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火了,票房蹭蹭蹭往上漲的同時,口碑卻不高,豆瓣7.1,淘票票也只有7.4,貓眼好一點8.4分。
總的來說,喜歡的人會覺得很好看,不喜歡的人會覺得劇情無聊,邏輯混亂,不好看,甚至有的說看不懂。
我看得那一場,坐在我前面的觀眾,她帶著一個不到6歲的娃,看了一半,小孩吵著要回家,她就帶著娃匆匆離場了。
那麼,《姜子牙》到底好不好看?
要我說,《姜子牙》值得去看,但是,《姜子牙》並不是老少皆宜,它是一部非常成人的暗黑系動漫。
相信很多人是帶著《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濾鏡去看《姜子牙》的,這兩部電影講述的都是關於抗爭的故事,不同的是,哪吒的抗爭是個人對命運不公的抗爭,而《姜子牙》,講述的是個人對體制的抗爭。
每一個普通的人,在歷史的長河中都渺小如塵埃,上位者一個不經意的決定便能影響甚至改變普通人的命運,那麼,為了集體的利益,就可以用謊言去欺騙個體,去犧牲個人的利益嗎?
姜子牙的師尊與九尾狐合作,將九尾狐與人類女孩蘇妲己鎖在一起,讓九尾狐代替蘇妲己嫁給商紂王,九尾狐利用媚術迷惑商紂王,禍亂人間,從而引發了伐紂之戰,事成之後,天庭為了掩蓋與妖狐合作的骯髒事實,當權者們決定將九尾狐連同她體內無辜的人類蘇妲己一起誅殺。
對於這,姜子牙並不認同,所以,他用個人之力去對抗整個天庭的權力,並試圖去揭穿天庭當權者為了「天道」不擇手段,罔顧黑白,將個人當成草芥任意踐踏的卑劣行徑。
那麼,天道是什麼?
用師尊的臺詞說的是「神臨天下,皆為蒼生」,換一句我們更為熟悉的話說就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萬物在天地看來皆為平等,而執掌「天道」的神凌駕於萬物之上,這又是一種不平等。
姜子牙並不認同這種「天道」,在他看來:是神,是妖,是人,不可欺,不可操控,不可不救!
而這才是他認定的眾生平等。
可以說,姜子牙的追求,反映的是普通人反抗那些束縛個人理想的規則,也反映了奮鬥中的人們對公平與平等的訴求。
但是,要講好這個故事,並不容易。
看了電影,相信很多人也注意到了,師尊和十二金仙們,他們並沒有具體的形象,天尊只有一個身形,沒有五官,而十二金仙都以面具示人,這個面具有點像許先哲漫畫《鏢人》裡知事郎的面具,也分不清誰是誰,就很神秘。
另一個方面講,這種設計也有點刻意的臉譜化,而這種刻意更像是對規則、權力與體制的隱喻。
總之,三界的規矩就是這幫人制定的,他們享有最終解釋權,他們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存在。
但是,有趣的是,師尊之上還有師祖,這個沒有出現的師祖才是天界大佬,他可能是鴻運老祖,也可能是女媧娘娘。
如果按小說《封神演義》的描述,這個天界大佬大概率是女媧娘娘。
姜子牙協助武王伐紂的起因,在《封神演義》的第一章就交代得很清楚了。
人間帝王商紂王荒淫無道,去女媧廟給女媧娘娘上香時,因垂涎女媧娘娘的美貌,紂王在女媧廟的牆壁上寫了一首淫詩來調戲女媧娘娘。
這可怎麼了得,被自己捏出來的小泥人性騷擾,大boss女媧娘娘氣得當即帶著兩個仙婢趕赴朝歌,她從雲端望去,發現紂王氣數未盡,女媧只能作罷。
回到天庭,女媧屏退左右,詔來三個妖精(狐狸精、雞精和琵琶精),密令三妖下界惑亂紂王,促成商王朝的敗落,其中,狐狸精就附身在被選中貢女蘇妲己身上。
女媧娘娘讓三妖惑亂紂王,允諾事情辦妥之後給三妖封神,但是大boss又告誡三妖不能傷害無辜。
講真,女媧娘娘讓三妖潛伏在紂王身邊使壞,又嚴令她們不能傷害無辜,尤其不能害人,這這這,還怎麼當壞妖?
對於三妖來說,女媧的承諾不過是一個美麗的泡沫,毫無意外的是,她們完成任務後,沒有等到被封神,等待她們的只有死亡。
而人類蘇妲己呢,一個微如塵埃的人,不過是一場討伐之戰中無辜的犧牲者,她無處伸冤,也沒有人想著要為她申冤,她的命運始終被操控著,她是封神狂歡下的一個悲劇。
所以,《姜子牙》對這一部分進行了改編,九尾狐為了成神,她暗中與天庭合作,帶著狐族去禍亂人間,可以說,她實質上為了成全「天道」而去作惡,那麼,如果九尾是錯的,「天道」也應該是錯的。
天界眾神維護天界尊嚴的方法非常簡單粗暴,那就是斬殺九尾,掩埋真相。
而姜子牙被賦予了新的使命,他不再是唯師尊命是從,他有自己的行事準則和人生理想,不枉殺任何一個無辜之人,一人既是蒼生,蒼生皆平等。
電影裡,姜子牙按自己的方式成為了神,捍衛了自己的天道,他斬斷的天梯,即是斬斷了天界對人間的掌控,讓天下蒼生不再被眾神愚弄。
師尊被終極大佬懲罰,小九(蘇妲己)、申公豹、四不相紛紛轉世,世間重回安寧,但是,姜子牙同樣也遭受到了懲戒,他被關進了囚禁神仙的監獄。
所以,《姜子牙》終究還是一個悲劇故事。
我們知道,只有犯錯的人才會被送進監獄接受改造,那麼,在成神的過程中,姜子牙究竟做錯了什麼?
電影把這個問題拋給了觀眾,在成人的世界裡,最可怕的是,當一切不公都是被安排好的,個人的抗爭就顯得如此的渺小和不堪,那還要抗爭嗎?
姜子牙告訴我們:要的。
《姜子牙》被詬病的地方,就是劇情沒有撐起人物,人物形象有些單薄,甚至說沒有立起來,尤其是小九(蘇妲己)。
小九是推動劇情的關鍵人物,姜子牙正是通過拯救無辜的小九來實現自己的「天道」,但是,在電影中,小九作為悲劇人物,很多觀眾並沒有get到小九命運的悲慘。
觀眾只知道,電影交代了小九被父親送給紂王做妃子,在去朝歌的路上被九尾狐奪佔了身體,她被迫捲入了一場陰謀。
觀眾太熟悉封神這個故事了,正因為太熟悉,《姜子牙》對小九的刻畫太過於潦草的話,真的很難讓觀眾產生共情。
小九慘嗎?當然慘!但是,這全靠觀眾自己腦補。
小九淪為一個實打實的工具人,這也是《姜子牙》並沒有那麼好看的原因之一。
最重要的是,就姜子牙這個主角,他的成長也是十分倉促的,電影跳過求道的過程,一筆帶過的叛道經歷,把重點放在了他問道和悟道之上,而電影又過分追求隱喻式的抗爭,這很難讓觀眾產生共鳴。
所以,觀眾就會有這樣的疑問,姜子牙因什麼執著於他的「天道」?他為什麼會成為這樣的人?
相關劇情沒有展開,同樣是靠觀眾腦補,這樣確實並不太行。
當然,一些喜歡《姜子牙》的觀眾也許會反駁,110分鐘的電影,要講那麼多事情,怎麼展開?
對不起,這是電影主創要考慮的問題。
我個人是喜歡《姜子牙》的,尤其是開場,姜子牙帶領眾人去討伐紂王,那一段畫風有著水墨畫般的寫意,紂王和妲己出場後,以紅色為基調,紅色代表了欲望,畫風真是美!
總之,這是一部值得去看的電影,但是,令人惋惜的是,《姜子牙》一些缺失的劇情設置和有些單薄的人物塑造,讓這個還不錯的故事概念打了些折扣。
當然,希望我們的國漫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