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25日訊 12月23日,杭州蕭山區樓塔鎮。
凌厲寒風蓋不住熱烈氣氛,在「浙裡綠——鄉村旅遊面對面」字樣的電子大屏下,一場關於文旅破局的頭腦風暴正在進行。臺上專家侃侃而談,臺下不時發出熱烈掌聲……當日上午,樓塔鎮黨委書記袁勇剛、樓塔鎮長王大林等區鎮幹部和來自各村的書記及企業代表濟濟一堂,聆聽8位文旅專家圍繞樓塔文旅發展的見解。
這場由浙江省鄉村振興與鄉村旅遊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浙江省文化和旅遊發展研究院主辦,蕭山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蕭山區樓塔鎮人民政府承辦,錢江晚報媒體支持的論壇,是「浙裡綠」系列論壇的第二期。「論劍」樓塔文旅未來方向,大家有說不完的內容、舉不完的案例。智慧與激情的激烈碰撞,讓與會代表受益頗多。
名醫文化+「籃球之鄉」
打造康養目的地
資源得天獨厚
在論壇現場,正在樓塔東紀塢水庫打造鐵皮石斛基地的民企正德農業,提出希望結合現有資源升級中醫藥康養基地,形成中醫藥與康養聯姻的想法。
在浙江,以國醫國藥來打造文旅產業的地區並不多,而樓塔正好手握優勢資源。陳良敏認為,以樓英為特色切入點,打造規範的健康養生旅遊基地很有必要。他提出了四點建議:完善醫藥康養的宣傳設施;開發康養保健為核心的旅遊產品、線路、體驗;利用好樓英知名度,定期舉辦全國性中醫藥研討會;融入艾灸、足浴等服務,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文化+國藥,既能形成健康養生的理念,也能成為遊客來樓塔的旅遊動因。」
發展特色中醫藥旅遊康養產業,張文建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中醫藥產業除了經濟價值,還有潛力巨大的文化價值、生態價值。樓塔需要轉變目前主要服務原住民的業態,把優勢資源集中起來,圍繞一項主營業態打造主題化、場景化、活動化的旅遊集散地和品牌展示地。」
徐雲松從樓塔的傳統藥膳——「仙巖本雞」打開話題。他認為,可以通過石斛為基礎繼續做深加工,延伸開發養生產品線,從營養品、食品到藝術品,在產業鏈上做文章。「讓政府和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後,進一步做大做強才有希望。」
汪衍君則以一個村支書的實操經驗,為樓塔開出了藥方:「樓塔不妨擴大籃球賽事規模,通過宣傳健康文化增強遊客吸引力,通過打造籃球文創豐富樓塔康養健康文化內核,使全民籃球產業鏈效益更多元化。」
高辨識度+美術畫院
文化藝術傳習地
活力留住人才
樓塔古鎮景區規劃建設得很漂亮,但是遊客不多。這和景區業態單一、缺少體驗式文旅項目不無關係。王信章給出了一劑「藥方」:學會「穿衣戴帽」來提高自身辨識度,不妨打造特色的可識別視覺系統。他例舉了每年春天都會上熱搜的杭州高架路月季花,「樓塔可以嘗試在小巷、河道兩旁種植花草、月季,凹出各種造型,讓遊客眼前一亮。這除了專家、政府規劃設計,還要全民配合參與。」
人氣和名氣,是景區發展的兩大要素,而文化是重要抓手。小鎮有了正在發展的美術培訓產業,如何發揮更大產業效用?徐雲松覺得,培訓學校那些考上了名校的學生,可以為小鎮賦能, 「樓塔可以收購他們的作品,定期舉行展覽會、拍賣會聚集人氣,有形無形中都有一定的溢價空間。」
把鄉間煙火氣留在畫中,打造以藝術研學為主題的美麗鄉村,是林榮斌的建議。「從發展產業來說,樓塔可以更具包容性,敞開胸懷接納學畫的『新村民』,邀請他們把心目中的樓塔畫下來,購買後放置大街小巷,不僅美觀鎮容,也能提高百姓審美。心美景美,遊客自然就多了。」
「鄉村研學、古鎮文旅」。在大同二村,一座名為「大同小驛」的研學基地已基本完工,相關的農耕研學項目也啟動在即。在葉樂安看來,研學還可以和中藥、藝術掛鈎,打造本地特色,由熟悉課程的學校老師和熟悉本地資源的村民協作,教育的效果會很好。
無論是研學還是旅行,溫馨親切的住宿都能打通鄉村「任督二脈」,留住遠方的客人。
在剛剛完成美麗鄉村建設的大同一村,村民們對開辦民宿興致高昂,但對於建設時要應對哪些困難和尋找推廣著力點心中沒有底。葉麗琴理性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人才和原住民是定不能錯失的兩類人。「做民宿不僅需要優秀設計師,讓建築『外看五千年,內看五星級』,還要跳出房屋延伸產品和服務,增加特產附加值,這就需要原住民的幫助了。」
一支畫筆+一顆籃球,是樓塔人送予專家的禮物,而在主持人徐雲松眼中,它們組成了一道「數學公式」:「畫筆描繪美好,籃球帶來健康,組成了『1』和『0』——十分,相信只要樓塔抓住文化這個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未來一定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