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碼跑出了獨角獸,通用平臺靠什麼?

2021-01-09 中國軟體網

中國的低代碼平臺會不會在日後喊出,要成為低代碼領域的中國OutSystems呢?

CRM SaaS有估值上千億美元的Salesfocre,在HR SaaS中有估值超過240億美元的Workday。

在低代碼平臺領域,有了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OutSystems,並有望成為低代碼平臺的領頭羊。

我們毫不懷疑,會有企業把OutSystems作為目標或者靶子,無數的通用低代碼平臺會噴薄而出。

然而,低代碼平臺市場依然是冰火兩重天。

一方面,目前市場上的主流供應商都加大了低代碼平臺發展力度,旨在通過減少或避免對昂貴的企業IT專業開發人員的需求來提高應用開發的生產力。越來越多的中大型企業開始增加對這一領域平臺的需求,投資商目光也對低代碼。

另一方面,CIO對低代碼的隱憂不斷見諸報端。一名名為 Peter Wayner 的CIO指出,當企業使用者更仔細地查看平臺、結果和流程時,會發現用低代碼來實現並不那麼簡單。隱藏在這些編程拐杖和讀心術界面背後的幾個黑暗秘密,或許會讓低代碼開發的誘人前景黯然失色。

可見,低代碼平臺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關鍵是把握未來。那麼通用低代碼平臺發展的絕世武神到底是什麼呢?

低代碼賽道跑出了獨角獸

ToB的企業服務是中美兩國獨角獸最為聚集的行業。在這一領域,美國獨角獸的數量和佔比仍然領先。美國企業服務獨角獸佔比約為24%,平均估值達到40億美元。中國企業服務獨角獸佔比約為11%,平均估值約為33.0億美元。

因此當低代碼平臺成為風口時,首先在美國出現了一家估值超過10美元的獨角獸企業——OutSystems。而在中國,渴望成為中國的低代碼平臺的獨角獸企業,已成為眾多企業和投資人的追求。

媒體報導,2018年6月, OutSystems獲 KKR 和高盛3.6 億美元融資,估值首次超過10億美元,成為獨角獸。其年營收遠高於1億美元,並且每年增長率超過70%。

另外一條新聞則是2018年8月,西門子宣布以6億歐元收購低代碼應用開發領域的知名公司Mendix,引出了準獨角獸企業Mendix。

這兩家公司成為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和Forrester低代碼開發平臺魔力象限中的領導者。這兩家企業也恰恰是低代碼平臺通用平臺的兩個代表。

市場規模上,Forrester的報告顯示,低代碼開發平臺市場將從2015年的17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155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75%的應用程式將在低代碼平臺中開發。

目前,在低代碼平臺市場,有四大勢力,包括:公有雲或者公共雲服務商,目標是大力發展SaaS應用;傳統軟體企業,因為擁有軟體開發的多年實踐和積累,希望延續其開發實力;低代碼領域的創新企業,也就是通用平臺企業,創新企業讓低代碼的天空「睛空萬裡」;SaaS巨頭企業進入PaaS領域,進而在低代碼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作為全球低代碼開發平臺的核心玩家,通用平臺企業先把平臺工具打造出來,然後提供給應用開發場景使用。因此,低代碼平臺是通用平臺企業產品服務和新的商業模式的核心,也是最先走出獨角獸企業的領域。

這類企業的發展思路是什麼?

獨角獸OutSystems的發展路徑

OutSystems是眾多市場研究公司低代碼平臺的領導者。Gartner的評價是:OutSystems是將低代碼功能與高級移動功能相結合的唯一解決方案,支持整個應用程式組合的可視化開發,可輕鬆與現有系統集成。

2018年6月,低代碼開發平臺OutSystems估值超過10億美元,成為一家獨角獸。OutSystems也因此成為頭號低代碼平臺,成為低代碼平臺的Salesfocre。

那麼OutSystems的發展有什麼獨特的地方?

公司實力不斷增強。除了屢破記錄的融資,OutSystems 增長的兩大動力,一是合作夥伴。2018年合作夥伴主導的交易使渠道交易年度收入(ARR)增漲了三倍。

另一個則是員工驅動的增長,OutSystems在所有關鍵戰略領域增加了將近400個職位,使其全職員工總人數超過了1000人。

在服務模式上,Outsystems5000+美元/月的價格還是讓很多中小公司望而卻步,但依然有很多大公司青睞,包括豐田(Toyota)、雪佛龍(Chevron)、羅技(Logitech)、德勤(Deloitte)、理光(Ricoh)、施耐德電氣(Schneider Electric) 等,年營收達到1億美元。

從產品定位上看,OutSystems是「工作流」開發工具,主要用於企業各種工作流產品的開發,例如OA。

一位程式設計師在博客中說,做軟體開發,能夠開發工作流系統,你才能算得上成年。可見工作流開發工具在開發中的分量。

什麼是工作流。工作流,Workflow,工作流管理聯盟(WfMC)給出的定義是:一類能夠完全自動執行的經營過程,根據一系列過程規則,將文檔、信息或任務在不同的執行者之間進行傳遞與執行。一般情況下,完整的工作流系統由四部分組成:工作流引擎、流程管理工具、流程定義工具和業務應用端。

可見,OutSystems的低代碼平臺中的「戰鬥機」,絕對針對企業的核心應用開發。

OutSystems通過「微流」的方式實現前端和後臺邏輯,其實就是一種類似畫流程圖的方式。有程式設計師評測過,要想把比較複雜的後臺邏輯畫成一張流程圖,思維難度並不小。

最新產品OutSystems 11旨在幫助客戶更新落後系統並取代大規模的應用軟體組合。其他創新包括推出一種積極的,擁有內建冗餘,且提供全天候支援的安全監督方案OutSystems Sentry,以及可以衡量應用性能和使用者滿意度的OutSystemsInsights平臺,以及為平臺可視化開發過程增添人工智慧的OutSystems.ai。

在開發方式上,相關的評測認為,OutSystems的平臺以低代碼為主,但由於系統複雜度較高,仍然需要程式設計師介入開發過程,只是寫較少的代碼量。

OutSystems基礎組件相對較少,但是Outsystems對自定義組件和模塊的支持非常好,這個非常有用,很多大公司都是在Outsystems上自製組件來進行開發的。

可能主要目的是開發「工作流」的原因,前端無法實現「所見即所得」,因此,不要指望用Outsystems來開發對前端要求較高的應用;後臺能力強大,接口豐富,特別是對大型資料庫都做了專門支持,例如Oracle、DB2等。

在應用場景中,OutSystems提供了一個快速、開放的應用開發平臺,該平臺讓應用的開發更加簡單快速,並讓它們部署到iOS、安卓、Windows Phone和Web等環境中。

2018年,OutSystems新增了數以百計的客戶和將近60000位開發商。目前擁有400多家企業客戶,遍及25個國家,其中包括豐田、羅技、德勤、理光和施耐德電氣等。

融入西門子,Mendix如何成就新市場?

被德國西門子以6億歐元的價格收購,讓Mendix這家低代碼平臺企業進入了公眾的視野。

Mendix成立於荷蘭,現總部位于波士頓。被收購後,Mendix繼續獨立運營。但是可以藉助西門子的行業地位實現戰略性的決策,更加緊密地和工業世界及物聯網進行集成和融合。

一方面,Mendix的服務已經被集成到IBM、SAP和Pivotal等的雲服務中,西門子也不會落單,其工業網際網路平臺MindSphereIoT將利用Mendix的技術,更加便捷、快速地在MindSphere平臺上開發相應的應用,加速完成西門子在雲端、物聯網和數位化企業的布局。

另一方面,Mendix可以迅速獲得在工業世界中各領域的專業知識,可以擴大在工業網際網路系統市場。

Mendix的商業模式也比較特別,除了通過訂製化組件、模板盈利以外,還對應用部署收費,且價格高昂,單APP1875美/月,2-5個APP公有雲5375美/月,私有雲7825美/月,超過5個加收雲資源費用。這樣的價格顯然不是中小企業所能負擔的,因此,Mendix的潛在客戶也以大企業為核心。

在產品定位上,Mendix首席營收官Eric Erston認為,作為處理應用程式生命周期所有階段的一站式解決方案,Mendix可以一個可靠的低代碼平臺做到業務和IT的融合,並實現全流程加速。

Mendix也是一種「工作流」開發工具。為了和Outsystems區分,Mendix主打集成協同、敏捷開發。Mendix本身是一個加速企業敏捷開發流程的PaaS平臺,也是自稱的全球唯一一個真正的雲原生低代碼平臺。

Mendix由3個無縫集成的產品:Sprintr、AppFactory和Mendix PaaS組成。其中,Sprintr提供輕量級的社交方法,進行企業項目協作;AppFactory,則讓用戶能夠使用高級可視化的模型開發應用程式,可以實現業務和IT之間的協作,還可縮短反饋周期;Mendix PaaS,讓用戶可從Mendix Business Modeler中將應用程式模型上傳到MendixPaaS,輕鬆部署應用程式。

在應用領域上,Mendix改變了低代碼平臺只適用於開發一些小型應用,可定製性和可擴展性有限,難以實施大型複雜應用的現狀。Mendix低代碼平臺可以滿足高度複雜的企業需求,提供了開發引人入勝的UI/UX設計所需的所有工具。

Mendix低代碼開發平臺絕對不是只適用於軟體開發階段,可以非常有效地支持整個應用交付生命周期的,從設計、構建、部署、操作一直到監控和迭代,全部都涵蓋了。

從開發上,Mendix平臺配備了可視化開發工具,融入了敏捷管理、社交協作、一鍵式部署、最終用戶反饋循環等功能。

自定義代碼和重用業務邏輯的選項使開發人員可以自由添加所有必需的功能。專業的有技術深度的開發人員可以利用Mendix開發深度和複雜的企業應用。

在組件庫的結構化方面,Mendix的分類更加精細,內容也更豐富,能夠實現比OutSystems更多的功能。

Mendix首席營收官Eric Erston曾提到,Mendix平臺的開發速度會比傳統的開發方式快10倍。10倍這個數據是來自於客戶的實際反饋,是真正的市場實踐的結果。

中國CRM SaaS企業的願望是成為中國的Salesfocre,中國的HR SaaS企業都聲稱要成為中國的Workday。

那麼中國的低代碼平臺會不會在日後喊出,要成為低代碼領域的中國OutSystems呢?




版權聲明: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軟體網(http://www.soft6.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軟體網或崑崙海比(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任何行業、傳播媒體轉載、摘編中國軟體網(http://www.soft6.com)刊登、發布的產品信息及新聞文章,必須按有關規定向本網站載明的相應著作權人支付報酬並在其網站上註明真實作者和真實出處,且轉載、摘編不得超過本網站刊登、轉載該信息的範圍;未經本網站的明確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複製或在非本網站所屬的伺服器上做鏡像。

本網書面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按雙方協議註明作品來源。違反上述聲明者,崑崙海比(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爆火的低代碼,到底是真需求還是偽風口?
    看得出來,低代碼開發正處於蓬勃的發展期,且被巨頭們認定成「白月光」。那麼,身為巨頭的「白月光」,低代碼究竟因為什麼受到資本的重視?又價值幾何?01 默默18年,突然一朝成名低代碼大火,更像是一場偶然式的必然。2018年6月,OutSystems宣布獲得KKR和高盛的3.6億美元投資,估值瞬間超過10億美元,成為新晉獨角獸。
  • 低代碼開發對IT行業有什麼好處?
    什麼是低代碼開發?低代碼開發是一個通用術語,包括流程開發解決方案、低代碼應用程式開發和軟體開發工具。低代碼開發解決方案提供了構建塊,IT用戶可以將其組裝到工作流和應用程式中。這些構件將動作和命令背後的代碼抽象化,從而使IT人員無需手動編碼即可組裝工作流和業務應用程式。
  • 擺脫複雜燒腦的程序代碼,利用低代碼平臺輕輕鬆鬆做軟體!
    在此期間,「低代碼」勢起!低代碼技術的特性恰好填補了這些需求背後的生產力空缺。「風口」也慢慢指向了「低代碼」這一塊兒。 所以,這時使用低代碼開發平臺就非常有必要了,它是提高開發效率,保證項目的最佳工具。
  • 低代碼 vs 模型驅動,它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本文是一篇立場文件,作者藉由第一屆低代碼研討會的召開,討論了關於在模型驅動工程領域定位低代碼運動的想法,並試圖給出了部分問題的答案。自從低代碼(Low-code)成為新的流行術語之後,我就想知道「低代碼」運動與我們過去所說的「模型驅動的工程/開發」相比,是否真的有什麼不同。
  • 當我們討論數位化轉型時 低代碼平臺也迎來爆發期
    大賽獲獎成果全部是基於用友低代碼開發平臺YonBuilder而來,其中兼具了設計、技術和商業等多方面的創新。經過重重的挑戰與層層的選拔,最終共有31個團隊榮獲獎項,其中企業賽道9個、個人及院校賽道12個、單項獎與華為雲鯤鵬雲服務等特別獎共10個。在我們恭喜獲獎團隊的同時,還要沉靜下來思考一下這次大賽以及YonBuilder到底為數字時代帶來了什麼,如何能做到為行業、企業賦能。
  • 低代碼開發風口下的三大靈魂拷問
    不過,面對未來幾乎沒有天花板的發展前景,中國軟體網認為,低代碼開發平臺還有三個靈魂問題需要產業界進一步明確。這關乎低代碼開發平臺產業的未來!  誰是開發者?  低代碼開發平臺為何能成為了風口?  一大原因是數位化時代,用戶的應用需求爆發,單靠專業的技術人員無法滿足大量的開發需求。
  • JeecgBoot 2.4 微服務正式版發布,基於 SpringBoot 的低代碼平臺
    項目介紹JeecgBoot 是一款基於代碼生成器的低代碼平臺!
  • 奧哲榮獲「21世紀中國低代碼平臺卓越服務商」
    奧哲憑藉長年聚焦於低代碼領域所形成的完善產品矩陣,及不斷升級的數位化服務能力,榮獲「21世紀中國低代碼平臺卓越服務商」大獎。「21世紀中國最佳商業模式評選」是國內知名商業雜誌《21世紀商業評論》的品牌項目,迄今已走過13個年頭,本次2020年的評選活動從項目啟動到榜單發布,共計收到了全國二百多家企業單位的資料參評,競爭激烈。
  • 「奧哲」完成2億元人民幣融資 低代碼技術將成為企業數位化轉型新...
    本報記者 馮櫻子 北京報導  近兩年,隨著國外低代碼行業超級獨角獸的出現,低代碼已經切實成為了軟體開發行業的新風口。在國外市場欣欣向榮的同時,國內投資者也聞風而動。  11月23日,低代碼數位化平臺服務商深圳奧哲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奧哲)宣布完成2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
  • Rigor推出網頁與手機通用的性能管理平臺
    原因很簡單,應用程式運行得越順暢,訪問量就越大,搜索結果排名就越靠前,運營成本也就越低。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應用程式開發者和站長在提升運行效果和加快運行速度方面花費大量金錢和時間。幸運的是,一家年輕的初創公司推出的Rigor平臺橫空出世,成為幫助他們簡化性能管理的大救星。
  • 擁抱自主可控Linux,如何在中標麒麟上部署低代碼開發平臺?
    為了讓更多低代碼開發者能夠將自己開發的應用部署至自主可控的系統平臺,活字格企業級低代碼開發平臺基於開源的 NET Core開源技術,打造了兼容主流Linux系統的私有化部署伺服器。 在"雙循環"的大背景下,企業客戶對自主可控的需求越發強烈。
  • 獨角獸概念股是什麼 2018獨角獸概念股有哪些?
    近一段時間來,「獨角獸」成了A股市場大熱詞,談論「獨角獸」成了投資界的一種時髦。據統計,我國的「獨角獸」企業主要集中在網際網路服務、電子商務、網際網路金融領域,佔比約一半,去年總體估值近3萬億元。那麼,獨角獸概念股是什麼呢?我們來看看吧。獨角獸概念股是什麼意思?
  • 避開低代碼應用開發的三大陷阱
    有一點可以肯定:低代碼應用構建工具簡化和普及了傳統開發,這使低代碼平臺開發人員肩負重任,確保一切順利運行。 首先,為了使應用程式的配置簡單而輕鬆,低代碼平臺所有者可以向用戶隱藏所有配置複雜性。他們可以添加設置嚮導或其他工具,幫助開發人員瀏覽每個配置步驟。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平臺所有者可以使用介於第三方服務和低代碼開發人員之間的中間件。這意味著第三方更改時,低代碼平臺所有者可以更新中間件,開發人員無需為更改任何內容操心。
  • 獨角獸龍頭!40隻獨角獸概念細分龍頭一覽(名單),市淨率低
    以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業態發揮了重要的帶動作用,湧現出了一大批"獨角獸"企業。"獨角獸"這一概念最初由Aileen Lee提出,指具有發展速度快、稀少、投資者青睞等屬性的創業型企業。這些企業不僅能夠帶來新業態、新技術,促進新產業、新模式快速成長,還可靈活運用"網際網路+"引發科技與傳統行業的"化學反應"。
  • 無代碼開發平臺打造企業信息數位化
    目前,插件和低代碼正在逐漸走向大眾的視野。不需要開發任何代碼來製作電子問卷,搭建網站,創建小程序庫,甚至普通人也可以用雲表搭建企業級業務流程管理系統。 但這些低代碼甚至無代碼平臺的出現,並不是為了顛覆開發者,而是為了減輕和降低開發者的「工具屬性」。從代碼實現到創建,儘量減少重複工作是開發者未來價值的必然趨勢。
  • 聊聊華為GDE剛發布的一體化低門檻開發平臺ADC 2.0
    聊聊華為GDE剛發布的一體化低門檻開發平臺ADC 2.0 華為GTS,華為GDE,ADC 2.0,這些都是什麼?GDE平臺作為AntRobot RPA的技術與資源基座,同樣需要多了解一些。因為最近在研究低代碼平臺,在上午主會場展廳的參觀中,對應用開發平臺ADC 2.0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本文,跟大家聊聊ADC 2.0。
  • 「年度IC獨角獸」名單發布,高端通用CPU企業神州龍芯獲評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許諾)1月16日,2021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年會暨中國IC風雲榜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辦,並發布了2021中國IC風雲榜「年度IC獨角獸獎」。其中,國內第一家自主可控高端通用CPU研發和產業化公司神州龍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神州龍芯」)獲評。
  • 《2077》全平臺預載開啟 預購獎勵「黑獨角獸」刀具
    CD Projekt RED新作《賽博朋克2077》將於本周四(12月10日)正式發售,目前遊戲全平臺預載已經開啟,GOG平臺預載版需下載63GB,而Steam版預載遊戲大小為57.3GB,目前尚不知同為PC版但兩個平臺相差得6GB內容究竟是什麼。
  • 零代碼市場正以五倍增速擴大,表單類應用搭建平臺「簡道雲」想要...
    隨著「數位化」市場教育逐漸成熟,低代碼甚至無代碼產品、平臺、解決方案越來越成為熱門方向。相較於無需重複開發從而大大節省開發量的「低代碼」,零代碼對於使用者來說完全不需要懂得開發和寫代碼。通過零代碼應用搭建平臺,企業客戶只需積木式的搭建就可以建設企業級的業務系統,成本低,速度、開發和迭代的敏捷、迅速是平臺的最大特點。「簡道雲」作為一款線上零代碼應用搭建平臺,主要為沒有專門軟體的長尾行業、長尾領域的非技術人員提供服務,使用者通過搭建、拖拽、模板等方式,就能搭建出符合需求的個性化管理應用。
  • 全民開發大時代,低代碼與零代碼工具的這些特徵,你了解嗎?
    如果你一直關注2020年的技術工具領域動態,你會發現關於低代碼的討論不絕於耳。據Forrester預測,到2022年,關於低代碼類的支出將超過200億美元。    也許你在好奇,是什麼驅動了我們這一代的低代碼和零代碼的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