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表達的欲望,人人都想我手寫我心。但真正寫起來的時候,有的人胸有成竹、妙筆生花,而有的人搜腸刮肚,無從下筆。有的人靠寫作升職加薪,圈粉加V,爆文不斷,名利雙收,而有的人寫作受阻,流量可憐,變現無望,叫苦連天。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為什麼就這麼大呢?
別急,《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中說,寫作能力出眾的人大多是掌握了一些固定的重要寫作原則,並在寫作的過程中反覆不斷的使用。所以,你與高手之間只是差了幾條寫作原則而已。而《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講的正是20條適用於所有人的高效協作原則。
這本書作者是布蘭登·羅伊爾,畢業於哈佛大學。這本書是根據他多年潛心研究英文寫作的教學經驗編著而成的,它成了全球英文寫作、語法邏輯推理領域的標杆之作。其作品5次榮獲「國際圖書獎」,「總統圖書獎金獎」,還曾榮獲2011年的美國「年度教育圖書獎」。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這本書中的20個原則分為三個部分:結構、風格和可讀性。其中的原則11~16主要是針對英文寫作來說的,對於純中文寫作的作者來說,可以忽略。
俗話說文如其人,一篇文章反映了一個人的個性特色。同時一篇文章也像一個人一樣,要想寫得有聲有色,就要有裡(骨架),有料(血肉),有面(顏值)。
所以今天主要從搭建骨架、填充血肉,塑造特色三個方面,教大家如何快速寫出一篇有裡、有料、有面的文章。
01 有裡——搭建文章的骨架
「人無剛骨,安身不牢」,寫作也是如此,如果一篇文章沒有骨架,就會像一堆文字的隨意堆砌,讓人不知所云。
想要寫出一篇有「骨氣」的文章,有一個非常好用的寫作技巧:開門見山,結論先行。
先講一個不會結論先行的老師給家長打電話的小故事。
老師:你好,請問你是小明的家長嗎?
家長:是啊,您是哪位?
老師:我是他的老師,今天早上你家孩子在上學的路上,路過了一條河......"
家長(心裡一驚):老師,小明出事了嗎?
老師:河水非常湍急,這個時候他的一個小夥伴一不小心就掉到河裡去了...... 」
家長(心提到了嗓子眼):「那我家孩子呢?」
老師:他非常勇敢,跳到河裡去救他的小夥伴......
家長(馬上要支持不住了,努力扶住前面的桌子):然後呢?
老師:然後他在冰冷的河水中奮力向前遊去......
家長:「他、他......」(話沒說完,眼前一黑,倒了下去)
老師:「最後他順利地把小夥伴救了上來,學校評他為見義勇為小英雄,所以今天打電話是想恭喜您一下。」
但如果是一個懂得結論先行的老師,就會完全是另外一種畫風:
老師:喂,您好,請問是小明的家長嗎?
家長:是啊,請問您是哪位?
老師:我是他的老師,今天打電話是想恭喜您小明在學校裡被評為見義勇為小英雄,具體情況是這樣的......
由此可見,結論先行是多麼重要,弄不好會出大事的。寫文章也是如此,尤其現在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就更應該結論先行,節約別人的時間,否則看不到自己關心的內容,讀者馬上就會退出的。
先寫出主題結論,下一步就是把這個主題結論分解成2-4個分論點,一般以3個比較多見,圍繞這幾個關鍵點或概念構建文章。就相當於給文章的整體骨架分出來了四肢。
人體的骨頭之間需要靠關節連接,那麼文章的骨架之間也需要承上啟下的轉折語。轉折語也可以是簡短的一段話,一個句子或者一個詞語。轉折詞就是那些我們小學就學過的因為...所以,此外,而且,一方面...另一方面,比如,例如,實際上,最後,總之等等。
這樣文章的一副完整骨架就搭好了。
02 有料——填充文章的血肉
雖然現代人以瘦為美,喜歡骨感美。但是如果一個人只有骨頭沒有血肉,那根本就沒有美感可言了。不僅不美,還很嚇人,比如那些因厭食而肌肉萎縮的人,渾身上下只剩了骨頭架子,活脫脫就是一個活動的骷髏,只能讓人懼而遠之。真正的骨感美是該瘦的地方瘦,該肉的地方肉。
寫文章也是如此,只有乾巴巴的骨頭架子的文章,乾貨再多,但讓人看了只能是味同嚼蠟、消化不良,根本沒有什麼可讀性而言。許多人點開這樣的文章,可能就直接關閉了。
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區別在於你是否使用了準確具體的例證。
所以為了讓文章更有料,就要給文章填充進血肉。所謂文章的血肉,就是要有足夠的論據去支撐自己的論點。而這些論據可以是一些科學研究的事實或者是一些生動有趣的案例故事。
書中講到一個十分有價值的技巧,就是在打草稿的時候,就在每個分論點後面加上例如兩個字,後面修改時可以補充進具體的案例。
在加入例證的時候,要掌握一個原則:
不要只是說「是什麼」,還要說清「為什麼」。比如說,在介紹一個人交際能力的時候,不能只是說他有很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而是要舉出具體的例子(小故事)來說明他到底是怎麼跟人交往的。
為了讓舉出的例子更加準確、具體,讓自己的觀點更有說服性,還應該學會善用數字。
比如,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一般:
公司利潤下降了。
較好但仍不準確:
公司利潤下降了,因為成本增加了。
準確:
公司利潤下降了10%,因為總體成本増加了20%。
更優:
公司利潤下降了10%,因為總體成本增加了20%。具體來說,較高的薪水支出是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高薪資成本主要是管理層薪資增加造成的,因為加班時間減少,付給工廠員工的平均工資實際上下降了5%。
很明顯,最後修改後的版本有事實和具體數字的支撐,這個論點變得有血有肉,增加了可讀性,讓人印象更加深刻。
03 有面——塑造文章的個性
現在是一個倡導個性化的年代,人要有自己的個性與特色,文章也是如此。
搭建了骨架,填充了血肉,還需要對文章做最後的修改潤色,讓文章具有自己的個性特色,看上去很有面。
人講面子可以通過描眉畫眼抹口紅來實現,文章的面子也可以通過修辭潤色去繁雜來達成。
首先,個性化的事例使文章令人難忘。
比如以第一人稱「我」加入一些自己的小故事,拉近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或者加入一些軼聞趣事,也可以使文章生動立體。
其次,修辭手法增加文章的可讀性。
比如「心境像氣候,心情似天氣。」這就是通過類比,讓讀者很容易理解了心境像氣候一樣是長期穩定的情緒狀態,而心情則像天氣一樣瞬息萬變。
還有比喻中的明喻常常用「像」、「如」等引入,比如:「她的臉蛋像熟透了的紅蘋果」,「他像猴子一樣精明」。也可以實用「直接指A是B」的暗喻,比如:「他是一名鋼鐵戰士!」「她有一顆玻璃心。」當然修辭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排比、擬人、對偶、誇張等等都可以靈活使用。
再次,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格言警句。
尤其是開頭和結尾加入這些名言警句,或自創金句,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最後,整體檢查文章的簡潔性。
第一,把冗長繞口的句子拆分成2~3個短句。
第二,刪掉不必要的重複詞,少用艱澀難懂的生僻詞,多用簡單明了常用詞。
到這一步,一篇有裡有料有面的文章就新鮮出爐了。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除了我們上面重點介紹的這幾條原則,還講了6大基本寫作結構,整合相似事物,以及排版設計工具方面的多條原則。其中囊括了寫作四大支柱,結構、風格、可讀性和語法的前三大支柱,旨在通過一共20條高效的寫作原則,教你寫出一篇兒重點突出,條理清晰,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這本書既適合學生、寫作愛好者,也適合商務人士提高職場能力。
別看《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很小,但能量很大,掌握了它給你的20條高效寫作原則,寫出一篇有裡有料有面的文章,還不是分分鐘的事嗎?
現在就開始吧,馬上去寫!
我是好讀書愛寫作的@香草珠兒,
心理成長,心靈提升,我們一路同行!
遇見你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