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桌布贈砂鍋,豪華餐盒手提袋……外賣包裝如此浮誇有必要嗎?

2020-12-06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外賣的過度包裝讓我每吃一口都有負罪感,這不是矯情,是真實感受。」最近幾天,研二學生子楊(化名)頻繁在社交媒體呼籲外賣減少過度包裝。「點一份炒飯,裡裡外外包了四層,吃完之後,餐盒加包裝幾乎堆滿了一個垃圾桶。我們真的需要這麼浮誇的外賣包裝嗎?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嗎?」

和子楊有同樣感受和困惑的外賣用戶不在少數。中新經緯記者調查發現,如今外賣包裝精細精美,甚至過度化已成普遍現象,但同時也遭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反感。外賣包裝要好看嗎?有必要嗎?到底誰在為「浮誇」的外賣包裝買單?

01 

你吃過煎餅嗎?用禮盒裝的那種

北京朝陽區白領陳女士某日午餐點了一份雜糧煎餅外賣,但當外賣遞到手裡時,陳女士驚呆了。「這哪是一份煎餅啊,這分明是一件奢侈品:煎餅用超大的紙袋裝著,紙袋用摸上去材質非常好的紙盒裝著,更要命的是紙盒中間居然還綁著一條彩帶,打著蝴蝶結。你說一張煎餅有必要這麼包裝嗎?」陳女士說。

事實上,像陳女士遇到的外賣過度包裝現象已經越來越常見。不僅如此,如今消費者對點外賣送砂鍋、贈桌布的商家也已見怪不怪。

外賣用戶曉暢(化名)告訴中新經緯記者,她有一次點了一份鮑魚撈飯,總共才20幾塊錢,沒想到飯菜居然是用砂鍋裝著送來的。曉暢說:「我當時也很詫異,砂鍋外面還包著厚厚的錫箔紙,外面還套著一個類似於瓦楞紙材質的盒子,整個盒子外賣還套著一個布袋。」

一名外賣用戶也向中新經緯記者吐槽,現在外賣包裝越來越浮誇了,在星巴克點了兩杯咖啡兩份麵包,居然裝了四個紙袋,外面還套著一個手提袋。這名外賣用戶還表示,在麥當勞、Costa點咖啡外賣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在Costa點一杯咖啡也是用一個四四方方的紙箱給你送來,很精緻,但也真的太浮誇,我提著杯咖啡跟提著一件衣服似的。」

中新經緯記者注意到,大多數網友對外賣過度包裝表示不能理解,甚至反感。

▲來源:微博

@ELIALATAT_999:什麼時候能有一個過度外賣商家的盤點,我提名和府撈麵。每次都是一個保溫袋送來,裡面還有好幾個盒子,不是所有人都會用這些,最後還是丟棄。因為這包裝點了一次就再也不想點了,看著心疼。 

@妖家小笨:一個飯盒外面還要套著一個紙盒,紙盒上還要貼著便利貼,外面再套著一個塑膠袋,塑膠袋上再來一張便利貼。我吃頓外賣都吃出環保愧疚感了。 

@複方鹹魚顆粒:我非常討厭打著「以人為本」「用戶體驗」的幌子搞過度包裝。有一家外賣我點過一次就不點了,就是因為裝它要一個手提袋,一個瓦楞紙盒,一個錫箔紙盒,加料全部分開用帶蓋塑料碗裝,美其名曰用心。如果我還用一次性餐具,一頓飯吃完垃圾桶就滿了。

02 「羊毛出在羊身上」 

曉暢在驚嘆於外賣包裝如此精美之餘也在詫異:「我在想,一份20幾塊錢的外賣包裝這麼精美,商家還掙錢嗎?還是說這飯菜本身成本就很低呢?關鍵是那種砂鍋看上去就很劣質低價,自己也不會拿來用第二次,最後都扔掉了。」 

事實上,在外賣過度包裝這件事上,餐飲商家並不抗拒,而且餐盒費也是商家產生利潤的一筆收入。 

一位不願具名的外賣行業資深人士對中新經緯記者表示,商家很有動力在外賣包裝上做文章。 

首先是強化品牌意識,花裡胡哨的包裝實際上在培養用戶潛意識裡「這外賣檔次很高的」的感覺。 

其次,實事求是講,好的包裝確實能保證飯菜品質。很多餐盒是經過重新開模特殊定製的,不僅是外包裝更美觀、獨特,材質也更好,食物在裡面不會變形,也不會發生滲漏。

「這裡面的問題是,現在大部分商家認為好的包裝就是複雜的包裝,大袋套小袋,大盒裝小盒,確實有些過度。」該人士表示。 

那麼,到底誰在為外賣過度的包裝買單呢?上述行業人士透露,這些包裝一定會增加成本,但成本最後肯定是消費者來買單。 

該人士表示,對於商家來說,幾乎所有的外賣包裝都是賺錢的。目前市場上大部分餐盒,即使稍微上檔次的比如雙層餐盒,成本也不超過1元錢,普通的大概4、5毛左右。一些強度特別高,做工特別精細的餐盒成本也在2元錢之內。 

該人士還稱,「目前在外賣包裝這件事上,商家走的是兩個極端,要不拿最便宜的餐盒、塑膠袋給你包裝,一般小商家會這麼幹,但對消費者沒什麼好處。要不就給你特別浮誇的包裝,贏口碑,反正消費者來買單,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商家會這麼幹。不過,餐盒費和菜價一樣,要一起接受平臺抽成。」 

上述信息也得到了一些餐飲商家的證實。某家常菜館老闆三強(化名)告訴中新經緯記者:「那種常見的透明塑料餐盒成本4毛錢左右,如果你點一份菜、一碗飯,用掉一個大餐盒,一個小餐盒,收取用戶的餐盒費用大概是1塊錢到1塊五,在平臺不抽點的情況下,我們能掙一半。」 

三強還表示,有些外賣包裝看上去很高檔,比如用雙層餐盒或者錫箔紙餐盒,貼著紙封,送竹筷、餐巾紙、牙籤,用紙袋或無紡布袋配送,實際上這種情況下餐盒費成本也不會超過3塊錢,但卻收消費者3元到5元不等。

▲某品牌麵館外賣包裝 來源:微博網友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商家都靠餐盒費掙錢。曉暢表示,她點一份鮑魚撈飯的餐盒費是3元錢。中新經緯記者了解到,上述盛裝鮑魚撈飯的小砂鍋成本在3元左右,錫箔紙加上金屬湯匙成本在幾毛錢,如果再加上瓦楞紙盒子和無紡布袋,總成本已超過了3元。上述業內人士分析,在這種情況下,商家就是為賺口碑了,畢竟外賣送砂鍋這種行為很容易引起討論。 

三強表示,在外賣過度包裝這件事上,其實商家也有很多難言之隱。「如果你用一般的餐盒,消費者首先就覺得你的飯菜品質肯定也不好,大部分用戶還是把外賣包裝和餐食品質相關聯的。」 

另外,三強說,有些食物,如麵條、燉菜這種湯比較多的,對餐盒包裝都有要求,如果簡單包裝,出現漏灑,用戶必然給差評。反正餐盒費也是消費者買單,只要定價不太高,都沒有問題,消費者也不會仔細去看。

03 你能接受別人用過的餐盒嗎? 

對於如何處理外賣餐盒、包裝,多數用戶的回答是「扔了」。「吃完就把餐盒、筷子什麼的裝在送外賣的塑膠袋一起丟進垃圾箱了,沒想那麼多。」一位外賣用戶表示。 

對於這些餐盒的去向,國家垃圾分類處理與再生資源利用兩網融合協作體副主任曲睿晶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表示,在我國,塑料一次性餐盒的去向有三個,回收再利用、焚燒和填埋。

曲睿晶表示,我國外賣行業中使用的一次性餐盒多為PP(聚丙烯)材質,這種材料具有極好的機械性能和熱性能,適合飯菜的包裝。但在實際中,塑料餐盒的回收率極低。「一是因為缺少塑料製品的回收處理基地,二是因為對廢塑料的回收處理成本較高。所以對這些塑料垃圾,不是焚燒就是填埋了。」 

上述行業人士對中新經緯記者表示,目前國家、行業均沒有規定外賣要怎麼包裝才算合理、規範,再加上餐飲商戶之家「搞服務體驗競爭」,短期觀察外賣過度包裝問題難以解決。「餐盒回收或許是個好辦法,之前外賣平臺也曾計劃推出,但困難重重。主要原因還是回收、再處理利用的成本太高,甚至超過了製造一個新餐盒的成本。其次就是人力成本。」該人士說。 

曲睿晶也建議,為了減少各種塑料垃圾流向末端的公眾恐慌,目前可行的辦法就是增加外賣餐盒的循環使用率。同時他也表示,目前存在兩個障礙,一是老百姓接不接受二次乃至多次餐盒使用,二是餐盒本身是否能達到循環使用的標準。

「外賣平臺和酒店商家及餐盒生產企業要把標準定的高一些,將產品生產的厚一些重一些,如果太薄太輕,老百姓不會再次使用,再生資源行業也不會去利用。雖然短期來看是增加了投入,但能增加使用次數,是一筆划算的環保經濟帳。」曲睿晶表示。

▲資料圖 一次性餐盒中新經緯 常濤攝 

清華大學環境系教授劉建國曾建議,在外賣企業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也是一個可行選擇,即外賣企業要承擔塑料餐盒的回收責任,按照銷售額劃出專門資金給餐盒回收或處理企業。目前,儘管大多數塑料餐盒都印有可回收標識,但由於回收成本太高,外賣餐盒的回收率依然很低。此外,第三方外賣平臺也應主動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事實上,為減少資源浪費,目前外賣平臺均提供了「餐具份數」選項,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餐具數量或者選擇不要餐具。但不少用戶表示,此功能已逐漸淪為「雞肋」。「我多次選擇不要餐具,但商家依然會送筷子、塑料勺子,沒辦法,後來我也放棄了。」一位用戶說。

相關焦點

  • 送桌布贈砂鍋豪華餐盒手提袋 外賣包裝如此浮誇有必要嗎?
    原標題:送桌布贈砂鍋 豪華餐盒手提袋 外賣包裝如此浮誇有必要嗎?   「外賣的過度包裝讓我每吃一口都有負罪感,這不是矯情,是真實感受。」
  • 送桌布贈砂鍋,豪華餐盒手提袋,外賣包裝如此浮誇有必要嗎?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7日電(常濤)「外賣的過度包裝讓我每吃一口都有負罪感,這不是矯情,是真實感受。」最近幾天,研二學生子楊(化名)頻繁在社交媒體呼籲外賣減少過度包裝。「點一份炒飯,裡裡外外包了四層,吃完之後,餐盒加包裝幾乎堆滿了一個垃圾桶。我們真的需要這麼浮誇的外賣包裝嗎?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嗎?」
  • 豪華餐盒手提袋 外賣包裝如此浮誇有必要嗎?
    送桌布贈砂鍋,豪華餐盒手提袋外賣包裝如此浮誇 有必要嗎?羊毛出在羊身上,還產生一堆垃圾「外賣的過度包裝讓我每吃一口都有負罪感,這不是矯情,是真實感受。」最近幾天,研二學生子楊(化名)頻繁在社交媒體呼籲外賣減少過度包裝。
  • 送桌布贈砂鍋 外賣包裝如此浮誇有必要嗎?
    送桌布贈砂鍋,豪華餐盒手提袋,外賣包裝如此浮誇有必要嗎?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7日電(常濤)「外賣的過度包裝讓我每吃一口都有負罪感,這不是矯情,是真實感受。」最近幾天,研二學生子楊(化名)頻繁在社交媒體呼籲外賣減少過度包裝。「點一份炒飯,裡裡外外包了四層,吃完之後,餐盒加包裝幾乎堆滿了一個垃圾桶。
  • 點煲仔飯送砂鍋、點火鍋送漱口水桌布……外賣吃出豪華感?
    點煲仔飯送砂鍋、點火鍋送漱口水桌布…… 外賣吃出豪華感?「羊毛出在羊身上」 點外賣送吸管、一次性餐具包早已「見怪不怪」。點外賣隨單附送鍋、碗、鐵勺等「豪華禮包」的商家,你遇到過嗎? 送砂鍋、桌布、瓷勺 靠點外賣集齊鍋碗瓢 「平時點的煲仔飯都是裝在圓形的一次性錫紙外賣碗中,這次連飯帶鍋一併送來的,驚呆了。」
  • 點外賣送砂鍋,又送不鏽鋼勺,老闆這樣不會虧本嗎?
    河南商報記者留意到,特別是外賣專營店、以及大中型餐飲企業,對於外賣的包裝「煞費苦心」,不僅外賣包裝袋美觀厚實,餐品包裝盒樣式多樣、餐具種類繁多,一些消費者向記者反映,光是將外賣從餐袋取出,都能擺上一小桌,「還有專門的墊紙,色彩豔麗、紙質厚實,」鄭州市民章女士說,「我甚至覺得用它當墊紙太浪費,把它裱起來,都能當成裝飾畫了。」
  • 輕食品牌時尚、簡約外賣包裝風格,小清新的感覺
    好看的輕食品牌外賣包裝手提袋來自俄羅斯的輕食,以淡粉色、白色、天藍色作為主色調,滿滿地時尚、簡約氣息。外賣餐盒的拼接撞色設計,餐盒表面是簡單的圖案,餐盒和外賣牛皮紙手提袋風格保持高度統一性,讓顧客印象深刻。
  • 保障食品安全,外賣就要層層包裝嗎?
    閱讀提示隨著外賣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以及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衛生的高度關注,對外賣餐品進行「精美」包裝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有不少消費者質疑外賣存在過度包裝的傾向。有店主表示,包裝已成品牌門面,甚至成為各家營銷的重點,展現的是一種個性和態度。
  • 快遞紙箱加膠帶,外賣大盒套小盒,層層包裝怎麼「破」?
    而在之前上海舉行的包裝垃圾減量圓桌會議上,有數據顯示,幹垃圾中有約1/3是包裝垃圾。若將這部分垃圾減量或循環利用、資源化利用,則將大大減輕末端處置的壓力。 幹垃圾桶中,究竟有多少「寶貴的資源」?花花綠綠的包裝是否必要?包裝簡約化,是否與傳統審美和觀念相悖?被人詬病的快遞和外賣垃圾,應由誰處置?
  • 保障外賣食品安全就要層層包裝嗎?製作過程更重要
    閱讀提示隨著外賣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以及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衛生的高度關注,對外賣餐品進行「精美」包裝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有不少消費者質疑外賣存在過度包裝的傾向。有店主表示,包裝已成品牌門面,甚至成為各家營銷的重點,展現的是一種個性和態度。業內人士則直言:單就包裝而言,過度精細的包裝對於食品安全而言意義不大。
  • 你的外賣塑料餐盒,竟能變那麼「潮」,但資源再生利用為啥會成...
    或許我們不曾想到,每天點餐飲外賣所剩下的塑料餐盒,究竟還能如何加以使用?除了被當作幹垃圾丟棄之外,它們還能製成各種「再生潮品」,比如共享單車擋泥板、時尚手機殼以及環保袋、鑰匙扣等等。據介紹,一套單車擋泥板大概需要70克外賣餐盒回料。這項改造,來自於美團外賣三年前啟動的環保項目「青山計劃」。能夠變廢為寶設計生產的「再生潮品」還有很多,頗受歡迎的還有和網紅奶茶喜茶合作研製的小物件。「青山計劃」回收了2.5萬個喜茶塑料杯,將它們製成手機殼、手提袋、行李牌等環保製品。
  • 北京餐企限塑「動起來」:打包袋、吸管換裝,可降解餐盒排上日程
    餐盒既環保又不「灑湯漏水」成新探索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實際上,已有不少餐飲企業在限塑減塑方面先行一步。海底撈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底撈2019年就推出了環保帆布袋和紙質打包袋,逐步推廣至所有門店。同時,海底撈外送產品採用紙箱盛放,筷子也為可重複使用產品。
  • 外賣餐盒等待革命
    我們難以避免或拒絕使用塑料製品——用塑料包裝的洗漱用品,一單至少兩個塑料製品的外賣餐盒點,吃個早點、逛個超市都免不了拎著塑膠袋回家,而菜場大媽給蔬菜瓜果套上塑膠袋的熟練度也超出我們的想像。從塑料被發明出來到佔據我們的生活,不過百年歷史。
  • 國內首創|循環外賣餐盒+餐盒回收櫃,破解塑料汙染
    此前,我們曾經討論過不同的一次性餐具的替代方案,比如,「共享餐盒」模式。在國內,「共享餐盒」模式還處於探索階段。最近,一則「首個智能循環外賣餐盒規模化應用在南醫大亮相」的新聞令不少環保人士感到振奮。共享餐盒在高校試點並且取得有效、良好的反饋,恰恰證明了這一模式有可行性。
  • 限塑令和疫情之後,外賣包裝要做哪些改變?
    不知道現在我們的讀者有多少做外賣超過5年的?還記得第一次出品/收到的外賣長什麼樣子嗎?我敢說99.99%都長下面這樣,透明塑料盒子套個塑膠袋,有沒有小票都不一定:
  • 「無需餐具」還是送,餐盒循環嫌麻煩:外賣限塑,難在哪?|「塑」戰
    不過,有許多消費者吐槽,即便勾選「無需餐具」,商家還是會配送餐具,家裡積攢了很多未拆封的一次性餐具。美團和餓了麼亦承認存在這一現象。餓了麼公益負責人時歡解釋,有的商家在外賣訂單高峰期,無暇看訂單上有沒有勾選「無需餐具」,就統一配送餐具。還有的商戶為圖方便,提前把餐具放在了包裝袋裡,嫌麻煩也就沒有取出來。
  • 放心標籤、安全餐盒……外賣平臺紛紛推出「防偷吃」措施
    去年底,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發帖,一名外賣送餐員在送餐途中私自打開客人飯菜,吃了兩口又吐在餐盒內,讓消費者感覺很震驚。從外觀上看,安全餐盒與普通的一次性塑料餐盒樣子差不多,但多了一道「安全扣」的操作,餓了麼公關負責人張瑩琦:「盒口邊沿我們會有一個安全扣,當盒蓋跟盒扣完全合上的時候,安全扣就會鎖緊,如果說這個盒蓋要被二次打開的話,就只能折斷這個安全扣,我們的用戶可以通過確認安全扣的完整性來判斷外賣是否在途中被打開了。如果安全扣已經斷裂,用戶有權拒絕收貨,並向我們平臺進行投訴。」
  • 麥當勞Hello Kitty手提餐盒重磅來襲!
    延續去年的My Melody手提餐盒搶購熱潮,麥當勞今年又要搞事情啦,推出全新限量版Hello Kitty手提餐盒。(截圖自麥當勞網站)無論大人小孩都會喜歡,這甜美超萌的手提餐盒。而且此消息一出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達想要購買的強烈願望!「Hello Kitty手提餐盒」,即將在11月14日,準時7時推出。所有的新加坡麥當勞都可以買得到,估計多個麥當勞分店會出現搶購人龍。
  • 餐飲業全面減塑正推進,可降解餐盒原料面臨短缺
    此前有報導,截至2019年年底,有14.4%的喜茶用戶將紙吸管作為最常選擇的吸管類型,而在上海,這一比例超過了四分之一。「我們之前是做電子產品包材的,2014年看到外賣市場的發展潛力,開始轉型做食品餐盒,生意一年比一年好,現在餐盒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電子產品」,江蘇一家包裝材料公司工作人員向伯熹告訴新京報記者。外賣的興起和發展為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不過餐具、餐袋、包裝的使用也加速了環境汙染。
  • 居家收納小妙招,耀嘉包裝五分鐘改造手提袋,簡單實用
    出去逛街購物後,商家都會給你一個紙質手提袋。隨著時間的流逝,家裡堆積了很多手提袋。耀嘉建議大家使用完後不要扔掉,只需要拆開改一改,就可以將其循環再利用。那麼,今天就跟著耀嘉一起來舊物大改造吧,僅需幾個簡單的步驟,即可使用紙質手提袋改造一個迷你手提袋,讓我們一起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