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守記 | 此心安處是吾鄉——致敬海外的華僑華人

2020-12-12 中國僑網

  海外留守記 | 此心安處是吾鄉——致敬海外的華僑華人

  作者:德國僑胞梁依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各國的華僑華人都怎麼樣了?中國僑網(ID:qiaowangzhongguo)特別推出「海外留守記」系列稿件,講述華僑華人的留守「戰疫」故事。本期,僑胞梁依為我們講述德國華僑華人的留守故事。

  「旅行人跨出鄉土一步,便背上一份沉重的寂寞,每個人知道浮在水上的夢,不會流到親人的枕邊」 ,每次讀到汪曾祺老先生的散文《夢故鄉》,就不禁淚流滿面……

  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況下,華僑華人群體也開始擔憂。但大部分海外華僑華人在冷靜分析了形勢之後,還是選擇留在當地。

  住在國政府保障民眾生活食品和用品、現金的正常供應,並對受損企業增加補助等措施,再加上有效的防護和必要的準備,留在住在國是目前最穩妥的選擇。

資料圖:當地時間3月23日,德國各州開始實施更嚴格的防疫措施。圖為當天下午的柏林地標國會大廈前全無昔日遊客盈門的熱鬧景象。

中新社

記者 彭大偉 攝

  並且,德國的普通民眾也開始漸漸戴起口罩了。醫院診所裡戴口罩的醫生護士也漸漸多起來。這也都說明大家的防範意識在增強,民眾並未出現大的恐慌。

資料圖:圖為一位購物者佩戴口罩步出柏林市中心的大型超市。

中新社

記者 彭大偉 攝

  因為搶購導致衛生紙等物資暫時短缺的現象,超市也保證會儘快供應。大多數生活用品和食品供應還是正常的,可以買到。德國總理默克爾最近也發表電視講話,承諾一定會保障物資供應。

  儘管身在異國,可是海外華僑華人對祖(籍)的一片赤誠之心不改。中國人向來都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每一次國難當頭,都彰顯了華僑華人群體強大的凝聚力和赤子之心。

重慶方收到德國斯圖加特漢語學校捐贈的物資。(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以我身邊最近的一件事說起。在中國國內疫情嚴重時,德國斯圖加特漢語學校校長陳薇女士帶頭組織了捐贈工作,以中華文化協會和斯圖加特漢語學校的名義,籌措捐贈物資。

  在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館和中國航空公司及中國外運空運有限責任公司的幫助下,物資被運往重慶慈善總會。而重慶北碚僑聯統戰部在得知德國疫情嚴重之後,近期又籌措口罩再捐回德國。

重慶方收到德國斯圖加特漢語學校捐贈的物資。(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再舉一例。前段時間,德國各地華僑響應國內醫院求救呼聲,各個校友會、同鄉會、各省駐德代表、各地商會和協會,以及不少個人,募捐採買醫療物資,包機送達前線指定醫院。而國內受助地區的醫院在度過危機之後也開始回饋華僑,免費為海內外華僑華人義診。

  浙江僑聯近日還向義大利華僑華人贈送預防瘟疫的中藥。剛剛恢復產能的國內企業也紛紛表示會支持德國醫院採購保證供應。

資料圖:3月17日,江蘇省中醫院網際網路醫院與德國中醫學會進行跨洋「雲」連線,向海外傳授中國戰「疫」經驗。泱波 攝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海外華僑華人所做的一切原本不求回報,一切源於對祖(籍)國母親割捨不斷的牽掛和對故土同胞苦痛感同身受的悲憫。誰都無法袖手旁觀。

  如今所在國出現疫情危機,很多華僑華人又積極行動起來,儘自己微薄之力,為當地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發出華人的聲音。

  比如有一些華人自發組織,將中文版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翻譯成德文版,轉發給德國各地醫院的醫生,讓他們能參考到中國抗疫的實操經驗。

資料圖(圖文無關)

  很多前期幫助給國內募捐採購捐贈物資的愛心人士,現在又投入到幫助德國瑞士等醫院採購物資的行動中去。目前已經有華人愛心機構將防護服捐贈給重災區北威州的醫院。

  海外華人自己也積極組建互助小組,微信上各種中藥團購群、口罩消毒液團購群、心理互助群、中醫免費診療群、甚至還有中餐外賣群……大家互相支持,共度難關。

  蘇軾在他的《定風波》裡感嘆到:此心安處是吾鄉。謹以此向所有的海外華僑華人致敬!

相關焦點

  • 不二情書:秭歸秭歸,此心安處是吾鄉
    不二情書:秭歸秭歸,此心安處是吾鄉 2020-05-08 0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外留守記丨我很煩躁,卻不知道壓力源在哪裡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各國的華僑華人都怎麼樣了?中國僑網(ID:qiaowangzhongguo)特別推出「海外留守記」系列稿件,講述華僑華人的留守「戰疫」故事。本期,美國的小留學生餘韋燁為我們講述了自己的留守故事。
  • 海外留守記:希望鈴蘭花可以帶走這裡的疫情
    中國僑網5月5日電 題:海外留守記 | 希望鈴蘭花可以帶走這裡的疫情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各國的華僑華人都怎麼樣了?中國僑網(ID:qiaowangzhongguo)特別推出「海外留守記」系列稿件,講述華僑華人的留守「戰疫」故事。
  • 華人華僑雲上「回家」,海外青年才俊雲聚東莞圓滿舉行
    2020年,在全球面臨疫情的當下,東莞市僑聯聯合南方日報創新形式,舉辦「海外青年才俊雲聚東莞」活動,通過「網際網路+」的形式在雲端開展該活動。 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通過南方+客戶端以及其他社交軟體,在雲端領略東莞的城市風貌和人文歷史,共敘同鄉情誼。 點擊進入「海外青年才俊雲聚東莞」專題。
  • 海外留守記丨「孩子們,我在美麗的中文課堂等你們」
    海外留守記|「孩子們,我在美麗的中文課堂等你們」  作者:外派教師伍曉紅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各國的華僑華人都怎麼樣了?中國僑網(微信ID:qiaowangzhongguo)特別推出「海外留守記」系列稿件,講述華僑華人的留守「戰疫」故事。
  • 此身飄搖無處尋,此心安處是吾鄉
    心如浮萍,隨波逐流,從來求得就是一份安心,可抵半生顛簸;峻岭上的青松,在風雨裡飄搖,但根緊緊的扎在了峭壁上,俯瞰眾生;千裡隨行,情深意重。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令人豔羨的如玉雕琢的丰神俊朗的男子,就是老天也垂愛,在他被牽連最深的被貶到苦寒之地的時候,贈予他溫柔美麗、不離不棄的佳人。聽過她唱歌的人都說聲色清亮悅耳,甚是好聽,六月天聽了她唱歌的也會讓人覺得涼爽,沁人心脾。
  • 助力海外華人華僑防疫 河南三部門聯手上線「雲上診療平臺」
    此次「雲上診療平臺」啟動及直播活動是省僑聯將「網際網路+」思維用於海外防疫的一次有益嘗試,目的在於藉助線上保健宣傳、在線診療服務、視頻問診答疑等方式,幫助海外就醫不便的華人華僑進行在線診療,將河南老家的溫暖和關懷送到海外遊子的身邊。
  • 「陳情令番外」醉夢68:絕勝風光今何在,此心安處是吾鄉
    最遠的地方是我們的心,願我們都能去到那裡,遍植草木,留住最美的風景。魏無羨握住他的手,放至唇邊摩挲一陣,道:「所以,藍湛,絕勝風光今何在,此心安處是吾鄉。重要的不是身在何方,而是陪在身邊的人是誰。」藍忘機將另一隻手輕輕覆上他的肩頭,靜靜凝視著他,不再言語。
  • 海外僑胞:「讓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在海外綻放光彩」
    習近平說:「華僑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愛國、愛鄉、愛自己的家人。這就是中國人、中國文化、中國人的精神、中國心。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發展建設跟我們有這麼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繫祖國的華僑是分不開的。」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在海外僑界引起強烈反響。
  • 「華人、華僑、華裔」有區別,不能混為一談
    很多網友都知道,在演藝圈中很多演員甚至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演員,都早已不是中國國籍了,因此也有一些網友對華人、華僑、華裔明顯進行嚴厲抨擊,稱「不是中國人,就別到中國來掙錢」,但很多人對「華人、華僑、華裔」之間的關係理得不是很清,都籠統的把「華人、華僑、華裔」混為一談。
  • 海外福建閩南商幫和海外廣東潮汕商幫,哪個實力更強?
    閩南地區和和潮汕地區是我國二大華僑之鄉,海外華僑眾多,兩地華僑人數都在1000萬左右,人數相當,這些海外華僑也繼承了閩南人和和潮汕人經商才能,一步步發展至今,在東南亞國家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閩南商人和潮汕商人。
  • 中國駐福岡總領事館向領區華僑華人發放防疫物資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5月18日電據中國駐福岡總領事館網站消息,日前,中國駐福岡總領事館通過領區內僑團向居住在日本九州、衝繩地區的華僑華人發放2萬餘個口罩,傳遞祖(籍)國的關心和問候,支持領區內同胞抗擊疫情。
  • 海外華僑、華僑子女如何回國上學超全攻略指南!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華僑、華人子女回中國求學的人數,且每年在不斷上升。根據調查顯示,目前送子女回國讀書的華僑、華人大多數是來自經濟不怎麼發達國家,如:朝鮮、日本、南非、厄瓜多、巴基斯坦等亞非拉國家。因此,一些家長為了讓子女能進入國內名牌大學,所以進行「曲線入學」運動,提前把子女送出國,然後在外面入讀幾年,最後輕輕鬆鬆以華僑子女身份進入高校讀書。今天,小編就把華僑、華僑子女如何回國上學所有的相關政策打包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什麼叫華僑,什麼叫華人?
  • 靜:吾心安處是吾家
    心無雜念,便會靜如止水,澄明、通透。生活,也自是從容、清涼。亦學草木,落於紅塵,悠然恬靜,不爭、不憂、不擾。懂得,靜以修身,隨遇而安。正所謂:心美好,人間均是景;心安靜,草木皆是禪。心靜,紛擾盡散。入目之處,皆是美好。願,我的安靜,似歲月一縷馨香。生活也會因你,而芬芳,而豐盈。
  • 創作抗疫歌曲《蒼生》的香港音樂人韋啟良:向海外華人敬禮
    他稱創作《蒼生》是因為受到全國抗疫事業的感染,香港、澳門的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也心繫祖國,極盡所能表達對祖國的支持,只用了兩個小時,他就譜寫了這首民眾容易上口的歌曲。  【解說】韋啟良在這幾個月收到身邊海外華人華僑朋友鋪天蓋地的信息,他們積極向中國施以援手,籌集口罩和醫療物資,捐獻大筆金錢,韋啟良將美國、澳大利亞、巴西、泰國華人為中國加油的小視頻加入到了《蒼生》MV裡面去,畫面令人動容,歌曲充滿力量,他稱目的就是向世界各地幫助中國抗疫的華人華僑致敬。
  • 看海外華人旅遊業者如何闖關
    看海外華人旅遊業者如何闖關  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影響,旅遊業首當其衝,不少賴此生存的華人商家面臨巨大壓力。  壓力催生動力,危機蘊藏商機。隨著疫情防控逐漸常態化,許多海外僑胞旅遊業者開始想方設法「突圍」,探索行業轉型升級的路徑;也有許多人積極轉換賽道,發掘新的行業機遇,以各種形式渡過難關。
  • 熊思東代表:鼓勵中西部高校引進海外華人 給予政策資金傾斜
    一是吸引海外人才「回流」的拉力在增大。我國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的成就,給海外華人華僑注入了信心和希望,通過給他們發慰問信、郵寄防控物資等,讓他們切實感受到來自祖國的溫暖,出現加速「回流」跡象。二是助推海外人才「回流」的推力在增大。少數國家的政黨、政要和一些民眾的排外情緒、歧視性行為,尤其是少數國家對海外華人學者的大規模審查,給海外華人造成較大困擾。
  • 歸家心暖,吾心安處是吾家
    也許你歷經長途跋涉,回到家都是深夜,過一兩天又得急急忙忙的趕回去,但內心仍然歡喜,吾心安處是吾家。生活給我們按了快進鍵,讓我們不斷去思考幾年後,甚至更久的未來。你不得不細細考量,因為你得為人生負責。雖然時光催著我們長大,讓我們遠離家鄉,去到更遠的地方追尋著我們想要的生活。
  • 蘇大校長熊思東:鼓勵中西部高校引進海外華人,給予政策資金傾斜
    我國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的成就,給海外華人華僑注入了信心和希望,通過給他們發慰問信、郵寄防控物資等,讓他們切實感受到來自祖國的溫暖,出現加速「回流」跡象。二是助推海外人才「回流」的推力在增大。少數國家的政黨、政要和一些民眾的排外情緒、歧視性行為,尤其是少數國家對海外華人學者的大規模審查,給海外華人造成較大困擾。
  • 保護僑鄉文化 僑鄉江門結合華僑資源留住華人鄉愁
    在江門,有著一批華僑出洋、歸根所留下的瑰寶。如開平碉樓、僑批、洋樓、僑墟等,還有華僑從海外帶回來的大批物品,如發電機、留聲機、衣車、火槍等物品。這些瑰寶是江門僑鄉的記憶。江門市結合華僑資源,打造了一批批文化基地,留住僑鄉記憶,留住鄉愁。自2002年開始,江門市建造了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目前,江門五邑各地也紛紛建立了一批批華僑華人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