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課堂:如何寫出契合平臺需要的文章?我的一點寫作體會
說起「領域」及「垂直度」,相信不少寫作者都很困惑和迷茫。我也一樣。
起初,我選擇的領域是「文化」,想著這個領域的外延相對寬泛,寫作的範圍也相對大一些。
在發文方面,為把握好自己文章的「垂直度」,開始時,我一直發小說,不敢發其它方面的文章,甚至連讀書筆記都不敢發。我連發十一篇小說後,發現,僅僅只是髮小說,其領域的專注度、文章的垂直度是滿足了,可,一天一篇小說,是絕對不現實的,而且,由於碎片化閱讀的習慣,較長的小說,其閱讀量和閱讀完成率是會受影響的。
於是,我試著發以前讀書的讀後感,及一些讀書方面的感悟。
大概在第五天的時候,我相當然地認為,我的作品之所以閱讀量小,閱讀完成率低是由於我選擇的領域不對造成的,於是,我把我的領域由「文化」修改成了「悅讀」。
可是,改過之後,我的作品的閱讀量和閱讀完成率依然很低。
我有些不理解。但我感覺,閱讀量和閱讀完成率應該與我選擇的領域無關。儘管如此,到了第二十三天的時候,我還是把我的領域修改為「文化」了。
百家號是一個全心全意為大眾服務的平臺。平臺取消了考核作者的指數分體系,對新手來說,是個大福音。
與之相關聯的是,指數分取消了,是否對領域和垂直度的要求降低了呢?不得而知。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既然取消了,就應該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嚴格了。
個人認為,放寬對領域和垂直度的要求,對任何一個寫作者來說是大喜事。寫作者可以相對自由地發揮了。
其實,仔細琢磨琢磨,即使沒有領域和垂直度的要求,對於一個熟悉和專注於某一方面的寫作者來說,也會不自覺地遵循著自己領域的專注度。
應該說,對於從事圖文方面的寫作者來說,不必過多地考慮領域和垂直度的問題。
我就是這樣。只要是我堅持寫小說、寫歷史小故事、寫讀書感悟,相信我是不會跑出「文化」這個領域的。
要想持續地輸出,就必須得不停地吸收。閱讀和寫作的關係,就好比是土壤和莊稼的關係,只有土壤肥沃了,莊稼才能長勢良好並豐收。在堅持寫作的同時,我仍一如既往地廣泛閱讀。
還有,就是對於非專業領域,如醫療、技術、理財等以外的寫作者,特別是文學方面的寫作者來說,文章字數2000字左右是最佳的長度。因為,據相關專業部門統計,碎片化閱讀的最佳適應度就是2000字左右的文章。
不過,這也只是個相對的說法,好的作品,優秀的文章,再長也會有讀者的。
所以,關鍵還是要有高質量的作品才是。
僅僅是個人的一點淺顯的體會,希望有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