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彩虹媽媽用一輩子陪自閉症兒子成長

2021-01-10 東方網

陽光帥氣的小夥子嘉偉

14歲開始嘉偉能夠獨自乘公交車外出

嘉偉如今具備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東方網記者杜麗華4月2日報導:病中虛弱的媽媽躺在床上,兒子坐在床邊,小心翼翼地餵媽媽吃粥。他一邊將一勺勺粥送到媽媽嘴裡,一邊不時關切地問:「媽媽你好點了伐?」看到此情此景,相信沒有誰能看得出這個陽光帥氣又孝順乖巧的小夥子竟是個自閉症患者。
  
  小夥子名叫周嘉偉,今年22歲。二歲半時,被診斷為自閉症。媽媽張彩虹20多年來放棄事業,全身心陪伴兒子。圈裡圈外的人,不管多大歲數都叫她為「彩虹媽媽」。
  
  日前,彩虹媽媽把這段視頻發到個人微博上。她在微博中寫道,「自閉症者康復的定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值得每位自閉症者家長思考。」張彩虹深知,自閉症是伴隨患者一生的頑疾,是根本不可能治癒的。但只要自己耐心陪伴引導,兒子總會一點點進步。
  
  每個工作日清晨,嘉偉都要獨自乘車去家附近的「陽光之家」。下午,也是嘉偉一個人回家。等紅綠燈、過馬路、坐公交車、買票刷卡……嘉偉如今都可以獨立應對。這些在常人看來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彩虹媽媽卻足足花了八年時間。
  
  過馬路對嘉偉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全家人齊心合力集體上陣。彩虹媽媽和爸爸各自把守斑馬線兩頭,一遍遍引導嘉偉等紅燈過馬路。整整一周時間,全家人就泡在斑馬線上。「有時,我們會碰到街邊的車鍋。我每次都會把帶他旁邊,告訴他,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如果不專心過馬路也可能會遭遇車禍。」彩虹媽媽說,「上車下車注意的事,公交車站名是什麼,中途遇到各種情況如何處理,所有的細節我都反覆跟他講。有時候我讓他自己出門,我有時會化妝跟他一路,看他是不是真的能面對路上遇到的問題。終於在嘉偉14歲的時候,我們放心地把他放出去了。」
  
  29日這一天,上海陽光十足,最高氣溫達23度。別人都在減衣服,彩虹媽媽卻給兒子換了件更厚的衣服。「熱了脫一件衣服,冷了加一件衣服,這個道理我給他灌輸了好多年。我給他多穿件衣服,就是要讓他對熱有身切感受,讓他感覺到熱後自己主動脫一件。如果我什麼事情都給他打點好,他自理能力就得不到鍛鍊。」記者不由感慨彩虹媽媽如此用心良苦。
  
  「健康的孩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學習很多生活技能。但自閉症的孩子不行,事事處處都要一字一句告訴他。」彩虹媽媽說,「為了鍛鍊嘉偉與人交流的能力,我有時故意讓他給鄰居送汽水。我事先告訴他應該說的幾句話,我來給你送汽水。如果人家說謝謝,你要說不客氣。結果嘉偉把汽水遞到鄰居手中之後,自己把謝謝不客氣一口氣說完。」
  
  「自閉症患者通常不與人目光對視,但他們也喜歡外表美麗的人。有一次,我們全家在外面吃飯。鄰桌有個漂亮女孩,嘉偉就直勾勾地看著她。小女孩後來很反感,罵了句流氓。我告訴女孩,他覺得你很漂亮才會看著你,他是個自閉症患者請你原諒。」
  
  「我以前教他跟人說話要看眼睛,結果他就像這樣盯著人不放。後來,我告訴他,看人可以,但看一會兒眼睛就轉移到別處一下,這樣別人就不會覺得不舒服。」彩虹媽媽告訴記者,最要命的就是自閉症患者從外表看不出來,這樣他們一些異常的舉動,就會遭到別人的恥笑和反感。
  
  彩虹媽媽總在說一個觀點,對自閉症患者來說,生活場景是最好的課堂,媽媽是最好的老師。「在嘉偉小的時候,我也考察過幾個自閉症康復機構,但最終我放棄了。通過二十多年的不斷努力,我得到了豐碩的回報。嘉偉今天能夠獨自出門,獨自去菜市場去超市,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這對我來說是最大的安慰。」
  
  「每天都要事無巨細引導嘉偉嗎?」記者問道。彩虹媽媽說,這一輩子都要陪他一起成長。目前,她正在教嘉偉一個新課題,那就是死亡。對於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嘉偉來說,在親人離開後該如何面對這個世界?
  
  「我會永遠跟嘉偉在一起,但我最擔心有一天我離開,他會崩潰,誰去照顧他。他聽不懂別人的話,別人也聽不懂他的話。因為他不會表達自己的感情,只會通過自殘、暴力等方式發洩。」彩虹媽媽說,「親人朋友病重時,我會帶嘉偉一起去探望。嘉偉親眼看著大伯咽氣,我要讓他知道什麼是死亡。」
  
  「媽媽你會死嗎?」看著病床上的媽媽,嘉偉不安地問。

  「媽媽很快就會就好了。」媽媽安慰嘉偉說。

  「媽媽病好了,就能給我炸豬排了。」

  「媽媽不會死。」

  「媽媽那你什麼時候死?」

  「媽媽96歲再死。」
  

相關焦點

  • 彩虹媽媽希望複製奇蹟
    頒獎典禮上,主持人是這樣給這位年輕母親誦讀頒獎詞的:「從宮內窒息到剝奪性弱視,從中樞神經系統協調障礙到自閉症,醫生一次又一次對兒子的診斷結論,挑戰著她作為母親的承受極限。她用母親的大愛與堅強挽救了兒子脆弱而孤單的生命。多年如一日全心全意地照顧和訓練,兒子奇蹟般地就讀於普通學校,成績優異。
  • 用一點光溫暖星星的孩子——「彩虹媽媽」專訪
    「星星的孩子」美麗名字的背後是自閉症患者這一殘酷傷悲的現實。3月20日上午,騰訊大申網團隊前往位於閔行區羅陽東四村小區內的自閉症家長互助會工作室採訪協會創始人張彩虹,了解這群「孤獨天使」的生活現狀及互助會發展情況。張的兒子周嘉偉今年24歲,二歲半時即被確證為自閉症。媽媽張彩虹20多年來放棄事業,全身心陪伴兒子,圈裡圈外的人無論年齡都稱其為「彩虹媽媽」。
  • 中國兒童中心攜手「彩虹寶貝」 為自閉症兒童點亮心窗
    不需同情需平等相待 自閉症兒童家長希望社會多關注、更寬容  西西(化名)是探索館邀請的第一位在場館接受情景教學法進行幹預治療的自閉症兒童。今天,西西在媽媽的陪伴下也早早地來到了探索館,在北京林業大學「彩虹寶貝」特殊兒童心理幹預中心志願者的幫助下開始「超市購物」的練習。
  • 全職媽媽養自閉症兒子患抑鬱症,趁丈夫不在將兒子勒死
    據新加坡媒體AsiaOne網站10月20日報導,一名全職母親因不堪生活重負,罹患抑鬱症,殺死自閉症的兒子後絕望自殺。 死者為41歲的日籍女子緒方娜美,和她年僅5歲的大兒子聰太郎。
  • 新疆媽媽隨筆:帶著自閉症兒子離家幹預的500個日夜
    帶著一絲好奇,我們在投稿的基礎對松楠媽媽做了補充採訪,希望呈現一個來自新疆的自閉症家庭的故事——松楠與媽媽遲來的診斷醫生建議能去內地就去內地「松楠啊,五年前,媽媽還是個滿腦風花雪的弱松楠是個太陽,渾身充滿正能量,現在媽媽滿腦就幻想能讓你長看懂媽媽寫的這些亂七糟的,那也不枉此了!到時候列印出來,當做你歲的成禮怎麼樣,我覺得是個很好的禮物,你覺得呢?」——《松楠媽媽隨筆》松楠媽是個在新疆長大的漢族姑娘,大學讀的漢語言文學,她沒想到有一天這份才華在兒子確診後,會用在寫隨筆上。
  • 年糕媽媽採寫稿:3個自閉症家庭的自救之路|王琪|自閉症兒童|孤獨症...
    今天,年糕媽媽團隊採訪了3個自閉症家庭,如果你能從他們的經歷中,多一點對自閉症的認識,就夠了。 作者丨年糕媽媽盛夏正午的陽光炙烤著水泥路面,反射出強烈的白光,晃得人睜不開眼。正快步向前的羅微忽然慢下腳步,看著馬路邊一片彩色建築說:「這樣的幼兒園,我們家寶寶是進不去的。」這是一處規模不小的幼兒園。
  • 風聲:經歷過大孤獨大絕望的人,都努力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其情其景,老鬼身處其中,絞盡腦汁費盡思量,在那難忍的煎熬中,看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而情報無法傳出去,就有可能讓那些同志們枉送了性命,這就是大孤獨、大絕望。在年輕人身上,幾乎很難經歷那種大孤獨和大絕望,生活在和平時代,對那段歷史,只能從書本、紀錄片、口耳相傳中了解部分。而歷史又如同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內中隱情更是撲朔迷離。
  • 家有自閉症兒童:父母們最大的心願,是比孩子活得更長
    他的父母不得已默默開始為兒子尋找社會託養機構,「因為光是他夜間喝水的習慣,要是沒有人日夜陪伴的話,用他爸爸的話說,說不定哪天,他就會喝水喝死的。」但父母總是要老的。在自閉症患兒的未成年時期乃至青年期,作為監護人的父母尚需騰出至少一人的完整人手,全身心地看護孩子的「隱秘王國」;待到父母年老體衰,這項任務也變得越來越不可完成。
  • 帶著自閉症兒子和年邁父親南寧謀生多年,單親媽媽說最想有個家
    前兩天,在廣西救助站工作的義工周大哥緊急聯繫大米和小米編輯,說南寧一個單親媽媽的三輪車被人打壞了。據義工介紹,這個單親媽媽今年34歲,離婚後獨自從鄉下來到南寧,一邊撫養7歲半的自閉症兒子聰聰上學,一邊還要負責70歲父親的生活。
  • 15歲自閉症男孩廣州舉辦鋼琴獨奏會 家人:兒子感謝大家的聆聽
    可一緊張,我只盯著媽媽和老師看。」  很快他坐在鋼琴前,修長的十指在琴鍵飛舞,悅耳的琴聲瞬間響起。一進去音樂中,恆暢很快放鬆下來。曹玉翠說:「我聽著覺得開場還有些緊張,越到後面越坦然。」多年的陪練生涯,從陪兒子練琴才首次摸琴的她成了兒子的最佳觀眾,也最了解兒子的狀態。  獨奏會一連演奏12首經典曲目,直到與指導老師梁老師近乎零差錯的合奏後,圓滿結束。
  • 寶爸自學幹預書籍,辭職在家幹預自閉症兒子,基本脫帽
    回來以後,媽媽天天哭,我心裡也特別不好受,那麼漂亮的小孩,怎麼會得這種病,終生無法治癒的大山壓在我和媽媽心頭,讓人喘不過氣來。我跟父母撒了個慌,沒有回東北老家過年,決定陪老婆一起面對,那時候機票還不可以退款,損失了幾千塊錢。
  • 與自閉症抗戰8年,孩子順利融入普校,媽媽寫下反思與收穫
    小區裡從小一起溜娃的媽媽、姥姥、奶奶們見面常說:「兩歲了,還不會說話嗎?你是咱小區最愛跟孩子說話的媽媽,我們大人扎堆聊天的時候你都在陪孩子、逗孩子,誰家孩子說話晚也不應該是你家啊!」真的,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
  • 自閉症關注日,15部紀錄片帶你走近星星的世界
    希望通過本紀錄片的傳播,可以讓更多自閉症的家長受到啟迪,不要放棄,早日打敗這種絕症,讓所有的孩子都沐浴在愛的天堂中。創作者克服各種困難,用鏡頭客觀記錄了一群孤獨症患兒的成長曆程。音樂天分極高的周舒亦;即將走進社會群體的施超毅;面臨人生下一個階段選擇的肖競晡和成長中充滿無助和絕望的菲菲。整個片子真實的呈現出孤獨症這個群體的生存現狀,用真誠的關愛紀錄下這些孩子的點滴成長。本片獲得2014年度鳳凰紀錄片大獎「人文關懷獎」。
  • 3個自閉症家庭的脫軌人生:他們從未放棄過孩子
    今天,我們採訪了 3 個自閉症家庭,如果你能從他們的經歷中,多一點對自閉症的認識,就夠了。感謝四顆牙團隊的自閉症專家孫倩老師和安安教育教務長曾暉老師對本次採訪提供的理論支持和幫助。2019 年 2 月,王琪從北方調到南方工作,隨行的還有即將上幼兒園的兒子軒軒。2 歲半的軒軒,活潑可愛,下樓時總衝著樓下的鄰居叫爺爺,還會給媽媽刷牙。搬到南方之後,軒軒的情緒突然變得越來越不穩定,還會無故轉圈,歪著頭看人。
  • 被父親跟拍3年成「網紅」,這個自閉症男孩高中畢業後決定
    相信很多人都見過下面這組照片,很多媒體也用過這些圖來宣傳自閉症兒童。「赤身躺泥土上,用管子連接起自己的嘴巴和耳朵」,「把垃圾桶倒扣頭上觀察世界」……但這些別出心裁的照片,並不是擺拍,而是一位自閉症兒童的真實日常。照片中的孩子名叫以利亞。
  • 一位自閉症媽媽,「佛系」帶娃,讓我放棄了「共赴天堂」
    ,幾乎是所有得知孩子患有自閉症時,父母的真實感受,無論曾經多麼堅強,在這一刻都崩潰的體無完膚、悲痛欲絕,覺得人生失去了所有的希望Lily講述了她2年多來從打算抱著寶兒「共赴天堂」到「重獲新生」,就像一場夢一樣充滿幻想
  • 自閉症少年考上大學之後
    究竟是不是藝術 章月從沒看出兒子哪點畫得比別人好。「他可以臨摹得很像,但我並沒在他的畫中看到太多自己的想法,也不會被他的畫打動。」只有一次,鼠年春節,小戴畫了兩隻老鼠,送給媽媽和外婆,祝她們本命年快樂。「就是兩張簡筆畫,但我覺得比他之前畫的任何東西都好。」
  • 明星過母親節:範丞丞曬媽媽舊照,李晨陪媽媽吃飯,張栢芝陪兒子
    李晨在微博上曬了一組照片,一邊是自己牽著媽媽的手,一邊是吃著媽媽做的飯菜,真的是太幸福了。李晨還配文;一直奔波,終於能陪伴您過節,心緒萬千,歲月帶不走您在我心中的溫柔和美麗,媽媽,節日快樂,祝所有母親們健康快樂!
  • 媽媽讓阿斯伯格兒子退學去讀特校後驚訝發現:孩子居然變了樣子
    或許很多家長都無法接受這是一個輕度自閉症孩子所走的道路,但媽媽卻說,「在一個學業跟不上,同學不理解的環境下,孩子的心理會有陰影,不開心的話不如離開。」今天,她就來分享自己這一段轉變經歷——包子與媽媽與兒子的阿斯伯格症候群和諧相處的五大秘訣文/包子媽媽小學六年,是家中的小屁孩在普校待得最長的一段時間。
  • 男子拴著自閉症兒子跑摩的 4年用斷5根繩(圖)
    當別的孩子放了寒假到處玩耍時,10歲的豪豪卻只能被綁著繩子拴在機動三輪車上,因為患有自閉症,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又無錢送往特殊學校康復訓練,如今的豪豪不能說話,生活無法自理。他的父親只得每天拴著孩子跑摩的養家。當「因病致貧」的殘酷現實擊碎了生活的希望時,小豪豪的童年註定只能是灰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