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家中的零食也堆積的越來越多。但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會有著對「老牌」食品的一絲懷念,如銀鷺八寶粥、衛龍辣條、大舌頭冰激凌等,而大部分人都吃過的銀鷺八寶粥也算得上是家喻戶曉的「國民零食」。
作為一個成立35年的「老字號」品牌,銀鷺曾在2009年突破了100億的市值,可如今被雀巢百分百控股了兩年後,想10億美元(約合66億人民幣)出售卻幾乎「無人問津」。甚至在2020年10月14日,銀鷺集團因與李松產生勞動糾紛而被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金額為156003元。
因八寶粥而爆火
1985年,陳清水、陳清淵等6人於福建廈門市成立了銀鷺的前身新圩興罐頭廠,主營業務為生產罐頭。1990年,華僑黃福華向其投資20萬美元,擁有了大量資金後的它擴大規模、抓緊研發,並於1992年推出八寶粥產品,此產品面世後便受眾人青睞。
這也給了罐頭廠極大的信心去研發其他產品,1999年,其研發的花生牛奶投放市場。在當時,飲料市場近80%的份額都被它生產的八寶粥和花生牛奶佔據,圩興罐頭廠也因此受到了資本機構的注意。
2000年,圩興罐頭廠引入臺商資金,投資3.2億人民幣,共同合資創建廈門銀鷺食品公司。在八寶粥及花生牛奶得到了市場的熱烈反映後,銀鷺開始以廣告營銷的方式提高其品牌知名度,並增加其它產品銷量。此做法也給銀鷺帶來了豐厚的回報,2010年,其年銷售額高達54億元。
收購之後短暫的高峰期,「轉型」失敗
2011年,銀鷺以15億的價格出售60%的股份給外資品牌雀巢。如此高的年銷額卻以極低的價格「賤賣」,在當時這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在銀鷺集團成為中外合資企業後的那幾年,似乎一切還都是順風順水。
首先在第一年,銀鷺就做到了全年產值85.17億元,同比增長57.68%。兩年後,也就是2013年,銀鷺銷售額為111億元,做到了銀鷺集團的頂峰。在之後的幾年中,因飲料市場的整體創新力偏強,大量飲料衝擊行業市場,消費者可選擇品牌增多,銀鷺的市場份額隨之降低。
在市場份額被其他品牌侵佔後,銀鷺也採取了對策。在推出了以「活粒go、冰糖百合八寶粥」等產品後,市場對於此產品的反響處於偏高的狀態,於2017年,銀鷺的收入及利潤都已達到正增長。
同年,雀巢再次收購銀鷺集團20%的股份;2018年6月,剩餘20%的股份也落到了雀巢的手上。雀巢正式全資擁有銀鷺集團。但在2019年,擴展了眾多產品線的銀鷺年銷售額竟然只有72億元,且約60%的銷售份額還是由花生牛奶和八寶粥兩大老牌業務提供。自此以後,銀鷺市場份額以不可預測的速度下滑。
想出售卻沒人願意接盤
2020年3月,外界傳聞雀巢有意出售銀鷺業務被坐實。4月24日,據雀巢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將對銀鷺花生牛奶及罐裝八寶粥業務進行戰略性審視,不排除出售可能性,預計2021年初將完成此項工作。
7月17日,據知情人士稱,銀鷺業務的出售將達到10億美元(約合66億人民幣)。在這之後,也有傳聞稱康師傅及華潤啤酒將對接銀鷺的出售業務參與競購,但很快得到兩方公司對此事的闢謠。而對於此消息,雀巢方面則回應對此事不做評論。
銀鷺的未來前景
而對於如今銀鷺的現狀,難免不讓人唏噓。但為何其會在被收購走上下坡路,一部分原因在於其產品創新程度不高。在飲品口味激增的這幾年,銀鷺推出的產品大多數也都是在八寶粥及堅果蛋白飲品的基礎上做一定的更新,並沒有踏足蘇打水、冷萃茶這一近年來反響極高的飲品製作中。
不止這方面原因,在雀巢收購銀鷺後對其品牌的不夠重視也導致了其市場份額越來越低。在收購後,雀巢也只是將其原有的管理體系照搬到銀鷺上,並沒有單獨為銀鷺作出一套全新的管理系統。
在行業中過於保守和收購企業的不重視都導致了銀鷺的失敗。作為曾經的「國貨之光」,在之後的發展中會有著什麼樣的走向,也只能等待雀巢在2021年放出的戰略計劃。你覺得銀鷺為什麼會失敗呢?你現在還會喝它們的產品嗎?
(本文由財經先聲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