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344課:拖鞋也叫「趿拉板」,「趿」怎麼讀?

2020-12-14 談藝錄

先奉上標題中的問題答案:拖鞋也叫「趿拉板」,「趿」字讀tā。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四個漢字:「(足荅)、、趿、」。這四個字都可以算得上生僻字。因此,本課內容了解即可。四個字詳情如下:

1、(足荅)。(GBK字庫沒有這個字,只能描述字形,左邊一個足,右邊一個荅)。讀tà。《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足荅),趿也。從足,荅聲。」形聲字。本義是跳。這個字出於方言,《方言》卷一:「(足荅),跳也。從關而西,秦晉之間曰跳,或曰(足荅)。」徐珂《清稗類鈔·動物類》:「有病者,毛拉禳(ráng)之,屠羊於前,擊鼓(足荅)舞。」(足荅)舞,就是跳舞。有人生病,毛拉(相當於伊斯蘭的「阿訇」)就做祈禱以求消除災殃,殺一隻羊擺在面前,一邊擊鼓,一邊跳舞。

(跳舞祈福)

本義之外,(足荅)還指踩著鞋後幫行走。就是俗稱的「趿拉」。這個意思,到下面趿字再細說。

(足荅)的小篆寫法如圖:

(足荅)的小篆寫法

2、。讀yáo。《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跳也。從足,聲。」形聲字。本義是跳。這也是跳的方言字。《方言》卷一:「,跳也。陳、鄭之間曰。」

(跳)

的小篆寫法如圖:

的小篆寫法

3、趿。讀音有兩個:

(一)sà。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趿,進足有所擷取也。從足,及聲。《爾雅》曰:『趿謂之擷。』」但是《漢語大字典》標註的讀音是tā,這實際上是俗讀的標準化,也是這個字現在的正確讀音,就好像,某個字民間讀某個音形成規模人群後,國家語委就會規範這個讀音為這個字的標準讀音。但是「趿」字很多人誤讀為jì或tí。

趿是形聲字。本義是穿鞋;把鞋後幫踩在腳後跟下。杜甫《短歌行贈王郎司直》:「西得諸侯棹錦水,欲向何門趿珠履。」茅盾《三人行》三:「老李趿著拖鞋走來。」

(趿鞋)

桂馥《說文義證》稱:「趿,進足有所擷取也者,俗謂著履曰趿。」因為穿鞋實際就是就是擷取鞋子。而平常我們說的「趿拉」著鞋子(因為腳後跟沒有穿在鞋子裡面),這種擷取鞋子的感覺更明顯。現在也有地區稱拖鞋為「趿拉板」,用的就是這個意義。

( 俗稱「趿拉板」的拖鞋)

(二)qì。這個讀音出自《集韻》。行走。《廣雅·釋訓》:「趿趿,行也。」湯顯祖《牡丹亭·遇母》:「不載香車穩,趿的鞋鞓斷。」

趿的小篆寫法如圖:

趿的小篆寫法

4、。讀音有兩個:

(一)bèi。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步行獵跋也。從足,貝聲。」形聲字。本義是步行時兩足箕張,走不快。王筠的《說文釋例》:「恐此注當作步行獵也……吾鄉謂兩足箕張為剌癶,婦孺雖言獵。」其實就是俗稱的「外八字」。實際就是「行不正」,因為「外八字」走路像我們說的「社會步」。

(社會步)

此外,還用同「狽」,就是傳說中的一種獸名,像狼,前腿短,需要依附於狼才能行動,就是「狼狽為奸」的來歷。至今為止,「狽」這種動物,是否真正存在仍是一個謎。

(二)pèi。這個讀音《集韻》《廣韻》均有記載。《集韻·冭韻》:「,急行貌」。《廣韻·冭韻》認為義同「賴」,指「行不正也。」

的小篆寫法如圖:

(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344,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說文解字》第91課:《詩經》裡的「如履薄冰」,你能讀準嗎?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讀fà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艸浮水中皃。」(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音yuàn,給的解釋是:「所以養禽獸也。」段玉裁《說文解字》:「古謂之囿,漢謂之苑。」即養禽獸植樹木的地方(多指富貴人家或皇家的園林)。比如李商隱的詩《即日》:「小苑試春衣,高樓依春暉」。我們讀杜甫詩時,也無數次提到過唐代皇家園林上林苑(來源於漢代上林苑)。這是苑的本義。
  • 《說文解字》第86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蓁蓁」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薋。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cí。給的解釋是「艸多貌」。徐鍇的《說文系傳》裡說:「薋,猶積也」這是薋的本義。就是(草)多;聚集的意思。如圖:
  • 《說文解字》第93課:「桃之夭夭,有蕡其實」,「蕡」是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蔎。讀作shè。《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艸也。」讀fāng。《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艸也。」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香艸當作艸草。」《廣雅.釋器》裡有:「芳,香也。」依照現代漢語對芳的用法,應當沿用的就是段注的字義和《廣雅》的字義,即花草的香氣。比如屈原的《離騷》「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芧。」這是芳的本義。
  • 《說文解字》第176課:「風雨瀟瀟,雞鳴膠膠」,膠是什麼意思?
    先行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1)《詩經》中「風雨瀟瀟,雞鳴膠膠」,膠字同「嘐」,是象聲詞,指雞叫的聲音;(2)成語「啖之以利」中,「啖」是利誘的意思。詳情請見相關字字詞條,無興趣內容可自行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76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四個漢字,分別是嗜、啖、哽、嘐。詳情如下:1、嗜。讀shì。
  • 《說文解字》第359課:「疋」部的兩個生僻字,其實也很有意思
    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這個字嚴格意義上是左邊一個「囪」,右邊一個「疋」,因為《說文》沒有收「囪」字。「囪」與「囪」是異體字,所以,現在就寫做(囪疋)。《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門戶疏窗也。從疋,疋亦聲;「囪」象(囪疋)形。讀若疏。」會意兼形聲字,疋也表聲,「囪」象門上穿牖之形,讀音讀作「疏」。既是會意字,就要說字形。來看它的字形。
  • 《說文解字》第123課:《詩經》「伊餘來暨」,究竟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23課。講一個漢字「餘」。這個字在《說文》540部裡歸「八」部,在現代漢語201部部首檢字歸法歸「人」部,檢字時要注意。餘。現代漢語常用字。這個字有四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yú。
  • 《說文解字》第185課:成語「哀梨蒸食」的來歷,什麼意思?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1、哀。讀āi。讀t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嗁,號也。從口虒聲」形聲字,本義是啼哭,即「啼」的本字(《說文解字》沒有啼字字頭)。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嗁,俗作啼。」《正字通.口部》:「嗁,啼本字。」比如《後漢書.第五倫傳:「永平五年,坐法徵,老小攀車叩馬,嗁呼相隨。」大意是:(第五倫)因為觸犯法律被徵回朝廷。郡中的老人小孩牽拉著車子,哭喊著相跟隨。也用於指鳥獸叫。
  • 《說文解字》第298課:「後」與「後」的區別
    請注意:這是《說文解字》系列課程中的排序內容,如果僅為「後」與「後」的區別點開這篇文章,請直接跳過前面內容看第五個字。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彳」部的五個漢字:<彳由>、徧、徦、<彳日夊>、後。
  • 《說文解字》第137課:成語「犁庭掃穴」的「犁」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37課,講四個漢字,這四個漢字全部是《說文解字》「牛」部漢字,分別如下:1、 犓 。讀chú。《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以芻莖養牛也。從牛芻,芻亦聲。《春秋國語》曰:『犓豢幾何。』」什麼是芻呢?我們前面在「艸」部已經學過,《說文》給的解釋是「刈艸也。象包束艸之形。」就是割草之後,綑紮起來,後來也指給牲畜吃的草料。
  • 《說文解字》第338課:「躔」和「踵」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足」部的兩個漢字「躔」和「踵」。這兩個字都不是高頻常用字,相對來說,「踵」字較為常用。兩個字的詳情如下: 1、躔。讀音有兩個: (一)chá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躔,踐也。
  • 《說文解字》第166課:五個跟「笑」相關的漢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66課,講《說文解字》「口」部的五個漢字,這些漢字都跟笑有關,我們來看一下,古人們是如何來用文字描述笑的,
  • 《說文解字》第329課:細說「踰」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足」部的四個漢字:(上將下足)、 、 、踰。四個字中,只有「踰」算常用字,因此,本課的重點漢字是「踰」。因為課程是依《說文解字》字序的連續課程,所以生僻字解說相對枯燥,請大家堅持。四個字的詳情如下: 1、(上將下足)。
  • 《說文解字》第350課:成語「跛鱉千裡」中,「跛」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兩個漢字:「踣、跛」。這兩個字,既不是生僻字,也不是常用字。兩個字的詳情如下:1、踣。讀音有兩個:(一)bó。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踣,僵也。從足,音聲。《春秋傳》曰:『晉人踣之。』」形聲字。本義是向前僕倒,這裡提到的《春秋傳》指《左傳·襄公十四年》,現在的版本寫作「與晉踣之」。
  • 《說文解字》第320課:細說「齧」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齒」部的四個漢字:(上聯下齒)、齧(齧)、齭、齨。其中只有齧字簡化為「齧」,是現代漢語常用字,其它三個字是真正的生僻字,因此今天的重點漢字是齧。四個字的詳情如下:1、(上聯下齒)。
  • 《說文解字》第284課:細說「遽」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辵」部的一個漢字「遽」,遽雖不是常用漢字,但也算不上生僻字,我們該叫它「中頻字」。與「遽」相關的有一個成語:疾言遽色,在這個成語中,遽是「倉猝」的意思。遽字的詳情如下: 遽。有兩個讀音: (一)jù。
  • 《說文解字》第345課:成語「跋前躓後」中,「躓」是什麼意思?
    躓字的詳細情況本課會講到——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兩個漢字:「躓(簡化後寫作『躓』)、跲」,這兩個字在《說文解字》的解說中是互釋字。也就是說這是「一對兒」字,完全的同義字。詳情如下:1、躓(躓)。讀音有兩個:(一)zhì。
  • 《說文解字》第368課:「幹戈」中,戈是兵器,「幹」是啥?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只講一個漢字:「幹」,「幹」是《說文》540個部首漢字之一,「幹」部共有三個漢字,但今天只講「幹」字。 現代漢語201部部首方案仍有「幹」部,部屬漢字多作音符構成形聲字。比如「肝、杆、稈、岸」等。
  • 《說文解字》第343課:成語「高掌遠蹠」中,蹠為何義?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高掌遠蹠」中,蹠的意思是腳掌,成語的詳細意思,請見「蹠」字詞條下第(4)條。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四個漢字:「」、「」、「(足弗)」、「蹠」。這四個字都不是現代漢語常用字,因此本課四字在於了解,不在記憶。四個字的詳情如下:1、。
  • 《說文解字》第369課:「只」字的繁體,你很可能寫錯了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五個漢字,分別是「幹」部的兩個生僻字和「(仌上口下)」部的兩個生僻字以及「只」部的部首漢字「只」,因為我們課程中的文字字序,是依照《說文解字》字序安排的,所以,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在本文最後,若只關心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可以直接拉到文末閱讀。
  • 《說文解字》第354課:古人為舞鞋創造了一個漂亮的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四個漢字:「躧、、、跀」。這四個漢字均不是常用漢字。甚至還都可以算作生僻字。所以本課的內容,以了解為主。四個字的詳情如下:1、躧。讀xǐ。《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躧,舞履也。從足,麗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