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7nm、5nm的晶片用12寸的晶圓?一塊晶圓可生產多少晶片?

2020-12-15 只說數碼科技

眾所周知,現在我們常見到的晶片,全部是矽基晶片,即利用矽晶圓製作出來的。而矽晶圓是一種厚度大約在0.8mm以下,呈圓形的矽薄片。

而這種圓形薄片有很多替代,比如8英寸大小,12英寸大小,18英寸大小,甚至更大的。但從目前的數據來看,12英寸晶圓的出貨面積佔全部半導體矽片出貨面積的65左右。8英寸的佔20%左右,其它的主要是更小尺寸的晶圓片了。

另外從實際來看,14nm以下的晶片,像7nm、5nm的晶片全是用12英寸的晶圓製作的,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說起很來很簡單,那就是因為工藝越複雜,一塊晶片的成本越高,那麼就要最大化的利用矽晶圓版,不能浪費,而尺寸越大的矽晶圓片,浪費的越少。

比如8寸的晶圓和12寸的晶圓同時用來生產同一工藝規格的晶片,出產處理器個數12英寸的會是8英寸晶圓的2.385倍,晶圓越大,襯底成本就越低。

那麼為何不用更大的晶圓來製作?因為技術難度太大,晶圓要求非常平整,矽片平整度要求起伏在100nm以內,相當於從上海到北京的距離高低起伏不超過10釐米。所以面積越大,難度越高,面積越小,難度越低。

那麼用12寸的晶圓來製作晶片,一塊能夠製作出多少塊晶片呢?其實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幫大家算一下就知道了。

12英寸晶圓的表面積大約為70659平方毫米,拿華為麒麟990 5G來舉例的話,晶片的面積為10.68×10.61=113.31平方毫米,我們可以認為在100平方毫米。

如果100%利用,可以生產出700塊,但這是不可能的,晶片是方形的,晶圓是圓形的,一定會有邊角料留下,按照物理知識我們可以計算出大約在640塊左右,但考慮到良率等,實際能生產的晶片大約在500塊左右。

所以以後大家如果大家看到某晶片製造企業說,一個月的產能是多少片12寸的圓晶時,就可以計算出一個月能生產多少晶片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7nm、5nm晶片用12寸晶圓?一塊晶圓可生產多少晶片?
    為什麼7nm、5nm晶片用12寸晶圓?一塊晶圓可生產多少晶片?晶片的生產最重要的就是晶圓,晶圓就是矽半導體電路的矽晶片,高純度的多晶矽經過多重的工藝製作之後就會變成晶圓片,而我國的晶圓生產線多半都是以8英寸和12英寸為主的。那麼你們知道為什麼7nm以及5nm的晶片要用12寸的晶圓?還有一塊晶圓到底可以生產出多少的晶片呢?
  • 中芯對比臺積電:中芯8寸晶圓產能全球最高,臺積電12寸最高
    眾所周知,臺積電是全球最強的晶片代工廠,目前拿下了全球55%+的晶片代工訂單,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目前的掌握的製造技術是5nm。而中芯國際則是中國大陸最強的晶片代工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雖然只有5%左右的份額,但也排名全球第5名,目前掌握的製造技術是14nm。關於臺積電、中芯這兩企業,網上有很多的對比,比如市值、營收、利潤、工藝等等。
  • 用於28nm以下晶片,12寸晶圓生產設備,我們可以自產了
    眾所周知,現在的晶片都是矽基晶片,即以矽為襯底材料的晶片,而中間材料就是矽晶圓。矽晶圓又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其實就是將沙子融化,並提純後做成一個一個的純度達到11個9的矽錠,再將這些矽錠拉成一條一條的圓棒,最後再切成一片一片的矽晶圓片,最後打磨光滑,就成為了矽晶圓,用於晶片製造了。別看從沙子變成矽晶圓片過程說起來簡單,但中間技術含量不低,提純在達到11個9就很困難,國內沒有幾家企業有這個實力。
  • 成熟的8寸晶圓供應緊張,先進的12寸晶片,卻又沒那麼緊張?
    最近到處都是8寸晶圓缺貨的消息,臺媒甚至報導稱為了賣個好價格,某老牌晶圓廠,甚至把8寸晶圓按片賣,漲價幅度最高達50%,還很多IC廠搶著下單。事實上我們知道28nm以下的晶片製造都是採用12寸的晶圓了,只有成熟工藝的晶片,比如28nm以上的晶片,才使用8寸晶圓。按2019年的數據,全球的晶圓出貨中,12寸以上的晶圓佔比高達67%,而8寸的晶圓大約在20%左右,此外還有一些6寸的、4寸的晶圓也有少量銷售。
  • 中芯的8英寸晶圓產能是世界最高的而臺積電的12英寸產能是最高的
    眾所周知,臺積電是世界上最強的晶片代工廠,贏得了世界晶片代工廠訂單的55%+。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目前製造技術5nm。另一方面,中芯是中國大陸最強的晶片代工企業,全球份額只有5%左右,但也是世界第五,製造技術14nm。臺積電和中芯在網上有很多比較,比如市值、營收、利潤、技術等等。其實一句籠統的話就可以概括兩者的區別,就是臺積電主要靠先進技術賺錢。目前,7納米、16納米和5納米技術是中芯賺錢的三駕馬車,佔其收入的60%以上。
  • 國內首臺生產12寸矽晶圓設備試產成功
    眾所周知,下半年以來,關於全球半導體晶圓缺貨的消息就不絕於耳,尤其是8寸晶圓,用行業人士的話來說,是缺得不可想像,最高漲價50%,按片賣了。為何8寸晶圓缺貨這麼嚴重?自然是因為8寸晶圓主要用於28nm以上晶片生產,而28nm以下的晶片,已經採用12寸晶圓了,這些年廠商們為了發展先進工藝,不斷的減少8寸產能,改成12寸晶圓產能,所以導致8寸缺貨了。當然,按照業內人士預測,明年下半年左右,8寸晶圓缺貨情況會緩解,畢竟現在的主流還是12寸晶圓,畢竟80%的出貨量已經是12寸晶圓了,且隨著先進工藝不斷發展,這個比例會更大,大家投產的也多是12寸晶圓。
  • 臺積電5nm晶片成本離譜:不是誰都能玩得起
    來自IBS由此計算,直徑300毫米的矽晶片能夠生產71.4顆 610平方毫米的晶片。假設5nm GPU的晶片面積為610平方毫米,並且電晶體密度比P100 GPU高,達到907億個電晶體。下表中是用模型估算的臺積電90至5nm之間的節點電晶體密度。
  • 8寸晶圓按片賣,不被看好的國產成熟晶片工藝,反而供不應求了?
    眾所周知,製造晶片的原材料是晶圓,也就是砂子變成矽,再加工成矽片後的產品。而隨著晶片工藝的不斷提升,晶圓的尺寸與工藝是反比,也就是工藝越先進,晶圓的尺寸越大,因為越大的晶圓,製造成晶片時,利用率越高,成本越下降。
  • 8英寸晶圓的產能為什麼這麼緊張?
    近期的半導體市場,尤其是8英寸晶圓的產能為什麼這麼緊張? 跟隨摩爾定律演進,集成電路製造所用的主流晶圓直徑從 4 英寸、6 英寸、8 英寸到12 英寸。直徑越大的圓片,所能刻制的集成電路越多,晶片的單位成本越低,因此晶圓持續向大尺寸發展。
  • 晶片缺貨告急背後!又漲價又外包,誰能拯救8英寸晶圓產能:智東西內參
    跟隨摩爾定律演進,集成電路製造所用的主流晶圓直徑從 4 英寸、6 英寸、8 英寸到12 英寸。直徑越大的圓片,所能刻制的集成電路越多,晶片的單位成本越低,因此晶圓持續向大尺寸發展。8 英寸主要用於成熟製程及特種製程,在應用端,對 8 英寸晶圓代工的強勁需求主要來源於功率器件、電源管理 IC、影像傳感器、指紋識別晶片和顯示驅動 IC 等;12 英寸主要適用於 28nm 以下的先進位程,主要成長動力來自於存儲和邏輯晶片。8 英寸產線因折舊完畢具有成本優勢,同時在模擬電路、高功率等晶圓生產具有優勢。
  • 國內晶片技術實現突破!新型材料製造晶圓,未來光刻機或被淘汰?
    前言:當前晶片的製造都離不開光刻機,特別是高端製程晶片。DUV深紫外光刻機只能生產7nm以上晶片的製造,要想生產6nm以下的晶片,必須使用EUV光刻機。但是EUV光刻機每年的產量只有20臺左右,再加上美國的限制,EUV光刻機很難進口到中國。
  • 沙子到晶片的華麗變身,一臺ASML 7納米光刻機的月產能
    一臺的售價高達1.2億美元,它可以生產7nm和5nm節點的晶片。EUV光刻機採用EUV(極紫光,接近X射線)光源,光波的波長只有13.5納米(nm)。EUV光學器件的數值孔徑(NA)為0.33,最大掃描曝光場尺寸為26 x 33mm。
  • 臺積電晶片代工今年產值預計同比增長30% 8英寸晶圓廠滿負荷運營中
    據媒體報導,晶片代工商今年的業績普遍向好,臺積電今年前 10 個月的營收同比均有明顯上漲,12 英寸晶圓代工商的產能緊張,8 英寸晶圓廠也處在滿負荷運營中。晶片代工企業業績普遍向好,晶片企業今年的產值也會有明顯增加,在最新的報導中預計,全球晶片代工企業今年的產值將同比增長超過 20%。在報導中表示,晶片代工企業今年的產值同比增長,主要得益晶片需求的增加。在報導中特別提到,5G 和疫情加快了向數位化轉型,推動了晶片需求,進而也推升了晶片代工企業的產出。
  • 揭秘晶圓代工產業!告別「缺芯」之痛,三大需求推動國內產業鏈騰飛|...
    Raw wafer 在整體成本中的佔比並不高(不到 10%,晶片製程越先進佔比越小), 但是,矽晶圓作為晶片製造的基礎核心材料能夠從量上直接觀測行業晶片的產出、先進位程升級的節奏。矽片/晶圓供給的主要增長來自於 12 寸( 300mm), 8 寸片以存量產能為主。
  • 樹挪死、人挪活,6寸晶圓廠挪了會怎樣?
    晶圓是指矽半導體集成電路製作所用的矽晶片,由於其形狀為圓形,故稱為晶圓;在矽晶片上可加工製作成各種電路元件結構,而成為有特定電性功能之IC產品。 業界所謂的6寸,8寸、12寸晶圓其實就是晶圓直徑的簡稱。不同尺寸晶圓上生產的產品數量、價格都不同,尺寸越大需要投入的資本也就越高。
  • ICCAD 2020:晶片缺貨的原因,當真只是晶圓產能不足嗎?
    受8英寸晶圓產能持續緊張影響,MOSFET、驅動IC、電源管理IC等元器件紛紛傳來漲價消息。而自從iPhone 12上市後,晶片缺貨風波更是在消費類電源領域大肆擴散,蔓延到了TWS藍牙耳機領域,市場對於TWS耳機的強勁需求也加劇了主控晶片和相關觸控晶片缺貨的情況。
  • 傳言臺積電取消12英寸晶圓代工折扣,相當於變相漲價
    由於市場對晶片的需求旺盛,各個晶圓代工廠的產能都開始吃緊了,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廠臺積電也不例外,根據臺灣中央通信社的消息,臺積電已經取消了12寸晶圓廠的代工架構折扣,這相當於變相漲價。
  • 8寸晶圓廠老兵不死,馬來西亞Silterra重現生機!
    隨著市場對8寸晶圓廠的需求捲土重來,讓馬國當地的半導體業者見到了成長的機會。諸如X-Fab以及Silterra等馬來西亞自家的晶圓廠以其現有的8寸晶圓產能,具備充分利用這一市場需求的優勢。 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指出,2020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預估將成長5.1%至4,331億美元(2019年銷售為4,123億美元),2021年則將成長8.4%。
  • 聯電科技傳來一聲巨響,或把8 英寸晶圓市場「炸」了!
    但是不少人提出質疑,比如一個這麼大的晶圓廠竟然會因為供電問題出現大爆炸,實在說不過去。其實不單單是聯電科技,就是臺積電也會因為供電問題而發愁,畢竟臺積電最新規劃的3nm工廠年耗電量將達70億度。這次的爆炸,劉啟東表示會影響到8 英寸產能,但是對哪些客戶有影響對方沒有說,只是說儘快、儘可能地減少影響。
  • 打破國外壟斷:成功研製首臺國產12寸晶圓設備
    【12月31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國在整個晶片產業鏈技術方面,一直都依賴於進口,從最開始的EDA軟體,再到半導體材料、設備等等,這些核心技術、設備一直都被國外廠商所壟斷,而就在近日,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掀起了一個漲價潮,整體晶片售價 漲幅高達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