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國家就氫能戰略路線展開對峙 或淡化「可再生氫能」概念

2020-12-19 財聯社

財聯社(上海,編輯 史正丞)訊,當地時間周五,歐盟27國代表將繼續就建設歐洲氫能市場展開磋商,但會議的焦點正逐漸轉向對於氫能戰略標準的定義。

需要解釋的是,在今年7月發布的《歐盟氫能戰略》中,明確給出了2030年前可再生氫電解設備產能達到100萬噸的目標。歐盟同時也表示,將支持從化石氣體中提取低碳氫,並進行碳封存和儲存,以在短期內擴大生產規模。歐盟各國代表將在周五討論這些計劃,以期為12月的能源理事會會議給出一個大致的結論方向。

據媒體報導,在一系列支持「低碳氫」國家的壓力下,最新的草案顯著淡化了對「可再生氫能源」的強調。荷蘭、法國、捷克、波蘭等國都支持利用核能和開採化石能源製造氫能,而西班牙、葡萄牙、丹麥、愛爾蘭等國堅決要求歐盟官方支持的氫能只能來源於可再生能源。

據與會代表透露,草案中增加了有關「安全和可持續氫能」的表述,但沒有進行更加明確的定義,這也給後續補貼基於核能和化石開採的氫能源開了口子。

需要注意的是,上周歐盟委員會已經公開承認「低碳」氫也將包括核能,這一澄清來得非常及時且必要,因為該委員會最初戰略中根本沒有提到核能。

持反對意見的盧森堡能源大臣Claude Turmes指出,只有可再生氫能值得在歐盟層面推廣,為化石燃料和核能技術提供大量補貼,這只會使我們長期依賴這些技術,這是無法接受的。

與此同時,荷蘭早已明確表示,該國支持建立綜合氫氣市場的基本條件來源於歐盟支持天然氣產生的所謂「灰色氫氣」。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目前全球約有7000萬噸的氫氣被使用,主要用於煉油和化工生產。

相關焦點

  • 德國《國家氫能戰略》終獲通過,哪些亮點值得借鑑?
    文|能源發展網德國內閣6月10日討論通過了醞釀已久的《國家氫能戰略》,該戰略草案分別在今年3月和上周兩次被推遲討論。本次《國家氫能戰略》的順利通過,表明德國執政聯盟和多個部門之間已就綠氫生產及電解槽部署規模等關鍵問題上達成了一致。
  • 2020年中國氫能城市競爭力30強排行榜
    報告目錄:第一章 中國新能源行業發展環境綜述第一節 新能源行業的定義一、能源的定義二、新能源的定義第二節 新能源發展的必要性第三節 新能源行業政策環境一、行業主要法律法規(一)《可再生能源法》(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三)國家能源局關於進一步落實分布式光伏發電有關政策的通知
  • 雷憲章:歐洲的氫能戰略,我們借鑑什麼?
    儘管德國幾大汽車公司最終偏向純電動汽車,但歐洲並沒有放棄發展氫能產業,歐洲的氫能戰略對我國有什麼借鑑意義?   12月4-5日,「2020中國(四川)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高峰論壇暨《車用氫能藍皮書(2020)》發布會」在成都舉辦。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歐中氫能與燃料電池協會主席雷憲章的演講拓寬了大家的思路。
  • 氫能成為實現碳中和的最終解決方案!低成本制氫只是其中一環!
    該綠色能源方案預計耗資360億美元,金額之高打破可再生能源紀錄。澳洲政府將在本月23日給予該方案「重大項目」地位,準備用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創造綠色氫能,讓澳洲從煤炭出口大國,轉型為綠色氫能出口大國。被稱為「未來能源」和「終極能源」的氫能已經成為近兩年的一個熱門話題,在各個國家都成為了重點發展產業,在國際上,美國、歐盟、日本都出臺了相應的氫能戰略規劃,日本甚至提出了「氫能社會」的宏大構想;在國內,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投等能源央企紛紛入局氫能產業鏈,多個地方政府出臺了氫能發展方案和扶持政策。
  • 山東青島大步奔向氫能時代
    以綠色港口場景為例,以年吞吐量300萬標準箱測算,使用氫能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697噸。  因此,在全球能源轉型過程中,氫是最佳的碳中和能源載體。氫氣可廣泛從水、化石燃料等含氫物質中製取,但能夠提供全程無碳的技術路線是有限的。  「灰氫不可取,藍氫可以用,廢氫再利用,綠氫是方向」,工信部原部長李毅這樣概括制氫工藝路徑。
  • BNEF創始人對氫能熱的冷思考:將炒作與氫分離——氫能優點多,缺點...
    歐盟的綠色協議,目標是到2030年將排放量比1990年的基線減少55%,並在2050年前徹底消除碳排放,其核心是今年7月同時發布的兩個文件:歐盟能源系統整合戰略和氣候中性的氫戰略。這些計劃相當詳細地規定了「綠氫」的生產和分配的全面計劃,換句話說,利用可再生能源從水電解出的氫。
  • 「碳中和」成功實現的關鍵:氫能在工業領域的應用
    據國網能源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能源相關的碳排放達到333億噸,中國、美國、歐盟的碳排放合計佔全球的一半以上,其中,中國為97.4億噸,美國為47.7億噸,歐盟為39.8億噸。中國碳排放佔全球的29.2%,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2019年中國的碳排放強度為8.4萬噸/萬美元,分別是法國、英國、日本、美國的8.3、7.4、5.1、3.2倍。我國不僅需要加強整體的減碳水平,還要調整產業結構。
  • 油氣巨頭搶灘登陸氫能市場 氫能改變遊戲規則
    日前,英國石化巨頭英力士與韓國現代汽車達成協議,將在氫能領域展開合作。無獨有偶,此前,bp也官宣了與丹麥風電企業沃旭能源的氫能合作。另有殼牌在中國的首個商業化氫能項目11月中旬落戶河北張家口。一系列動作表明,國際大型油氣企業正加速在氫能市場「跑馬圈地」。
  • 濱化集團發布氫能戰略,聖圓能源採購20臺華菱星馬氫能牽引汽車
    1、雄韜股份:子公司雄韜氫雄與金龍客車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近日,氫雲鏈從雄韜股份官網獲悉,雄韜股份子公司雄韜氫雄與金龍客車決定就氫能源汽車項目全面開展合作,並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整合優勢資源,聯合開展氫能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未來,雙方將持續優化和拓展氫能源客車產品,推動氫能產業在客運車領域的應用場景
  • 專家建議:打造氫能「無碳城」和「綠氫」經濟帶
    文|曲博氫能具有清潔、高效的優點,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前景的二次能源。近年來,美國、日本、韓國等部分國家和地區相繼把氫能上升到國家能源戰略高度,氫能源產業正處於從工業原料向大規模能源應用的戰略轉折點。加快氫能產業布局對促進中國石油化工企業可持續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長春白城松原將聯合申報國家氫能示範城市群
    對比其他制氫路線,綠色制氫是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白城市能源局局長張曉波介紹了白城市氫能發展現狀及思路。目前,白城風電裝機383.5萬千瓦、光伏裝機186萬千瓦,還有3000萬千瓦容量有待開發(風電1600萬千瓦、光伏1379萬千瓦)。
  • 氫能源行業深度報告:「氫能時代」大幕拉開
    預計 2050 年氫能將承擔全球 18%的能源需求,氫 能產業將創造 3000 萬個工作崗位,減少 60 億噸 CO2排放,創造 2.5 萬億美元的市 場價值。日本、美國、歐洲等主要工業國家均將氫能列入國家能源發展戰略,氫能產 業的發展已初具規模,但發展重點有所不同。
  • 大連自貿區氫能規劃公開招標,嘉興長三角氫能產業促進會揭牌
    從之前有關新聞報導,大連擬將氫能產業發展納入「十四五」國民經濟發展總體規劃,以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為突破口,提前謀劃布局氫能產業發展。而且大連市計劃到今年底前新開通4條公交車線路,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公交示範路線試點,並將金普新區和高新區作為氫能應用示範先導區。
  • 國家電投首期投資16億在武漢建氫能產業基地
    在與北京市政府籤署氫能合作協議之後,國家電投又在武漢拿出了大手筆。  5月15日,在武漢市舉行的雲招商央企專場活動中,國家電投華中氫能產業基地通過線上簽約的形式落戶武漢開發區。  該項目旨在打造氫能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平臺。基地分為三期建設,其中首期將投資16億元,建設氫能關鍵材料研究院、中試生產線和燃料電池量產線等。  事實上,國家電投在武漢投建氫能產業基地有較為深厚的技術基礎。
  • 車用IV型儲氫瓶標準徵求意見,成都、濟南再出氫能政策
    會上,專家提出嶽陽市氫能城市建設的總體定位是建設中國中部氫能產業標杆城市,或「中部氫谷」,把嶽陽市建設成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和國家可再生能源示範區,打造外部組織協作+氫產業鏈構建+重大項目驅動+全域空間布局+產業網際網路融合+各項政策配套的嶽陽模式。邱虹指出,嶽陽發展氫能產業時不我待,要對氫能產業規劃、發展進行專題調度,有關部門要加強向上對接,儘快邀請課題組來嶽陽進行調研,促進我市氫能城市建設。
  • 【魔方新能源 政策】國務院:能源白皮書中的氫能思路
    在開展能源重大領域協同科技創新方面,面向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部署開展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技術與裝備、煤礦智能化開採技術與裝備、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與新型節能技術、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等方面研究。
  • 氫雲一周熱點:十四五規劃氫能列入重點,新能源車標準化要點發布
    政 策 要 聞【1】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做好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4月15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了「關於做好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明確提出:認真研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主要任務和重大項目布局。優先開發當地分散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資源,大力推進分布式可再生電力、熱力、燃氣等在用戶側直接就近利用,結合儲能、氫能等新技術,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區域能源供應中的比重。
  • 【福瑞電氣 聚焦】雄韜氫雄熊雲:深耕氫能產業,做好典範
    來自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超500位行業精英齊聚一堂,圍繞先進產品技術國產化進展、產業發展新局面與新機會及企業的戰略思考等話題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 在本次峰會上,雄韜氫雄總裁熊雲博士發表了「洞見氫能,建設氫電未來」的精彩演講。他分析了全球燃料電池發展現狀及政策差異,並對氫能發展路線做出了展望。
  • 濱化集團開啟第三次創業新徵程 正式發布氫能戰略
    濱化集團新一代管理層集體啟動了第三次創業新徵程,加速推進公司由成本型競爭的基礎化工行業向價值型競爭的新材料、新能源行業戰略轉型。慶典現場,濱化集團正式發布了氫能戰略。「公司確立了由成本型競爭的基礎化工行業向價值型競爭的新材料、新能源行業轉型的戰略,三年突圍,五年完成。」濱化集團董事長朱德權表示,公司力爭未來三年穩固傳統化工基礎,重塑產品核心競爭力;實現北海碳三碳四項目全面達標達產;完成了北海項目二期全要素的準備,向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企業邁進;爭取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一個符合科創板上市條件的氫能子公司建設,為濱化向新能源戰略轉型及五年以後的發展打開戰略空間。
  • 這個地區要增加10萬輛氫能卡車?交通業即將發生大變化
    最近,國內各地都逐漸規劃出了氫能領域的整體戰略,隨著一批推廣活動,不少城市的街道上都悄然出現了氫能汽車,如氫能公交、氫能卡車等。由於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對氫能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日,歐盟也正式開始了對氫能汽車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