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巨頭搶灘登陸氫能市場 氫能改變遊戲規則

2020-12-27 中投顧問

  日前,英國石化巨頭英力士與韓國現代汽車達成協議,將在氫能領域展開合作。無獨有偶,此前,bp也官宣了與丹麥風電企業沃旭能源的氫能合作。另有殼牌在中國的首個商業化氫能項目11月中旬落戶河北張家口。一系列動作表明,國際大型油氣企業正加速在氫能市場「跑馬圈地」。

  氫能改變遊戲規則

  英力士公司表示,氫能技術已經成為化石燃料公司未來業務的「核心」,是「遊戲規則的改變者」。

  根據英力士與現代汽車的合作協議,英力士將向現代汽車供應氫燃料,後者則提供燃料電池技術,幫助英力士敲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大門。同時,雙方還將共同研究氫氣生產和應用前景,並進一步探索全球範圍內氫能技術的潛在商機。

  現代汽車表示,其擁有豐富的氫燃料電池專業知識和數十年的開發經驗,英力士擁有強大的石化業務和燃料供應能力,通過合作可實現協同效應,助力氫燃料電池加速實現商業化生產。

  《金融時報》指出,從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過渡,使得燃料生產商和汽車製造商必須重新建立新的供應鏈。對計劃推出氫燃料汽車的汽車製造商而言,確保穩定、可靠的氫燃料供應是促進此類車輛順利推廣的關鍵,這也成為英力士這樣的石化生產商的新機遇。

  目前,英力士子公司Inovyn是歐洲最大的電解運營商,年產氫氣30萬噸,不過都是化學業務的副產品。今年11月,英力士曾宣布,將在歐洲大規模建設制氫裝置,通過合作開發一個以歐洲為基地的可靠的氫氣供應鏈,目前已經參與了幾個氫氣開發項目,以獲取碳基能源和其它原材料。

  英國《衛報》指出,打造低成本氫氣供應鏈,是英力士謀求轉型的關鍵一步。

  制氫暫時離不開油氣

  英力士的氫能布局只是油氣行業「逐氫」的一個縮影。短期內,氫能行業還離不開化石燃料。目前,基於可再生能源的綠氫生產成本約是基於化石燃料的灰氫的4倍左右,基於灰氫但配合了碳捕捉和封存(CCS)技術的藍氫生產成本位於中間。西班牙油氣巨頭雷普索爾技術和企業風險執行總監JaimeMartinJuez表示:「油氣是助推和引領氫能經濟成長的支柱之一。」

  今年6月,雷普索爾宣布投資6000萬歐元在西班牙北部建造一座風電制氫工廠,但該工廠同時將與附近的煉油廠配合,利用CCS技術幫助後者生產藍氫。

  今年11月,殼牌也開啟了其在中國的首個商業化氫能項目。該公司與張家口市交通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宣布成立合資公司,投建2萬千瓦裝機的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和加氫項目。

  殼牌執行長範伯登表示:「到2050年,我們所出售的能源中仍會有油氣,但大部分將是低碳或無碳燃料,如氫氣。」

  bp在氫能領域也是動作頻頻。今年5月,bp宣布投資270萬澳元探索在西澳建設綠氫出口設施的前景,同時尋求合作夥伴在德國建立氫能網絡。11月,bp又與沃旭能源達成了綠氫生產合作項目,將在bp位於德國西北部日產能8.2萬桶的Lingen煉油廠生產氫氣,沃旭能源位於北海的風電場將負責供電。該項目預計2024年投產,初期將包括一個裝機50兆瓦的電解槽,每小時可生產一噸左右的氫氣,年產量約9000噸,每年可減少8萬噸二氧化碳,相當於德國4.5萬輛汽車的排放量。

  根據bp2050淨零排放戰略,其計劃到2030年在某些地區的藍氫和綠氫市場中佔據10%的份額。

  油氣企業「逐氫」有先天優勢

  《華爾街日報》撰文稱,油氣公司在制氫方面有兩大優勢,其一是精煉和石化能力,其二是管道基礎設施。這使得他們在推進氫能業務方面具備了一定的「先天優勢」。

  清潔能源和能源智能技術投行野村精品的董事總經理OlavJunttila表示:「大規模使用氫氣不僅需要建造和運營生產設施,還需要壓縮、運輸、分配和轉化設施,油氣公司通常在這些領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且技術能力突出,能夠迅速轉移業務重心,從而比其他企業更容易在氫能市場站穩腳跟。」

  國際能源署指出,油氣公司在制氫領域擁有重大機遇,尤其是涉及CCS技術的藍氫項目。數據顯示,藍氫生產成本約為2.35美元/千克,綠氫生產成本約為3-6.5美元/千克,而灰氫生產成本僅為1.75美元/千克。

  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分析師MartinTengler表示,未來20年,氫氣成本仍將高於天然氣,這是因為製造工藝通常涉及化石燃料,而相較於綠氫,灰氫和藍氫則更具成本效益,「這是油氣公司機會所在」。

  由於氫氣的特殊性質,其很難大規模存儲,也不方便通過公路或輪船運輸,但在管道中的流動速度卻比天然氣快3倍,這使得油氣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管道布局氫氣供應。

  BNEF指出,短期內,氫氣的利潤肯定比不上天然氣甚至可再生能源,但改善、更新後的現代化基礎設施則可以從側面提高氫氣的成本競爭力。預計到2030年,如果在氫能基建領域累計分配1500億美元的補貼,將使綠氫生產成本降至2美元/千克;到2050年,某些地區的綠氫生產成本甚至可能降至1美元/千克。

相關焦點

  • 95家跨國企業在中國布局氫能 搶灘中國!
    原標題:95家跨國企業在中國布局氫能 搶灘中國!  【香橙會研究院點評】空氣化工產品不僅在江蘇如皋、山西長治、江蘇南京、北京、浙江海鹽、河北張家口等地有所布局,而且也參與到四川成都、山東濰坊等地的加氫站項目中,對外銷售氫氣,亦或是輸出氫能裝備及相關配套服務。從結果看,在北京-張家口以及山東的市場拓展相對成功。
  • 大連自貿區氫能規劃公開招標,嘉興長三角氫能產業促進會揭牌
    2、長三角氫能生態產業創新合作論壇舉行,嘉興市長三角氫能產業促進會正式揭牌近日,由嘉興市政府、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主辦的嘉興「科技·人才月」系列活動——長三角氫能生態產業創新合作論壇舉行。論壇以優化長三角能源結構、推動長三角氫能社會發展為目標,旨在為各界提供氫能產業、技術前沿的交流平臺,將長三角建設成為氫能產業重要基地。
  • 佛山科技學院:全力支持氫能產業,積極推進氫能專業博士點申報
    1月4日,據佛山科技學院官網消息,近日,佛山市副市長到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江灣校區,為材料科學與氫能學院100餘名師生進行了講課。佛山科技學院在講課中,佛山市副市長結合當前佛山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爭當廣東全省地級市高質量發展領頭羊的實踐,以「佛山推動氫能產業率先發展的四種精神」為主題,深入介紹了世界氫能源發展的歷程、技術應用及未來發展,回顧了佛山氫能產業從起步發展、跨越發展到全面發展的三個歷史階段,總結出推動佛山氫能產業走在全國前列的「五個率先」。
  • 2500輛垃圾車合作終止,氫能汽車第一股尼古拉變成「獨腳獸」
    但對於一家沒有產品、依靠商業模式預期支撐估值的氫能第一股尼古拉來說,這就算是個壞消息。畢竟,氫能燃料電池汽車本質是製造業,貨幣潮水退去,沒有產品、沒有巨頭公司站臺、又缺少市場訂單加持的尼古拉如同裸泳! 2020年歐洲多個國家發布國家氫能產業規劃或氫能發展路線圖,氫能與燃料電池在全球範圍內政策預期確立。美股市場幾隻主要的氫能與燃料電池概念股一改多年頹勢,一路上揚。
  • 歐盟國家就氫能戰略路線展開對峙 或淡化「可再生氫能」概念
    財聯社(上海,編輯 史正丞)訊,當地時間周五,歐盟27國代表將繼續就建設歐洲氫能市場展開磋商,但會議的焦點正逐漸轉向對於氫能戰略標準的定義。需要解釋的是,在今年7月發布的《歐盟氫能戰略》中,明確給出了2030年前可再生氫電解設備產能達到100萬噸的目標。歐盟同時也表示,將支持從化石氣體中提取低碳氫,並進行碳封存和儲存,以在短期內擴大生產規模。歐盟各國代表將在周五討論這些計劃,以期為12月的能源理事會會議給出一個大致的結論方向。
  • 政策解讀:佛山南海氫能規劃發布 南海區氫能產業布局現狀及發展前景
    ,將氫能塑造為南海名片,營造氫能產業良好發展氛圍,助力氫能產業集聚發展。(2)物流加氫站佛山市物流發達,尤其是南海區,是珠三角重要的物流集散地,擁有多個物流園區和眾多專業市場,登記上牌物流車 5 萬多輛。物流車單車日行駛裡程約 300-500 公裡,服務區域相對穩定,是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的重要方向和領域。
  • 日本進入氫能發展新時代
    白井俊之在日本氫協會(JH2A)最近的一次啟動會上表示:「我們希望看到在各個領域進一步利用氫能的積極舉措。」該協會旨在開發氫供應鏈,促進氫能更多利用。  新的氫運輸途徑即將打通  液態氫的運輸屬於日本無二氧化碳氫能源供應鏈技術研究協會(HySTRA)的試點項目的一部分。
  • 曼胡默爾加入全球氫能技術CEO聯盟 成為國際氫能委員會Hydrogen...
    · 領先公司在全球範圍內促進氫基技術發展的倡議不斷增多  · 對燃料電池和氫氣進行投資,以促進退出化石燃料和核電  德國路德維希堡,2020 年 8月19日——全球領先的過濾解決方案專家曼胡默爾加入國際氫能委員會
  • 美錦氫能科技產業園落戶嘉興港區 打造氫能產業技術及裝備製造高地
    美錦氫能科技產業園落戶嘉興港區 打造氫能產業技術及裝備製造高地 發布日期:2020-05-08 08:11 信息來源:嘉興日報瀏覽次數:   昨天上午,嘉興港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與山西美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國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籤訂投資協議,美錦嘉興氫能科技產業園項目正式落戶港區。
  • 2020年中國氫能城市競爭力30強排行榜
    氫能源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之一,被視為有可能改變人類未來能源利用模式及影響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技術。日前,TrendBank勢銀髮布中國氫能城市競爭力30強榜單。據悉,榜單根據加氫站基礎設施、氫能產業基礎、氫能相關政策以及財政、人口、科研基礎情況對相關城市進行評分。
  • 濱化集團發布氫能戰略,聖圓能源採購20臺華菱星馬氫能牽引汽車
    2、內蒙古聖圓能源與華菱星馬戰略合作,採購20臺氫能牽引車近日,華菱星馬與內蒙古聖圓能源集團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正式籤約,根據此次雙方籤署的框架協議,內蒙古聖圓能源集團向華菱星馬採購20臺氫燃料電池牽引車,華菱星馬為內蒙古聖圓能源集團提供最優惠的商務政策以及穩定、持續的服務,雙方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共同開發市場
  • 「碳中和」成功實現的關鍵:氫能在工業領域的應用
    在「十四五」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內,氫能將會在我國工業領域減碳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碳中和情景下工業領域的氫能發展機遇     當前,氫能主要應用於工業領域,如煉油、氨生產、甲醇生產、煉鋼等,絕大部分氫能來源於化石燃料。這裡面煉油和氨生產對氫氣的使用量最大,大約能達到33%和27%。鋼鐵行業目前用氫量較少,僅為3%左右。
  • 專家建議:打造氫能「無碳城」和「綠氫」經濟帶
    (1)氫燃料電池汽車截至2019年,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為10409輛,以豐田Mirai和現代NEXO為主;美國、歐洲和日本是全球的最大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韓國在2019年初發布其「氫能經濟發展路線圖」,旨在大力發展氫能產業,引領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和燃料電池市場發展。其計劃以現代等汽車企業為依託,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國內的普及;到2022年,將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和公交車保有量分別從2019年的2000輛和200量增至15000量和1000輛以上。
  • 氫能成為實現碳中和的最終解決方案!低成本制氫只是其中一環!
    澳洲政府將在本月23日給予該方案「重大項目」地位,準備用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創造綠色氫能,讓澳洲從煤炭出口大國,轉型為綠色氫能出口大國。被稱為「未來能源」和「終極能源」的氫能已經成為近兩年的一個熱門話題,在各個國家都成為了重點發展產業,在國際上,美國、歐盟、日本都出臺了相應的氫能戰略規劃,日本甚至提出了「氫能社會」的宏大構想;在國內,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投等能源央企紛紛入局氫能產業鏈,多個地方政府出臺了氫能發展方案和扶持政策。
  • 山東青島大步奔向氫能時代
    《規劃》劍指打造「東方氫島」,提出在未來10年完善氫能產業鏈體系,打造國內重要的氫能產業基地,將青島打造成國際知名的氫能城市。  一場全球角力的競速  氫能正在以難以想像的速度改變和塑造人類文明的進程。這是全球能源格局和產業格局的角力賽。  近日,法德已計劃在今年底前正式啟動與氫能源相關的「歐洲共同利益重大項目」。歐盟7月發布《歐盟氫能源戰略》,並成立「歐洲清潔氫聯盟」,計劃到到2050年將氫能在能源結構中的佔比提高到12%至14%。
  • 全力推動行業龍頭企業參與大連氫能產業發展
    該合資公司註冊資本500萬美元,生產林德加氫站系統的核心設備--單機IC90離子壓縮機和雙機IC90離子壓縮機,產品處於全球技術領先水平,產品主要面向中國、日本及韓國市場。10月13日林德公司來訪大連表示,將積極參與本市氫能產業發展,打造示範項目,助推大連市氫能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 雷憲章:歐洲的氫能戰略,我們借鑑什麼?
    儘管德國幾大汽車公司最終偏向純電動汽車,但歐洲並沒有放棄發展氫能產業,歐洲的氫能戰略對我國有什麼借鑑意義?   12月4-5日,「2020中國(四川)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高峰論壇暨《車用氫能藍皮書(2020)》發布會」在成都舉辦。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歐中氫能與燃料電池協會主席雷憲章的演講拓寬了大家的思路。
  • 德國《國家氫能戰略》終獲通過,哪些亮點值得借鑑?
    該戰略文件行動計劃顯示,2023年第一階段的重點在擴大市場規模,共採取了38項行動項目,涵蓋平衡氣候變化、研究與創新、經濟和監管框架以及國際合作等領域。在2024年開始的第二階段中,德國提出要進一步鞏固國內市場,並建立歐洲和國際層面的市場。
  • 成都入選中國氫能城市競爭力30強榜單
    5月22日,TrendBank勢銀髮布中國氫能城市競爭力30強榜單。榜單根據加氫站基礎設施、氫能產業基礎、氫能相關政策以及財政、人口、科研基礎情況對相關城市進行整理總結。成都市以城市綜合競爭力強、規劃補貼政策全面綜合評分47.14,位列榜單第四位。
  • 與山西長治共謀發展,福田智藍新能源持續提速氫能布局
    繼福田汽車發布氫燃料汽車發展戰略,攜手中石油打造北京首座70兆帕加氫站提速京津冀氫能商業化進程,福田智藍新能源籤約上海輕程力推華東區域氫能發展後,氫能戰略持續進階。12月14日,福田智藍新能源與山西長治經開區關於氫燃料電池汽車及新能源汽車裝備配套產業項目框架合作協議正式籤署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