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華僑城普洱茶康養小鎮項目傳統知識保護和文旅創新融合發展調研會議在華僑城普洱項目公司舉行。會議結合華僑城第五代產品——華僑城普洱茶康養小鎮項目的原生態優勢和新時期的機遇,開展廣泛的討論和交流,為項目的傳統知識保護和文旅創新融合建言獻策。
國家知識產權局骨幹人才、傳統知識專家龍文,生態環境部生物多樣性公約談判首席專家趙富偉,雲南省部共建雲南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餘迪求,中國文化創意專家、導演貝德諾維基,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穎碩,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項目官員李笑蘭,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楊珺,一帶一路數字經濟(雲南)原創認證保護中心副總柴亮,一帶一路數字經濟(雲南)原創認證保護中心李典,普洱公司領導及全體員工參加此次會議。
會上,普洱項目公司相關負責人匯報了華僑城普洱茶康養小鎮項目的總體規劃和半山酒店暨體驗中心方案,從康旅、康娛、康居三大板塊介紹了該項目的規劃布局,詳細介紹了核心項目——半山酒店暨未來康旅體驗中心。據介紹,華僑城普洱茶康養小鎮定位為華僑城第五代產品——康養先行示範區,將致力於打造實現普洱地區形象、客群、產業的三大轉變;構建以「康」為核,衍生娛、養、居三大主題產品線的產品體系。項目策劃規劃大協同、大配合、大融匯系統性工作,為項目技術經濟落地提供全系統、全要素、全專業重要支撐,為華僑城集團第五代產品—華僑城普洱茶康養小鎮,探索打造華僑城集團先行先試康旅樣板間,實現全齡化康養破局,「中國唯一,世界一流」文旅康養典範。
與會專家在華僑城普洱茶康養小鎮項目體驗中心和項目地東南角進行實地踏勘研究的基礎上,就該項目的想像空間、發展空間提出了積極的意見和建議。龍文表示,文旅產業要充分考慮「人」的問題,文旅融合後,要學會用「文化」做好銜接,充分考慮「把人留下來」的問題。該項目具備先天的優勢,自然資源豐富,本土的傳統文化資源豐富,並且該項目跟國家政策相對應,服務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希望此次會議交流後,該項目可以做好資源的整合銜接。
趙富偉認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大會明年將在昆明舉辦,通過這個國際化的平臺將可以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知識、好的案例展示給全世界的人,這對雲南、普洱都將是非常好的一個機遇。在保護中尋求發展,在發展中尋求保護,希望康養項目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不局限於展覽、觀光,還可以通過食療、藥膳等方式來實現,使其民族文化中的藥膳緊密結合,把傳統文化中的藥材開發出來,引進民族文化物種,推出少數民族文化品牌,帶動推出相關的文化產品。
貝德諾維基表示,這個項目很「接地氣」,作為一個雲彩下的建築,該項目充分考慮了人的健康的問題。他建議要深入思考科學與哲學相結合的問題,整合五行養生的體系,結合當地實際,探索科學的價值觀,將茶文化與生命體的延續、康養、少數民族文化等元素相融合,貫徹「道法自然」的理念,將該項目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普洱項目公司負責人邱爾軍表示,華僑城集團力圖把該項目打造成為一個不一樣「普洱項目」,定位為「找到真我、找到回歸、找到歸宿」。此次調研會通過各位專家的參與,加強與各位專家的合作與深度融合,目的在於整合各位專家的資源,結合該項目的護理、文化旅遊康養的產學研基地,打造一個全新的品牌。「生物多樣性的問題切入為項目提供了一個全新思考的視角,這也將作為項目下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方向。華僑城普洱公司將積極整合各方資源,積極守護生物多樣化,推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加強和高校的聯繫合作,團結各方力量,聚力前行,加快推進項目落地實施。
張雨 文
周思雨 供圖
責編 馬寅瑞
審核 陳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