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章百家:中美之間建立競合關係是可能的

2020-12-24 每日經濟新聞

12月12日,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後疫情時代的應對與抉擇」上,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章百家出席並發表演講。

「回顧一下這些年可以看到,我們這些研究中美關係的人,基本上是越來越憂慮,越來越擔心,以前的擔心已經不存在了,因為它已經變成現實了,這個現實就是中美兩國將進入一個長期的戰略競爭狀態,而且這個戰略競爭會不斷地向縱深發展。」章百家認為,中美兩國是在全球化背景中受益最大的兩個國家,這種受益也使得從GDP總量角度上,兩國的實力迅速接近。章百家稱,過去互信的基礎,就是中美實力相差很遠,經濟上可以互補,安全上有共同對手,現在這些條件不復存在,整個中美關係就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

章百家分析認為,從長期講,中美之間建立一個競合關係是有可能的。主要原因在於:第一,中美兩國現在聯繫很多,中美關係跟以前任何時代不一樣,也不同於美蘇關係;第二,從全球化趨勢來講,這波高科技全球化帶來的趨勢是讓世界的聯繫更緊密。

章百家認為,拜登政府上臺以後,美國對華政策的基點是不會變的,拜登政府跟川普政府的區別在於:其一,拜登政府可能會調整一些政策,而且會修復和盟友的關係,形成合力對華施壓,這是一個比較大的變化。其二,他會放棄「美國優先」的做法,在一些重要領域和中國開展合作。

「從外交的角度講,要對中美戰略競爭做長期的準備。」章百家認為,外交的主要作用是解決問題,現在中美之間解決結構性問題,需要非常細緻的工作,而且現在結構性問題跟以前完全不一樣,所以外交工作中談判的許多問題是需要從零開始。

「我們跟美國的競爭中,美國要維護的是全球的領導地位,我們現在要維護的是我們的發展權,這兩個東西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我們一定要認清楚自己的目標,堅守自己的目標,戰略說到底就是管理目標的能力。我們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在和美國的戰略博弈中,需要勇氣和智慧。」章百家總結道。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聚焦」傅瑩:中美構建合作-競爭關係是可能的(中英文)
    兩國是有可能通過解決彼此關切來發展某種「競合」(合作與競爭)關係的。中美如能攜手與其他國家同心協力應對這些挑戰,多邊主義將繼續為人類進步帶來希望。本文作者系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榮譽院長、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女士,文章來源於《紐約時報》。
  • 【海外網年終策劃②】氣候議題合作或成中美關係突破口
    中美關係總體有望停止過去3年來的下滑趨勢,可能出現在低位穩定推進的「平滑線」。以下是金燦榮發言摘要:在過去3年裡,中美關係發生了從競合關係轉為以競爭為主的質變,曾經100多個交流對話機制也幾乎全部被切斷。總體來說,2018年至2020年,中美關係呈下滑曲線。
  • 趙明昊:中美關係的「戰略突圍」
    近期,在國務卿蓬佩奧的主導下,美國國務院發布《中國挑戰的方方面面》報告,力圖進一步塑造所謂的「中國挑戰」,為下一屆政府處理對華關係進行框限。拜登如想取消川普政府對中國施壓的任何一項舉措,都可能被批評為對華軟弱。其次,拜登需要面對來自民主黨黨內的壓力。以候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傑克·沙利文為代表的新一代民主黨政治人士,在對華態度上非常強硬。
  • 如何看待當前的中美關係
    這至少包括四個層面: 其一,美國維護霸權和中國快速上升之間的矛盾。霸權心態和自我優越感決定了美國會對任何可能挑戰其霸權的新興大國加以防範。近年來,美國防範心理更加強烈。 其二,中美在國際體系中的地位與訴求存在明顯差異。中美不僅在建立什麼樣的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上存在分歧,在如何建立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上,也存在矛盾。
  • 原因競合侵權及按份責任的認定
    案情  2009年5月4日,王國富受僱主何遂栓指派到建房工地拆除建築模板,在拆除過程中,其從房頂樓梯缺口處跌落,後被送往河南省內鄉縣馬山口鎮衛生院(下稱衛生院)治療,但衛生院未建立相應的病歷。同年7月25日,王國富回到被告何遂栓的建築隊繼續幹活。
  • 美媒:川普回歸「一中」驗證中美關係不容任性
    的文章稱,川普挑戰「一個中國」政策導致中美關係遇到一些挫折。近日中美兩國元首通了電話,川普收回了此前的表態。學者對此表示,後撤是正確之舉,川普最終意識到中美關係的重要性。  文章稱,川普日前撤回了此前發出的要在與北京談判時把臺灣的身份當作籌碼的威脅,此舉使華盛頓免於與北京發生嚴重對抗。
  • 川普揚言要切斷中美關係,幾個意思?怎麼解讀?
    在中美關係因新冠疫情陷入緊張之際,美國總統川普周四在福克斯新聞的一段採訪中再次拋出震撼彈,表示他現在不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話,甚至考慮完全切斷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損失的錢」川普表示,中美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後不久就暴發了疫情。他對中國未能遏制疫情感到失望。
  • 清華大學探索建立非全日制研究生臨時黨支部
    非全日制研究生數量約佔清華大學全體研究生總數的三分之一,是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清華大學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大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和創新,積極擴大基層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從2018年起逐步在非全日制研究生中建立臨時黨支部,採取了一系列集體建設、黨員教育、支部共建等創新舉措,取得明顯成效。
  • 哈德遜研究所理察•威茨CCG演講:中美安全關係的現狀及未來
    2020年1月13日,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及政治和軍事分析中心主任理察·威茨(Richard Weitz)博士到訪全球化智庫(CCG)北京總部,以「中美安全關係的現狀及未來」為主題發表演講,並和與會專家圍繞中美關係、國際安全等多個話題展開研討。
  • 吳斯懷:中美關係即將「換軌」,蔡英文還有條件「逢中必反」嗎?
    而對於「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將會如何處理對臺關係」這一問題,國民黨「立委」吳斯懷於近日公開表示,從近日以來拜登的對華政策講話中能夠發現,中美關係現如今已經出現轉折,就如同鐵軌「換軌」一般,拜登現在並沒有將中國當作是敵人
  • 「趙遠良」中美博弈關係再解讀——基於世界治理手段變遷的視角
    三、中美競合是洛克式博弈關係洛克式博弈就其特徵而言,是指核大國在博弈過程中遵循「生存與允許生存」的原則,以競爭與合作並存的方式謀求權力並實現本國利益。具體就中美關係而言,霍布斯式博弈不再是兩國競爭採取的終極選項,而是洛克式博弈。中美貿易博弈折射出兩國洛克式博弈的方式和手段。
  • 「聚焦」安剛:中美之間需要一場「排乾沼澤」行動(中英文)
    本文大約7100字,讀完約18分鐘「在「排乾沼澤」行動中,最起碼的互信比什麼都重要,這種互信應建立在坦率的溝通和專業的判斷基礎之上,中美關係固然已>中美關係的質變已經完成,「再也回不到過去了」。一是與美國通過雙邊渠道和世界衛生組織(這很可能是拜登就職後首個宣布重返的國際機制)等多邊構架務實開展防疫合作,確立與美國新政府的首個有效合作點。二是重建高層直接溝通管道,以此為號令有序重啟各層級各領域對話磋商,為拜登時期中美關係設置議程框架,在競爭與合作之間規劃「緩衝帶」,並管控可能的衝突風險。
  • 關於中美關係,這些外方觀點值得深思
    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面對複雜的外部環境,中美關係保持正確航向,不僅關乎兩國人民利益,也關乎世界前途與命運。 我們整理了今年以來,多位代表在論壇各項活動中圍繞中美關係發表的評論。 總而言之,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美合作可以辦成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對抗對兩國和世界肯定是災難。
  • 【智庫思享】十字路口的選擇:歐盟的戰略轉型與中美歐關係
    三、歐盟戰略調整對中美歐三角關係的影響 歐盟的「戰略自主」轉型在決定其內外政策走向的同時,也將對世界格局和大國關係產生重要影響。作為全球前三大經濟體,中美歐之間的競爭與合作在過去一段時間裡趨向複雜。面對即將到來的後疫情時代,中美歐關係何去何從值得思考。
  • 時殷弘:未來中美關係怎麼走?可以由中國塑造
    而且在另一些領域,美國的對華對抗和競鬥,難免有進一步加劇的可能。我認為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係趨勢,很大程度上,可以由中國影響或者塑造。因此中國方面的戰略和政策,以及對這些戰略政策做適當地調整,就顯得至關重要。中美兩國目前各自的態勢決定了,雙方沒有可能顯著緩解對抗或者競鬥。
  • 崔天凱:有人說中美關係回不去了 我看也沒必要回去
    美國再怎麼強大,也不可能靠一己之力來應對所有這些全球挑戰,它必須跟國際社會合作,跟所有其他國家合作。放棄合作,其實是個損人不利己的辦法。中國論壇:您在前幾天也說過,對中美關係應該有更高的期待。在您心目當中,更高的期待是指哪些方面呢? 崔天凱:我說的更高的期待,不是指中美關係要達到一個盡善盡美的程度,或者說只有好消息,沒有壞消息。
  • 周文重談中美關係四十年:利益讓我們不會太好 也不至於太壞
    在這種大的歷史背景下,中美走到了一起。  另外我國本身也有一個逐步對外開放的意願,所以中美建交關係正常化帶動了一大批國家和我們建交。  我覺得從使館角度來講,或者從使館前身聯絡處的角度來講,共同的希望一是要幫助美國人正確地認識中國,另外要和美國的政府上上下下建立正常的工作渠道。  記者:難不難?
  • 新華國際時評:不讓綁架中美關係的陰謀得逞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 題:不讓綁架中美關係的陰謀得逞新華社記者高文成美國政府日前出臺新規,收緊對中共黨員及其家屬赴美籤證政策,再次公然挑動意識形態對抗,肆意毒害中美關係。這一歇斯底裡式的政治霸凌行徑,進一步暴露了美國一些極端反華勢力企圖綁架兩國關係,以攫取一己私利的險惡用心。眾所周知,中國從不幹涉美國內政,從不對外輸出發展模式,從不搞意識形態對抗。而部分美國政客卻總在不遺餘力地妖魔化中國,惡意攻擊中國共產黨,挑撥中國執政黨和中國人民的關係,將意識形態分歧政治化、武器化,企圖復活麥卡錫主義的幽靈。
  • 時殷弘:拜登上臺,對中美關係有何利弊?|風向
    就美國對華行為而言,在拜登行政當局之下,將會就第一階段中美貿易協議重新談判,中美之間將有更多溝通,美國對華軍備競爭很可能得到緩解,逐步恢復原則上或者辭語上的中美合作。3. 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係趨勢,頗大程度上會有中國的影響,甚或由中國塑造。
  • 約瑟夫·奈:中美經濟脫鉤成本太高,生態脫鉤根本不可能
    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將會如何?中美經濟脫鉤有無可能?中美關係目前最大的危險是什麼?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約瑟夫奈在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青花汾酒首席贊助的《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上一一解答了這些問題。他認為川普給拜登留下了一個「冷戰」作為遺產,但兩國之間未來的關係不會是冷戰型的,而是雙方在競爭同時又有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