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報記者 錢嘉宜
「來福州是對的!這片土地友好包容,讓我學習、成長,我們一家人早已認定福州就是故鄉。」回憶起3年來全身心融入有福之州建設的點點滴滴,馬尾區副區長、首批「榕博匯」落地博士徐國珍話語堅定。
徐國珍畢業於北京大學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來福州前是一名標準的「技術男」,手握高薪,從事5G核心技術研究。「人生不能重來,我想到更大的舞臺上發揮特長、貢獻力量,『榕博匯』的出現成為機遇。」徐國珍回憶道。
令徐國珍記憶猶新的是,「榕博匯」期間,市委組織部領導逐個與博士生見面,即使已經到了半夜12點,依舊不顧疲倦、誠懇熱情地和他暢談了半個多小時,「福州市對人才的尊重與重視徹底打動了我,讓我下定決心來這裡工作和生活」。
經過一年的基層鍛鍊,去年7月,徐國珍成為馬尾區分管科技的副區長。起初,大家對他都有點疑惑——馬尾高新技術企業多,新來的副區長這麼年輕,會如何同企業「打交道」呢?
很快,徐國珍用實際行動給出答案——到一線去,深入企業了解實情、解決問題。
企業技術升級需要高精尖人才,他積極聯絡邀請首席科學家進行指導;企業產品市場遇冷,他在多個場合幫忙推銷;潛力企業受疫情影響資金緊張,他帶著企業多次去銀行協調……徐國珍的熱情服務很快拉近了與馬尾企業的距離,大大堅定了企業發展的信心。
除了真心真情幫扶企業,今年疫情期間,徐國珍還針對同事反映的「疫情防控數據較多、錄入繁瑣」的問題,利用夜晚休息時間爭分奪秒研發疫情防控APP。
「其實我已經五六年沒寫代碼了,博士期間我主要是做科學研究,與軟體設計不太搭邊。」徐國珍說。好在通過現學程式語言,他迅速上手,只用了3個晚上就做出第一版「馬尾指揮部」APP,「點開應用,全區留觀人員的分布一覽無餘,區域顏色說明了留觀人數的多少,我們工作的時候就能更快決定在每個片區要採取什麼樣的防控措施」。
之後,徐國珍繼續收集同事的建議,不斷改進,逐步把包括醫療物資供應、超市供應、酒店和農貿市場經營情況、企業復工情況等防控工作所需的主要數據都導入APP,受到同事一致好評,成為馬尾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一件利器。
「疫情防控最吃緊的2月份,我幾乎每天都是在凌晨2點30分以後入睡。」徐國珍說,通過防疫工作,他和馬尾這片土地貼得更近了,今後會更加牢記初心和使命,用真誠回饋信任、用真情服務群眾、用真心贏得真心。
今年7月,徐國珍迎來自己的又一個身份——父親。「我為兒子取名『徐敬榕』,希望他能夠記住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感恩這個鐫刻在他名字裡的故鄉,也希望我們這個小家能夠在福州紮根,我們在榕城大地揮灑自己的汗水、實現自己的理想!」徐國珍動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