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虛擬大學」 新建10個創新綜合體 市校融合發展 濟南精準...

2020-12-18 大眾網

  新一代信息技術(濟南)公共實訓基地,可同時滿足1000名高校學生實習實訓。受訪者供圖

  12月10日,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濟南)公共實訓基地的「5G實驗室」裡,來自濟南職業學院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王雪、崔秀蕾,在學習設備調試。實操課程與最先進的通信技術接軌,王雪說,2個月的時間裡專業能力迅速提升,還能與來基地學習的本科院校學生交流、切磋。

  在漢峪金谷濟南人力資源產業園,正在建設濟南虛擬大學創新產業園,將成為破解濟南高等教育發展「高校多、名校少」的切口,為駐濟高校學子搭建到世界名校就讀碩士、博士的通道。

  2020年,濟南市教育局聚焦項目化推動,多舉措引進資源,服務高校,打造市校融合發展「濟南模式」。

  速度5個月時間廠房變「實訓基地」

  廢舊的廠房變成了可同時滿足1000名高校學生實習實訓的場地,把5G通信、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匯聚其中,只用了5個月的時間。

  12月10日,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濟南)公共實訓基地,中興協力董事長陳彥彬指著一間間實訓室說,項目能夠迅速落成,來源於濟南教育服務高校的「加速度」。

  作為ICT領域人才培養的高科技企業,中興協力為100餘所高校提供專業實訓服務。今年年初,疫情影響了發展空間,中興協力準備撤離濟南到外地建設實訓基地。濟南市教育局知曉後,第一時間了解中興協力的需求並一起實地考察,籤訂共建協議。今年9月,新一代信息技術(濟南)公共實訓基地揭開了蓋頭。「基地還沒建成前,就有很多高校的學生在等著要來實訓了。」陳彥彬說,目前,基地已經接待了包括齊魯工業大學、山東建築大學等在內的15所駐濟高校的6000多名學生。

  新一代信息技術(濟南)公共實訓基地的落成是用「濟南速度」服務駐濟高校、學子的一個縮影。如市教育局產業發展處(高校聯絡服務處)處長王志國所說:「只要對高校有利的事情,要幹好還要服務好。」

  今年,市教育局聚焦項目化推動,打出了一套市校融合發展的「組合拳」。從印發實施區縣工委牽頭保障、創新能力提升、科創園區建設、優質資源引進、市校融合發展戰略工程等五個文件入手,全面支持高校「雙一流」建設,校地企合作新建10個創新綜合體,合作項目達到了80餘項,山東大學等3所高校與濟南市籤署市校合作協議,取得了一批新成果。

  創新虛擬大學助力高層次人才培養

  在漢峪金谷濟南人力資源產業園內,正在建設的濟南虛擬大學創新產業園體現著產、學、研一體化。

  高校多,名校少是濟南高等教育發展的現狀,如何為駐濟高校的學子到世界名校就讀碩士、博士搭建一條便捷的通道,為駐濟高校發展提供國際化的資源?是濟南服務高校另一需要破解的問題。王志國介紹,通過考察發現建設「虛擬大學」是用輕資產模式引進國內外高校資源來濟南發展的最優選擇。

  10日,濟南虛擬大學創新產業園負責人馬文華通過「全球可移動式智慧課堂(LTD)學習平臺」的演示,對如何不用踏出國門,就能拿到國外名校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的路徑進行了梳理:跨時區實時互動學習模式可以實現學生與國外高校老師實時上課和對話,「學生有問題寫到紙上,另一方的老師就能解答。」馬文華說。目前,產業園已經吸引了美國史丹福大學、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等一批世界名校項目籤約落戶。

  「虛擬大學其實不‘虛’。」王志國說,為世界名校在濟南開展項目提供統一的孵化平臺,背後帶動的是技術合作和產業落地。濟南虛擬大學創新產業園實現了「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權責一致、互利共贏」的產業發展模式。

  提升「1+1+N」為校地合作打通路徑

  在市教育局的推動支持下,齊魯工業大學與梅西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梅西大學海外學習中心,成為市校融合典範。在齊魯工業大學國際合作處副處長邵曉波看來,「城市滋養大學,大學涵養城市。」城市的發展,為高校發展提供堅實的後盾,高校的不斷提升和發展,尤其是科技、智力的發展給城市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市教育局總督學成剛說,市校融合發展關鍵是找到切入點,濟南市推出的市校融合發展戰略工程,以「一校一案+一張清單+N個重點項目」為核心內容,為校地合作找到了路徑。

  目前,濟南高校與城市的融合度顯著增強,市校合作達到歷史最好水平。下一步,市教育局將把「濟南做法」上升為「濟南經驗」,打造市校融合發展的「濟南模式」。

相關焦點

  • 濟南市校融合發展:建設「虛擬大學」 新建10個創新綜合體
    濟南市校融合發展:建設「虛擬大學」 新建10個創新綜合體 2020-12-11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鎮江市—東南大學「校地融合、創新發展」合作大會暨校友經濟產業...
    12月18日下午,市政府、東南大學舉行鎮江市—東南大學「校地融合、創新發展」合作大會暨校友經濟產業園落戶潤州籤約活動。會上,市科技局負責人介紹了全市科技創新及校地合作情況;潤州區政府負責人介紹了潤州區基本情況和官塘創新社區規劃情況;崔鐵軍、南京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沙敏作了精彩的演講。現場還舉行了捐贈儀式,潤州區政府向東南大學捐贈設立「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發展專項資金」。
  • 山東大學: 服務山東 同頻共振 紮根齊魯大地創建世界一流大學
    學校制定了《打造「山大系」品牌 服務濟南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規劃服務濟南高質量發展「1+5」空間布局和「10+8」服務體系。截至目前,與濟南市的合作正按照該合作框架穩步推進:山東省工業技術研究院產學研合作龍頭作用持續發揮,山東大學濟南寬禁帶半導體產業研究院揭牌成立,與濟南市高新區續籤共建軟體園校區合作協議,圍繞軍民融合、大健康等方面與歷下區穩步構建「4+3」合作體系,與槐蔭區加快推動國際醫學中心建設等,全力支撐「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建設。
  • AHK-濟南項目啟動十周年紀念暨「行、企、校」籤約授牌儀式在濟南...
    2011年,濟南職業學院在全國較早開始了雙元制職業教育本土化的探索和實踐,由此創辦並發展起來的AHK-濟南項目至今已走過10個年頭。他指出,AHK-濟南項目在砥礪奮進中不斷做大、做強、做精、做優,既離不開AHK-上海的行業指導,也離不開合作企業的信任與支持,是「行、企、校」三方通力合作的結果。對於下一步發展,王春光指出,學校將繼續按照「與品牌為伍,與巨人同行」理念,更加重視AHK-濟南項目標準與質量建設,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更好地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舉措。
  • 「市中夜未央」 市中區引導萬達、綠地等六大綜合體商管成立發展聯盟
    6月2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此次出臺的《若干措施》進行解讀。市中區商務局局長丁一發布了市中區下一步發展夜經濟的舉措。市中區商務局局長丁一綠地中心是今年市中區「商業綜合體+廣場文化」夜經濟新發展模式的試水,「室外星空市集+室內全球貨品展」實現室內外購物休閒一體化發展;由小愛升為大愛的「轉角遇到愛」主題街區,疫情當下平添了更多溫暖溫情;全球貨物、國潮手作吸引人氣、創造商機,1.3萬平236個市集攤位開業當天客流近3萬,營業額近50萬,不僅滿足不同群體需求,還解決了上千人就業
  • 「融合 創新 發展——段和段(濟南)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1月11日下午,「融合 創新 發展——段和段(濟南)發展論壇」 在濟南喜來登大酒店隆重舉行。會上宣布:山東中強律師事務所整體併入上海段和段(濟南)律師事務所。經過20多年的發展,到目前,員工規模達到1200多人,在境內外設有27個辦公機構。
  • 「濟南文旅推廣中心」、「濟南文旅數字創意基地」 在山東工藝美術...
    12月15日上午,由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與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共建的「濟南文旅推廣中心」、「濟南文旅數字創意基地」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千佛山校區舉行揭牌儀式,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蘇文,產業處處長門桂蒼、市場推廣處處長劉榮耀;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苗登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兼社區藝術大學校長王傳東
  • 濟南營造「熱帶雨林式」最優生態
    為此,濟南市創新出臺完善人才住房保障制度的若干舉措,逐步構建起「租售並舉、以租為主」的人才住房保障新格局。  濟南市通過集中開發建設、房地產開發企業配建、跨區域協作建設等7種籌集渠道,並鼓勵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自行建設籌集和供應人才住房,確保實現「應保盡保」。今年底可籌集租賃型人才住房1萬套,2021年籌集人才住房5萬套,2022年籌集人才住房10萬套。
  • 濟南: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
    今天是我市「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十場,我們邀請萊蕪區委副書記、區長秦蕾,請他圍繞「搶抓機遇、勇擔使命,加快建設省會城市副中心」,介紹萊蕪區在聚焦重點任務、產業賦能、項目建設、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的情況。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萊蕪區委常委、副區長李秋超,萊蕪區政府副區長李婭麗,萊蕪區政府副區長、萊蕪農高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高學常,請他們回答記者的提問。
  • 「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
    今天是我市「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十三場,我們邀請南部山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文東河,請他圍繞「聚力突破、創新求實,全力爭當省會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介紹南部山區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保護、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情況。
  • 新一輪省校合作協議籤約暨「復旦·山東創新發展論壇」舉辦
    新一輪省校合作協議籤約暨「復旦·山東創新發展論壇」舉辦 焦揚致辭 楊東奇講話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日訊 今天上午,山東省與復旦大學新一輪省校合作協議籤約暨「復旦·山東創新發展論壇」在濟南舉辦。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致辭,省委副書記楊東奇講話,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可主持,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書堅,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孫述濤出席。焦揚說,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歷史性時刻,舉行「復旦·山東創新發展論壇」,啟動新一輪省校合作,正當其時、大有可為。
  • 「『十三五』成就巡禮」|這五年,煙臺教育高質量發展
    健全家校合作育人體系。重視和加強家長學校建設,重視對家長育兒知識和方法教育,市縣兩級共舉辦家庭教育講座共500餘場,線上聽眾70餘萬人次,線下10餘萬人次。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穩步實施。出臺《煙臺市普通高中教學質量提升行動計劃》,實施高中教學質量提升「七大工程」。
  • 從綜合體元年到TOD時代,盤點濟南商業綜合體十年之變
    12月18日,龍湖濟南奧體天街如期開業。這是特殊的2020年度內濟南開業的唯一真正意義上的綜合體。10萬㎡的體量不算大,卻因其與地鐵3號線的無縫接駁,成為濟南首個TOD項目(以公共運輸為導向的開發項目),濟南商業從此增添了地鐵時代的基因。
  • 打造「山大校企系 校友產業系」品牌服務濟南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
    校屬企業、校友企業作為「山大系」重要組成部分,積極發揮優勢,全面融入「五個濟南」建設,在服務濟南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目前,學校正在統籌規劃建設山東大學科技產業園(國家大學科技園)、山東大學校友經濟總部(校友產業園)、山東大學創新創業小鎮,打造創新創業、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加速、高科技企業集聚、高端人才集聚功能平臺,構建「高校+研發機構+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綜合服務保障+高新技術產業」五位一體創新生態圈。
  • 品質市中爭當「五個濟南」建設排頭兵——「聚精會神學思幹 聚焦...
    持續不斷狠抓項目建設,不僅讓全區收穫「聚焦提升」發展成果,更堅定了市中區上下在「五個濟南」建設中走在前列、爭當排頭兵的信心。下一步,市中區將更加主動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對標「五個濟南」新要求,切實融入「中優、西興、南美」城市空間戰略,利用「十四五」乃至今後更長一個時期,全力形成品質市中城鄉融合、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以「一埠一圈」為重點,做精北部核心區。
  • 「十三五」成就巡禮:煙臺曬教育高質量發展「成績單」
    健全家校合作育人體系。健全市縣兩級家庭教育研究指導中心,組建專家講師團、指導師工作室以及專家支持團隊,建立健全學校校級、年級、班級三級家委會,規範家長委員會工作機制。重視和加強家長學校建設,重視對家長育兒知識和方法教育,市縣兩級共舉辦家庭教育講座共500餘場,線上聽眾70餘萬人次,線下10餘萬人次。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穩步實施。
  • 聚力突破 創新求實!南部山區全力爭當省會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落實教育基礎設施三年建設規劃,11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正加快推進,目前2所學校改擴建正在進行主體施工,其他9所學校、幼兒園即將開工建設,這些學校、幼兒園建成後新增班級135個、學位5466個,將徹底解決「大班額」問題。整合教育資源,成立歷城一中教育集團,全區優質教育發展更加均衡。健全完善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體系,實施了5處衛生院強基工程,健全完善6個發熱門診,新建4處國醫堂。
  • 創新引領 處士生輝 麗水人才科技融合發展工作綜述
    市委、市政府尤其重視推動人才與科技融合發展,大力實施「人才強市」「科技興市」,以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科技政策,持續壯大科技人才隊伍,凝聚人才科技力量,構建人才推動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綠色發展的良好格局。融合,體制機制先行;融合,政策創新引領。
  • 濟南首個TOD商業綜合體開業,回望十年商業拼殺誰主沉浮
    12月18日,龍湖濟南奧體天街如期開業。這是特殊的2020年度內濟南開業的唯一真正意義上的綜合體。10萬㎡的體量不算大,卻因其與地鐵3號線的無縫接駁,成為濟南首個TOD項目(以公共運輸為導向的開發項目),濟南商業從此增添了地鐵時代的基因。
  • ...成就巡禮」新聞發布⑩這五年,煙臺教育高質量發展交出合格成績單
    健全家校合作育人體系。重視和加強家長學校建設,重視對家長育兒知識和方法教育,市縣兩級共舉辦家庭教育講座共500餘場,線上聽眾70餘萬人次,線下10餘萬人次。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穩步實施。出臺《煙臺市普通高中教學質量提升行動計劃》,實施高中教學質量提升「七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