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民族品牌輝煌不再,被外資收購轉型失敗,66億出售無人接手

2020-12-18 財經先聲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家中的零食也堆積的越來越多。但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會有著對「老牌」食品的一絲懷念,如銀鷺八寶粥、衛龍辣條、大舌頭冰激凌等,而大部分人都吃過的銀鷺八寶粥也算得上是家喻戶曉的「國民零食」。

作為一個成立35年的「老字號」品牌,銀鷺曾在2009年突破了100億的市值,可如今被雀巢百分百控股了兩年後,想10億美元(約合66億人民幣)出售卻幾乎「無人問津」。甚至在2020年10月14日,銀鷺集團因與李松產生勞動糾紛而被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金額為156003元。

因八寶粥而爆火

1985年,陳清水、陳清淵等6人於福建廈門市成立了銀鷺的前身新圩興罐頭廠,主營業務為生產罐頭。1990年,華僑黃福華向其投資20萬美元,擁有了大量資金後的它擴大規模、抓緊研發,並於1992年推出八寶粥產品,此產品面世後便受眾人青睞。

這也給了罐頭廠極大的信心去研發其他產品,1999年,其研發的花生牛奶投放市場。在當時,飲料市場近80%的份額都被它生產的八寶粥和花生牛奶佔據,圩興罐頭廠也因此受到了資本機構的注意。

2000年,圩興罐頭廠引入臺商資金,投資3.2億人民幣,共同合資創建廈門銀鷺食品公司。在八寶粥及花生牛奶得到了市場的熱烈反映後,銀鷺開始以廣告營銷的方式提高其品牌知名度,並增加其它產品銷量。此做法也給銀鷺帶來了豐厚的回報,2010年,其年銷售額高達54億元。

收購之後短暫的高峰期,「轉型」失敗

2011年,銀鷺以15億的價格出售60%的股份給外資品牌雀巢。如此高的年銷額卻以極低的價格「賤賣」,在當時這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在銀鷺集團成為中外合資企業後的那幾年,似乎一切還都是順風順水。

首先在第一年,銀鷺就做到了全年產值85.17億元,同比增長57.68%。兩年後,也就是2013年,銀鷺銷售額為111億元,做到了銀鷺集團的頂峰。在之後的幾年中,因飲料市場的整體創新力偏強,大量飲料衝擊行業市場,消費者可選擇品牌增多,銀鷺的市場份額隨之降低。

在市場份額被其他品牌侵佔後,銀鷺也採取了對策。在推出了以「活粒go、冰糖百合八寶粥」等產品後,市場對於此產品的反響處於偏高的狀態,於2017年,銀鷺的收入及利潤都已達到正增長。

同年,雀巢再次收購銀鷺集團20%的股份;2018年6月,剩餘20%的股份也落到了雀巢的手上。雀巢正式全資擁有銀鷺集團。但在2019年,擴展了眾多產品線的銀鷺年銷售額竟然只有72億元,且約60%的銷售份額還是由花生牛奶和八寶粥兩大老牌業務提供。自此以後,銀鷺市場份額以不可預測的速度下滑。

卻沒人願意接盤

2020年3月,外界傳聞雀巢有意出售銀鷺業務被坐實。4月24日,據雀巢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將對銀鷺花生牛奶及罐裝八寶粥業務進行戰略性審視,不排除出售可能性,預計2021年初將完成此項工作。

7月17日,據知情人士稱,銀鷺業務的出售將達到10億美元(約合66億人民幣)。在這之後,也有傳聞稱康師傅及華潤啤酒將對接銀鷺的出售業務參與競購,但很快得到兩方公司對此事的闢謠。而對於此消息,雀巢方面則回應對此事不做評論。

銀鷺的未來前景

而對於如今銀鷺的現狀,難免不讓人唏噓。但為何其會在被收購走上下坡路,一部分原因在於其產品創新程度不高。在飲品口味激增的這幾年,銀鷺推出的產品大多數也都是在八寶粥及堅果蛋白飲品的基礎上做一定的更新,並沒有踏足蘇打水、冷萃茶這一近年來反響極高的飲品製作中。

不止這方面原因,在雀巢收購銀鷺後對其品牌的不夠重視也導致了其市場份額越來越低。在收購後,雀巢也只是將其原有的管理體系照搬到銀鷺上,並沒有單獨為銀鷺作出一套全新的管理系統。

在行業中過於保守和收購企業的不重視都導致了銀鷺的失敗。作為曾經的「國貨之光」,在之後的發展中會有著什麼樣的走向,也只能等待雀巢在2021年放出的戰略計劃。你覺得銀鷺為什麼會失敗呢?你現在還會喝它們的產品嗎?

(本文由財經先聲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創始人3次套現30億離場!曾家喻戶曉,被外資收購,如今輝煌不再
    據統計,銀鷺在巔峰時期,年銷售額111億被國人熟知,廣告也多次登上央視大屏幕,稱得上是家喻戶曉的「國民品牌」了。其實,這個曾經的國民品牌早就被外資企業雀巢收購了。銀鷺,源於廈門的飲料巨頭銀鷺這個名字,頗有廈門特色。
  • 外資收購中國品牌後做了什麼?6大民族品牌,2個已被「遺棄」
    然而在這些輝煌之下,我們也應當看到部分國產品牌,乃至已經深值於國人心中的民族品牌卻已經悄然被「變賣」,成了徹徹底底的外資企業。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外資就已經陸續進入中國市場,我們熟知的青島啤酒、哈爾濱啤酒、北冰洋、南孚電池、樂百氏等品牌相繼都有過被外資掌控的時期。
  • 這些民族品牌早已「賣身」外資,為何要賣掉他們?4點原因太現實
    如果能夠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也就罷了,在一個又一個的案例面前,我們發現不少被外資收購的民族品牌卻走上了衰敗之路。難道這是外資們的「陷阱」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研究一下: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國民品牌選擇「賣身」吧!第一點原因,部分企業缺乏民族意識。
  • 最令人「惋惜」的國產品牌,曾比肩美的,最後70億賣給了外資
    企業在不斷發展壯大途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企業都還在「摸索」階段,本可以隨著近幾年的經濟帶動,更上一層樓,但許多企業,卻在發展中期選擇了退場,並且把公司賣給了外資「套現」離場,顯而易見,這些被外資收購過去的品牌有不少知名度非常高,而且發展的也越來越好。
  • 曾經風靡全國的飲料,現在被國內市場所「淘汰」,賤賣也無人收購
    曾經風靡全國的飲料,現在被國內市場所「淘汰「,賤賣也無人收購在現在商品琳琅滿目的時代,很多人在平時看到的商品以為是國貨,但是其實上並不是國貨。很多人提到這類商品會想到佳潔士、高露潔、養樂多等品牌,這些其實都是來自外國品牌。
  • 曾風靡中國的兩大飲料巨頭,一個36億「賤賣」,一個被外資收購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民營的民族品牌都很難存活30年,就拿飲料企業來說,娃哈哈算是比較「幸運」的一個,但匯源和銀鷺可沒那麼好運了。匯源果汁最強勁的對手應該是果粒橙和農夫果園了,而銀鷺主要生產花生牛奶,除了其他各種品牌的花生牛奶,六個核桃算是比較「難應付」的一個競爭對手了。不過這兩大飲料巨頭都已「風光不再」。朱新禮是匯源的創始人,山東沂源人,1992年放棄公務員的「鐵飯碗」承包了一個負債1000萬的罐頭廠,因為山東是蘋果大省,所以早期是生產蘋果汁。
  • 被誤以為是國產的飲品巨頭:外資企業15億收購,今預計以70億賣出
    國內的食品飲料市場起步較晚,所以很少有底蘊雄厚的老品牌,但最早一批加入進來的企業距今也有三四十年的光景。不過大家可能沒有想到,這個家喻戶曉的品牌,已經被美國收購。有了資金的投入,廣告營銷明顯好了很多,銷量逐年上升,品牌知名度也在國內打響。其最為人所知的產品銀鷺八寶粥,巔峰時期最高營收為50億,銀鷺集團最高收入突破百億大關,是國內數一數二的飲品巨頭企業。不過,隨著國內飲料產業的崛起,銀鷺在一眾夾擊中,逐漸現出疲軟之勢。無奈之下,銀鷺集團只能選擇出售公司股權尋找靠山自保。
  • 安踏體育加速「瘦身」 聚焦主業27億出售健身器材品牌
    根據協議,交易完成後,Precor資產將由買方Peloton Interactive,Inc.擁有100%權益,而Precor將不再為於上市規則項下安踏集團的附屬公司,且將不再為亞瑪芬體育的附屬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在披露此次交易後,安踏盤中漲幅超5%,刷新歷史新高。最終報收111.9港元,總市值超過3000億港元。
  • 雀巢正式出售銀鷺 由銀鷺創始人家族控股公司接手
    原標題:雀巢正式出售銀鷺,由銀鷺創始人家族控股公司接手   今日(11月25日),雀巢
  • Uber美國競爭對手想「賣身」 但卻無人願接手
    Uber美國競爭對手想「賣身」 但卻無人願接手一方面,打車應用開拓新的城市需要投入巨額資金和大量人員,以推廣服務、招募司機。另一方面,地方監管部門和法律法規很可能帶來不利的環境。《紐約時報》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的說法稱,Lyft近幾個月正在與多家公司接觸,試圖出售。該公司潛在的收購方包括通用汽車、蘋果、谷歌、亞馬遜、Uber和滴滴出行。一名消息人士表示,Lyft主動接觸了這些可能的買家。Lyft與通用汽車的談判可能最為深入。通用汽車已是Lyft最大的投資方之一。不過消息人士表示,通用汽車並沒有在紙面上提出收購方案,而最終Lyft仍沒有找到買主。
  • 家喻戶曉的國產品牌,卻被「賤賣」給外資,其原因是銷量不好?
    然而,隨著我國近幾年的國產品牌越來越多,一些海外品牌就變得小眾起來,人們又開始追捧國貨。但是國外一些企業看到這樣的情況,也就開始想進各種辦法,那就是不斷的收購國內品牌,從而擴大自身的規模。實際上,國貨被外資收購是不被人看好的,因為有大多的事例發生了。有的曾經風靡一時的品牌,經過收購之後就開始變了味道,輝煌不再。
  • 國美終迎接盤俠 顥騰投資40億收購北京悅秀城的外資圖鑑
    近期,顥騰投資聯合境外投資人合資收購北京悅秀城項目,交易投資額約人民幣40億元。悅秀城為一棟12層高的商辦綜合體,總建築面積約13萬平米,項目位於豐臺區北京南站區域,緊鄰南二環和北京南站,原持有方為鵬潤控股集團,該集團為是國美系地產板塊。
  • 一波三折,這些離國出走的品牌又回來了!
    看過上周五天眼妹文章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其實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品牌,像大寶、中華牙膏、哈爾濱啤酒、美即...這些曾經的民族企業早就已經被外資收購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隨著振興民族品牌和產業調整的需要,也有不少民族品牌在「出走」國外後又相繼被本土企業回購。那麼今天,天眼妹就接著跟大家聊聊,有哪些知名的民族品牌在被外資收購後又重新回到中國了呢?「遠嫁」瑞士後又重回創始人旗下?
  • 阿迪達斯考慮出售銳步 銳步品牌成了十足的「拖油瓶」
    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15日消息,阿迪達斯周一表示,正在為其子公司銳步(Reebok,鞋類品牌)評估替代選項,可能包括出售這塊業務,估值約在15億歐元(約合120億元人民幣)到25億歐元之間。
  • 外資家電相繼退出中國 新一輪品牌格局調整開啟
    這也導致一個現象,外資品牌在強壓下有了撤退的想法。今年上半年,就有消息傳出,飛利浦計劃4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72億元)出售在華的家電業務,飛利浦就出售小家電部門事項與海爾、美的等企業進行接洽,以確定它們是否有收購意向。除中國家電企業之外,飛利浦同時也向土耳其家電商Arcelik AS和Vestel發出詢問。三星、LG也在詢問之列。
  • 又一國產企業被外資收購,法國資本持股81%,不少人還把它當國產
    又一國產企業被外資收購,法國資本持股81%,不少人還把它當國產 在我們國內的市場上很多之前為國有品牌的企業被收購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在國內企業想要藉助著國外的品牌以及銷售渠道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以及國外企業也想在國內快速紮根有意收購一些國內企業的時候,兩者就以雙贏局面達成了「收購一事」。
  • 26億賣給外資,2年後花2億收回來,這個河南富豪打了一手好牌
    國牌被外資收購,賺的不一定都是外國人,也有被「坑」慘了的。2011年,瑞士食品巨頭雀巢公司高高興興地把國牌銀鷺收入囊中,而9年過去,如今卻要還回來了。據媒體報導,2018年好時公司出售金絲猴時僅報價2.6億,只是買入價的1/10,而最終的實際成交價據說只有2億。26億賣出去,2億買回來,外資血虧24億,美國好時公司自然有苦難言。
  • Adidas 證實可能出售 Reebok 品牌,將於明年3月決定去留
    文|華麗志德國運動巨頭 Adidas(阿迪達斯)集團周一證實,它正在為旗下的美國運動品牌 Reebok(銳步)探索可能的處理方案。2005年,Adidas 集團時任執行長 Herbert Hainer 以3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當時全球第三大運動品牌 Reebok。
  • 飛利浦擬出售家電業務專注醫療,中韓買家誰有意接手?
    曾經以小家電產品出名的跨國電子品牌飛利浦正在集中心力發展前景更為廣闊的健康醫療產業,在此前拆分了影音和照明部門之後,飛利浦再決定明年年中之前將小家電業務出售。
  • 飛利浦擬出售家電業務 正與海爾、美的進行接洽
    日前,飛利浦正與競爭對手海爾、美的等企業進行接洽,以確定他們是否有興趣收購飛利浦的家電部門,而該部門可能以最高4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正式出售程序預計將於第四季度開始。新快報記者 陳學東家電業務競爭力日漸微弱飛利浦在1月份表示,計劃出售其家用電器部門,該部門生產從咖啡機到空氣淨化器的所有產品,收入達23億歐元(2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