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的基本教義是什麼~
1、什麼是道教?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宗仰黃老,以道家、神仙家的修煉理論及方法為中心,用老子「道德」思想告諭、教化眾生,追求宇宙和諧、天下太平,教導人們通過修道積德達到安樂幸福、長生久視、得道成仙的我國特有的本土宗教。
-
神道教,兼收並蓄的教義,為何不是世界性宗教
,初始時只表現出自然崇拜和祖靈崇拜,以及帶有巫術性特徵的"產靈"、"齋戒"和"祓禊"觀念,並沒有形成可稱為"教義"的思想體系,也沒有獨立的宗教經典,《古事記》與《日本書紀》這兩部古書中因記載了大量的神話傳說,可勉強稱為神道教經典。
-
道教日常生活:研習教義、修養藝術、晚課、就寢
在道教的日常生活中,每日每時無不遵循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道家傳統,體現著順其自然的大道。今天繼續為大家介紹道教日常生活:研習教義、修養藝術、晚課、就寢。01研習教義、修養藝術道士們在過堂之後有一定的休息時間,之後便開始研習教義、切磋法術或操辦宮觀事務。
-
道教正一天師道派嗣漢天師府
此期,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人物,首創了以「道」為最高信仰,有別於儒、法、名、諸子百家的思想理論體系,這就為後來道教的創立,提供了理論基礎。但道家學說和道家人物並不是道教,不可混為一談。道教是對道家思想的吸收並進行了宗教化改造的結果。 再來說說「方仙道」。方仙道一名最早見於《史記、封禪書》:「宋毋忌,正伯僑,充尚,羨門高都是燕人,為方仙道,形解銷化,依於鬼神之事。」
-
道教的文化傳承及道法術知識和修行隨筆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鬥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將道教對「道」之信仰人格化體現。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全國現有住觀道士五萬餘人,民間正一火居道士三十餘萬。
-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做好宗教教義教規闡釋這篇大文章
中國佛教協會將繼續開展人間佛教理論建設,在總結歷史經驗基礎上,探索建立新時代中國特色佛教思想體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副總幹事安七一介紹了藏傳佛教的情況。近年來,藏傳佛教教義闡釋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和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先後舉辦9屆藏傳佛教教義闡釋工作研討會,西藏自治區佛協也舉辦了4屆藏傳佛教教義闡釋論壇,形成了一批思想性強、觀點鮮明的闡釋文章。
-
有關道教文化的六個知識點,一般人最多答上兩個
張道陵天師把中國古代鬼神崇拜的觀念基礎上,以黃老道家思想作為理論根據,並且承襲了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道教目前分為兩派,即正一派和全真派,正一派的祖師是張道陵,而全真派的祖師是王重陽。王重陽創立全真道之後,收了七位嫡傳弟子,即馬丹陽、孫不二、譚處端、郝大通、王處一、劉處玄、丘處機等七人。
-
道教也有「輪迴」之說嗎?「五道輪迴」分別指的是哪些?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佛教和道教作為同時在我國存在了數千年的宗教,它們的思想教義都是在勸人向善,並且在發展過程中互相借鑑融合。而道教則是以追求「仙道貴生」作為修行目標,希望通過各種修煉方式來達到長生久視。既然道教以「今生」作為修行目的,那麼道教有「輪迴」的說法嗎?「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種學說,「三世」指過去、現在和未來,「六道」指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
-
道教的興起
上次在道教的產生篇說到張道陵張天師創立了道教,使道教從此走向了正規化和宗教化,雖然道教哲學理論以道家的《道德經》和《莊子》作為核心,但是道教也不完全按照道家的思想來壯大宗教。到了南北朝時期道教已經發展成了民間宗教,此時道教的宗教信仰系統受到了佛教理念的影響非常大,古代中國人是沒有見過像印度佛教那樣,體系完備且邏輯清晰的宗教信仰形式,所以到了北魏時期,道士寇謙之對天師道進行改革,將道教教規之中的「交五鬥米入教」的教規與「男女合氣」房中術等糟粕驅除,並吸納了佛教的輪迴觀、因果等觀念,將諸天地獄等神話系統納入道教神話體系,並吸取了儒家的思想
-
道教裡「三寶」、「七寶」、「八寶」都指什麼?
近些年,隨著眾多道教廟觀對道教信仰和文化的普及力度不斷加強,道教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大眾所了解。像我們都熟知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以簡單幾個數字便高度概括了大道衍生萬物的過程,可見,簡單的幾個數字,在道教中也常常被賦予獨特內涵。
-
香港圓玄學院陳國超:淺談現代道教的發展路向
鳳凰網文化訊 10月24日,10月24日上午9點,在湖南衡山共和酒店的三層會議廳,以「尊道貴德,和諧共生」為主題的2011國際道教論壇第一場主論壇在各界道教、文化界、政府領導的參與關懷下展開。
-
教義分釋之精氣神!
歷代以來道書中講修養方法,總不能離「精、氣、神」,並且認為這三件事有一連串的作用,如所謂「虛化神,神化氣,氣化精,是順則生人;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是逆則成仙。」凡是內丹家言,在他們的口訣上或許有繁簡巧拙之不同, 而在理論上並無多少差別。
-
道教的6個關鍵詞:無為、清靜、寡慾、無爭、坐忘、九守
和其他任何正規宗教一樣,道教也有著自己的教規、教義、信仰和追求,那麼,在道教的教義中,有6個「關鍵詞」,你又知道幾個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問題吧。第一個關鍵詞:「無為」「無為」是道教教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道教教徒對待社會政治和為人處世的最基本態度。「無為」,簡單來說,大概就相當於「不作為」,可是,道教為何會如此倡導「無為」呢?
-
道教:與道有緣的人,身上往往具有這三個特徵,你有嗎?
道教是我國固有的傳統宗教,自東漢時期張道陵創立,至今已有一千八百餘年來的歷史了。道教承襲了黃老道家思想,以「道」作為核心信仰。在數千年的封建時代,道教與儒、釋三足鼎立,共同構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
道教作為本土宗教,為何影響力比不上佛教?
想要知道為何道教為何比不上佛教這想要從多方面來分析。因為當中涉及古代統治者的利益,兩教之間的教義以及其發展的歷史與背景。首先,古印度(今尼泊爾)北傳的佛教分陸路和海路兩條線進行。而道教因為在中國本土宗教,所以還有一定的生存空間。其影響力並沒有佛教這麼深遠和強大。
-
走近道教:符籙的含義類型及功用,說說道教的符籙與雲篆天書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東漢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道教,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道教的歷史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目前,道教已經走出中華大地,正在朝著國際性宗教的未來穩步前進。有明一代,張天師們為上至帝王皇室,下至黎明百姓,做了很多符籙法事。
-
道教:居家如何修行,修行應習誦哪些經書?
道教認為經典是通向成道的路徑,所以將經典奉為道教三寶之一的經寶。歷代道教祖師、真人對經典的學習都非常重視,同時也會將自己學經的體會用文字加以註解,道教稱之為經注。然而,道教經書非常繁多,僅是一部正統《道藏》就有五千四百八十卷。
-
道教門派系列:太清玄元濟世救人正一道,胎息、符籙上清派(上)
(乾貨,記得三連哦)道教門派總觀道教嚴格意義上說,在先秦時期就有了雛形,天師張道陵是讓這個雛形得以完善和成大變成了有體系的教派。道教內部門派非常多,根據道教門派記錄的書籍《諸真宗派總簿》記錄在冊的道教門派共有86個門派。
-
道教齋醮科儀中的服器供獻!
01 道教齋醮科儀中,當道土在執行儀式時,除了要注重壇場的設置(如香爐、供品等的擺設)和本身的服飾(如頭上的道冠、道巾,身上的道服、道履等
-
道教曾有南「混元」北「神通」,「傳話」秘法道出玄宗萬物崇拜
道教和佛教的發展,都沒有離開分宗立派的命運,而且道教門派之間都有特殊的地域特點。神通派曾經和混元派齊名,混元派在南方發展,除了道教的教義之外,還有音樂等文學的成就,更加重視雙修;神通派在北方發展,注重術數的和功的修為,一南一北,一靜一動,稱為道教史上的雙子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