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老一輩雕塑家組成了一場溫暖的展覽,不止有雕塑,還有他們的生活...

2020-12-18 瀟湘晨報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天目山路汽車西站後面,藏著一個杭州城西休閒公園。公園內有不少雕塑,而杭州市雕塑院也坐落在此。

今天(11月28日),杭州市雕塑院的展廳「品空間」裡,有一場「潤物無聲——師者自選雕塑作品展」亮相。

這是一個向老先生致敬的展覽。浙江省雕塑家協會特別邀請了8位健在的老一輩雕塑藝術家,以自選作品的形式,回顧浙江雕塑發展中的一段重要時刻。這8位師者年紀最小的84歲,最大的94歲,按年齡的大小分別是:沈海駒、沈文強、王建武、潘錫柔、仲兆鼐、達榴生、傅維安、高照。

展覽匯集了老一輩雕塑藝術家對藝術和人生的思考,有雕塑、有書畫,也有訪談和生活物品。共展出作品近151件,作品尺寸都不大,往往只在方寸間,通過點滴的藝術創作痕跡,展現了一代人的傲骨與風貌。

在展廳裡走一圈,你會發現除了展出各位先生的雕塑作品外,還有許多看了讓人心頭一暖的小物件。

比如,今年94歲的雕塑家沈海駒,在他的展區裡有一張書法,是他90歲生日時,夫人為他寫的「壽」字。

雕塑家王建武的泥塑作品《象》,是全場尺寸最小的一件,1x1x1cm,作品前架著一個放大鏡,供觀眾欣賞放大後的細節。旁邊的牆上,掛著一張素描畫像,是1968年他畫的自己年輕的妻子,嫵媚飽滿。

浙江省名家孵化計劃培育對象、杭州市雕塑院院長林崗介紹,老先生們對自己的作品都梳理得很好,從今年6月開始,一個個走訪、收集作品參展的過程,對他來說是一次心靈之旅。「老先生們低調不張揚,以潤物無聲的態度,用火熱的心和勤勞的雙手來表達對世界的認識。今天我們用展覽的方式將浙江雕塑屆的前輩、師者們請出來,不是拿特別大的雕塑作品,而是選擇了一些小雕塑,以小見大,一方面展示他們的作品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我們內心還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通過這次展覽,再次面聆他們的教誨。」

展覽免費開放參觀,將持續至2021年1月28日。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杭州這場雕塑展有看頭,8位雕塑藝術家年紀最大的94歲,最小的84歲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在新中國的雕塑發展歷程中,浙江是一個精彩紛呈的高地。在一年新舊交替的時節,浙江省雕塑家協會邀請了8位健在的老一輩雕塑藝術家,以自選作品的形式回顧浙江雕塑發展中的一段重要時刻。
  • 上海油雕院的這個展覽,讓古希臘美杜莎雕塑動了起來!
    「『雕塑』作為動詞,被理解為是一個行動的過程。」雕塑家張新這樣解釋自己的作品,「當雕塑作為名詞,意指物體佔有空間維度的實體存在形式。」由上海油畫雕塑院主辦的「167平米極限」行動計劃Ⅱ日前於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在展覽開幕式上,實驗劇《共通場所》一位紅衣女性不間斷又任意的舞蹈,在冰冷的冬日空氣中掙扎、翻滾、伸展……挑戰身體極限,演繹希臘神話中美杜莎的故事,同時詮釋了張新對於雕塑動與靜的概念。該展為上海油畫雕塑院第五屆雕塑學術系列展之一。
  • 廢鐵絲在雕塑家手裡成了寶貝,這10個雕塑作品,讓人嘆為觀止
    雕塑我們並不陌生,在前一段時間,一座高58米,重達1320噸的關公雕塑作品要被移除的消息,就受到無數人的關注。當然,在我們生活中,並不是什麼雕塑都以高大為主,公園、廣場、小區隨處可見用石頭和金屬製作而成的小型雕塑作品。
  • 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為藝術而生
    1864年,羅丹獲得參加動物雕塑家安東尼·路易斯·巴裡在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開設的動物解剖課的學習機會。這段短暫的學習經歷不僅使他在表現精確的解剖細節和動態張力等方面的雕刻技藝有所長進,更開闊了他的視野,將羅丹帶入巴黎雕塑藝術圈。
  • 17位國內知名雕塑家洪城熱議「城市美術館」(圖)
    文/圖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章娜 實習生劉漢蕾 張蘭春  12月8日至10日,中國·南昌城市雕塑藝術節首批雕塑家採風團採風及專題座談會舉行。17位國內知名雕塑藝術家在南昌採風,並圍繞作品創作及建設意見進行了交流發言。  作為2020年南昌十大文化重點工程之一,中國·南昌城市雕塑藝術節目前正在有序籌備工作中。
  • 這個展覽上,有紙一樣薄的雕塑和鋼鐵橫掃般的書法
    上海油雕院美術館的外牆好像長出了一些枯竹,又像是被密密麻麻的箭矢射中,其實,這是雕塑家何勇的作品《永字八法》。而對中國書法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永字八法》是中國書法用筆法則——「側、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個筆畫。
  • 青年雕塑家,當代藝術成長股
    」的傾向 以及逐漸嶄露頭角的女性雕塑家群體 都是時代變革 在年輕一代雕塑家身上的展現 也將引領今後雕塑藝術潮流的走向
  • 對話| 吳建楠:「衝突」是生活的底色,也是雕塑藝術的內在張力
    如果只看吳建楠的雕塑作品,你可能沒辦法把眼前這個俊朗清秀的年輕人與他作品中的理性與老練聯繫起來。初見建楠,他甚至有些靦腆,但臉上的笑容自然而又溫暖。,他的雕塑從不貶損他的人物,只是剝開層層遮蓋,穿透他們的生活之牆,展現他們的對生活的熱情與對未來的嚮往,整個作品充滿了人性之美。
  • 雕塑家吳乙真用太空泥還原青島迷你裡院 造型之外還有色香味的呈現
    對於吳乙真而言,雕塑已經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他表達思想、從容生活的一種方式,而將自己深愛的雕塑與兒時的記憶聯繫起來的契機,還要從2018年那一場在青島產生轟動影響的「青島敘事·裡院致敬綜合藝術展」開始說起,當時策展方徵集藝術家參展,「裡院」的主題勾起了吳乙真對兒時場景的回憶,那時候他就有了給裡院做雕塑的念頭。
  • 雕塑家魏達的人生軌跡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這種情況下,藝術展覽成為藝術家和公眾發生聯繫的一種有效方式,是決定藝術家藝術聲望和市場價值的重要因素。參加藝術展覽,成為各種類型藝術家成長的必須。20世紀初期的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藝展和法國巴黎沙龍一樣,是歐洲有重要影響的藝術展覽。對於魏達,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藝展就很重要。
  • 東莞藝薦|打卡33小鎮,品鑑當代雕塑視覺盛宴
    記者獲悉,「公共藝術與城市創新--廣東當代雕塑學術邀請展」11月27日在位於東城街道33小鎮的華南美術館開幕,展覽邀請了7位有實力的中青年雕塑家參與,共展出近30多件作品,試圖呈現出公共藝術的開放、共享、交流的精神與價值,讓公眾能在鋼筋水泥叢林的都市快節奏生活中通過觀看好作品得到審美
  • 雕塑精品 逐夢時代 「2018江蘇雕塑月」在寧開幕
    12月19日上午,「2018江蘇雕塑月」系列展覽在江蘇省現代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共展出近200件作品。「2018江蘇雕塑月」共包含三大展事:「逐夢時代塑我青春」全國青年雕塑家作品展」、「琢境」江蘇雕刻藝術名家邀請展」和「匠韻文心」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18非遺傳承人研培計劃南師大宜興紫砂陶技藝雕塑研究班成果展。
  • 玻璃鋼雕塑的製作流程
    玻璃鋼雕塑骨架焊制第一步,骨架焊制一個完整的雕塑骨架的主要由木板底座與角鋼支架組成。主要的支撐框架固定好之後,用鋼筋製作雕塑的大體形態;然後在此基礎上用細鐵絲、木頭十字架纏繞,來拉住後續上的大泥,防止掉落。
  • 『雕塑頭條』柳青丨遐·覽——第12屆中韓雕塑交流展
    疫情給人員往來帶來不便,但不能阻斷中韓雕塑藝術的交流。線上展是永不落幕的展覽形式,這是 12 年來第一次將展覽進行數位化的嘗試。廣州美術學院是中國雕塑教育的核心院校之一,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在數位化應用與研究方面走在了前列,不僅可以保證線上展技術上的完美呈現,提高交流展的學術影響力,亦更能增添中韓兩國雕塑家的友誼。
  • "大·家"藝術展-國際名家雕塑展在北京SKP揭幕
    2020年5月23日,由北京SKP主辦、阿斯蒙迪承辦的"大·家藝術展"在北京SKP文苑拉開帷幕。本次展覽分為兩個主題:國際名家雕塑展和沈敬東洪浩昌油畫雙人展。"國際名家雕塑展"匯集了50餘件國內外雕塑名家作品,包括章華2019年新創作的"思念"與"回歸自然"、限量三件其中李嘉誠收藏一件的謝克兩米高大"愛"雕塑、陳金慶近三米高不鏽鋼"玄鹿牧風雲"與2020年最新作品"滄海遊龍",以及國際大師達利的代表作品"聖騎士屠龍"、"獨角獸"與布魯尼限量七件的韋努塔等等。此次展覽可謂是2020年上半年中國藝術圈具有深刻影響力的雕塑藝術展。
  • 世界上有名的雕塑城,長春世界雕塑公園,現代城市的雕塑公園
    直到來到這裡,—— 2017年,國家旅遊局新增國家5A級景區,吉林省唯一新評估的長春世界雕塑公園。長春世界雕塑公園位於長春市主幹道人民街的南端。公園裡有來自216個國家和地區的404名雕塑家的454件雕塑(組),是世界上最高的,同時也是融合當代雕塑藝術,展示世界雕塑藝術流派的主題公園,是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現代城市雕塑公園。
  • 100件雕塑來襲,美呆了!滴水湖中國名家主題雕塑園開園
    其中,既有劉開渠、潘鶴、錢紹武、盛楊、曹春生、何鄂、司徒兆光等中國近現代雕塑史中老一輩藝術家的經典之作,也有吳為山、李象群、黎明、楊奇瑞、焦興濤、孫偉等當代雕塑界代表性藝術家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品,還包括了一批青年藝術家近年來的優秀創作。
  • 『雕塑頭條』黎明丨遐·覽——第12屆中韓雕塑交流展參展雕塑家
    ▲關注有你的
  • 雕塑作品找哪家_北裔視覺
    雕塑品尺寸具放大或縮小的彈性,但是,縮放之間會影響展示的效果。以目前兩岸畫廊舉辦的展覽,可以看出雕塑與其他立體作品的比重不同。多數畫廊的展覽內容以雕塑作品為主。上大泥後要一邊用木槌砸實一邊補平泥間空隙,以覆蓋雕塑造型。在此基礎上,再對上泥後的大造型進行不斷的調整。(雕塑作品上經常噴水保持溼度,以防乾裂)。
  • 如果疫情結束,就環遊這些雕塑公園,到戶外自由呼吸
    ,其剛性管道和柔性電纜之間的張力將其精巧地組合在一起,藝術家稱之為「浮動壓縮」的一種結構形式,旨在「揭示結構本身的精確之美」;還有大師 Anish Kapoor 創作的作品《擁抱山脊的肢解》,看上去仿佛將紅色的雙耳延伸到大海和陸地,橋接農場的內陸和沿海區域,作品由兩層巨大的橢圓形鋼片之間延伸的巨大 PVC 材料組成,具有建築性,但也具有身體感,藝術家將其描述為「像剝皮的皮膚」,在這裡,藝術家必須設計一種既讓作品煢煢獨立又能夠經受多變氣候條件下與之搏鬥抗衡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