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是誰說的?
圖片源於網絡
這句話出字老子(李耳)的《道德經》。老子生前擔任圖書管理員,這為他後期辯證思想的誕生提供了客觀環境條件。
相傳老子在本該頤養天年時期出關往西,具體去了哪裡沒人知道,但是在途中被守關的人攔下寫了《道德經》後順利獲得許可得以出關。可見當時有不少人欽佩老子的學問的。
《道德經》與道教的關係?
這裡需要明確一點,老子的《道德經》和道教本沒有太大關聯,是後人建立道教把《道德經》作為了道經。
打個比方,就好像古代考試會把四書五經作為考試範圍。與此相似的還有孔子的儒家思想,研究孔子學問的人認為其有「孔子的歷史」和「歷史的孔子」之分,也就是真孔子和假孔子之分。真孔子包括孔子的思想,假孔子包括後人根據特定目的對孔子思想的改造。
拿「養生」這個詞來說,老子的本意其實是在勸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道生萬物,是什麼意思?
這裡的道指「自然」,即包括自然界的自然。一生二,二生三,生生不息。
道離不開萬物,但又不控制萬物。
故有「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不自生」可以理解為道不主宰萬物,任萬物自行演化。通常,道家所說的「無為」經常被誤解為「無所作為」,其實是「順其規律而為」。
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老子寫做三生萬物呢?其實三之後是有四的……並非到三就生成了萬物。這種寫法和一而再再而三,是類似的,省略不說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