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骨骼是一種不斷進行新陳代謝的活組織,全身的骨幾年就可更新-一次, 是由破骨細胞破壞和吸收舊骨,成骨細胞形成新骨完成的。20 歲以前,新骨的生成速度大於舊骨吸收速度,骨重量不斷增加,人體的身高也在不斷的增長;成年以後,新骨形成和舊骨吸收的速度基本持平身高逐漸停止增長;年齡老化等因素使新骨生成速度小於舊骨吸收速度,造成骨重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後,就出現骨質疏鬆。
骨代謝活動是整個人體代謝活動的一部分,受到神經、內分泌、飲食習慣及運動等多種因素影響。
全身疼痛與骨質疏鬆.
不少人都曾經聽過身邊的朋友或年長者訴說,不足腰背痛就是關節痛,有時甚至是全身疼艏。的確.許多時候全身疼痛及不適感同骨質疏鬆有直接的關係。
骨質疏鬆引起的主要表現為全身疼痛、不活和乏力.其中以頸、肩、腰、背的疼痛及不適為主。
疼痛的不同表現:
①疼痛的性質為鈍痛,時輕時重,有時會突然加劇,稍微休息後又可以得到好轉。
②早晨起床時症狀較明顯,略為活動後疼痛及不適感可減輕,但是如果活動量過大或勞累過度、疼痛及不適感會明顯加重。
③咳嗽、打噴嚏及用力排便都會感到疼痛。
雖然骨質疏鬆會引起骨痛,但是骨質疏鬆性骨痛的程度與骨質疏鬆的程度並非成正比。換句話說,有的骨密度低的人,疼痛不一-定明顯,有的骨密度高的人, 疼痛卻十分明顯。
原因與以下情況有關:
①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營養狀況。
②工作或活動強度。
③是否有原發疾病。
一般情況下,身體質素較好的、肌肉發達的骨質疏鬆患者,痛感程度可能會輕些,身體素質較差、肌肉無力的患者,疼痛程度有可能重些。不同的人會有明顯的差異。
骨質疏鬆的病因
(1)腎虛是其發病根本:研究表明,腎虛患者骨密度、礦物質含量明顯低於同年齡的健康人。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腎虛證的發生率逐漸升高,人體骨骼中的骨礦含量也逐漸減少。老年人的骨折發生率隨腎虛證的發病率升高而明顯上升。
(2)脾虛是重要因素:脾虛則氣血不足,致使骨髓失養。另外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腎精依賴脾精的滋養才能不斷得以補充。若脾不運化,脾精不足,則腎精乏源,導致腎精虧損,骨骼失養,終致骨骼脆弱無力而發生骨質疏鬆。
三位院士聲明:常吃1種「素」,骨密度升至0.8,骨骼強壯人精神
骨質疏鬆者,要注意給骨骼補充營養素,多攝入一素——KD多素,能夠幫助骨骼骨細胞的修復與再生,有助於鈣質沉積在骨基質中,同時能夠促進鈣、磷的吸收及利用,促進骨鹽的更新,KD多素能夠是增加骨質蛋白的形成,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症。
中少年開始就應該補充正確的鈣質,尤其是上了年紀後,補鈣更是必不可少,補充KD多素類的鈣質,不但可以滿足人體日常所需鈣質,還可以幫助領鈣入骨,真正補到骨骼上,提升骨骼密度。
骨質疏鬆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減少咖啡、濃茶及富磷食物的攝入,像是動物肝臟、碳酸飲料等,會使尿鈣排洩增加,還可引起消化道中的鈣、蛋白質和其他營養成分難以吸收。多吃鈣及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及豆製品含鈣較多,魚、雞、牛肉蛋白質含量豐富。
充分接受日光浴:皮下脂肪含有維生素D的前身物質一前維生素D,在紫外線的作用下合成維生素D,維生素D又通過血流從肝臟到腎臟,轉換成活性維生素D,能促進腸道內鈣質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