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聞網訊(陳怡紅)冷文義名師工作室成立於2019年8月,是中共九江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九江市教育局設立的首批名師工作室之一,九江市同文中學副校長、江西省特級教師、正高級物理教師冷文義老師擔任領銜人。第一批學員是來自同文中學、九江一中、濂溪區一中、修水五中的五名青年教師。
荀子的《勸學》有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冷文義名師工作室為青年教師學員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登高山、臨深溪的機會,工作室學員們受益匪淺。在我看來,這是一個有味道的工作室,魯迅有他的三味書屋,我們的工作室也有三味:一是學術味,二是公益味,三是人情味!
一、學術味
作為高中物理教師,立足於課堂,發展於教研,成長於學術。工作室為學員搭建了優質的教學探討與學術鑽研平臺。一名中學教師能耕耘於三尺講臺之上,是一份榮幸與責任,但若局囿在講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以同樣的方式講同樣的課,則難免淪為井底之蛙。所以我們要走出教室,學習別人的教學經驗與智慧,利用團隊的力量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冷文義老師帶著工作室成員先後聽過每一位學員的課:同文中學呂俊君老師的《電容器的電容》、同文中學陳何老師的《電勢差》、濂溪區一中張鳳老師的《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修水五中楊燁老師的《牛頓第二定律》、九江一中陳怡紅老師的《靜電現象的應用》。每次課後,工作室成員都會一同積極探討教學設計,分析亮點,找出不足,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工作室領銜人冷文義老師更是毫無保留地將他三十餘年從教經驗積累所得分享給工作室學員,極大地促進了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
古人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工作室為學員們提供了教學教研的源頭,領銜人為學員們創造了活水。冷老師經常鼓勵青年教師在踏踏實實搞好物理教學之外,還要擴大眼界,修身修德。為了激勵學員們廣泛閱讀,拓展知識面,他贈予學員們大量書籍。其中有他個人多年班主任工作手記的彙編,也有國內外教育大家的著作,還有優質的高中物理教輔資料。這些沉甸甸的書籍,是無聲的鞭策,更是厚重的關愛。
二、公益味
工作室自成立以來,多次在各類公益活動中獻策出力。2019年暑期江西省「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在九江舉辦,領銜人冷文義老師出席江西省人民政府新聞發布會,工作室成員在科普小劇場活動中表演了馬德堡半球實驗、水火箭等精彩節目,深受孩子們的喜愛,贏得一致好評,為科普推廣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2010年八月份,中國教師報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來九江市舉辦教師暑期培訓活動,來自新豐縣100多位教師參加培訓,工作室承擔授課任務。工作室學員展示分享了教育教學研究成果,工作室領銜人完成了《育人方式變革和新課程方式實施的策略》主題報告,在報告中提出「正誼明道,天人合一;育研傳道,學教合一;尚德重道,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給參加培訓的教師在教書育人的方式方法上帶來深刻啟發。冷老師經常表示工作室的核心「名乃譽,師乃本」。韓愈《師說》中給教師的定位是「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這也是我們工作室的目標。
三、人情味
冷文義名師工作室還充滿濃鬱的人情味,這一點作為學員的我深有體會。工作室成立之時,我即將晉級成為一個新手媽媽,行動不便,工作室的夥伴們承擔了各項任務,讓我安心休息。幾個月後我順利生產,次日清晨冷老師與工作室學員們一起前往醫院看望慰問。他們帶給我一大束鮮花,玫瑰嬌豔欲滴,百合沁人心脾,祝福的話語溫暖人心,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這個團隊的人情味兒。工作的時候,我們嚴謹認真、精益求精,那麼工作之外呢?人不能只靠工作就過得幸福,工作之外還有生活,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真摯的關心和愛護便是幸福的源泉!
年終將至,恰逢九江市中學物理教學改革創新大賽暨全市中學物理教學研討會在修水召開。工作室多名學員參賽,工作室領銜人冷文義老師作研討會報告。我們工作室的成員相聚於山清水秀的修水,在修河之濱,完成了冷文義名師工作室2020年工作總結會。回首即將逝去的2020,因為疫情,這註定是極其艱辛的一年,但無論環境如何,我們必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