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融合看南海】全面推進一島兩湖十裡片區建設!丹灶未來怎麼走...

2020-12-12 澎湃新聞

本期關注:丹灶鎮

今年,南海區全面啟動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以下簡稱「實驗區」)建設,這是一項系統而龐大的工程,需要上下合力,萬眾一心。其中,丹灶鎮既有雄厚的製造業基礎,又有優質的生態環境、深厚的人文底蘊,城鄉融合特色凸顯。

日前,丹灶鎮委書記張應統接受媒體採訪,介紹丹灶鎮城鄉融合工作思路。他表示,城鄉融合與城鄉一體不同,重點要做好「融」的文章,讓城鄉互為借鑑、互相提升,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城市更嚮往。」

仙湖氫谷/佛山日報記者毛蕾攝

01

做好「融」的文章:推動「三集中、兩活化、兩提升」

目前,廣東省委除了批准南海建設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外,還批准了東莞市建設廣東省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廣州高新區(黃埔區)建設廣東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佛山市順德區建設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這些區域基本上就是昔日的「廣東四小虎」,有著改革創新的基因。而南海以城鄉融合為課題,這是珠三角地區的「困惑」所在,使命重大。

「有為水道」節點工程——銀河社區龍舟掠影效果圖

要實現「二次騰飛」,勢必要瞄準癥結所在。張應統表示,城鄉融合與此前曾提出的城鄉一體、城鄉統籌不同,做好「融」的文章至關重要。

「『融』這個字很有講究。融字左邊的鬲是烹飪器具,右邊的蟲代表著毒蛇猛獸。把毒蛇放到鍋裡煮,意為把不好的部分融化掉。」張應統認為,城鄉融合需要將城市、鄉村不好的東西融化掉,推動城市向鄉村學習、鄉村向城市學習,城鄉互相借鑑、互相提升,從而讓城市更加有人情味,讓鄉村成為「有祠堂的別墅區」,最終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城市更嚮往」的目標。

而今,城市缺乏良好的生態、自然和諧的關係,鄉村人居環境仍有待提升,公共配套設施較為缺乏。在城鄉融合工作的推進中,要全面做好空間格局的重塑,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仙湖氫谷

為此,丹灶鎮將按照「三集中、兩活化、兩提升」的思路謀劃通過空間再造。「三集中」就是想通過「三城、四園,四農園」的規劃建設,實現人口向城市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業向農業現代化集中。「兩活化」即古村活化和生態活化,兩提升則意為城市和農村互相借鑑提升,學習好的方面。

他進一步解讀,「三集中」相當於人體骨幹,能夠重塑城鄉發展空間格局;而通過「兩活化」相當於給骨幹添加經絡和肌肉,豐富城鄉融合發展內涵。

按照區委區政府統一部署,丹灶鎮立足自身優勢,將城區提升改造、鄉村連片振興以及村級工業園的改造提升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主要方向。該鎮已經成立「4+1」的專職團隊,全面展開項目攻堅。其中,「城西片區」「大金片區」兩個產業和鄉村的集聚地,以及丹灶、金沙兩個城區,將大力實施連片改造,提升城區環境,形成「四面開花」之勢。

02

發揚「合」的特色:讓科創和文創融合發展

實驗區建設除了破解難題,也要凸顯特色。丹灶的特色是什麼?

從資源來看,丹灶鎮有幾大優勢。一是區位優勢,丹灶地處佛山「丹田」之位,地跨南海中部產業片區和西部文化旅遊片區,具有城鄉融合的良好基礎。二是產業優勢,丹灶鎮新能源產業、智能安全產業集聚成勢,日資企業眾多,相關新興產業在全國發展領先。三是黨建優勢。丹灶鎮社會和諧、民風淳樸,歷來是南海區最穩定、最和諧的鎮街之一。四是生態優勢,這裡河流、山崗、湖泊、草灘布局合理,兩湖、兩江、兩島、三岸得天獨厚,嶺南田園風光與現代城鎮相映成趣。五是人文優勢,丹灶名人輩出,英傑薈萃,廣受專家學者的關注。

翰林湖農業公園

這些優勢中,科技創新與文化發展最容易形成全民共享的品牌。「文創讓歷史照亮未來,科創讓未來引領今天。文創與科創的融合發展,將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張應統表示。

科創與文創融合,在國內已有他山之石。例如杭州,以西湖為中心開展全域旅遊,一大批科創企業入駐,文化與現代科技交相輝映,形成了良好的人才結構。

有什麼樣的產業就有什麼樣的人才,有什麼樣的環境就有什麼樣的人才。「我們要再創『孔雀東南飛』的盛況,一定要做好對人才的服務,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生活環境、生產環境,形成良性的發展循環。」

丹灶鎮一些區域已經成為科創和文創融合的典型。例如以「仙湖氫谷+有為水道」為軸線的城西片區,一邊是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匯聚了大量的創新型人才,科創發展形勢喜人,一邊有著深厚的人文歷史資源,有著葛洪、康有為、方獻夫、陳澹浦等一眾歷史名人的足跡。丹灶鎮通過連片村級工業園的改造,激活「有為水道」振興之路,使其成為「仙湖氫谷」的生態配套、產業配套、服務配套,在與城市共榮中留下無盡的「鄉愁」。

以鄉村面貌、產業特色、文化底蘊為基礎,丹灶堅持重塑人居環境、重塑產業格局和重塑傳統文化,活化古村、挖掘文化、提煉精神,為文創和科創的融合提供精神動力、文化內涵和休閒配套。

10月28日,全國網媒大V走進佛山南海氫能館,體驗虛擬駕駛座椅

在更大的規劃上,丹灶鎮將全面推進一島兩湖十裡片區建設,打造成城鄉融合的樣板間。目前,該片區已經納入南海城鄉融合示範片區,計劃3年投資超過百億元,推進10大重點項目,通過城市更新將騰挪7350畝新的城市和產業空間。

「整體來看,丹灶鎮將形成『春風十裡 三生三道』的城鄉融合特色。」張應統表示,通過推動一島兩湖十裡片區建設,丹灶將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綠道、水道、文道共榮共生,形成空間重塑、內涵提升、形神兼備的丹灶模式,打造高質量全面發展標杆鎮。

03

提振「幹」的士氣:快人一步做好艱苦工作的準備

實驗區實施方案給布置了21項重點任務,包括建立農村居民點用地集中布局機制、探索以縣域為單元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體系、建立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機制、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臺等。省委深改委明確,賦予南海區第一批共8項省級支持事項,並允許直接複製省其他實驗區已獲批權限、優先支持實驗區複製推廣廣東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以充分發揮政策疊加協同作用,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這些政策要想出實效,關鍵還在於落實。目前,實驗區的配套政策需要進一步梳理,為項目推進提供指導。而對於基層黨員幹部來說,也要做到快人一步,為鎮街發展提供助力。「實驗區建設一定要上下齊心。」張應統表示,丹灶鎮將在市區全面研究政策基礎上,提高執行力,真正落實好實驗區建設工作。

桂丹路丹灶入口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在丹灶鎮全面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工作推進大會上,張應統提出「大其心、平其心、潛其心、虛其心、定其心」五句話,對幹部隊伍提出要求,希望丹灶黨員幹部敢想敢闖,大膽想、大膽幹,實現全鎮高質量全面發展。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是響應區委書記閆昊波提出的「在更高站位上定位、在更大格局中布局、在更強定力下發力」。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是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必須要順大勢、識大局、謀大事,主動融入全市乃至全省全國的發展戰略,系統審視和謀劃丹灶各項工作。此外,黨員幹部還要做到「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即客觀辯證看待城鄉融合工作,細緻入微展開規劃布局、研究各項政策。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定其心,應天下之變。這是對黨員幹部的作風提出要求。「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實驗區建設意義重大,任務繁重,前進的道路上有很多硬骨頭要啃,很多險灘要涉足,一定要做好艱苦工作的思想準備,搶抓機遇,先幹一步,快人一步。

相關焦點

  • 【城鄉融合看南海】網紅小鎮藏不住了!裡湖新城、有軌電車、廣佛...
    日前,裏水鎮黨委書記譚豔玲在接受裏水鎮城鄉融合發展主題採訪時表示,裡水將以「環境共美、產業共融、家園共管、服務共享」四共理念為導向,以「一個提升、三個連片、五大示範區」建設為抓手,深入推進南海區城鄉全面融合發展標杆鎮建設。
  • 南海裡水:田園鄉村成網紅,城鄉融合樹標杆
    在吸引越來越多廣佛地區乃至華南地區遊客到訪的同時,在不久的將來,珠三角首個鄉伴理想村民宿項目也將在賢魯島誕生,為裡水探索城鄉全面融合發展加上生動註解。作為佛山首個提出全域鄉村振興連片建設的探路者,裡水以鄉村振興為抓手,推動城鄉全面融合發展標杆鎮建設。
  • 吉林市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新聞發布會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是我市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近日,市政府印發了《吉林市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實施方案》立足我市實際,圍繞5項改革試驗任務和7大工作舉措,提出了77項重點工作任務。
  • 南海桂城未來三年改造重點是啥?重點推動1876畝改造...
    「現在,我們進入更為關鍵的城鄉融合發展下半場,要堅持幹字當頭,力度要更大、投資要更多、措施要更加精準到位,推動城鄉融合實現更高質量發展。」昨日,桂城召開全面推進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設工作大會,桂城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岑灼雄表示,下階段,桂城要以大拆除、大規劃、大建設的思路,重構城市架構,重塑城市價值。
  • 南海之眼首期建設啟動!超千畝南海藝術中心片區啟航
    除了首期項目之外,南海之眼眾多工程項目,如瀝桂同心橋等相關工程也正在有序建設推進中。現場南海區相關領導透露,瀝桂同心橋預計2021年7月建設完成,會展中心、體育館、博物館等項目預計春節前啟動相關工作,整個南海之眼的交通、市政基礎設計招標工作也會在春節前啟動。
  • 努力打造品質南海活力南海幸福南海
    改革全面突破 篤定推進實驗區建設 全會提出,聚焦土地利用碎片化這個主要矛盾,加快建立健全城鄉用地、生態環境以及產業融合發展的結構性調整機制,推動城鎮、農村、產業和生態合理分區、相對集聚、協調發展,努力為新時代廣東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提供經驗示範。
  • 全力推進實驗區建設 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扛大鼎」
    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閆昊波表示,南海將不負省委、市委寄予的厚望重託,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只爭朝夕、日夜兼程的狀態推進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國家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建設,重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在做大做強做優廣佛極點上展現更大作為,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扛大鼎」、勇挑重擔。
  • 義烏:推進城鄉融合 共享美好生活
    一條筆直的路,邊上是清澈的小河,走街串巷,兜兜轉轉,這裡見山,那裡望水,在義烏,美景處處的鄉村,與城市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鄉村已經成為「城市邊的後花園,都市裡的新農村」,城與鄉之間走向融合共生。要把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做好,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一直以來,義烏的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與城鄉融合發展的脈絡保持著高度的一致。
  • 丹灶代言人| 劉峰:丹灶「奇點臨近」
    劉峰,佛山南海力合星空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CEO。從掛職「科技副鎮長」到創業的7年間,劉峰不僅在丹灶培育出一所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更吸引了數百高端人才選擇在此安家樂業。作為一個新丹灶人,在劉峰印象中,丹灶鎮務實而又有誠意的政府、獨特紮根在基因中的創新精神,以及「奇點臨近」的爆發力深深地吸引著他。
  • 奏響「清髒、治亂、增綠」三部曲 構建「三生融合」城市新格局
    實地走訪農村人居環境專題城鄉高度融合發展中,鄉村應該以怎樣的形象迎接這場改革的浪潮?桂城正在積極探索這個答案。昨日,桂城街道舉行全面推進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設工作大會,200多位來自桂城街道各職能部門、社區負責人參與了本次會議。
  • 佛山南海西樵:綠水青山迎金鳳 掃黑除惡保發展
    如今,風清氣正的西樵正藉助南海區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的契機,重點推進環西樵山片區建設,「綠水青山」真正成為了西樵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優勢」。同時肩負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使命西樵的發展,天生攜帶著「探路者」的基因。西樵山是珠江文明的「燈塔」,坐擁著絕美的綠水青山和無數珍貴的歷史遺蹟。
  • 超千畝南海藝術中心片區來了,就在瀝桂新城!
    同時其處於千燈湖城市中軸線的關鍵節點,對千燈湖水軸建設及千燈湖中心功能北延具有重要意義,建設將引領千燈湖水軸建設及千燈湖中心功能北延段建設開發,還承接著千燈湖水軸,沿城市軸建立瀝桂新城北側的核心水脈;自南向北分別串聯金融D區及其北沿拓展區、廣佛商貿城和創智島,塑造未來城市發展的南北向商業文化長廊。
  • ——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大會側記
    僅僅不到一個月後的昨日,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大會召開,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一系列新理念、新模式、新思路,為肩負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成都帶來了新的希望。天府之國,沃野千裡,蜀地興農,自古如是。千百年來,以開人類治水先河的都江堰引水工程為標誌,成都興農有術、敢為人先的基因一直延續至今。
  • 南海7鎮街村改項目進度曝光!
    針對當前臨港項目的推進情況,南海區委副書記、區長顧耀輝建議,在推進過程中要做一個細緻的策劃,現有物業是保留還是拆除,是全部拆除還是部分可以保留,要有一個詳細的策劃,並落實到具體工作中。通過這一兩年的謀劃和推進,西樵整個村改的工作思路很清晰,做法值得大家學習。」顧耀輝表示,接下來,各鎮街在加大整個徵拆力度的同時,還要對各自產業園區的定位進行進一步的深化研究,為招商提供方向。丹灶 :建設安全產業總部基地丹灶鎮安全產業總部基地佔地600畝,是丹灶智能安全產業發展的重要區域。
  • 鰲頭鎮 工農相宜奏響城鄉融合「協奏曲」
    位於廣州這座超大城市近郊,城鄉要素資源快速流動,抓住建設鄉村振興示範區、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的大機遇,處在從化西部的鰲頭鎮如何讓「獨佔鰲頭」走向現實?朱秀英說,在「城鄉融合、產城融合」等方面將開展大量示範帶動工作,把潛力轉化為動力,逐步實現「宜居鰲頭、產業明珠、田園城鎮」的發展目標,推動鄉村振興落地開花。邁入並鎮的第16個年頭,鰲頭的定義正在被重估。鼓足幹勁、闊步向前,踏上城鄉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快車道,鰲頭的未來值得期待。
  • 茂名市第七屆徒步節:走水東灣大橋 遊南海旅遊島
    水東灣大橋以「海灣之貝」的獨特造型擁護著美麗的水東灣,是茂名市建設的首座跨海大橋,也是廣東濱海旅遊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橋正式通車後,將串接起我市境內東西走向的廣東濱海旅遊公路,直接帶動水東灣畔「南海旅遊島」發展,將和已經通車的博賀灣大橋一起,將茂名182公里海岸線上的旅遊資源「串珠成鏈」,構築起富有特色的濱海旅遊生態廊道,助力濱海「魅力茂名」建設發展。
  • 【美麗龍川 綠色崛起】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
    【美麗龍川 綠色崛起】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全會報告提出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杆是省委賦予河源的新使命新任務,美麗龍川建設是主動參與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杆的具體路徑,是貫徹落實省委「一核一帶一區」建設、市委「示範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的基層實踐。全會深入分析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明確提出了推進美麗龍川建設的目標。
  • 城鄉統籌因地制宜 全面推進垃圾分類
    日前,博望區副區長王家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博望區垃圾分類工作在三年的試點中,以因地制宜為出發點,以城鄉統籌為著力點,堅持高位推動、全面發動、協作聯動、示範帶動,加強推進力度,已經由點到面逐步推開,成效初顯。「垃圾分類是個系統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尤其在偏遠的農村更要循序漸進,堅持不懈。」
  • 南海第二條有軌電車線路正式動工!就在裡水!
    這標誌著,南海區第二條有軌電車線路正式進入施工建設階段 項目將廣佛兩地有機銜接,是南海區打響交通大會戰,響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推動廣佛全域同城的重要舉措。 南海區副區長黃頌華表示,南海區制定的交通大會戰行動方案,其中之一的重點就是以新基建為突破口,全面提速軌道交通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