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聯Voice丨德聯資本賈靜:半導體投資大勢所趨 看好晶片設計、設備...

2020-12-22 騰訊網

12月4日,在逆勢生長-NFS2020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之「半導體」專場上,德聯資本合伙人賈靜發表了《半導體投資的「勢」與「實」》的主題演講。賈靜表示,半導體是數字經濟的基石。她認為,半導體的飛速發展撐起了全球的技術發展。

賈靜介紹到,半導體產業規律有兩個:

一是供給側所在地向需求側所在地的轉移,這是產業鏈條最短、利潤最大化最有效的途徑,這個路徑的順序是,從市場需求到終端,到模組,到晶片,再到上遊的設備和材料。

二是國產化替代是催化劑,產業鏈轉移必然拉動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有了國產化替代、自主可控的需求後,整個產業鏈轉移速度就縮短了,加快了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

在整個產業鏈裡,賈靜認為半導體製造是產業最關鍵的環節,而設備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晶片工藝的先進性。

半導體投資現在遇到了更多的挑戰。一是新進入者比較多,產業鏈玩家是細、碎、散的狀態。二是科創板縮短了中國企業從創立到上市的時間。之前為什么半導體投資少,從公司創立到上市至少十年以上,現在至少縮短了三五年,同時科創板也降低了投資標的的稀缺性。

三是同質化競爭拉低了產業鏈的利潤率,很多以前是藍海的領域,現在全是紅海,比如射頻領域,現在很多毛利都低於20%。四是資金和人才等資源相對被分散,拉長了整個產業整合的周期。

以下為賈靜演講實錄,由獵雲網整理:

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半導體投資的兩個方面,一個是「勢」,大勢,順勢而為;一個是「實」,包括兩層含義,一層講半導體投資的實際情況,一層講半導體投資的一些實踐。講講冰與火的兩面。

半導體投資的「勢」

勢的部分,會講到整個半導體產業自身的規律。

首先我們看一下半導體技術,這是麥肯錫的一張圖,它大概列了半導體的發展和網際網路發展對比,在1996年的時候,半導體技術是什麼感覺呢?

這裡有段1998年的話,當時是寶馬的一個廣告,「當您啟動BMW 7時,您激活了20M字節的計算能力,這比阿波羅11號的登月之旅中所用的還要多」。

在這十五年之間發生了什麼呢?我們手機用戶增長34倍,網際網路用戶增長41倍,基於摩爾定律,手機使用的電晶體數量增長了900萬倍。

假設半導體技術不是以摩爾定律發展,不是每兩年電晶體數字翻1倍,而是20%,如果以這個速度發展的話,半導體技術進步80倍,而不是現在的2萬倍,我們現在一個手機的價格是什麼呢?不是接近1萬元,而是200萬元。

這是在行業內挺有名的一句話——如果汽車行業在過去三十年中在價格和性能上與半導體行業有類似的改善,「一輛勞斯萊斯只需40美元,一加侖汽油可以繞地球八圈,最高時速為240萬英裡」。

美國半導體協會有這麼一句話:「我們國家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先造就了我們在全世界技術的領先以及全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地位」。所以說,半導體的飛速發展撐起了全球的技術發展,中國也是一樣的,半導體仍然發揮了它的乘數效應。

大家現在常說到新基建,我們預計,新基建市場從2020年到2025年,累計起來將近10萬億。半導體不僅支撐新基建,它很大一部分是在消費電子領域,可能有一半的量(大約4000億),我們用每年4000億的量支撐了累計10萬億的行業。所以我們說它是數字經濟的基石。

再來看一下現在半導體產業生態圈,最右邊的是終端,包括電視、智慧型手機、PC、通信,以及新的應用。左邊是模組端、ODM,還有渠道。最左邊的是半導體行業裡的五個部分:設計、製造、封測、材料和設備,這個產業鏈裡的行業細分和代表公司我就不詳細展開了。

我們想看一下,我們在終端上的量在全球的佔比和位置。這是2019年的數字,中國手機的出貨量佔全球市場的60%,電視出貨量佔37%,PC佔28%,通信主要是華為、中興,佔到41%。和終端直接相關的模組端基本上完成了百分之百自給。所以,在整個產業生態圖裡,市場在中國,我們的模組端完成了產業轉移。

看完下遊,我們再看一下半導體五大部分現在的整體情況,估計大家在別的場合也會看到這些數字,我把數字列到這裡,給大家一個整體的概念。

封測端轉移的速度最快,發展也比較早。我這裡列了一個範圍,大概中國的產能佔全球20%-30%。製造端的晶圓代工廠現在的全球產能是每月1900萬片,中國的產能大概是每月250萬片左右,所以中國佔全球份額的數字是13%-15%。

這邊是IC的設計,不同的品類中國的量不太一樣,手機處理器晶片佔比會高些,大概18%左右;像射頻和MCU等,佔比只有2%左右;FPGA、GPU等佔比更少。半導體設備端和材料端,佔比也非常少。中國半導體設備龍頭中集微電子和北方華創,分別佔全球份額0.5%;中國半導體設備,綜合起來佔全球比例2%。

2019年,中國半導體佔全球份額5%,美國佔47%。而對比終端市場,中國大概佔到50%,手機更多,佔60%。

上遊半導體5%和終端50%的對比,我們認為,帶來的自然而然的產業規律有兩個:

一是供給側所在地向需求側所在地的轉移,這是產業鏈條最短、利潤最大化最有效的途徑,而且這一產業轉移有它的自然順序,一定是從市場需求到終端、到模組、到晶片,晶片還包括整個製造和封測,再到上遊的設備和材料,一定是沿著這麼一個路線轉移的。

國產化替代是催化劑,除了國產化替代之外,產業鏈轉移必然拉動中國半導體發展,只是因為有了國產化替代,有了自主可控需求,整個產業鏈速度就縮短了。

在整個產業鏈裡,我們認為半導體製造是產業最關鍵的環節。

現在封裝的發展方向是先進封裝,封裝尺寸接近晶圓尺寸的晶圓級封裝,封裝產業鏈和晶圓代工之間的聯繫會更加緊密。

製造工藝進步是IC晶片性能提高和成本降低的核心因素,摩爾定律是一個因素,不只是摩爾定律,在超越摩爾領域,晶片性能和製造工藝進步也密不可分。比如聯電,臺灣第二大晶圓製造代工廠,它從2017年12月宣布不再做12納米以下節點,而是投資於特殊製程;它的40納米電壓製程,全球佔有率大於20%,射頻晶片和AMOLED控制晶片都會用到。製造工藝進步和IC性能提升強相關。

二是設備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晶片工藝的先進性,其實很多製造工藝和設備往往是同步開發的,整個製造和上遊設備之間也需要強配合。

晶圓製造需要極大的CAPEX投入,製造上遊設備的穩定性和性能又決定了製造出來的IC產品良品率等指標。一般晶圓廠不敢用新企業的、未經驗證的設備,誰都不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如果創業公司的設備沒人用,性能沒法得到驗證和反饋,就沒法繼續改進產品,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

現在因為有了國產化替代的強訴求,晶圓代工廠如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都在做改變,跟上遊設備廠商互動綁定得更緊,用創新中心的研發線帶動生產線。創新中心定位產業鏈垂直整合、設備、材料零部件替代,追根追溯科技創新、新型產品孵化基地。從體量上來看,現在國內在建和擬建有20多條8-12寸產線,對設備的拉動至少有5000億。

國際半導體協會預計,2030年,中國大陸製造的市場份額會佔到全球第一,佔到24%。這個過程中,中國臺灣基本上沒有特別多的變動,一直佔全球22%的市場份額。

總結一下,我們理解的半導體的「勢」,除了半導體是數字經濟的基石,下遊產業鏈轉移必然拉動上遊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產業規律外,最核心的是核心客戶的陪跑紅利,不只是大的華為、OPPO、VIVO用國產替代,更多的是像中芯國際等設備端的替代。不只是用你的產品,還有大客戶的成熟體系幫助創業公司在質量體系,甚至在公司管理上的提升,大幅幫助企業成長。

此外,資本市場因為有了科創板,帶來「便宜」資本的注入,從大勢上,一定是增加直接融資的比例,二是確實估值比較高,打個比方,A股半導體設備PS應該是海外的至少8倍以上。

半導體投資的「實」

我們再談一下半導體行業現在的實際情況和一些投資實踐。

最近圈內出現了一些高頻的詞,「英飛凌IGBT交貨周期54周」「市場上MOSFET普遍漲價,漲幅10%-20%」「各大晶圓代工廠8寸產能爆滿,聯電的8英寸產能滿載到2021年下半年」「企業不開放盡調,投資機構直接拿著TS來」「手機射頻晶片毛利低至20%」等,從這些高頻詞可以看到做半導體投資的一些挑戰。

半導體投資,有半導體行業特點本身帶來的挑戰,比如微電子器件,從設計到製造,產業鏈條比較長,產業環節相互制約,作為IC設計公司,即使有市場需求,如果找不到產能、沒法造出晶片的話,一樣沒辦法出貨。

再比如產能擴張,也不是說想建就能建的。一是本身有產能建設的周期,另外,也會受限於上遊設備的供應。現在有8寸線的二手設備,都是一設備難求。整個產業鏈條之間是相互制約的。

另外,做晶片不僅僅是做硬體。很多晶片公司的軟體人員可能是硬體工程師的兩倍以上,很多晶片本身就是固件+算法FPGA化的軟硬結合產品,還需要給客戶提供一體化方案解決方案,涉及協議,應用等。如果做大晶片,如GPU,還需要編譯器、開發工具、評估工具、軟體庫等一些列軟體配套。

半導體投資現在遇到了更多的挑戰,一是新進入者比較多,產業鏈玩家是細、碎、散的狀態。二是科創板縮短了中國企業從創立到上市的時間。之前為什么半導體投資少,從公司創立到上市至少十年以上,現在至少縮短了三五年,同時科創板也降低了投資標的的稀缺性。三是同質化競爭拉低了產業鏈的利潤率,很多以前是藍海的領域,現在全是紅海,比如射頻領域,現在很多毛利都低於20%。四是資金和人才等資源相對被分散,拉長了整個產業整合的周期。

另外一點,投資人的感受會比較明顯,一級市場估值大幅度提升,透支了未來兩到三年的發展。如果說未來兩到三年市場冷下來的話,高估值會帶來企業下輪融資的困難。

我們想達到的產業目標是什麼呢?

對於技術驅動的產業,良性產業循環是,「做了大規模研發,帶來卓越的技術和產品,進而帶來更高的銷售和更好的利潤,從而能夠更多地投入研發「,然後無限循環。

現在我們的半導體行業還沒有形成產業良性正循環,我們機構內部討論認為,半導體是直線追趕型行業,它沒有絕對的彎路可超,不是設計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就可以趕超的,還是需要一點一滴在研發上做投入。

如果沒有彎路可超,又需要前期做研發投入,怎麼逐步往產業良性循環方向走?解決方案可能有:

一是切入的領域足夠細分,在足夠細分的領域做到隱形冠軍,做到龍頭,站穩根據地,獲得這個細分領域的高利潤投入到新的戰場;

二是資本市場的助力,企業需要資本投入,資本需要退出,科創板正好幫助做了閉環,完成資本的正向循環,企業通過直接融資的方式,做更多的研發投入。

最終還是需要卡脖子技術的攻堅,形成一個產業鏈自我造血能力。

在半導體投資中,現在比較熱的射頻前端、第三代半導體、光晶片、各類傳感器晶片等,都屬於「超越摩爾」或者說「後摩爾時代」的範疇,這個領域會出現一些新的特點,如新的性能需求、新的成本分布、新的產業格局。在競爭中,也提出新的能力上的要求,比如產業鏈運營能力、產品定義能力,除設計能力外,工藝能力同樣重要。

下一部分的半導體投資實踐因為時間關係,不展開來講。我們德聯資本是2011年底成立的基金,主要投硬科技領域。

對我們來說,半導體投資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支點效應,對垂直應用領域的理解和積累的大量項目,支撐我們從應用角度出發,沿產業鏈向上去尋找晶片的投資機會。

第二階段,投資的確定性和差異化,半導體企業周期較長,怎麼能先活下來,我們傾向於投資「單點突破」的全球創新技術,以及投資產品結構縱深和平臺化的成熟企業。

第三階段,在前期積累的基礎上,做半導體領域的系統性布局,現在開始往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去投。

歡迎以後大家多來跟我們交流,謝謝!

相關焦點

  • 你所不知道的君聯資本:投資十餘家晶片公司,4家已實現上市
    好買說6月11日,君聯資本所投企業寧德時代在A股成功上市,成為創業板第二大市值的公司。至此,在汽車服務、下一代出行、電動汽車、智能駕駛等不同層面,君聯資本在汽車領域已投資了30餘家公司,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領域內的設備(先導)、材料(璞泰來)和電池(寧德時代)三個環節都打造出了上市龍頭企業。
  • 「按捺不住」的半導體設備
    產業龍頭臺積電(TSM.US)的搶眼表現,更是對半導體設備市場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該公司持續投入先進位程,從今年資本支出來看,臺積電在第二季度宣布,今年資本支出增加至160億美元-17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可見,臺積電並未因華為禁令而減少投資,同時也意味著蘋果(AAPL.US)、英偉達(NVDA.US)、AMD(AMD.US)等其他客戶未來需求樂觀。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80期:世紀大和解!臺積電、聯電掌門人終...
    看好新能源及半導體 TCL科技增持中環股份12月14日,TCL科技發布關於增持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環股份」)股權的自願性公告。董明珠表示:「格力一直堅守自主創造、自主研發、自己設計,只是需要時間,所以我從來沒認為我的手機失敗。」三安光電:三安半導體獲1.84億元補貼三安光電12月12日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三安半導體收到泉州半導體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南安分園區管理委員會《關於撥付泉州三安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設備購置補助款的通知》文件。
  • 「芯調查」德淮半導體捲入「腐敗」窩案 46億元投資淪為棄子
    但其中真正用於購買設備、建設產線的資金卻寥寥無幾,據測算,德淮至少還需要30億資金購買設備才能進入「產線運轉」階段。但「產線運轉」已遙遙無期,幾乎獨立支撐了46億資金的地方政府,已拒絕再為德淮支付任何資金。曾經淮安市半導體產業的招牌,如今在淮安政府2020年工作報告中已被除名,而且被踢出江蘇省2020年重大項目名單。
  • 智能網聯汽車晶片論壇:汽車「四化」帶給半導體新機會
    原標題:智能網聯汽車晶片論壇:汽車「四化」帶給半導體新機會   10月15日,由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電子信息
  • 【焦點】三星計劃2021年向半導體領域投資300億美元;
    【中國IC風雲榜年度技術突破公司候選3】三安集成:加速技術突破,化合物半導體廣泛布局;1.三星計劃在2021年向半導體領域投資300億美元;集微網消息,據日經亞洲評論1月9日報導,三星電子今年有望首次向其半導體業務投資超過300億美元,以穩定其內存晶片的產能並擴大其代工業務。
  • 長春德聯瑞駿沃爾沃淨月大街4S店盛大開業
    2020年12月19日 位於吉林省長春市的德聯瑞駿沃爾沃4S店舉行了盛大的開業慶典,成為吉林省的第三家沃爾沃授權經銷商。長春德聯瑞駿沃爾沃4S店的建成開業,進一步加強了沃爾沃在華北地區特別是吉林省的渠道覆蓋能力,為更多吉林省消費者帶來沃爾沃家族群星閃耀的產品和便捷的尊享服務。
  • 外媒稱日本最大的半導體廠商東芝看好電動汽車動力晶片 將投資20億...
    外媒稱日本最大的半導體廠商東芝看好電動汽車動力晶片 將投資20億美元 來源:TechWeb • 2020-12-15 15:37:44
  • 晶片行業投資邏輯梳理|晶片|集成電路|半導體|臺積電|華為
    目前晶片行業已經累計了巨大的漲幅,近期也有不小的回調,咱們確實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這個行業。看看應該買入、持有還是賣出?晶片、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區別?投資圈很喜歡把這三個混為一談,其實是有區別的。最後我再概括一下:集成電路是手機、電視、電腦等電子設備的核心部件;晶片屬於集成電路的一種,一般個頭較小;半導體是用於集成電路裡的核心材料,也會被用於其他科技領域。
  • 【關注】疫情寒潮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助力中國逆勢發展等春來;
    知情人士透露,蔚來正在規劃自主研發自動駕駛計算晶片,該計劃尚處於早期,主要由蔚來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斌推動。雖然自研晶片項目還未經董事會討論,但蔚來掌舵人李斌的意向已經很明確,正在思考最終架構,並且已經在「向公司高管和股東們吹風,提前做一些溝通。」京東、騰訊、華為等曝光多項與自動駕駛有關的專利,涉及車輛控制方法,系統和電子設備等。
  • 全省造芯熱背後:中國晶片恨鐵不成鋼,舉國之力用錯地方
    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產業協會(SEMI)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至2020年間投產的半導體晶圓廠約有62座,其中26座設於中國,佔全球總數的42%。然而,這26座晶圓廠,目前已知有成都格芯、南京德科碼、德淮半導體和武漢弘芯4座晶圓廠,未到開花結果時即宣告停擺,給全省造芯熱潑下四盆冷水,預示著這股熱潮背後有著不可忽視的弊端。.01.
  • 「晶片慌」下反超,聯電仍有不少挑戰
    隨著5G通信技術、物聯網等產業的逐步推廣,對功率MOSFET器件為代表的新型功率半導體器件以及CIS傳感器、OLED面板驅動IC等晶片的需求也是一直在增加,作為基礎材料的晶圓更是供不應求。通常來說,數字晶片產值佔晶片總產產值的85%,模擬晶片佔15%。不過在目前的市場反響來看,模擬晶片的需求較為強勁,高性能的模擬技術將會散發更大的活力。
  • 彭元:中國半導體差距主要在EDA,設備,材料,模擬晶片
    圖源:集微網集微網消息,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戰略投資部主任彭元在2020半導體先進位造產業鏈協同發展論壇上發表主題為「資本驅動下的超越摩爾領域的平臺+創客」的演講。彭元指出,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差距主要在EDA軟體,設備,材料,模擬晶片這四個方面。設計與封測方面差距較小,容易追趕。他表示,設備材料支撐產業鏈創新發展,新應用新器件驅動設備材料創新。彭元指出,8/6寸設備存在時間窗口期內的市場機會。中國每年超越摩爾設備市場規模33億美元,每一細分領域約2-3億美元。
  • 科慕公司與德聯集團就車用空調製冷劑應用達成戰略合作
    (2020年10月18日  上海)全球氟產品市場領導者——科慕公司(Chemours)(NYSE:CC)今日宣布:與廣東德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666)達成協議,雙方將就歐特昂™ YF (Opteon™ YF)低全球變暖潛值(GWP)車用空調製冷劑應用進行戰略合作。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75期:蘋果發布自研M1晶片,京東方奪得...
    投資3.5億元 合肥新陽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項目奠基11月11日,合肥新陽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項目奠基儀式在新站高新區舉行。該項目投資3.5億元,是上海新陽業務向外拓展投資額最大的一個項目。近年來,隨著長鑫、晶合等一批重大項目的相繼落戶、投產,合肥集成電路產業已經形成了從設計、核心製造、封測到智能終端的產業框架。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51期:晶片也「上鏈」!英特爾宣布加入...
    據協議,紫光股份將在濱江區落地5G網絡應用關鍵晶片及設備研發項目,並加大5G晶片和相關設備的研發投入,打造5G應用生態創新平臺。年產700億顆半導體晶片?這個半導體項目預計年底建成投產據鹽城經開區發布消息,固得沃克項目預計今年三季度陸續進場5-6條生產線,年底12條生產線將全部建成投產。固得沃克項目總投資2億元,其中設備投資1.28億元,租賃廠房1萬平方米,計劃建設12條晶片封裝及測試線,主要從事各類半導體晶片的研發、封裝、測試和銷售。
  • CVC英特爾資本:看好國內科創板,併購市場將減速
    近日,公布兩家被投公司最新融資進展的英特爾資本董事總經理、中國區總經理王天琳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回顧過往業績,同時稱疫情對各行均造成減速影響,英特爾資本經歷多次經濟周期,一直看好中國市場,將保持每年在中國投資5-8家初創公司的節奏不會變。
  • 賽微電子(300456.SZ)擬斥400萬元參投聯星科技以整合產業資源
    智通財經APP訊,賽微電子(300456.SZ)發布公告,2020年9月27日,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微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微芯科技」)、廣州凱得瞪羚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廣華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與廣州聯星科技有限公司(簡稱 「聯星科技」)及其股東籤署了《增資協議》,擬合計以1200萬元對聯星科技進行增資,其中公司微芯科技擬使用自有資金人民幣400萬元對聯星科技進行增資,
  • 2018-2020:制裁之下,資本狂飆,中國晶片成色幾何
    這個準則尤其體現在重資產的製造、封裝和設備上。另一位偏好投資晶片設計領域初創公司的投資人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說,涉及到製造、封裝、設備等方面的公司,產品能不能進入大公司產業鏈就會成為一個硬指標。這個領域是一般民間投資機構難以進入的,因為投入大、門檻更高,盲目進入,可能血本無歸。一條生產線投資十幾億以上的人民幣,如果沒能投入市場盈利,每天都在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