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再集團袁臨江:加快保險產品創新,助力國內大循環暢通

2020-12-15 金融界

來源:藍鯨財經

今日,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武漢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上,中再集團董事長袁臨江表示,我國已穩居世界第二保險大國和全球保費增長貢獻最大國家,但保險供給不平衡不充分與保險需求多層次多樣化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需要以產品創新為抓手,不斷拓展風險保障服務範圍,助力國內大循環暢通。

對此,袁臨江提出三大建議:一是進一步拓展保險服務實體經濟的保障功能;二是進一步擴大保險在社會治理領域的保障範圍;三是進一步發揮保險在健康養老領域的保障功能。

聚焦到再保險領域,袁臨江表示,我國保險業總體仍處於國際化初級階段,需要加快雙向開放,加強內外聯動創新,善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提升全球競爭力,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以下為發言全文:

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攜手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尊敬的王忠林書記、馬學平首席會計師、宮喜祥秘書長、刑煒會長,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保險行業協會和武漢市政府邀請,很榮幸到武漢這個英雄城市參加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再保險是保險的保險,是連接國內和國際保險市場的橋梁紐帶,在助力保險行業創新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具有獨特價值。藉此機會,結合公司實際,分享三點體會。

一、加快保險產品創新,助力國內大循環暢通

我國已穩居世界第二保險大國和全球保費增長貢獻最大國家,但保險供給不平衡不充分與保險需求多層次多樣化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需要以產品創新為抓手,不斷拓展風險保障服務範圍,助力國內大循環暢通。

一是進一步拓展保險服務實體經濟的保障功能。近年來我國財產保險結構持續優化,車險佔比逐步下降、非車險快速增長,對實體經濟的服務保障範圍和深度明顯提升。隨著實體經濟加快高質量發展,新興風險保障需求不斷湧現,例如網絡安全、數字產業、晶片製造、綠色能源,以及歐美保險公司在新冠疫情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營業中斷保險、賽事取消保險等產品都紛紛起步。中再集團是國內唯一的國有再保險集團,持續通過再保直保聯合開發產品、組建保險共同體等方式,助力保險業加快創新,為「六穩六保」提供更大的風險保障支持。

二是進一步擴大保險在社會治理領域的保障範圍。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社會治理提出更高要求,我國保險業響應中央要求,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在服務防災救災、支農惠農等領域取得積極成效。例如在巨災保險方面,中再集團自主研發了首個中國地震巨災模型,打破國外壟斷,正在推進颱風、洪水等模型的構建,逐步夯實巨災保險發展基礎。中再還創新引領建築工程質量缺陷保險(IDI)的模式創新,IDI業務是創新性的將原來由政府承擔的工程監理監管和建築質量缺陷補償職責,轉為由保險公司通過IDI保險來承擔,使政府單方監管轉為政府、社會、群眾共治的治理格局,該業務已經在上海、北京等10餘個省區市落地,未來前景廣闊。疫情期間,中再集團支持保險公司推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相關保險產品,推進重大公共衛生安全等災害風險管理平臺研究和建設,助力保險業加快提升社會治理保障覆蓋面。

三是進一步發揮保險在健康養老領域的保障功能。近年來我國人身保險結構持續優化,理財型產品大幅收縮、保障型產品快速增長;特別是商業健康險成為關鍵增量。十九屆五中全會將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提出要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中再集團發揮再保險主渠道作用,國內健康險分保市場份額超過40%,在銀保監會牽頭下,深度參與編制行業第一張重疾表、第二套和第三套生命表,正在推進養老、護理領域的保險產品開發,助力保險業加快形成真正具備養老功能的專業養老保險產品體系。

二、加強內外聯動創新,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我國保險業總體仍處於國際化初級階段,需要加快雙向開放,加強內外聯動創新,善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提升全球競爭力,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一是風險分出去。再保險是實現風險全球分散的最佳渠道,2019年超過50%的國內財產再保險業務分出到國際市場,有效化解了風險集聚。新發展格局下,中再集團將進一步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助力打造國際再保險中心,為國內重大風險分到國際市場創造更好條件,提升我國保險業的抗風險能力和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

二是加快引進來。再保險是保險業全面加快對外開放的典型代表,目前已有9家海外再保險公司設立了在岸分公司或子公司,而在銀保監會的再保險登記系統裡註冊的境外再保險公司多達500餘家,這些市場主體極大豐富了國內再保險市場供給。中再集團正與全球保險業全面加強對接合作,加快引進國際領先的保險產品、精算定價和風控技術,反哺國內保險市場創新發展。

三是協同走出去。目前中資保險公司境外機構網絡布局落後於「走出去」實體企業和銀行。中再集團通過收購英國百年老店橋社保險集團全部股權,成為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中資保險公司,目前在境外1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經營機構,全球合作服務網絡覆蓋136 個國家和地區。中再還在銀保監會領導和支持下,牽頭組建了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並擔任主席單位和管理機構,還擔任新加坡一帶一路共同體管理機構,正在推動倫敦建立支持一帶一路的相關共同體,通過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擴大全球合作網絡,全面保障中國海外利益。

三、加快科技創新,全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科技創新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變量,也是引領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正在全面重構保險生態和商業模式。

一是注重對接國家戰略需要,加速研發國計民生基礎模型和基礎平臺。保險再保險企業正在更加緊密圍繞支持國家戰略、推動政府職能轉型和服務國計民生等大政方針要求,通過在建築業、農業、交通、大健康等產業,以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一帶一路等戰略領域,整合協同上下遊及關聯產業資源,深度打造產業網際網路新平臺,儘可能滿足國家、社會和個人多種需求。

二是切實把握客戶需求,推動跨界數據開發。一方面,金融行業和實體經濟相關行業通過在安全計算和跨界數據方面深度開發及融合創新,不斷賦能保險行業在產品研發、保險定價、防損減災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數據已經是國家間競爭的核心資源之一,因此在開發使用數據、特別是特殊行業風險數據時,更要推進建立數據風險管控機制,落實好總體國家安全觀。

三是把握科技創新方向,加快數位化轉型。保險公司正在加快打造數據智能和風控智能兩大核心能力,實現業務全面數位化、運營逐步智能化水平。中再集團堅定擁抱科技,2018年發布數字中再戰略,科技投入連年高速增長,積極賦能行業發展。當前正在升級「數字中再2.0」版,以內部智能化、再保直保化、平臺生態化為目標,攜手各方共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保險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強大的再保險體系。中再集團將責無旁貸,加快產品創新、境內外聯動創新和科技創新,助推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武漢疫後重建,攜手各方共同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最後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暢通國內大循環 有色金屬工業發展態勢向好
    四是國內現貨市場銅、鋁、鉛、鋅價格已恢復或超過疫情前的水平。五是全行業累計實現利潤轉為正增長。綜合來看,行業積極因素明顯增多,市場預期不斷改善。  二是堅持創新、堅持綠色發展。有色金屬爐窯行業是綠色發展、節能減排的第一道 「關口」,要集中力量,把資金、人才、物力等資源更多地向安全環保、低能耗的新技術、新工藝領域傾斜。同時,加快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提升有色金屬行業爐窯裝備的清潔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是暢通國內大循環。
  •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
    二、準確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科學內涵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 瞭望智庫閉門研討會:玖富集團以數字科技助力國內大循環
    瞭望智庫閉門研討會:玖富集團以數字科技助力國內大循環 近期,從企業家座談會到中央政治局會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備受矚目。
  • 平安人身險板塊大換將,安盛暴雷抹黑香港保險
    ;平安健康險湖北分公司正式開業  ◆眾安科技(ZA Tech)與友邦保險成為區域科技合作夥伴;中華保險與京東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 中再產險完成發行40億元資本補充債券;橫琴人壽發行11億元債券"補血"  ◆康聯集團退出交銀康聯,日本MS&AD保險19.125億接盤37.5%股權;招商信諾人壽股東信諾北美人壽轉讓招商信諾
  • 頂級視點&深度對接,暢通國內大循環,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頂級視點&深度對接,暢通國內大循環,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2020-11-06 08:13:02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11月3日,2020百團千人採購對接會
  • 中華保險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斌出席中國保險 創新發展大會並...
    大會以「匯聚保險行業力量,助推武漢疫後重振」為主題,國內知名保險企業負責人、業內外知名專家參加大會。會前,中國人壽集團、中國人保集團、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中國平安保險集團、中華保險集團等公司領導參加座談。徐斌董事長向應勇書記介紹了中華保險經營發展情況以及支持武漢抗疫服務復工復產、助力脫貧攻堅等工作的主要成效。
  • 中華保險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斌出席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並...
    來源:華夏時報12月6日,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武漢市政府共同主辦的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在武漢舉行。大會以「匯聚保險行業力量,助推武漢疫後重振」為主題,國內知名保險企業負責人、業內外知名專家參加大會。會前,湖北省委書記應勇,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副省長趙海山與參加大會的嘉賓代表座談交流。中國人壽集團、中國人保集團、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中國平安保險集團、中華保險集團等公司領導參加座談。
  • 「專訪」魏建國:暢通國內大循環要消除以鄰為壑的地方主義
    記者 聶琳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在提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時特別指出,要「暢通」國內大循環。對此,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在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表示,「暢通」的關鍵在於樹立國內超大市場的觀念,消除國內市場相互割裂的局面,將各地的特色和比較優勢發揮到極致,實現勞動力、土地、資本等要素的科學合理配置。
  • 國內大循環:品牌崛起的機會來了
    那麼,如何深入品牌建設,如何搶抓機遇推動國內經濟繁榮,更好的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成為我們共同面對與破解的重大課題。可以說,品牌建設是一項持續推進、久久為功的事業。品牌力是企業真正的免疫力。企業要從同質化競爭中突圍,關鍵之一就是品牌打造。
  • 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 經濟方能「氣血充盈」
    而決定這個功夫高低的關鍵則是能否真正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而做到國內大循環帶動國際大循環,國際大循環促進國內大循環的暢通互動。 正像氣血通暢決定人的健康和壽命一樣,經濟循環通常決定著經濟的健康和發展能力。
  • 弘康人壽:夯實基礎,加快保險產品的創新發展
    本網12月24日訊 ​近年來,隨著社會大眾對於保險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眾多保險公司紛紛開始加快轉型升級,為人們帶來更值得信賴的保險設計方案。弘康人壽作為該領域中的後起之秀,始終以用戶的需求為出發點,不斷為人們輸出多元化、人性化的保險產品,為更多個人和家庭帶來保險保障方案、財富管理方案。
  • 中國大地保險河北分公司:創新服務助力雄安新區建設
    中國大地保險河北分公司主動對接,不斷創新保險產品和服務質量,助力雄安新區建設發展。  2019年7月,中國大地保險河北分公司成為雄安集團保險供應商。2020年3月至11月,雄安集團基建工程項目因強降風、強降水天氣影響受到較大損失,暴風雨事故涉及12個標段的工程險,公司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提供查勘理賠服務,處理事故損失近300萬元。  創新科技應用 精準風險服務  科技日益成為保險行業制勝未來的關鍵,中國大地保險不斷創新,加快科技轉型的步伐。
  • 韓保江: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 經濟方能「氣血充盈」
    而決定這個功夫高低的關鍵則是能否真正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而做到國內大循環帶動國際大循環,國際大循環促進國內大循環的暢通互動。正像氣血通暢決定人的健康和壽命一樣,經濟循環通常決定著經濟的健康和發展能力。
  • 瞭望|如何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構建雙循環新格局
    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成為我們謀劃中國經濟下一程的重點內容形勢越困難,越要保持開放、擴大開放,在變局中開新局,以高水平開放反制逆全球化、以改善營商環境反制「撤資論」、以超大市場的吸引力反制「脫鉤論」,加快形成於我有利的國際經濟大循環
  • ...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芮曉武:構建國內大循環,網信產業首當其衝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芮曉武致辭:以新技術路線加速帶動國內經濟大循環;以新安全路線加快網信產業自強自立;以新的解決方案加速數字中國戰略。芮曉武提出三點,以新技術路線加速帶動網信產業國內大循環。當今世界主要大國戰略博弈不斷加劇,網信領域首當其衝。
  • 焦點訪談丨一顆「小檸檬」如何撬動大循環?企業創新孕育的財富密碼→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不久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暢通國內大循環,一個重要基礎就是我國有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和內需潛力。今年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很多外向型企業的出口訂單急劇萎縮,在嚴峻的形勢面前,他們把目光投向了國內大市場,怎麼能開發出讓國內消費者喜歡的產品?怎麼去撬動國內市場? 今年的2月,對於重慶匯達檸檬科技集團來說是最難熬的一段日子。
  • 加快推動製造業數位化轉型
    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既是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的要求,也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夯實國民經濟發展基礎的需要,通過打通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社會生產各環節的堵點,連通產業鏈價值鏈的斷點,有效促進國內大循環的暢通。  其一,在生產環節,有利於提高供給質量,實現降本增效。  生產是國民經濟活動的起點,也是國內大循環暢通的基礎。
  • 廣東牽手11家央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在5日舉辦的廣東省與中央企業合作發展座談會暨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活動中,廣東給出了一份新答案:聚焦高質量發展,一批央企推動的先進位造業項目將落地廣東;建立現代流通體系,廣東與央企合作新建一批交通、能源項目;助力科技創新,廣東將更有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 廣東魅力吸引央企 新技術
  • 乾貨| 「國內大循環」:核心思路、路徑及投資機會
    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聯組會時指出,面向未來,我們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 開好頂風船,率先暢通雙循環
    他認為,作為長三角地區的金南翼,浙江在新發展格局中發揮表率作用,可以說是責無旁貸。  「打造國內大循環的戰略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浙江目前已經具備基礎和條件。」劉亭說,浙江有著全國最發達的專業市場體系和一大批浙商,還有全球第一大港寧波舟山港,去年的外貿體量已達到3萬億元的規模。無論是產銷端還是供需端,浙江都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處於節點和樞紐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