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C英特爾資本:看好國內科創板,併購市場將減速

2020-12-12 騰訊網

自1991年成立至今,英特爾資本已在全球對1560家公司進行投資,投資總額超過126億美元,超過677家投資組合公司公開上市或被其它公司收購,成功退出比例達40%。

近日,公布兩家被投公司最新融資進展的英特爾資本董事總經理、中國區總經理王天琳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回顧過往業績,同時稱疫情對各行均造成減速影響,英特爾資本經歷多次經濟周期,一直看好中國市場,將保持每年在中國投資5-8家初創公司的節奏不會變。

英特爾資本自1991年成立至今,作為直投部門生長於英特爾公司生態體系之中,屬其下設事業部。在全球範圍內向創新型科技公司進行資本投資,涉及領域多與母公司行業相關,包括雲計算、智能設備、大數據、半導體等。所投出的資金均來自於公司利潤,自我定位於戰略投資人。

所謂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即企業風險投資,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美國,如谷歌、高通、騰訊等公司CVC規模早已超越一般意義上的投資管理公司。受限於集團層面的戰略布局與資金限制,CVC與財務投資人相比較為保守,更多扮演配角,由財務風投基金領投、CVC跟投的配合戰較多。但王天琳表示,英特爾資本屬於積極主動風格,投資案例基本以領投為主,且會要求被投公司給予董事會董事或觀察員席位。2019年4月,英特爾投資在其全球峰會上宣布向14家科技創業公司新投資總計1.17億美元,包括雲拿科技和珠海億智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兩家中國公司。

自1998年起,英特爾投資在中國開始其風險投資業務。已向超過140家公司投資超過21億美元,平均每年投7家左右,每年投資額度在幾千萬到一億美元。王天琳稱,英特爾資本中國區團隊非常精簡,只有五位總監,沒有設置投資經理或分析師,每位成員都是合伙人。

中國區投資的140多家公司中有40家已上市或被收購,包括去年科創板上市的瀾起科技(Montage Technology)、樂鑫科技(ESPRESSIF)、卓易信息(easytec)等。

回顧英特爾資本投資案例,總體以晶片、硬體、軟體、服務以及應用為主。中國被投140家企業中大部分屬晶片應用公司,如梅卡曼德機器人(Mech-Mind Robotics)聚焦工業機器人,雲拿將晶片應用於智能零售領域無人便利店,匯醫慧影是將晶片落地於AI 及醫療行業等。王天琳歸納稱,英特爾資本分工粗略分為雲和端——雲包括數據中心和伺服器,端則較為多樣化。

談到對當下火熱的半導體行業投資,王天琳稱,半導體領域投入成本很大,門檻高,周期長,風險非常多。半導體產業發展過程中,人才、資本、市場三個要素缺一不可。當下環境優秀團隊受追捧,估值自然水漲船高。

從創業者角度看,王天琳建議半導體創業公司不要一味追求高估值,「半導體創業是一場馬拉松,最好的方式是每一輪估值有比較合理的增長,才能給公司引進最有戰略價值的投資人。」從晶片上遊——包括製造材料、設備、晶片設計、軟體,到下遊的應用場景,英特爾通過遍布全球的內部專家和外部生態共同進行評估和協作。「晶片創業是馬拉松,沒有短平快。」

退出路徑上,王天琳認為現在對中國創業公司、尤其硬科技公司來說,最大的利好就是科創板上市機會。至於科創板估值過高的問題,王天琳對第一財經記者回應稱,「這由市場決定,市場導向是最好的。」

另外作為退出路徑的一種,王天琳認為全球併購市場將因經濟情況而放緩,因併購要麼用到現金、要麼用到股票,這兩種都非常緊張。當下全球公司都在確保現金流,股票低位時換股併購的方式也不合適。至於併購市場降速會持續多久,還需根據整個經濟周期持續的時間來判斷。

相關焦點

  • 兩會資本市場「關鍵詞」:科創板、註冊制、淨化生態等
    統籌推進發行、上市、交易、退市各方面的制度改革,在將選擇權交給市場的過程中,通過制度約束推動市場形成誠信的均衡機制和博弈機制。目前已上市的105家企業,從受理到報會註冊平均用時121天,整體用時遠短於規則規定的6個月;發行價格中位數48倍,日均交易換手率從開市初期的3%-6%降至今年的1%-2%,初步展現了科創板對助力國民經濟轉型升級、加強資本要素市場與科創企業對接力度及廣度的應有風貌。
  • 華發旗下英飛尼迪資本投資企業蘭劍智能登陸科創板
    12月2日,由華發旗下英飛尼迪資本投資的蘭劍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科創板上市,成為華發集團收穫的又一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的被投企業。根據科創板定位,蘭劍智能屬於高端裝備領域的智能製造行業,是人工智慧和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企業。蘭劍智能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為1817萬股,發行價格為27.7元/股,發行市盈率為31.69倍,募集資金總額為5.03億元。
  • 創市紀|龍騰半導體董秘:科創板助推國內半導體產業挺進高端
    計劃1-2年內實現科創板上市在張欣看來,中國資本市場是國內優秀企業的聚集地,對企業來講,在這個平臺上去展現自己或者與其他企業同臺競技,是一個企業的夢想。「企業可以通過資本市場,為自身發展打造一個融資平臺,吸引更多的人才,提升企業形象知名度。
  • 威馬汽車進擊科創板,新勢力第一梯隊齊聚資本市場
    10月中旬,威馬汽車申請在科創板上市,有評價認為這不僅高度契合了科創板「支持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的市場定位,更有望填補國內資本市場尚無「造車新勢力」企業的空白。對於威馬汽車而言,湖北是其親密合作夥伴。作為參與其中的新勢力之一,威馬汽車也在著力攻佔新勢力市場中的細分市場。按照威馬汽車CEO沈暉的規劃,公司從成立第一天開始,便決定做面向主流市場的產品——專注15萬元至25萬元價位區間的主流市場,主要針對年輕家庭。此外,威馬除了緊盯國內市場之外,還把目光放到了海外。
  • 商湯科技或考慮在科創板上市;華潤資本或牽頭收購City Super Group...
    在本周的創投市場中,商湯科技再次被曝出或將上市的消息,有外媒報導稱其考慮在最新一輪融資後在科創板上市;City Super Group或將易主,有市場消息稱華潤投資牽頭財團擬3億美元收購其65%股權;此外,天圖投資宣布完成VC美元基金一期基金的首輪募集,新基金將聚焦大消費賽道。
  • 科創板開板一周年,中國資本市場「試驗田」將如何供給...
    科創板開板一周年,中國資本市場「試驗田」將如何供給更多動力 ...  一年前的6月13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第十一屆陸家嘴論壇上宣布科創板正式開板,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科創板肩負著以科技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承載著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希望。
  • 當獨角獸遇到科創板
    1月23日,中央深改委通過設立上交所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這也將成為2019年資本市場重要的制度改革。獨角獸指的是在某一個領域具備一定護城河優勢,具有獨特的運行模式和卓越的管理團隊的初創企業。科創板的開通,獨角獸公司是直接受益者。當獨角獸遇到科創板,是否會改善科技創新企業的資本環境,實現多層次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撐。
  • 螞蟻集團尋求A+H上市 將成科創板標誌性事件
    來源:新浪財經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曹中銘由於制度建設上存在短板,資本市場創新不足,國內眾多網際網路巨頭、新經濟企業等不得不赴境外上市。這些企業市場在國內,盈利來自國內,但國內投資者卻無法分享其經營發展成果,這無疑是值得商榷的。科創板的設立,則徹底改變了這一格局。
  • 首批科創50ETF上市後獲追捧 機構看好科創板長期投資價值
    柏瑞科創50ETF基金經理柳軍表示,投資者對4隻科創板ETF的熱情很高,最後也採取了比例配售的方式,很多投資者未能完全確認其認購的份額。同時,經過發行前大量的投資者教育和路演活動,很多投資者都認識到了投資於科技創新的重要性,科創板ETF降低了投資者參與科創板的門檻,因此未來它還將吸引一部分投資者買入。
  • i-Family|IDG資本A輪投資企業「奇安信」登陸科創板
    7月22日,在科創板開板一周年之際,國內網絡安全行業領軍企業奇安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奇安信」)正式掛牌交易。奇安信原計劃募資45億元,實際募資達57.19億元,創同類型企業A股募資額新高。奇安信是IDG資本在2020年的第五家上市企業。
  • 科創板來了個大瓜!萬億螞蟻要上市!將有重大影響
    這些人馬上就將成為千萬富翁甚至是億萬富翁。那麼螞蟻上市的影響將有哪些呢?首先,對市場的影響,科創板開板後的一年一直不溫不火,沒有達到科技創新的作用,甚至上市企業也都換湯不換藥,如今完全可以借著螞蟻集團翻身,這傢伙可是個巨無霸,也號稱國內還沒上市的獨角獸之王,沒上市就已經估值超過萬億人民幣,加上市場情緒的加持,弄不好很快就能超過茅臺,成為兩市市值第一。
  • 一年來投行的科創板較量:中金第一,「三中一華」搶近四成
    國金證券表示,對於中小型券商來說,未來可能的發展路徑包括:第一,抓住市場機遇實現彎道超車;第二,通過併購方式實現快速擴張;第三,發展成為精品券商,通過定位於特色業務或者某些區域內的業務,形成自身優勢。中金獲13.48億科創板保薦收入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增量改革,科創板為券商投行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科創板過去一年創造了74.11億元承銷及保薦收入。
  • 奇安信登陸科創板網安市場跑出「隱形冠軍」
    核心提示:7月22日,在科創板開板一周年之際,國內網絡安全行業領軍企業奇安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交易。7月22日,在科創板開板一周年之際,國內網絡安全行業領軍企業奇安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奇安信」)正式掛牌交易。
  • 科創板,乘風破浪一周年
    7月22日,科創板開板一周年。這個從誕生之日起,就承擔著中國資本市場體制機制改革重任的版塊,已創造了資本市場的多個「第一」, 在企業上市、發行、交易等多項制度上都取得了較大突破和根本性變革。截至目前,上市企業140家,相當於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家科技企業上市。
  • 金融科技巨頭搶灘科創板 專家稱是明智的選擇
    本報記者 朱寶琛  隨著一系列制度紅利的不斷釋放,當前科技型企業正迎來登陸資本市場的政策窗口期。最近一段時間,包括京東數科、螞蟻集團等在內的公司,紛紛籌劃,擬投向科創板的懷抱。  科技金融公司選擇科創板上市,在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和經濟學院教授韓乾看來,一方面得益於近年來,以科創板為試驗田的國內資本市場系列基礎制度改革,國內的投融資環境得到了進一步優化和改善,另一方面是與國際IPO市場環境變化有關。  「金融科技巨頭擬在科創板上市,是明智的選擇。」
  • 奇安信登陸科創板 網安市場跑出「隱形冠軍」
    7月22日,在科創板開板一周年之際,國內網絡安全行業領軍企業奇安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奇安信」)正式掛牌交易。此番亮相科創板,奇安信原計劃募資45億元,已實現超募57.19億元,資金將全部投入基於未來網絡形態的安全攻防系統建設,創同類型企業A股募資額新高。
  • 創市紀|對話華興源創董秘:希望借力科創板做檢測界隱形冠軍
    在這個對中國資本市場具有歷史意義的節點,澎湃新聞推出《創市紀:科創板開市一周年特別報導》,邀請國內一流科創園區負責人,有意登陸科創板的科創企業負責人,上市公司負責人,回顧過去,寄望未來。為新起點上科創板續寫新篇章,建言獻策。本期刊出的是對科創板首家上市企業華興源創的訪談。
  • 科創板築巢引鳳,硬核科技造富神話正在上演
    涼涼檸檬 | 文今天,科創板註定是A股市場最靚的仔,萬眾矚目之下迎來一周年生日。同時,也是大考交卷之時,資本市場「供給側」改革首塊試驗田的成果如何呢?這一年裡,科創板落地生根,並逐漸枝繁葉茂。誕生多個「第一」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首次提出「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目標很明確,讓資本活水注入科技企業,培育「偉大」的科技企業。
  • 證監會北京監管局局長賈文勤給準科創板企業的三個建議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記者 鄭淯心 11月16日,在2020中關村科創金融論壇上,中國證監會北京監管局局長賈文勤介紹,在北京轄區已經上市的33家科創板企業中,有15家是海澱區的公司,佔比接近50%,正在接受輔導的科創板擬上市公司中有11家在海澱區
  • 中科沃土基金孟祿程:A股處於底部區域 四主線掘金科創板
    對於目前的市場來說,我們還是覺得在一個相對底部區域。國內經濟會走出獨立運行狀態。我們仍然看好國內科技行業的一些布局。但是大家相對注意一點,對於以外需為主的一些產品,稍微要注意一下風險,可能因為疫情的影響會帶來消費的延後或者是取消,提示一下這一塊的風險點。  整體上,我們認為,內部經濟放緩,促進科技轉型升級;外部貿易壓力大,帶來動力加速升級。改革促發展,科創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