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長江第一酒鎮」,到底有多香?

2020-12-22 微派遊記

中津梁,城往事,沙飄香!

▲ 華燈初上的重慶市白沙鎮。

重慶,是江城、山城、霧都,是江湖碼頭、火鍋之都、美女之城,更是一幅山環水繞的水墨長卷、一部跌宕起伏的天人交響

▲ 俯瞰重慶主城區的「高樓森林」。

在這裡,摩天大廈與褶皺山地共舞、吊腳古樓與渡口碼頭相接,現代化的橋梁、隧道、鐵軌、商場、港口與中世紀的廟宇、祠堂、民居、古渡纏綿交織,立體而奇幻。

▲ 8D立體重慶。

於是,江湖人稱「8D重慶」

重慶的瑰麗,不止網紅的主城,更在於其8.24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延展、3124.32萬人的煙火世界、海拔73至2796米的起伏變奏。

大江、大山之下,還有層層遞進的支流、支脈,這也造就了這樣的圖景:每一座下屬區、縣、鎮,都是一座縮小版的重慶

▲ 重慶市江津區「幾江半島」。

而眾多「小鎮」中,白沙可能是最特殊的那個。

她依偎的大河跟主城一樣,是滔滔東流的長江;她的城鎮人口超過了10萬,總人口超過30萬,為重慶第一大鎮、長江入渝的西大門

▲ 白沙鎮新城區。

歷史上的白沙,更是小鎮中的王者:一個世紀之前,她是名震大西南的「川東第一鎮」「四川巨鎮」繁華程度甚至超過江津縣城數倍

這個小鎮,抗戰時期作為大後方,庇護了諸多文人名士;這個小鎮,在鼎盛時期,甚至還影響了全中國的酒桌;這個小鎮到今天,還影響了一代人酒桌上的胃口和選擇。

▲ 見證歷史風雲的 「小山城」白沙鎮。

一個小鎮,她何以如此傳奇?

01 山水江湖

從重慶主城到小鎮白沙,長江串聯了一段天然山水走廊:兩岸青山為畫屏,中間碧水是玉帶。這段江水串聯的重慶、江津、白沙,則恰好是三級行政區的中心,它們等級不同,但景觀格局卻驚人地相似。

▲ 重慶主城、江津區、白沙鎮都緊靠著長江。

重慶版圖大致呈「丁字形」——東北-西南一橫,是由長江穿越七曜山、大婁山所在的平行嶺谷所塑造;西北-東南一豎,則是由是由烏江橫切武陵山區所構建。

長江構成了重慶的主動脈,烏江加上嘉陵江、渠江、涪江、龍溪河、小江、大寧河、綦江等次級水系,又構成了支脈。此外,重慶還有成千上萬條更細的溪流,它們仿佛樹枝那樣,在一次次交匯中完成升級,最終匯入粗壯的主動脈。

▲ 蜿蜒在山區的溪水,直接奔向長江。

白沙雖小,也擁有壯闊的山水氣象。

她的「母親山」是四面山。山北坐落著白沙鎮,山南則是貴州習水縣和茅臺鎮。這片碧綠而破碎的丘陵,擁有重慶乃至西南地區最密集、顏值最高的丹霞景觀,數股流水飛瀑,從山巔出發,沿著山路蛇行,每遇陡峭處都會形成「碧水丹崖」。

▲ 重慶江津四面山和水口寺瀑布。

顏值爆表的高山,又孕育了白沙的母親河驢子溪,當地人俗稱「驢溪」。經考證,驢溪之畔,不產驢、不吃驢、不跑驢,它原本其實叫「梨子溪」,後來以訛傳訛就成了「驢子溪」。這只是一條發源於重慶、四川交界處的涓涓細流,總長度不過40餘公裡,但規格一點也不低——它也是是直接匯入長江的支流。

▲ 細細的驢子溪與萬裡長江交匯於白沙鎮。

就像重慶的母親河嘉陵江與長江交匯,形成的「渝中半島」那般,驢子溪與長江交匯,也形成了「驢溪半島」

面朝大江一側,水畔有朝向東方的沙嘴,成為優良的碼頭,當地人稱「朝天嘴」,向下遊約100公裡處就是另一「朝天」之地——重慶「朝天門」

▲ 流光溢彩的重慶渝中半島。

日頭晴好的一天,一艘滿載客商或貨物的船隻,即將登陸,陽光照在碼頭沙灘,剛從艙中探出頭的人抬頭遠望,眼前的江灘碼頭泛著銀光。看到這個背靠青山、面朝大江、沙灘銀白之地,他們異常興奮地說道:「真是個好地方,就叫她白沙吧!」

在這樣的舞臺上,古鎮白沙像穿山越嶺的長江那樣,演繹了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的風雲歲月。

▲ 穿梭於長江碼頭,是白沙人的日常。

02 煙火歲月

以長江為軸線,白沙恰好位於兩座重鎮的中點位置,她的上遊是「酒都」瀘州、下遊是「山城」重慶;長江南北的支流,又將軸線擴大為水網,白沙的位置,又處在滇、貴、川、渝四省市的水運樞紐處。

山情水勢讓這裡的街巷高低錯落,遠觀或俯瞰,眼前幾乎就是一座迷你版重慶

▲ 長江邊的穿鬥式民居。

▲白沙鎮一半是古典、一半是新興▼

▲ 白沙鎮新區夜景。

小鎮|見證大歷史白沙還有個更地道的稱呼——白沙壩。壩,是西南地區對山間平原或平地的專稱,更著名的有沙坪垻、巫家壩。彌足珍貴的「壩」,比崎嶇的山區更早迎來文明曙光。

▲ 白沙鎮所在的平壩,被稱為「白沙壩」

考古發現告訴我們,白沙壩至少在漢代就已出現人煙。燦爛的盛唐文明也幾乎可以與時俱進地傳播到這裡:《太平廣記》明確記載了這裡有一座大聖寺,內有巨大木製佛像,香火旺盛。可見,唐代白沙鎮一帶,就已擁有相當的人口規模。

時間來到北宋。長期的繁榮發展,終於讓白沙正式建鎮。北宋地方志《元豐九域志》記載,雍熙四年(公元987 年),江津縣有七鄉、十四鎮,白沙鎮為其中之一。從那時算起,白沙的歷史已經至少有1033年,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古鎮。

她因水而生,也因水而興。

▲ 白沙,因水而興的古鎮。

因水運樞紐地位,明朝在這裡專門設水驛管理機構,她從那時起成為川南、貴州、川東之間的水運咽喉,是運輸川糧、川鹽、川酒的重要港口。

水運也促進了這裡的實體經濟發展,清朝中葉,白沙從一個交通樞紐發展成為綜合性商埠。道光年間開始,鎮上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會館,誕生了各類行會組織。

1929年出版的《古今地名大辭典》這樣介紹白沙:「大江津渡處也……每逢趕場,四方八面有幾萬人來此貿易。」白沙,既是江中要津渡口,又是貿易集散地,大的交易活動動輒數萬人的規模,其繁華程度可見一斑。

▲ 白沙古鎮朝天嘴老碼頭。

白沙之繁盛,甚至一度超過江津——1936年出版的《四川經濟調查》的作者這樣寫道:「白沙鎮,濱長江南岸,水運一日可達重慶,數十年前,商務之繁盛,遠過於江津縣城數倍。」正因為經濟基礎雄厚,歷史上的白沙還曾擔任江津縣城的駐地

小鎮|承載大文化她不僅是經濟商埠,也是文化重鎮。

▲ 民居灰瓦與長江碧水形成鮮明對比。

擁有400多年歷史的朝天嘴碼頭,是川江河段唯一保存完好、至今仍在使用的古碼頭。碼頭直通古鎮的中軸和心臟——東華古街,至今仍是一條長2500米、寬3米的青石板路。主街之外,縱橫交織的巷道、沿街林立的房屋,依然古色古香。

▲ 吊腳樓群一直延伸到碼頭。

川東或巴渝特色的古民居在這裡可以看到成片分布,最具代表性的是建在山水之間的吊腳樓群。全國吊腳最長的民居就坐落在白沙鎮。

抗戰時期重慶成為陪都,西遷的的上百個機關、學校被安置進白沙壩,這裡由此也成為「四川文化四壩」之一。

▲ 白沙古鎮全景鳥瞰。

創始于洋務運動時期的名校聚奎中學,就坐落在白沙鎮黑石山上。這座百年名校,幾乎集中了白沙古鎮的文化精華。30多年間,這裡先後培孕育英才5萬多人,其中包括著名詩人、重慶大學創始人之一吳芳吉,原中國科學院院長周光召,曾率中國女排獲「五連冠」的功勳教練鄧若曾等。

▲ 黑石山中的聚奎書院,美如風景園林。

重慶擔任陪都期間,不少文人名士如陳獨秀、馮玉祥、梁漱溟、文幼章等紛紛來到這裡講學。

歷經百年滄桑,白沙留下了抗戰歷史遺址50多處、明清歷史街區1萬多平方米。今天,這些古色古香的街巷又以重慶白沙影視基地的方式,煥發著新的青春活力。

▲ 許多山城題材影視劇在這裡取景。

這就是白沙,一座傳承著古老、也容納著新興的傳奇市鎮。

03 西南「第一酒鎮」

白沙之所以成就「四川巨鎮」地位,第一功臣是她的酒業

▲ 位於江津白沙鎮的江小白酒廠——江記酒莊。

在中國,尤其是西南美酒版圖上,蜀酒、黔酒猶如「臥龍鳳雛」,其實,還隱藏著一顆低調的明星——巴酒(或稱渝酒)。重慶地區的美酒,也曾經叱吒風雲,江湖地位曾不亞於隔壁的茅臺。

酒香最濃、酒坊最多的巷子,就位於白沙。

▲ 四省市交界之處,誕生了眾多美酒之城

清代文人趙熙留下的「略陽路遠茅臺儉,酒國春城讓白沙」詩句,說的是白沙美酒蓋過了茅臺。1909 年《成都通覽》曾列舉多類白酒品種,以產地命名的僅有白沙燒酒和茅臺兩款。

江津一帶流傳的民謠,形象地道出了古鎮與美酒的淵源「江津豆腐油溪粑,要吃燒酒中白沙。」

《白沙鎮志》記載:清朝初年,白沙鎮上就出現了一條「槽坊街」,槽坊就是酒坊——整整一裡長的幽深古巷,最盛時坐落著酒坊300多座

由此,重慶文化學者司馬青衫認為:「這是全西南有據可查的最早的白酒產業園。」

▲ 今日白沙鎮街景。

近代史料顯示,「白沙燒酒」的銷售價格,比其他品牌要高得多。從產量來看,出產於白沙鎮的白沙燒酒,年產超過1000 萬斤,遠超過同時期的茅臺鎮。甚至,茅臺酒的故鄉遵義一帶,在產量下滑的年份,每年還要從白沙吃進白酒230萬斤以上。

▲ 江津是晚清第一酒稅大戶,主要貢獻來自白沙燒酒。

清光緒元年,也就是1871年《江津縣誌》留下了「白沙燒酒稱最」的記載,其銷售範圍「上至成都,下銷宜昌、沙市各地」

晚清以降,白沙燒酒是重慶乃至整個川渝地區的第一白酒品牌。相應地,我們完全可以將白沙稱為「萬裡長江第一酒鎮」。誠如當時的文人筆記《蜀海叢談》所贊:「四川省著名巨鎮,產酒最富,商賈雲集……」

▲ 甘泉與純糧釀製的燒酒。

1915年《江津商業志》記載,這一年白沙酒業登峰造極,每日可出酒4.6萬斤。而同時期的《江津調查》一文稱:「除十分之一二供本縣需用外,十分之八九俱運銷遠地。」甚至,貴州的貴陽、赤水、桐梓、遵義等地也常常打出「白沙燒酒」招牌。

從當時至今不過70餘年,為何現在白沙燒酒已經默默無聞?

兵荒馬亂的歲月,導致了白沙燒酒的盛極而衰。1916年始,四川軍閥混戰,繁榮的商鎮白沙,很難逃脫各路軍閥的盤剝。眾多酒坊不堪重負而紛紛倒閉。部分工匠、酒商更是搬離鎮子。

▲ 青石板,泛著千百年歲月的包漿。

1934 年9月,一家鞭炮作坊不慎引發全鎮大火,槽坊街一帶變成廢墟,僅有9家槽坊倖存。極盛轉衰後,剩餘槽坊所產燒酒僅能滿足本地人日常消費,無法再遠銷四方。

04 續寫青春之歌

「白沙燒酒」品質之所以出眾,首要的秘訣在於本地特有的溪水和種植的高粱1936 年版《四川經濟月刊》早已道出溪水的奧妙:「緊鄰的驢溪河淺灘深谷,溪泉清冽,經科學化驗,認為系軟水,所含礦物質極微,故宜釀造,凡驢溪水所釀之酒以同容量之缸盛之,其比重恆輕於長江水所釀者數斤,且清可見底,長江水則雖經沙濾,亦不能見底,此為白沙產酒地理上之優點,用以釀酒,香甜味醇,品質極佳。」

▲ 重慶江津,秋天的高粱田。

除了驢溪水好,本地所產高粱品質極其出眾。白沙及附近地區的高粱,可通過便捷的水運集中於白沙碼頭。直到現在,隔壁貴州和四川瀘州的釀酒企業,還經常到白沙搶購質量上乘的高粱。

▲ 江小白在江津白沙鎮的高粱種植基地,核心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

白沙鎮火災發生19年後,也就是1953年,國營白沙酒廠掛牌。1956 年,鎮上倖存的數家槽坊完成公私合營,重新成立的「江津白沙酒廠」,保留了白沙燒酒的餘脈

▲ 已經是重慶市「非遺」的驢溪燒酒。

2011 年,白沙酒廠改制而來的驢溪酒廠,將「江津燒酒釀造技藝」申遺,並成功被列入重慶市「非遺」名錄。2016 年,主打清香型高粱酒的新興白酒品牌江小白保護性收購了驢溪酒廠

「江邊釀酒,以江為記。」

▲ 俯瞰江記酒莊廠房。

江小白的酒廠「江記酒莊」即在江津白沙。2013年,江小白開始下重功夫改擴建江記酒莊,到今天佔地已有76畝,年產能達10萬噸。「江記酒莊」如今所生產的單純高粱酒,即是重慶江津白沙的當代「地道風物」:

生萬物,孕育清冽溪泉與紅皮高粱;法自然,以山水土壤天道為師、匠心專注單一純高粱釀造工藝;化成典,滴滴瓊漿玉液,在醞釀蒸騰中化蛹為蝶;華天寶,天時、地利、人工三才合一,讓被遺忘的「西南第一酒鎮」再續絕世風華。

凌晨五點的白沙工業園區,釀酒師傅們陸陸續續走進江記酒莊,開始一天的釀酒工作。泡糧蒸煮、培菌糖化、入窖發酵、蒸餾出酒……從高粱到出酒大約需要十幾道工序:

▲ 從一粒糧食,到一滴酒,要經過多道神奇的轉化。

採用當地富硒土壤種植的紅皮高粱為單一原料,配合白沙當地清洌軟水,在青石板窖池中純淨髮酵,傳承精益釀造蒸餾工藝提香去雜,使酒體獲得了更多風味物質。

▲ 好酒不用說太多,高舉一杯人間煙火。

每天從這裡出廠的酒,被運往全國各地以及印度、韓國等27個海外市場,在新一代飲酒人的碰杯中,勾勒出新的味道和飲酒文化

▲ 創新果酒,是延續百年的傳統。

在一瓶瓶「江小白」從白沙往全國乃至全世界時,世界各地市場潮酷文化也在不斷湧進這座古鎮。在江記酒莊,全球頂級大師的塗鴉作品成為來訪者的打卡拍照聖地。

▲ 江記酒莊的塗鴉牆。

這座國際化的當代中國酒莊,由一群來自全球各地的熱愛酒文化的年輕人共同打造。而擁有500年釀酒歷史的白沙鎮,是江小白與江記酒莊的靈魂所在,如今也在重現榮光。

1200多年前的唐朝,流落巴蜀的杜甫收到捷報後吟道:「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 航拍長江三峽之一的重慶瞿塘峽。

青春作伴、放歌飲酒,一覽三峽風情,從巴蜀回到中原——這是詩聖的旅程,也幾乎是古鎮白沙的寫照。白沙所在的川江兩岸,向來是集自然美景、風雲歲月與青春之歌為一體的傳奇之地。

▲ 「白沙八景」,是古鎮上的網紅打卡地

歷經磨難,火種猶存。命運波折的酒坊,就像蜿蜒的川江一樣,縱有再多的山石和險灘,也勇往直前——只要用心耕耘,一度失傳的佳釀,依然可以重新再度飄香

▲ 長江三峽,輕舟已過萬重山。

昔日「第一酒鎮」,正在涅槃重生;新的青春傳奇,江小白將會繼續書寫。

相關焦點

  • 萬裡長江第一磯燕子磯,是南京最被低估的一處名勝
    燕子磯位於南京市棲霞區觀音門外,作為長江三大名磯之首,燕子磯有著「萬裡長江第一磯」的稱號。燕子磯是巖山東北的一支,海拔36米,山石直立江上,三面臨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飛,故名為燕子磯。在古代是重要渡口。燕子磯上有一座六角重簷攢尖頂小亭,明晃晃的黃色琉璃瓦格外顯眼,這就是御碑亭。亭內所立石碑碑樣鐫刻的「燕子磯」楷體大字為乾隆帝御筆,御碑亭之名由此而得。史載,康熙帝、乾隆帝下江南時,多次登臨燕子磯,不僅為燕子磯題字,還留下好幾首御製詩。磯,水邊突出的礁石。
  • 20秒俯瞰「萬裡長江第一磯」
    2020-09-11 18:36圖文來源: 紫金山新聞 歷時50天的提檔升級施工後,南京燕子磯公園於9月10日正式開園,草木蔥蘢、江風浩蕩、百舸爭流,全新亮相的「萬裡長江第一磯
  • 萬裡長江第一港,鄭和七下西洋起錨地,鮮為人知的瀏河古鎮
    入口外面東側有一個小型的停車場,免費停車。北入口進去後就是中心北街,西側是瀂漕塘,塘西是河西街。瀏河古鎮就是指這「兩街一塘」,及臨街的八十幢明清時代的木結構古建築。雖然這裡曾經是萬裡長江第一港,也是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歷史是很輝煌的。但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有一些商業開發但效果不大,遊客比較少,景區維護一般。
  • 萬裡長江第一大江心洲,你知道在哪裡嗎?
    不過,在我國也有這樣一個島嶼,它是萬裡長江第一大江心洲,同時也是長江中第二大島,而這個島嶼就是揚中島。 然而揚中島的人口密度卻很高,在331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便有28萬人。雖然這人口只佔全國總人口的五千分之一,但是在揚中島,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裡超過了875人。所以由此可見,揚中島呈現一個人多地少的趨勢。
  • 貴州發展強勁的鎮,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還建了機場
    多彩貴州,這個全國旅遊人數最多的大省,去年旅遊接待人次9.6億多,居全國第一!而其中有一個「最有錢」的鎮,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還建了機場!想必大家已經猜到是哪個鎮了,它就是茅臺鎮,是個家喻戶曉的小鎮,因茅臺酒而聞名。
  • 江蘇一處公園火了,人稱「萬裡長江第一磯」,門票10元口碑超好
    長江是我國最長的一條河流,在這漫長的河道兩岸,有著無數的美景,或是各種各樣的自然景觀,或者是一些和長江有著關係的人文景觀,大多數的景區都吸引來很多旅遊愛好者,在這些景區裡感受長江兩岸的盛景,長江穿過很多的省份,其中也包括了江蘇,為江蘇帶來了很多著名的景點,使江蘇的旅遊資源更加豐富,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
  • 「泉香而酒洌」還是「泉洌而酒香」?
    問題是:為什麼是「泉香而酒洌」而不是「泉洌而酒香」? 說實話,我教了很多次《醉翁亭記》,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一個問題,而且我從未預設過這樣的一個問題,也就一時解答不了這個問題。
  • 萬裡長江第一磯,南京燕子磯!
    燕子磯位於南京市棲霞區觀音門外,與馬鞍山采石磯和嶽陽城陵磯並稱長江三大名磯。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臨空,勢如燕子展翅欲飛,故名為燕子磯。「燕磯夕照」為清初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唐朝詩人李白曾被燕子磯的山色吸引後登臨磯頂,以石為樽,江水為酒,把酒問天,結果吞江醉石,為燕子磯留下了一個「酒樽石」。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時,均在此停留。乾隆在此書有「燕子磯」碑。燕子磯公園非常值得遊覽,風景優美,人也不多。登上磯頂看著腳下江水,驚濤拍岸,心中豪氣頓生。燕子磯是觀賞江景的絕佳去處。
  • 《聽見 老巴縣》第十一集:大鎮豐盛,長江第一旱碼頭
    今天在重慶市巴南區東部,距重慶市區60公裡的地方,便坐落著一處長江第一旱碼頭——豐盛古鎮。豐盛場鎮始建於宋朝,興於明清。明清時期,位於巴縣、南川、涪陵交界處的豐盛,一腳踏三縣,為聯絡巴、蜀、黔三地的重要驛站和貨物集散地。也因此,商賈雲集,形成了擁有多條街道的大場鎮,成為古代巴縣旱碼頭之首,素有「長江第一旱碼頭」之稱。
  • 山東人喝酒有多厲害?他們的好酒,叫做八大金剛
    眾所周知,山東人啥都大,個頭大、饅頭大、蔥也大,而山東人的酒量更是大大大……山東人到底有多能喝呢?其他地方的名酒叫作:川酒六朵金花,豫酒六朵金花,徽酒4朵金花。這一圈下來,都叫金花,含蓄不張揚,給人一種大家閨秀的感覺。
  • 近日「告急」的鄱陽湖,對長江中下遊的城市影響到底有多大?
    據有關專家推斷,按照這個上漲速度,鄱陽湖的面積極有可能超越青海湖,由中國第二大湖短暫躍居「中國第一大湖」,而長江下遊城市的防汛壓力也隨著鄱陽湖面積的擴大在不斷增大。▲ 2020年7月11日,水位持續上漲的鄱陽湖,上圖為鞋山、下圖為南昌南磯鄉水域。 圖/人民視覺為什麼是鄱陽湖?
  • 萬裡長江第一磯——南京燕子磯
    湖南岳陽城陵磯、安徽馬鞍山采石磯和南京燕子磯因景色秀麗、人文景觀豐富而被譽為「長江三大名磯」。今天首先說說南京燕子磯。燕子磯是直瀆山探入長江的一塊巨大巖石,因其三面凌於水上,猶如燕子展翅而得名燕子磯。由於可以一定程度地俯瞰長江,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也大多喜歡登臨燕子磯吟風弄月、憑弔懷古,故而留下許多碑刻摩崖和逸聞傳說。
  • 白酒有哪些香型?為什麼醬香型茅河典藏酒,沒有酒「味」?
    白酒有哪些香型?為什麼醬香型茅河典藏酒,沒有酒「味」?白酒是我國的傳統而獨具的產品。特別是醬香型茅河典藏酒;複雜有特殊的釀造風格,在60年代中期,對我國白酒的香型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通過對酒內香味成分的剖析,香氣成分與工藝關係的研究,並經釀酒界和專家認可。
  • 湖北有一古建築,號稱「萬裡長江第一閣」,屹立江心700多年不倒
    在湖北鄂州市有一座古建築,人們稱之為是「萬裡長江第一閣」。這座古建築,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令世人驚嘆,它就是-觀音閣。觀音閣其實是屹立在一塊巨型的礁石之上,這塊大礁石就是有名的龍蟠磯,它距離岸邊有200米左右。
  • 武漢三鎮,最有發展潛力的是哪個鎮?誰才是三鎮的「領頭羊」?
    這麼大一個城市自然要分區才好進行管理,都說武漢是由三鎮組成的。其實這是民間的說法,從行政區劃的範圍上來看,武漢共有13個行政區,比一般的中小城市甚至大城市的行政區劃都多了不少。武漢三鎮是一種籠統的劃分,因為武漢位於長江和漢水的交匯處,由此隔江分成三塊地方,分別是漢口、武昌和漢陽。
  • 長江最深的地方在哪裡?到底有多深?
    長江和黃河一起並稱為我們的「母親河」,是我國最長的河流,滾滾長江自西向東橫貫中國中部地區,從古至今奔流不息,孕育了上下五千年無數華夏子孫。長江全長6300多公裡,是亞洲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
  • 江蘇一市,鑑真在此東渡,長江三鮮引人垂青,名字由來有段故事
    文/史間一壺酒在我國,以港口命名的城市不多,張家港算是其中比較有名的一個。張家港隸屬江蘇省蘇州市,是我國縣域經濟發展中的佼佼者。唐宋年間,香山和鎮山之間有一澗谷流漕,終年澗水不絕,如遇大雨,山洪直衝流漕所在東江灣沙,形成水渠。這條水渠後來竟成為聞名中外的「張家港」。明萬曆元年(1573年),有張南山者在此花錢買券,開發圩塘,流渠旁邊遂形成村落張家埭。
  • 百裡洲:長江最大的江心島,此地百裡橫江,曾是楚國丹陽聚
    當前,我國南北方已全面進入主汛期,加之盛夏南北方均有多雨區,江河洪水將呈現多發頻發趨勢。近日,一些河流站點出現超過1998年洪水的水位。長江沿岸各地已全力迎戰汛期。百裡洲,位於長江中遊荊江段首段,是萬裡長江第一大江心洲,因環江堤防長74公裡,合百餘華裡,故俗稱百裡洲。這裡是千年泥沙淤積而成,曾有九十九洲,後又連出一個整體,聳立於江心。現在百裡洲屬於枝江市的一個鎮。百裡洲歷史悠久,從出土的石錛、石斧、石網墜等文物來看,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居住,東晉時期枝江縣府即在百裡洲設立縣治。
  • 頂級酒到底什麼味兒?
    稱得上「頂級酒」的,無疑是價格昂貴,廣受各知名酒評家讚譽的葡萄酒。相信有人與筆者有著同樣的疑惑——這些動輒以天價售出的葡萄酒,嘗起來到底是什麼味兒呢? 雖然筆者清楚的了解,這20款葡萄酒之所以昂貴,並不單單是因為其品質和口感,還可能涉及到知名度、歷史或文化意義等諸多因素。不過既便如此,好奇心的驅使還是讓我忍不住去探究。
  • 《慶餘年》:讓範閒走紅的「萬裡悲秋常作客」,原來大有來頭?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的這首《登高》,筆者相信很多人都會背,也大致能分析出它的意思。但是,你能說出這首詩究竟有多好嗎?其中包含的感情有多深嗎?如果不知道的話,沒關係,咱們下面來一起探尋一下這首詩背後的深層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