的三和六,都是壽命。動物的壽命和人類比起來,比較短壽。拿它們六七年的壽命來講,放在人的身上,大體相當於我們六七十歲了。
  • 農村老人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老人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不管雞狗是三年六載還是六載八年,都是說的它們的壽命,動物的壽命計算跟我們人類不太一樣,動物六七年可能就相當於人壽命的六七十歲,所以說才會有了「雞不三年,犬不六載」的說法。
  • 「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很有道理
    當有些年輕人過年回家,跟家人講述工作的辛苦,賺錢不易,而以前的同學憑著家裡的財產衣食無憂時,家裡的老人可能會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是一句流傳已久的民間俗語,那這句俗語又是什麼意思呢?首先,「豪不過三」,此處的豪是指同時具有財富和權力的名門望族,意思是有權有勢和大富大貴的家庭,他們的財富和權勢不能持續到幾代。從古至今,我們都能看到不少有著極其優越的家庭背景的人,家族地位顯赫,有著千萬家產。他們從小生活得無憂無慮,感覺一切順風順水。然而,他們很可能只傳承了家人的財產和權力,並沒有學習到他們的智慧。
  • 為何說:犬無八年,雞不六載?是啥意思?古人的話有道理嗎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有一些動物它是通靈性的。比如說有一種燕子看到花落了之後,就會撲騰著翅膀表達自己的憂傷。鳥兒是大自然中的動物一員,動物的種類也有很多。現在受寵程度比較高的一些動物就是小狗,小貓等等。但是一提到狗狗,又有一句話叫做犬無八年,雞不六載,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眉不過目,一生勞碌」,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古時候,有很多相面的,他們以此為生,也算是一門手藝。過去人們對此深信不疑,他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面相,來推測出這個人將來的命運如何,歷史上也出現過很多這樣的牛人,我們的老祖宗對此也是很有心得,總結出了很多關於面相的俗語,比如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是:「眉不過目,一生勞碌」,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易經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到底啥意思?受益一生
    民間一直有各種各樣的老話,廣泛流傳於人民群眾當中,茶餘飯後俗語更是脫口而出,這是貼合生活的大智慧,有些俗語出自《易經》,大道至簡,用來指導生活,讓大家受益匪淺,比如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1、「豪不過三」是什麼意思?
  • 農村老人說「犬八雞六」,狗活八年,雞活六年,很難嗎?為啥?
    前段時間,家裡老人指著家裡老狗說:「現在人們生活好了,要不然狗到第六年都是要宰掉的」。聽到這話,頓時緊張起來,要知道家裡老狗剛好是第六年,莫不是家裡老人動了家裡老狗的心理。緊接著家裡老人說的話打消了擔憂:犬無八年,雞無六載,現在人們生活好了,人都活得久了,何況是雞和狗。
  • 農村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啥意思?老話講的在理麼?
    小的時候,老人們常說養雞不過三,養犬不留六,說的就是養雞不能過了三年,養狗則不能過了六年,這三年和六年對於這兩個家畜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如果超過了這個節點那麼就會產生一些少見的情況,下面筆者就通過實際的生活經驗來總結下這句俗語想要表達的意思吧。
  • 農村有老話說,狗和雞養太久,對主人不好呢?有什麼依據呢?
    此話的意思,最早出現在一本古籍《易妖》:「犬不八年,雞不六載」。這本典籍對於古代人們對「妖」的認知有描述。此書據說成書於三國兩晉時期,具體時間無從考證。對於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是狗和雞養的時間長了,會成為「妖」,它們經常和主人生活在一起,通人性。
  • 古人講:雞不過六載,狗不過八年,有什麼典故?事出反常必有妖
    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也被人說成:「雞不過六載,狗不過八年」,所以它們可以說是比較奇怪的俗語了,因為這類說法通常是迷信和傳說表達的。大概意思就是,飼養雞別超過6年,養狗別超過8年。為什麼是這樣?因為古人以為與人接觸太久了,所以動物不可避免地會「通人性」,甚至做一些對人類有害的事情。
  • 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是啥意思?有啥講究?
    新年對於老百姓們來說,不僅是新一年的開始,更是全家團聚的重要日子,人們還覺得新一年的好壞,和春節有很大的關係。聽農村的老人說,正月初一是雞日,正月初二是狗日,也就是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啥講究呢?
  • 民間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其中有何說法?古代人早已說明
    可偏偏有古語云:「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這又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出自清代儒生袁枚的散文筆記《子不語》,提到了晉代的一部叫做《搜神記》的志怪小說,所謂「人畜改常」,也就是說家中牲畜雖然見通人性,但根本上仍是禍害,總會傷人。因此,以前的農村都有個不成文的習俗,只要牲畜傷人,不管怎樣,一定要除掉犯事的牲畜。
  • 「雞超六年,狗過八年,必出問題」農村老話為什麼這樣說
    我想知道你是否聽說過雞隻有六隻,狗只有八隻這個詞。許多人不明白它是什麼意思。其實,養雞不能超過6年,養狗不能超過8年,更深層次的意思是,發生異常的事情一定有妖怪。特別是在封建迷信的思想下,他們總是相信家裡的雞和狗養得太久,每天和人接觸,看人的一舉一動,通過人性,最終變成妖物危害家庭。
  • 農村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家裡的雞狗養久了會怎樣?
    一天我回到家裡,看到這一情況,就提議把這老狗給賣了,正當我說出嘴的時候,就遭到了爸爸的呵斥,說是讓狗在家裡安度晚年,畢竟養了這麼多年還是有感情的。還有一件事是,家裡養雞的時候,爸爸在過年的時候總是殺當年的公雞,一些公雞也不能餵到三年以上。當問到爸爸為什麼會這麼做時,老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家裡的生靈養久了會通人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