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以為是國產的飲品巨頭:外資企業15億收購,今預計以70億賣出

2020-12-18 新知財料

前段時間,有消息稱雀巢將再次調整在中國市場的飲用水業務,旗下的低端飲用水品牌「優活」和「雲南山泉」可能會被雀巢出售。對雀巢來說,出售在中國的業務也不是第一次了,早前已經發生過類似的事。

國內的食品飲料市場起步較晚,所以很少有底蘊雄厚的老品牌,但最早一批加入進來的企業距今也有三四十年的光景。不過大家可能沒有想到,這個家喻戶曉的品牌,已經被美國收購。

銀鷺集團曾是全國最大的飲品巨頭之一

最開始,銀鷺集團只是一家罐頭工廠,因為當地的水果資源非常豐富,所以很快便成長起來,成為國內第一批飲料巨頭之一。正式成型是在1985年,成立銀鷺食品,主營業務依然是罐頭、飲料等。

2000年,銀鷺迎來其最大轉機,與臺資合作,建立銀鷺集團。有了資金的投入,廣告營銷明顯好了很多,銷量逐年上升,品牌知名度也在國內打響。其最為人所知的產品銀鷺八寶粥,巔峰時期最高營收為50億,銀鷺集團最高收入突破百億大關,是國內數一數二的飲品巨頭企業。

不過,隨著國內飲料產業的崛起,銀鷺在一眾夾擊中,逐漸現出疲軟之勢。無奈之下,銀鷺集團只能選擇出售公司股權尋找靠山自保。當時世界最大的水飲品公司雀巢正準備拓展中國市場,收購銀鷺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雙方各取所求,很快便完成了60%的股權收購,總價格為15億。曾經營收破百億的國產飲料品牌,就這樣被外資佔有。

2017年和2018年,雀巢為了能夠完全控制銀鷺集團,兩次增持股份,直接將銀鷺納入旗下。不過,雀巢並沒有帶給銀鷺很高的利潤加持,反而業績逐年下滑,一年不如一年。一方面是整個飲料市場疲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雀巢的主打產品並非銀鷺。銀鷺的產品長久沒有更新,很難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存活下來,自然無法逃脫被拋棄的命運。

對此,雀巢高層對外表示,銀鷺的即飲咖啡業務不會受影響,但根據戰略需要,有可能會出售銀鷺集團旗下的八寶粥和花生牛奶業務。因為這兩項業務在國內的表現比預期差很多,沒有公司會願意做虧本買賣。

根據媒體報導,雀巢高層已經開始處理出售銀鷺旗下業務的相關事宜,預計出售金額為10億美元,大概70億人民幣,哪怕收購之後沒有掙錢,憑藉這個價差,也基本上夠回本兒的了。關鍵是,雀巢已經打開了在國內的知名度,之後的發展不可限量。

雀巢集團在中國的野心很大,除了銀鷺集團,雀巢還買下了太太樂、徐福記等知名國產品牌,在中國非常有影響力。

除開飲食企業,國內企業被外資收購的情況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還有南孚電池、大寶、哈啤等等,這些都是曾經在國內風靡一時的產品,甚至巔峰期能稱得上行業之首,但卻總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經營不善,只能尋求其他企業的資金庇佑。

中國企業的發展還是需要多學習,不然很容易出現各種經營問題。產品更新、產品質量以及企業管理等等,是亟待規範化的。希望國企能多多吸取教訓,努力改變,爭取能在世界舞臺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由新知財料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國產飲料巨頭拒絕可口可樂百億收購,今負債百億,以36億賤賣
    雖說飲料市場的品種繁多,但在不少人心中,有些國產飲料曾經代表了某一類品種。比如說起汽水,很多人想到的是健力寶;說起奶茶,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是香飄飄;而說起果汁飲品,很多人首先想起的是匯源果汁。但是,近幾年國產飲料的日子並不好過。
  • 兩國外巨頭藏華數十載,悄悄做到行業第一,卻被國人誤以為是國產
    兩國外巨頭藏華數十載,悄悄做到行業第一,卻被國人誤以為是國產推薦語: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經濟發展迎來了迅速的爆發,而很多的國外企業看到了這個機會後,也趕緊跑來中國市場「分一杯羹」。它們憑藉著強大的資金實力,往往很快就能實現在國內市場紮根。
  • 又一國產企業被外資收購,法國資本持股81%,不少人還把它當國產
    又一國產企業被外資收購,法國資本持股81%,不少人還把它當國產 在我們國內的市場上很多之前為國有品牌的企業被收購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在國內企業想要藉助著國外的品牌以及銷售渠道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以及國外企業也想在國內快速紮根有意收購一些國內企業的時候,兩者就以雙贏局面達成了「收購一事」。
  • 深藏中國的日本飲料巨頭:日銷760萬瓶,卻被人誤以為是國產品牌
    深藏中國的日本飲料巨頭:日銷760萬瓶,卻被人誤以為是國產品牌 推薦語: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很多自主品牌拔地而起的同時,也有不少的外資企業紛紛選擇進入國內市場撈金。
  • 最令人「惋惜」的國產品牌,曾比肩美的,最後70億賣給了外資
    企業在不斷發展壯大途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企業都還在「摸索」階段,本可以隨著近幾年的經濟帶動,更上一層樓,但許多企業,卻在發展中期選擇了退場,並且把公司賣給了外資「套現」離場,顯而易見,這些被外資收購過去的品牌有不少知名度非常高,而且發展的也越來越好。
  • 一年賣出15億元,擊敗海飛絲、飄柔,國產洗髮水躋身國內第一
    同時,國外洗髮水品牌紛紛湧入中國市場,國產洗髮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度銷聲匿跡。 事實上,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洗髮水品牌多數都是外資品牌,比如海飛絲、飄柔、清揚等,說出來你可能會感到驚訝,用了這麼久的品牌沒想到是外資品牌,剛開始還一直以為是國產品牌。 在國內日化市場,有兩大外資品牌,一家來自美國,另一家來自英國或者荷蘭。
  • 「偽裝」成國產的日本飲品巨頭:與蒙牛、伊利齊名,每年狂賺65億
    與此同時,也有大量外國品牌進入中國,而且還實現了本土化,讓一些中國人把它們誤當成是國產品牌。養樂多就是典型的例子,它是實實在在的日本品牌,每年在中國狂賺65億,算得上是「藏」在中國的日企巨頭。每一年,世界各地都會有新的飲品上市,養樂多都能屹立不倒,它能在國產品牌娃哈哈、蒙牛、伊利中脫穎而出實屬不易。目前,養樂多在中國的發展勢頭依然十分強勁。從銷售量來看,養樂多在中國的發展無疑是成功的。
  • 藏身國內市場多年,靠名字「偽裝」成國產,26年前就已被外資收購
    當然也有些外資並不是直接在國內建廠,而是將一些國產品牌悄悄收購,然後「偽裝」成國貨,繼續在市場售賣。說起「偽國貨」的產品,很多人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金龍魚、養樂多、高露潔等。這些品牌由於在國內多年,因此很多人想當然地會認為是國產品牌。事實上還有一些品牌,偽裝得更加厲害。
  • 深藏中國30年,年撈金377億的辣醬品牌,卻被國人誤以為是國產貨
    深藏中國30年,年撈金377億的辣醬品牌,卻被國人誤以為是國產貨推薦語: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食作為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無疑是不可忽視的。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食物的要求也是隨之提升,色、香、味都成了美食的重要標準。
  • 藏在國內的日企巨頭,每天在國內賣出750萬瓶,卻被誤以為是國貨
    這個「藏」在中國的日本巨頭,每年在中國的收入是65億人民幣,可是這個品牌一直被大家誤認為是我們的國產品牌。說到養樂多,很多人都應該喝過。它是一種風靡全球的牛奶飲料,每瓶至少含有100億種特殊活性乳酸菌。作為飲料行業的巨頭,養樂多在中國享有相當高的地位。1930年,日本微生物學博士代田稔發現了一種對人體消化特別有益的活性乳酸菌。
  • 它深藏在華29年,年營收高達1670億,卻被很多人誤以為是國產品牌
    它深藏在華29年,年營收高達1670億,卻被很多人誤以為是國產品牌推薦語:改革開發以後,我國的經濟迎來了迅速的爆發期,數量龐大的外資品牌入駐中國,事實上也是一種促進經濟發展的「手段」。目前在中國有很多的外資品牌,因為深藏在中國太久,以至於常常被國人誤認為是本土的品牌,但卻是純種的外國貨,比如下面這些品牌就是典型。我們最常見的功能性飲料——紅牛,最早誕生在泰國,是個泰國品牌。之後才被帶入中國發展,不過因為質檢要求不同,國內的紅牛都是在國內生產的,但它並不是中國品牌。
  • 日本巨頭國內撈金16年,賺走國人數百億,卻還被以為是國產品牌?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一直以來都是咱們對於飲食文化的態度,很多的傳統美食都是名揚全世界,而且國內飲料方面也是有著眾多的品牌,像娃哈哈、農夫山泉等這些巨頭都是陪伴了大家非常久的時間了,但是有一家巨頭,其實是一家日本企業,但是很多人一眼看上去都會是以為它是一個國產巨頭,而且默默在國內撈金了
  • 曾風靡中國的兩大飲料巨頭,一個36億「賤賣」,一個被外資收購
    匯源和銀鷺曾是風靡中國的兩大飲料巨頭,相信大家的餐桌上都經常出現它們的身影,過年走親訪友時也是必備的禮品,大人小孩都愛喝。匯源素有「國民果汁」之稱,巔峰時期市值達到300億美元,佔據果汁市場的一半份額,可以說是同行業的「老大」。
  • 紮根於中國25年,低調的日本空調巨頭,時常被國人誤以為是國貨
    文:子建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許多企業不再局限於自己的市場,而是走出國門,把產品銷往世界各地。中國有14億人口,消費市場巨大,外國企業自然不會錯過這塊「大蛋糕」,因此他們早早進入中國,深耕多年,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很多人還誤以為是國產品牌。
  • 又一國產巨頭被「賤賣」?創始人低價賣給法國人,現市值達500億
    文:小飛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收購現象仍然十分普遍。當許多外資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不少企業面臨外資衝擊,甚至有部分企業正逐漸落入外資企業手中。與此同時,中國企業也走出了國門,開拓海外市場。我們也會收購或併購一些國外企業和品牌,比如吉利收購瑞典豪華汽車品牌沃爾沃,海爾收購美國GE,美的收購東芝的部分家電業務等。而在我國有一家曾經輝煌的國產小家電被外資收購,它就是蘇泊爾。近年來,隨著國產品牌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更傾向於購買國產品牌。很多中國人在買東西的時候會問自己是不是國貨,似乎只有當他們肯定的回答,才會行動。
  • 空調界的「世界霸主」: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年營收超1400億
    空調界的「世界霸主」: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年營收超1400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如今我們所用的產品不僅有中國製造,也有來自全球各地的產品。雖然說國內有很多新品牌的進入,但是我們也有不少國產品牌在走向世界。
  • 外資卡車巨頭大舉入華 商用車市場將迎巨變?
    2月份,韓國現代汽車收購了四川現代100%股權,讓這家合資企業變成了外資獨資……作為全球第一大商用車市場,中國市場商用車銷量近來連創新高,這成為外資商用車加大在華投資的大背景。戴姆勒、斯堪尼亞等重卡巨頭紛紛在中國進行國產,均是出於對中國重卡行業發展前景的高預期。
  • 又一方便麵巨頭隕落!曾一年賣出20億,今2次低價轉賣給麵條巨頭
    本文要介紹的這家生產方便麵的企業,巔峰時期曾年銷20億元,成功擊敗統一、康師傅等競爭對手,成為行業巨頭,但是最終卻敗在了自己的手中。這個方便麵品牌,就是五穀道場。 五穀道場的創始人是王忠旺,他剛開始踏入社會的時候並沒有選擇創業,而是在一家華龍方便麵公司工作。當時華龍方便麵也是很有名的,僅僅次於康師傅和統一。因為他出色的工作表現,一度成為西北地區的總經理商。
  • 【滬深股通】今世緣1月5日獲外資賣出0.57%股份
    同花順(300033)數據顯示,2021年1月5日,今世緣(603369)獲外資賣出711.45萬股,佔流通盤0.57%,上榜陸股通日減倉前十。截至目前,陸股通持有今世緣2246.29萬股,佔流通股1.79%,累計持股成本-11.67元。
  • 又一民族品牌輝煌不再,被外資收購轉型失敗,66億出售無人接手
    作為一個成立35年的「老字號」品牌,銀鷺曾在2009年突破了100億的市值,可如今被雀巢百分百控股了兩年後,想10億美元(約合66億人民幣)出售卻幾乎「無人問津」。甚至在2020年10月14日,銀鷺集團因與李松產生勞動糾紛而被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金額為15600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