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地自古山川形勝,景致數不勝數。要看巴山之奇美,必須得故地重遊。
比如來到巴南,打卡老巴縣的名山。
在老巴縣的名山之中,聖燈山,這處被世人稱讚為「川東小峨眉」的靈山勝地,就像被收藏在巴南的明珠一般,發出自己獨特的光芒。
聖燈山坐落在重慶主城巴南區聖燈山鎮境內,距重慶市中心解放碑50公裡。在巴南區跳石鎮136.24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孕育著88平方公裡的青翠森林,1900餘畝的水域,青山綠水「獨寵」這一片土壤。
關於聖燈山的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傳說:是因聖燈山地處有名的川東石油溝槽之巔,傳說中的「聖燈」,其實是石油溝天然氣的一種自燃現象,被坊間傳為「聖燈」。
第二種傳說:明代的兩位皇帝有關。相傳明代建文帝避難至巴曾在此結訪廬而居,明正德六年,明武宗皇帝朱厚照也曾遊歷到此。因為皇帝登過此山,所以叫聖登山。只不過是登山的登,並非燈火的燈。
相比較之下,第一種來源於自然環境現象傳說更值得人信服。所以,清乾隆《巴縣誌》也把聖燈山的燈字,記錄為燈火的燈。
早在1982年,聖燈山就憑藉豐富的自然資源成為重慶市自然保護區。
這裡生態環境優美,旅遊資源富集,文化積澱深厚。有重慶市級森林公園-聖燈山森林公園,千年古剎-雲豁寺等自然風光與人文勝跡。
春日觀百花盛開,夏季林海納涼,金秋登高洗肺,冬季賞雪景銀妝。四季各美其美,皆有可觀可遊。
作為重慶市自然保護區的聖燈山。其奇特、幽美、古老、驚險的自然景觀更是聞名遐邇。山上植物種類繁多,有松科、杉科等120餘種。在成片的亞熱帶原生植被中,有樹齡300—400年的楠木、古松,有珍稀樹種穗花杉,有樹齡500多年的古銀杏等各類名貴古樹。
林中多種野生動物棲息繁衍,有斑鳩、野雞、杜鵑、啄木鳥、豪豬、狐狸、松鼠、山羊、野豬、野兔等等,還有世界上稀有的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獐子。
聖燈山森林公園同時也是市內獨一無二的天然石頭公園。早在清代的乾隆《巴縣誌·卷一》裡就有關於聖燈山山體巖石的記載:「中峰高聳,遙矚重山,有層燈佛江四大巖」。
聖燈山上怪石嶙峋,奇觀各異,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蛇脫殼」和「鐵門檻」。
在山上棋盤石以北約100米處,有兩巨石棚立,一石覆頂,阻絕了前行的道路。三塊巨石構成了一狹長的洞孔。
洞孔由南而北下斜,長近5米,底成梯道。此處便是「蛇脫殼」也是遊人沿山脊觀景的必經之路。
由蛇脫殼而向北走,高石薄嶺,兩面均為萬丈懸崖,石嶺從中斷開,寬近1米,長1.5米,深2.5米的缺口顯現,往下一看,萬丈深淵,令人頭昏目眩,這就是被稱為萬丈深淵的「鐵門檻」。多少人望而卻步,就此打道回府。跨越它,則真正可以考驗自己的意志和膽識。
除此之外,置身捨身巖、捨命巖、棋盤石、燈盞石、猴頭石、狗鑽洞、鐵門檻等天險奇觀,同樣讓人感受天然之趣,產生奇異遐想。
海拔1064米的聖燈山,四周懸崖峭壁、陡峭險峻,山上怪石林立、千姿百態,在聖燈山上的遊道中有好多地方都是在巨石、絕壁上開鑿出來的道路。經過這些地段,必須手腳並用、身手協調,才能順利上下,上下只此一條路。
無怪乎有人說,狹路相逢勇者勝,來聖燈山的人都是天生的勇者。
自然與人文齊聚。藏匿在聖燈山西山古樹林裡的雲豁寺,在靜謐之中傳出的陣陣鐘聲與呢喃的佛語。聖燈山雲豁寺始建於西晉泰始六年。此後,經聲梵唄(fan bai都是四聲),香火興盛不絕。公元1496年,明朝建文帝避難滇蜀時曾駐雲豁寺。明正德六年,武宗朱厚照曾親臨雲豁寺拈香。
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的雲豁寺,依舊顯現昔日輝煌,成為著名的集儒釋道於一體的靈山聖地。
如今,聖燈山早已在巴南區政府的打造下成為重慶主城四季皆宜的旅遊聖地和避暑、休閒、康養、運動為一體的一站式的綜合旅遊接待景區。在巴南區政府的打造下,聖燈山,延續著昨日老巴縣的故事,也必然迎來新時代新巴南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