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7 0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強師必匠其技,育生先樹其心」——這是廣東省黃元盛名師工作室的建設理念。高職名師工作室是培養高職院校骨幹教師的平臺,其目的是為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學生提供優質服務。黃元盛工作室通過整合教、科研團隊平臺基礎,接續前行,點下深化,面上拓寬,強師育生,服務行業,打造高職創新型多功能平臺,其經驗可為其他工作室作為借鑑。
一
亮燈塔,做榜樣,主持人黃元盛引領學員追夢
「課堂上的詩人,實驗室裡的嚴師」-這是《南方日報》記者對黃元盛教授的評價。正是主持人以源源不斷的引導力,以嚴謹而寬厚胸懷引領學員前行,默默做學員前行的燈塔,為學員立職業目標,引導學員在教育和科研事業中爬坡衝浪。工作室成立以來,他一直指導團隊學員參與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輔導學員培育學生,帶領團隊深入企業開展產學研技術攻關,使學員和學生水平均得到快速提升。
二
樹目標,闢路徑,培養「工匠型雙師素質」教師
1、明目標,實化工匠精神
法國思想家蒙田曾說過:「靈魂如果沒有確定的目標,它就會喪失自己。」名師工作室根據每位學員情況,為大家立好目標,讓學員「不待揚鞭自奮蹄」。工作室要求學員通過培育,最終成為「工匠型雙師素質」教師。所謂「工匠型雙師素質」教師包括 「德、教、產、研」四方面。「德」是正師之身,「教」是立師之本,「產」是職師之名,「研」是名師之道。四方面均達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稱之為「匠德」「匠教」「匠產」「匠研」)才能稱之為「工匠型雙師素質」教師。
2、闢路徑,用活行企資源
有了明燈,仍需踐行,不斷進取方能成才。在學員培育之路上,主持人既當伯樂,也是學員成才之路上的嚮導。思政入心入課是「匠德」之路,教室和實訓室是「匠教」之路,企業名師工作站是「匠產」之路,實驗室和企業工作站是「匠研」之路。工作室在國家環保示範電鍍基地等園、企建立了8個名師工作站,聘請了行業協會專家、高級工程師、高級管理者作為工作室的指導專家。企業名師工作站既是教師和企業的研學基地,也是學生的實訓基地。
經過一年半的培養,已有6名學員成為「工匠型雙師素質」教師,1名專業領軍人才。
三
服務行業,強師興室
1、行校合作,服務企業
校企行共建工作室,多方共贏。工作室號召學員抱團組隊,在產業轉型升級之際,行有意義之所為,作利國利民之事。工作室先後與國家環保電鍍基地等園企合作,推動學員教師入企入行,教師帶學生承擔服務行業企業的課題,解決行業難題。
2、防疫抗疫,助力復產
在今年新冠疫情期間,防疫抗疫與復工復產成為各級政府之重任,工作室發揮工作室人員專長,全力以赴助力行業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室通過與廣東省紡織工程學會建立戰略發展關係,參與了兩項疫情物資廣東省紡織團體標準制定;參與企業疫情下復工評審、新工藝技術評審、紡織團體標準項目審核等工作;參與廣州增城區政府及相關部門組織的委託對該區印染企業樣板車間進行調研、評審等工作,全面落實「藍天計劃」的復工復產任務。在我國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後,參與《中美貿易摩擦對我省紡織產業及貿易轉移的影響探析》工作。從參與復產興企工作,到與高新技術企業攜手合作等過程,一方面提升了學員的專業業務能力,推動了名師工作室與行業協會的深入合作,更重要的是為行企振興作高職人應有的貢獻。
四
樹學生信心,促學生成才
高職學生與本科生相比,存在自信不足,特別化工類專業學生常常認為未來都是從事高危工作崗位。如何樹立自信心是化工類高職專業的首要問題。工作室通過整合內部教、科研團隊,接續前行,深入實踐「五協同•三自信」產學研育人模式。通過「五協同」措施培育化工類專業學生的「三自信」(「五協同」是指:教師課程設置與學生就業教育協同、教師技術服務企業與學生技能提升協同、教師專業調研與學生認識專業協同、企業轉型升級與專業建設協同、科研團隊校企合作與教研團隊校企合作協同。三自信是指:專業自信、學校自信和成才自信)。通過在化工相關六個專業的多年探索和實踐,學生培養質量明顯提升,學生參加國家和省比(競)賽獲獎率不斷提升,獲得國家級獎項31人次;其次,專業影響力逐漸提高,招生質量提升明顯,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高考第一輪投檔滿檔,其中2020年高出省分數線173分以上。此外,專業實力不斷增強,獲得省優秀教學團隊2個,省重點實驗室培育1個、省實訓基地1個。
任重而道遠者,不擇地而息。黃元盛名師工作室繼續夯實和拓寬工作室平臺,深化現代教學改革,不斷踐行,育出一批「工匠型雙師素質」教師和具有工匠精神的學生。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原標題:《這個名師工作室,強!》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