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329課:細說「踰」字

2020-12-12 騰訊網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足」部的四個漢字:(上將下足)、 、 、踰。四個字中,只有「踰」算常用字,因此,本課的重點漢字是「踰」。因為課程是依《說文解字》字序的連續課程,所以生僻字解說相對枯燥,請大家堅持。四個字的詳情如下:

1、(上將下足)。(這個字GBK字庫沒有收錄,只能描述字形,上面一個「將」,下面一個「足」)。讀qiāng。《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上將下足),行貌,從足,將聲。《詩》曰:『管磬蹡蹡』。」形聲字。本義是行走的樣子。

(壁畫上古人行走的樣子)

這裡的《詩》,指的是《詩·周頌·執競》,現在的《詩經》,這一句都寫作「蹡」,漢前版本都寫「磬筦將將」,有的版本還寫作「鏘鏘」、「瑲瑲」、「鎗鎗」,都是同聲借用,是借音不借義。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許(上將下足)為行貌;蹌訓動也。然則《禮》言行容者皆『(上將下足)』為正字,『蹌』為假借字。」《詩經》這一句話的意思是:擊磬和管樂,蹡蹡聲和諧,用作象聲詞,所以只借其聲,不借字義。

(上將下足)字本義之外,還指「敬」。唐代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三十二引《三蒼》曰:「(上將下足),敬也,容止貌也。」

(上將下足)的小篆寫法如圖:

(上將下足)的小篆寫法

2、 。讀duà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 ,踐處也。從足,斷省聲。」形聲字。本義是踐處,足跡。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此與『疃』同義。《田》部:『疃,禽獸所踐處也。』」也就是說,「疃」是專指禽獸的足跡,而 指所有的足跡。《楚辭·九思·悼亂》:「鹿蹊兮 ,貒貉兮蟫蟫。」大意是:麋鹿踐踏留足跡,豬獾小貉相逐戲。

(足跡)

也指踐踏。《篇海類編·身體類·足部》:「 ,踐也。」

本義之外, 還有兩個用法:

(1)行速。《玉篇·足部》:「 ,行速也。」

(快速行走)

(2)行遠。《篇海類編·身體類·足部》:「 ,行遠也。」

的小篆寫法如圖:

( 的小篆寫法)

3、 。讀音有兩個:

(一)fù。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 ,趣越貌。從足,卜聲。」形聲字。本義是趨。行急。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趣,疾也。小徐作趨。 與赴,音義略同。」錢坫《說文斠銓》:「 ,《西京賦》:『紛縱體而迅赴,若驚鶴之群罷』」薛綜註:『赴節相越也。』即此字。」指腳步輕快,舞姿如鶴般飛揚。

(漢磚上的舞蹈)

(二)bó。這個讀音出自《集韻》。同「踣」。僵僕,倒僕。

的小篆寫法如圖:

( 的小篆寫法)

4、踰。讀音有三個:

(一)yú。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踰,越也。從足,俞聲。」形聲字。本義是越過。比如《詩·鄭風·將仲子》:「將仲子兮,無踰我牆。」《毛傳》:「踰,越。」將鍾子啊,不要翻越我的圍牆。

(將仲子兮,無踰我牆)

又比如杜甫《潼關吏》:「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踰。」用的也是踰的本義。

踰在本義之外,還有其他用法,比如:

(1)度。過渡。《廣雅·釋詁二》:「踰,渡也。」《龍龕手鑑·足部》:「踰,度也。」《左傳·隱公元年》:「士踰月,外姻至。」杜預註:「踰,度月也。」孔穎達疏:「踰月度月者,言從死月至葬月,其間度一月也。」這句話的大意是:士死了一個月以後下葬,親戚參加葬禮。

(2)超過。比如《三國志·魏志·徐晃傳》:「將軍之功,踰孫武、穰苴。」再比如《淮南子·主術》:「夫疾呼不過聞百步,志之所在,踰於千裡。」這裡的踰,都指超過。

(連環畫:戰功卓著的徐晃)

(3)勝過。也作「瘉」。《集韻·噳韻》:「踰,越也。通作瘉。」《淮南子·道應》:「子發攻蔡,踰也。」高誘註:「踰,越,勝之也。」

(二)yáo。這個讀音出自《集韻》有兩個用法:(1)通「遙」,假借用法,用「遙」的本義。(2)行。《五音集韻·宵韻》:「踰,行也。」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三)chū。這個讀音也出自《集韻》。用於專用詞「跇踰」。獸走貌。《集韻·虞韻》:「踰,跇踰,獸走貌。」

踰的小篆寫法如圖:

(踰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329,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說文解字》第335課:細說「跨」字
    詳見下面「跨」字的第(8)條解釋。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一個漢字「跨」,跨是現代漢語常用字,需要加強記憶。跨字的詳情如下:跨。讀音有四個:(一)kuà。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跨,渡也。從足,誇聲。」形聲字。
  • 《說文解字》第320課:細說「齧」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齒」部的四個漢字:(上聯下齒)、齧(齧)、齭、齨。其中只有齧字簡化為「齧」,是現代漢語常用字,其它三個字是真正的生僻字,因此今天的重點漢字是齧。四個字的詳情如下:1、(上聯下齒)。
  • 《說文解字》第284課:細說「遽」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辵」部的一個漢字「遽」,遽雖不是常用漢字,但也算不上生僻字,我們該叫它「中頻字」。與「遽」相關的有一個成語:疾言遽色,在這個成語中,遽是「倉猝」的意思。遽字的詳情如下: 遽。有兩個讀音: (一)jù。
  • 《說文解字》第86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蓁蓁」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薋。這個字有兩個讀音。(白苙)第49課講芨時曾詳細說過白芨,不再細說。此外,薋在讀這個音時,還是一種水菜的名字,意義出自《集韻.脂韻》:「薋,菜生水中。」究竟對應現在的哪種菜,無據可查,暫時存疑。
  • 《說文解字》第370課:細說「商」字,「商」與「賈」的區別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說文解字的四個漢字,分別是只部的「左甹右只(字形描述)」、「 」部的「 」、「矞」、「商」。這四個字中,只有「商」是現代漢語常用字,因此本課的重點漢字是「商」,如果只關心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可以直接拉到文末「商」字條目。四個字的詳情如下: 1、(甹只)。
  • 《說文解字》第343課:成語「高掌遠蹠」中,蹠為何義?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高掌遠蹠」中,蹠的意思是腳掌,成語的詳細意思,請見「蹠」字詞條下第(4)條。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四個漢字:「」、「」、「(足弗)」、「蹠」。這四個字都不是現代漢語常用字,因此本課四字在於了解,不在記憶。四個字的詳情如下:1、。
  • 《說文解字》第338課:「躔」和「踵」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足」部的兩個漢字「躔」和「踵」。這兩個字都不是高頻常用字,相對來說,「踵」字較為常用。兩個字的詳情如下: 1、躔。讀音有兩個: (一)chá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躔,踐也。
  • 《說文解字》第93課:「桃之夭夭,有蕡其實」,「蕡」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93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蔎。讀作shè。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香艸當作艸草。」《廣雅.釋器》裡有:「芳,香也。」依照現代漢語對芳的用法,應當沿用的就是段注的字義和《廣雅》的字義,即花草的香氣。比如屈原的《離騷》「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芧。」這是芳的本義。此外,芳也如《說文解字》所標,指香草或花卉,比如我們平常說的「孤芳自賞」;「群芳譜」舉例如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說文解字》第369課:「只」字的繁體,你很可能寫錯了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五個漢字,分別是「幹」部的兩個生僻字和「(仌上口下)」部的兩個生僻字以及「只」部的部首漢字「只」,因為我們課程中的文字字序,是依照《說文解字》字序安排的,所以,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在本文最後,若只關心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可以直接拉到文末閱讀。
  • 《說文解字》第344課:拖鞋也叫「趿拉板」,「趿」怎麼讀?
    先奉上標題中的問題答案:拖鞋也叫「趿拉板」,「趿」字讀tā。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四個漢字:「(足荅)、、趿、」。這四個字都可以算得上生僻字。因此,本課內容了解即可。(足荅)的小篆寫法2、。讀yáo。
  • 《說文解字》第298課:「後」與「後」的區別
    請注意:這是《說文解字》系列課程中的排序內容,如果僅為「後」與「後」的區別點開這篇文章,請直接跳過前面內容看第五個字。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彳」部的五個漢字:<彳由>、徧、徦、<彳日夊>、後。
  • 《說文解字》第123課:《詩經》「伊餘來暨」,究竟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23課。講一個漢字「餘」。這個字在《說文》540部裡歸「八」部,在現代漢語201部部首檢字歸法歸「人」部,檢字時要注意。餘。現代漢語常用字。這個字有四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yú。
  • 《說文解字》第176課:「風雨瀟瀟,雞鳴膠膠」,膠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76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四個漢字,分別是嗜、啖、哽、嘐。詳情如下:1、嗜。讀sh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嗜,嗜欲,喜之也。從口,耆聲。」形聲字,本義是嗜好,即口欲。比如《詩經.小雅.楚茨》:「苾芬孝祀,神嗜飲食。」意思是祭祀的酒菜香噴噴,神靈愛吃心高興。
  • 《說文解字》第137課:成語「犁庭掃穴」的「犁」是什麼意思?
    老辦法:答案放最前面:標題中的成語「犁庭掃穴」比喻徹底摧毀,犁是耕地的意思,它的詳細解釋,請看第四個字犁字解說中加粗段落。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37課,講四個漢字,這四個漢字全部是《說文解字》「牛」部漢字,分別如下:1、 犓 。讀chú。《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以芻莖養牛也。從牛芻,芻亦聲。《春秋國語》曰:『犓豢幾何。』」
  • 《說文解字》第91課:《詩經》裡的「如履薄冰」,你能讀準嗎?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91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讀fàn。這個字有四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音bó。給的解釋是:「木薄也。」僅看這句,很難理解。好在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吳都賦》:『傾數薄。』劉注曰:『薄,不入之叢也。』按:林木相迫不可入曰薄。」就是林木密集叢生處,密集的程度到了「不可入」的程度。
  • 《說文解字》第360課:看似簡單的「品」字,其實並不簡單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只講一個漢字:「品」。「品」是《說文解字》540個部「品」部的部首漢字,也是現代漢語常用漢字,現代漢語201部部首中,沒有「品」部,「品」字歸部「口」部。「品」字字形簡單,但這個簡單的字,實際上並不簡單,其詳情如下: 品。讀pǐn。
  • 《說文解字》第185課:成語「哀梨蒸食」的來歷,什麼意思?
    先奉上標題裡問題的答案:(1)成語「哀梨蒸食」的來歷與詞意請見「哀」字詞條加粗部分;(2)成語「哀而不傷」出自《論語》,「哀」是「悲傷」的意思,「哀而不傷」指雖然悲傷但不過度。無興趣內容請自行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85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分別如圖:
  • 《說文解字》第354課:古人為舞鞋創造了一個漂亮的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四個漢字:「躧、、、跀」。這四個漢字均不是常用漢字。甚至還都可以算作生僻字。所以本課的內容,以了解為主。四個字的詳情如下:1、躧。讀xǐ。《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躧,舞履也。從足,麗聲。
  • 《說文解字》第166課:五個跟「笑」相關的漢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66課,講《說文解字》「口」部的五個漢字,這些漢字都跟笑有關,我們來看一下,古人們是如何來用文字描述笑的,
  • 《說文解字》第327課:細說「跪」「跽」,小跪、長跪和拜的區別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足」部的兩個字:「跪」、「」。這兩個字都跟人的跪拜相關,而古人的跪拜又分得很細,比如坐、小跪、長跪、拜等,了解這兩個字,基本就可以把跪拜的事情理清,詳情如下:跪。讀gu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跪,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