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 老巴縣》第十一集:大鎮豐盛,長江第一旱碼頭

2021-01-20 喜馬拉雅重慶服務商

說起碼頭,大多數人腦海裡浮現的是商船來往的水碼頭,但卻不知道還有旱碼頭一說。

今天在重慶市巴南區東部,距重慶市區60公裡的地方,便坐落著一處長江第一旱碼頭——豐盛古鎮。

豐盛場鎮始建於宋朝,興於明清。明清時期,位於巴縣、南川、涪陵交界處的豐盛,一腳踏三縣,為聯絡巴、蜀、黔三地的重要驛站和貨物集散地。也因此,商賈雲集,形成了擁有多條街道的大場鎮,成為古代巴縣旱碼頭之首,素有「長江第一旱碼頭」之稱。

清乾隆《巴縣誌》載:「仁裡,豐盛場,十甲,離城百三十五裡,三六九場期」。其實在乾隆之前,豐盛已有集市場鎮,而且是當時巴縣的十大場之一。豐盛場的「豐盛」二字,就是因為物產豐富、商貿興盛而得名,並且從巴縣時期沿用至今。

歷史悠久,文化深厚使得豐盛古鎮在2002年被命名為重慶市首批20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在2008年,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整個豐盛古鎮由八條老街呈「回"字格局分布,建於平原眾埠「九龜尋母」之間。其東、南、西、北四方均有通衢場口,即涪陵場口,南川場口,木洞場口和洛磧場口,場口設有晝開夜閉的柵子門。漫步於豐盛古鎮,巡走於古鎮四個『場口」,遙想前人往來的足跡,昔日的熙熙攘攘,仿佛曆歷在目。

古鎮保存完整的石板街有福壽街、十字街、半邊街,兩側為二至三層疊的店鋪,為木質穿鬥結構,上層住人,下層作店,清一色的木板門,利於坐店經商。

街道蜿蜒曲折,連著深宅大院和小巷弄,青磚黛瓦,雕花木窗的明清建築比比皆是,在翹簷、門窗等處,飾以戲文故事、蟲魚鳥獸,深邃的長巷迴廊,光線穿透的大小天井,經典的徽派風格,在重慶眾處古鎮中實不多見。

昔日的商貿大鎮,多有富庶之家,為了防匪自保,豐盛場鎮上便建起了碉樓。這些清代碉樓群,分別佇立在鎮上與外界的出入口,在當年沒有高樓的時代,碉樓遙遙相望,首尾呼應。古鎮現存較好的碉樓共有7座,算得上是是重慶最大的清代碉樓群,其中尤以「十全堂」碉樓為最。這些碉樓大多3~6層高,每層面積80~150平方米,都設有小窗和槍洞,便於瞭望和自衛。場鎮內的碉樓連成一線,直指遠處大小山寨,仿佛一層層的關卡,有著一呼百應的效果。若是湊近仔細觀察,會發現碉樓外壁上大多布滿了彈孔,可以想像它們昔日經歷的戰火。

豐盛古鎮上最看不夠便是有歷史的傳統民居。

位於古鎮書院街的一品殿,是清代建造的兩進院落,中軸對稱布置,空間靈活多變。整體風格質樸,廳堂額為鏤空深木雕,圖案生動活潑,做工精美。

最好看的大院當然是豐盛場最富有、最有權威的鄉紳劉道輔的宅子——十全堂。十全堂位於十字街56號,是當地有名的大宅門,屬中國傳統四合院建築,穿鬥木結構,大門為鐵皮包裹的兩扇平開門,木板拼鑲,細鐵片鉚結,厚實莊重,有著東方建築特有的文化雅韻。

十全堂的主人劉道輔是民國時期巴縣、涪陵、南川三縣袍哥組織的「仁、義、禮」字號的三堂總舵爺、龍頭老大。當時的豐盛古鎮也是袍哥組織扎推的地方。位於福壽街22號的仁壽茶館,便是舊時袍哥組織集會場所。

如今的仁壽茶館成了豐盛古鎮歷史文化代表性景點,也是人們喝茶聊天、聽書休閒的文化場館。

風貌如昨的老街,上百年生活如一日的原住居民,讓豐盛這座千年古鎮,從未在歲月中暗淡,而是越久彌香,沉澱過去的記憶,留存今日的體驗。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聽見 老巴縣》第三集:消失的老巴縣究竟在哪裡
    每當聽到「巴縣」都會覺得無比親切,甚至還會再加上一個「老」字,稱「老巴縣」。老巴縣一度就是重慶的代名詞。然而,如今的重慶卻再也找不到一個叫老巴縣的地方,這個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老地名,到底去哪裡?這其中經過怎樣的沿革流變?
  • 《聽見 老巴縣》第十集:魚洞,穿越八百年的記憶
    這首名為《魚洞溪》的七絕,是晚清第一詞人趙熙所寫。這一年,趙熙由瀘州經水路去宜昌,順江而下途經巴縣魚洞,看到當時的魚洞江岸風景優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心曠神怡,遂提筆寫下七絕《魚洞溪》,為我們展現了百餘年前的魚洞之美。魚洞為何叫魚洞?魚洞地名相傳緣於此地江邊的石巖底部有一斜洞,洞中棲魚甚多,故名魚洞。
  • 重慶被無視的古鎮,重慶十大古鎮之一,被稱「長江第一旱碼頭」!
    它是豐盛古鎮,在我國許多古鎮中,西部地區有許多古鎮,仍然具有許多文化特色,一些古老的城鎮鮮為人知,但它們具有古代和古代城鎮歷史的魅力,一些古鎮在價值上非常有特色,並在今天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這也適用於這些古鎮。
  • 巴南「雙曬」引千萬網友關注 展老巴縣文旅融合新形象
    據巴南區文旅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以這次「雙曬」為契機,巴南對其歷史文化脈絡進行了全面梳理,由此重拾老巴縣千年文脈,提煉出「老巴縣 最重慶」巴南文旅推廣語,推出「遊巴地、賞巴景、住巴居、品巴味」等獨具巴南人文特質的「巴」系列文旅品牌,聚焦古鎮、歷史大院、木洞山歌等文旅項目,讓巴渝文化擁有更具象的體驗。
  • 重慶珍檔 | 「消失」的老巴縣究竟在哪裡?
    老巴縣一度就是重慶的代名詞。然而,如今的重慶卻再也找不到一個叫老巴縣的地方,這個個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老地名,到底去哪裡?這其中經過怎樣的沿革流變?提到巴縣,就不得不翻開清代巴縣知縣王爾鑑編修的乾隆《巴縣誌》。這部極具權威的重慶地方志書,將清乾隆之前的巴縣建置沿革做比較詳細的梳理。
  • 《聽見 老巴縣》第六集:巴山南風,老巴縣名山打卡之聖燈山
    比如來到巴南,打卡老巴縣的名山。在老巴縣的名山之中,聖燈山,這處被世人稱讚為「川東小峨眉」的靈山勝地,就像被收藏在巴南的明珠一般,發出自己獨特的光芒。聖燈山坐落在重慶主城巴南區聖燈山鎮境內,距重慶市中心解放碑50公裡。
  • 擺起龍門陣,邀你《聽見老巴縣》
    擺起龍門陣,邀你《聽見老巴縣》 2020-12-03 17:4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萬裡長江第一酒鎮」,到底有多香?
    她依偎的大河跟主城一樣,是滔滔東流的長江;她的城鎮人口超過了10萬,總人口超過30萬,為重慶第一大鎮、長江入渝的西大門。歷史上的白沙,更是小鎮中的王者:一個世紀之前,她是名震大西南的「川東第一鎮」「四川巨鎮」,繁華程度甚至超過江津縣城數倍。
  • 第一難行大碼頭,漢口大碼頭在哪裡?
    碼頭文化乃500年漢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廿裡長街八碼頭,陸多車轎水多舟。清代漢口沿岸分布著八大碼頭,上自礄口下至河口長江邊,有艾家嘴、關聖祠、五聖廟、老官廟、接駕嘴、大碼頭、四宮殿、花樓等碼頭。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刊行的葉調元《漢口竹枝詞》中,有一首寫到大碼頭:雜貨扛抬到晚休,外班氣力大如牛。橫衝直闊途人避,第一難行大碼頭。外班,即碼頭工人。
  • 《聽見 老巴縣》第八期:非泡不可的溫泉之鄉
    南塘溫泳位於南溫泉公園正門左側,因溫泉附近有觀音寺,所以被稱為觀音寺溫泉,也就是乾隆《巴縣誌》中排名第一的溫泉。如今這裡已經建成園林式建築群,浴室有110間,遊泳池有室外大池、室內池、兒童池各一個,足夠容納各方賓客享受溫泉浴。南溫泉常年水溫39-42℃。其水質堪與臨潼華清池媲美。
  • 重慶「最古樸落寞」的古鎮,素有「長江第一旱碼頭」之稱
    絲絲小雨,將古鎮的石板路淋得溼漉漉的,呼吸著霧都鄉村溼潤的空氣,順著石板路,我走進了豐盛古鎮的巷街,去尋找歲月留給這座古鎮的痕跡,傾聽古鎮的過去。石板路蜿蜒曲折,將古鎮上的條條的小巷連接了起來,形成了古鎮獨特的交通網絡,連接起古鎮居民的鄉情親情,構畫了古鎮居民的生活畫卷。
  • 暢通「旱碼頭」 優化「公轉鐵」——陝貨「通江達海」勢頭強勁助力...
    新華社西安12月10日電(記者張斌)前11個月,貨物發送量突破2億噸,58次刷新單日裝車歷史紀錄,貨運收入同比增加73.2億元……記者近日從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通過不斷暢通「旱碼頭」,優化「公轉鐵」,來自陝西的煤炭、石油、澱粉等貨物「通江達海」能力增強,為陝西經濟注入強勁復甦動力
  • 《聽見 老巴縣》第五集:名傳千古,風骨擔當,巴縣史上的人傑
    一時間,人們爭相閱讀《革命軍》,交口讚譽它應成為「國民教育之第一教科書」。 在中國面臨封建主義的壓制和列強驅迫的處境下,鄒容無情揭露清王朝是國內被壓迫民族的監牢是帝國主義忠實的走狗。主張堅決地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國。
  • 湖北屈家嶺遺址發現長江中遊最早旱作物粟遺存
    原標題:湖北屈家嶺遺址發現長江中遊最早旱作物粟遺存  記者7日從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湖北屈家嶺遺址考古發現取得階段性成果,這一遺址出土距今約5600年至5300年的33粒炭化粟粒。植物考古工作者認為,這是長江中遊經測定證實的最早的粟遺存,是北方旱作農業傳入長江中遊的最早證據。
  • 長江湖北段重要碼頭岸電全覆蓋 船舶靠泊「零排放」
    湖北日報訊 (記者彭一葦、通訊員鄒平、吳舒)12月22日從國網湖北電力獲悉,國網湖北電力已在長江沿線湖北段完成259套岸電設施的安裝調試及上網投運,重要碼頭岸電設施已全覆蓋,船舶在這些碼頭停靠,將不再燒柴油發電,而是接通岸上的電源,既降低用能成本,又大大減少港口城市空氣汙染。
  • 最寬環線本月畫圓 武漢第十一座長江大橋靜待通車
    武漢市四環線全線分為吳家山至沌口段(西四環)、沌口長江大橋、龔家鋪至中洲段(南四環)、北湖至建設段(東四環)、青山長江大橋、武湖至吳家山段(北四環)等6個新建段和武漢繞城高速公路中洲至北湖改擴建段(與繞城高速共線段)。  6個新建段中,西四環、沌口長江大橋和南四環已建成通車。東四環、北四環、青山長江大橋建設正抓緊收尾。
  • 踐行囑託開新局丨長江流進南通「第一站」,沙鷗翔集水雲間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合理整合沿江岸線資源,落實長江流域十年全面禁捕要求,加快建設夾江兩岸生態廊道、沿江景觀防護林帶、溼地生態系統。」如皋市長江鎮黨委書記盧志敏說,在不斷做實長江大保護的基礎上,發展好生態經濟、循環經濟,高質量建設長江口綠色生態門戶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