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篇:
校長很重要,一個校長能力的高低、教育情懷決定了一所學校的發展,決定了孩子們的成長。
但當一名校長很艱難~~~
二、觀看短片《聚焦鄉村校長的一天》
充滿習武味的校長接手一個爛七八糟的學校,校風不堪入目。改,必須得改。從外在形象上入手,對學生拱手相迎,改著裝,惡習,發動群眾搞舉報,績效改革換新顏。藏民班瑪多傑為爭取生源花費大量精力搞家訪,靠課程改革留學生。一個忙著整頓隊伍,一個忙著撼動人心。忙到難得與家人通個電話,班瑪與女兒通電話的那一刻,我也哭了。
一個孩子可以改變一個家庭,一個都不能放棄,一個都不能少。一所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長即教育,教育即校長。
三、邀請校長代表上臺分享
班瑪:日常具體工作主要是在學校與學生在一起,最頭疼學生的思想意識,怎麼讓學生愛上學習?與家長思想有一定關係,連同家長的思想一同塑造。老師的思想意識也需要提高,對學生的愛心還不夠,要大量的洗腦。困擾的問題是教師信息化技能的培訓,找到適合當地孩子的教育方式,個別區域精準提升。
史校長的一天:管理30個村小,300多名教師,一小時巡訪校園或班級,一小時隨時查看教師教案並交流,一小時看學生作業,一小時隨機聽一節課並反饋,一小時接待各地檢查及文件的上傳下達,一小時與教師進行交流,一小時業務學習,一小時撰寫管理日誌。花費時間比較多的是教師的課堂教學交流,把大量時間花在研究高效課堂的搭建上。目前困擾教育資源不均衡的情況,希望孩子在家門口附近就能享受到好的教育。選擇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才能更好的為當地的孩子做更好的貢獻。
包校長:早起健身,然後投入學校的工作,大量的時間花在籤字上,在發票上、帳物上簽字。每周都要有兩三天的上午時間都要有很多字要籤。晚上10點後要進入寫作狀態,但晚上住宿管理不能很好,沒有專門管理宿舍人員,反而是課都上不好的老師去管理宿舍,宿舍紀律難管理。在校長能力方面,覺得校長需要提高課程領導的能力。
四、介紹圓桌會議嘉賓並邀請發言
參會:全國優秀校長代表,師範院校校長代表,企業人士20位教學一線的校長代表、媒體及社會各屆人士代表
◆周大戰:優秀鄉村小學校長調入城區,以快樂教學著名。
(1)課程改革:當時遇見最大的問題的課程改革經費的問題,注重實踐,辦豬場,菜園、花園,過程建設的手段很多。
(2)校本培訓:採取的方式是把教學按學科分類建立教學的模式,注重校本培訓,培訓合作學習。
(3)團隊建設:基於尊重的人文管理體系,尊重老師,善待老師,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樓朝輝:盡全力發揮教師的強項,成為有教育個性的老師,由此激發他們的教育熱情。課程建設也是如此,從教師的興趣愛好出發來開發樣本課程。發現老師的教育個性恰恰是讓每個老師真正發揮自己特長的方法。特級教師的培養實質上也是堅持了這種理念而來的。
◆劉玲:優質學校怎樣才能最直接的幫助到鄉村學校?學校老師隊伍本身的基礎直接影響到每天耳濡目染的學生。具體來說,援藏阿里的方法就是教師交流,利用各地寒暑假的時間差異來開展實際的送教或是跟崗交流學習,讓一線和一線有更多的交流機會。
(主持人:在中國的鄉村,時間可能停滯了。)
◆繆華良:不要報怨學生和校長,校長首先解決自己的能力問題。
(1)解決頂層思維,要辦什麼樣的學校?怎樣去辦這樣的學校?要培養什麼樣的學生?
(2)解決課程方案的問題,因地制宜進行創新設計,同樣的心有遠芳。
(3)提高教師的評價素養:不要僅限於打分,還有很多鼓勵和激勵學生的評價方法,不唯分數,關注學生童年的經歷和成長。
◆錢歡欣:我們應該助力怎樣的校長?
(1)有自助能力:一個校長心裡有學生,心裡裝著學校值得幫,因為他有自助能力。
(2)有智助:要有思考,有想法
(3)要互助:不但教師團隊重要,學生團隊也很重要。
根據孩子的喜好開設相關的課程。如何解決籤字的問題?不妨使用釘釘。
◆彭小奇:校長應是「三有」的人,要有教育理想、教育情懷和教育目標,認清自己的奮鬥目標到底是什麼?一個好校長,應該是學生的未來生存和發展打下基礎,而不是單純的以升學為目標,能為自己的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成長環境。一個校長,要會思考,認清來時和未來的路,要有發現問題的能力,要有頂層思維設計,還要能夠執行下去。信息化時代的教育資源很多,如何有選擇的運用?課程開發應該交給老師,校長應該做好引領。
◆盧勝利:馬雲上過師範,當過老師,而後成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家。馬老師關注鄉村教育,為中國教育做了很多事情。沒有一個好校長,學校肯定辦不好。一個好校長,可以扭轉一所學校的糟糕局面。建議教育行政部門選校長時一定要選一個有教育情懷、懂教育、愛教育的人來當校長。
◆企業家代表時建輝:優秀校長本身就有很強的感染力,活出自己。有思想,有規劃,把單科老師變成一個團隊,學校才有前途。
◆夏華女士:在少數民族學校,制度管理和人力管理只佔一半,心力管理會佔更多。可能全天候在學校,從心裡愛孩子,可是卻不知道如何去愛,提升他們的愛力也很重要。對於一部分孩子,不一定都奔著升學去,他可以選擇職業教育,將來可以賺錢養家。
◆媒體代表(齊魯晚報總編輯廖魯川):教育的使命,校長即教育。分享電影《鄉村教師》。案例:一個優秀老師是一個當校長的好材料,山東省最美教師,在救落水兒童的過程中犧牲。訪問校長有何企盼?留心留人,能留住老師,好政策快落地,別拖著。交流輪崗學習,來一次提高素質的旅行。觀點:全社會形成合力,加快推進鄉村教育的均衡發展,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和地位,讓鄉村教師有尊嚴,有自信,有依靠,有作為。
五、教育部教育司司長任武群演講:和平年代最可愛的人,向老師們致敬!
主題《如何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鄉村教師隊伍》
除城區,鎮區外,鄉鎮以下的鄉村教師約290多萬人,分小學、初中、高中、特殊教育學校、幼兒園教師。
三區三州人口2700多萬,尤其是涼山州人口最多,但教師編制缺口較大,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標準不高。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
案例:一位校長翻動整個縣的高中教育,800多個孩子考上大學的576個,被評為時代楷模,受到習總書記的接見。
教育相關文件密集出臺,文件落實有個過程,抓落實。
具體措施:加強結構性的師資補充,提高鄉村教師待遇保障水平,提升鄉村教師的素質和能力。(除了關注鄉村學校校長,還要進一步關注縣教育局局長。)
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新舉措:厚植教育情懷,創新鄉村教師編制配備,加強城鄉一體化流動(縣管校聘),突出抓好「教的好」培訓。
發揮5G、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助推作用,培養鄉村教育帶頭人,提高社會地位和生活待遇。(教師地位是靠尊重出來的。)
建議:建設一個教師發展中心(在縣級上做)、建設鄉村教師培訓課程平臺(匯聚優質資源)、設立「關愛三區三州鄉村教師基金」(最需要外力關注)
呼籲:脫貧最關鍵的是幫一個家庭培養出一個大學生,才能最終脫貧。
六、國際教育專家分享
1、國際學生評估報告發起人:
校長要充滿好奇,打開心扉,不要被所謂的無知和落後絆住腳步。提幾點建議:
(1)教育項目:很難擴大,相反文化是很容易能做大的,要與教師有合作提高的意識。
(2)鄉村校長要具有創業者精神,充分利用地域優勢,發揮自身優勢,與相關人員作好溝通尋求個性發展。
(3)校長應善長從變化中尋找共識共悟的東西,不要只看到冰山一角,還有很多看不到的在冰山以下,要有長遠、全局的眼光。校長應鼓勵教師提升教學方法,能有更多創新,為他們提供更多職業培訓,使他們更加專業。
(4)校長應有能力解決體制性問題,應該開放性看待問題,而非為體制所局限。校長要能敏銳預測到好的政策提供的機會和引領,能很好落實到行動中。
(5)校長有強大的信任基礎,要信任我們的教育制度、教師和學生。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局局長:
呼籲更多國際教育專業人士參加這樣的會議交流,以實現更加專業化。
在許多國家,農村人口都是佔多數。馬雲老師關注農村實際上關注了整個社會,改變鄉村教育實際上是關注了一個國家的脊梁,期待項目一定要成功,會全力支持。
真切感受到鄉村教師和校長們所做出的共享,早起晚睡,真心敬佩。頒獎是一種認可,非常欣慰。
對於鄉村教育來說,既要提供高素質教育,又要提供有效的學習方法。個人認為教育不是把一個人限制在緊臨的環境下的,相反應該打開他們更寬廣的空間。教育不但要有區域特點,更要有全球性,他們不但是本地的,而是全世界的。對於校長來說也是一樣,既要看到眼前的問題,更要超脫出來,有全球的更遠的眼光。
關聯性是暫時的,不是永久的。對於政策的預測性,校長們自己做起來很難,需要得到相關專家的支持和指導。
(主持人:期待用教育手段來切斷代際貧困的中國樣板)
七、馬雲
當了六年老師,離開教育很多年,但越來越感受到教育改革的必要。
今天的教育,校長是關鍵。老師離開學校的主要原因是對校長不滿意,校長的管理能力決定了一所學校的發展。校長沒有思想,沒有規劃,老師就看不到希望,孩子就得不到良好的發展。
100年前,魯迅提出「救救孩子「,今天,我們呼籲」幫幫校長「。中國有很多師範學校,卻沒有一所校長學校。校長都是自學成才。
校長面臨的困難非常之多,與我當初辦企業時所面臨的困難是一樣的。校長不是保姆,也不一定是勞模,但校長必須是企業家,必須是CEO,是學校裡的創業者。
當好校長憑的是遠見、責任和擔當。想當初在創業者,對網際網路其實一竅不通,但卻能把懂的人聚到一起。當老師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任,讓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當校長要讓老師有全面發展的空間,讓他們看到希望。校長不好,留不住老師。
校長沒有依靠,很多時候只能是獨立思考。關於籤字,分享自己對郵件的處理,極少回復,即便回復只有簡單的三個字」同意「,」不同意「」重新寫「,後來郵件越來越少,真正重要的他們一定會找上門,授權給別人,別人才會替你做更多的工作。
何為運營?一定要有規劃,有思路,運營好的人,一定是有幹勁、有活力,有希望。
不能讓自己生活在埋怨裡,而是尋找辦法。
今天的校長要讓孩子對未來充滿好奇和想像力,而不是上了多少課。
每一次社會變革都會對社會產生巨大動蕩。
我們要改變的是昨天的慣性。過去把人當成機器,今天要把機器變回人。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用什麼樣的方法?一個國家的教育模式決定國家的未來。
工業社會是知識競爭,數據時代是智慧競爭。過去知識是力量,今天創造力才是力量。「教」和「育」不一樣,「學」和「習」不一樣,「知識」和「智慧」不一樣。把大量資源投入中小學才是正確的選擇,讓孩子對未來充滿信心,好奇心,最好的成長。
校長不但要會教書,還要懂財務、管理、心理甚至營養。校長要有全局觀,未來觀,要有應對全局和未來的眼光。沒有全局和未來觀的人,就不會想到世界是在合作中可持續發展的。
你不去世界看,你怎麼知道世界發展的怎麼樣?正在合作,欲成立中國的校長學校,辦好一所能支持中國鄉村教育發展的校長學校。
校長整合資源,希望搭建優秀的校長資源平臺,把退休的最優秀的校長資源整合在一起。
想不明白不要緊,這世上想明白的人都死了,很多人至死也沒想明白。
你現在的成功,辦法也許未必對別人有用,但是你當年如何克服困難,跨過艱難的體驗一定對別人有用!
通過圓桌會議的形式讓大家感受到尊重,尊嚴,為世界探索、摸索出一條適合的教育方式。重視教育是國家的希望,是每個人每個家庭的希望。
以上是對馬雲基金會2019年校長領導力圓桌論壇的學習記錄,「教育大家」們與真正處在教學一線尤其是鄉村一線的校長面對面交流、支招,可以看出遠見、實踐,思想碰撞的火花不斷閃現,尤其佩服和印象深刻的是馬雲老師的那番演講,真的是字字珠璣,句句經典,有這樣的胸懷、氣魄、思想和幹事創業的決心,不管是商業還是教育領域,成功不是偶然,一定是必然的。
將這篇日誌分享給大家,希望對更多的人有所啟發。
【聲明:《雪蘭日誌》所有文章均為個人原創,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