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很多諜戰片裡都會看到國民黨下面有中統、軍統兩大特務機構,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中統和軍統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他們各自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01 中統和軍統曾經都是「軍統」
中統的全稱是「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中統是1928年由陳立夫、陳果夫兩兄弟創辦。當時的名字是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這個部門實際上就是CC系分子控制和組成的。調查科最初只有採訪、整理兩個股,1930年增加了「特務組」和「言文組」。5年以後,蔣介石將黨務調查科改組為黨務調查處。說白了,中統就是國民黨黨務部門控制的一個特務部門。
軍統的歷史比中統晚幾年,1932年春軍統的前身力行社成立。力行社又被稱為藍衣社,以黃埔軍人為核心,效法義大利的法西斯組織褐衫黨建立,因為成員制服為藍衣黃褲,故此又被稱為藍衣社。力行社是蔣授意賀衷寒、滕傑等黃埔軍人建立的,對外則稱為復興社。所以有些諜戰片裡會出現力行社、藍衣社或復興社,實際上他們都是同一個組織。
力行社下設特務處,處長就是歷史上聞之色變的戴笠。
1937年,蔣介石為了協調和控制特務機構,設立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該局下設兩處,第一處即原來的黨務調查科,處長為徐恩曾;第二處即力行社特務處,處長為戴笠。所以在歷史上,中統和軍統曾經有一段時間都被稱為「軍統」。
1938年,蔣介石將第一處改組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徐恩曾任副局長,主持工作;第二處則擴編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局長為蔣介石侍從室主任第一處主任賀耀組,戴笠擔任副局長,實際主持工作。
至此後世國民黨用來鎮壓人民的兩大特務組織「中統」和「軍統」正式成立,踏上了歷史舞臺。
02 中統和軍統分工不同
中統和軍統作為國民黨的特務機關,都是蔣介石用來實現其個人法西斯獨裁統治的工具。但在具體分工上兩者還是有一定的區別。
中統的背後是國民黨CC系,實際上就是老蔣用來控制黨內的特務機構。「中統」局內設人事科、專員室、經濟調查處、交通處、統計處,以及一、二、三組(分別負責訓練、黨派、情報工作)。
中統以國民黨各級黨部為基地,在全國各地都有分支機構,以黨政機關、文化團體和大中學校為其主要活動目標。
中統負責軍、警、憲部門之外的情報工作,對內監控國民黨黨政機關,對外打擊和破壞我黨,監控社會輿論,進行各種反革命的特務活動。中統跟著國民黨的基層黨部走,一度勢力很龐大,遠比軍統強。
軍統是以軍、警、憲部門為重點,主要任務是收集各類情報、對軍隊監視整治,對敵對勢力逮捕暗殺,同樣也以打擊和破壞我黨為重中之重。
抗戰全面爆發之後,軍統增加了在敵後執行破壞、暗殺、鋤奸等任務,實力飛速發展。最鼎盛時,軍統總計有5萬多人,設有八處六室一所。軍統下面還有準軍事組織忠義救國軍,人數有萬人之多。
全面抗戰爆發之後,由於中統在淪陷區的各級組織實際上均被破壞,無法有效運轉,加上當時對日作戰重要性提升,軍統的地位和實力開始壓制中統。當然這也得益於軍統的實際掌門人戴笠的精明強悍。
1946年之前,軍統在各方面都壓制中統。但46年戴笠飛機失事之後,繼任者不如戴笠,中統又重新佔據了上風。
03 中統軍統之爭
歷史上中統軍統這兩個特務組織私下是不對付的,兩者來沒有停止過明爭暗鬥。
兩者之所以矛盾重重,一方面是因為他們雖然有各自分工,但都屬於特務組織,還是存在這樣那樣的競爭關係,中統軍統為了爭權奪位,邀功請賞爭鬥不止。而另一方面,則是蔣介石為了讓中統軍統互相牽制,互相平衡,有利於他的統治。蔣介石對手下兩個特務機關的矛盾,有的時候也刻意忽視,不去化解,這也讓兩者之間的矛盾不斷擴大。
再者,中統實際控制在陳家兄弟手中,而戴笠則對蔣忠心耿耿,蔣對軍統也有所偏向,這也讓二者的矛盾持續擴大。
中統軍統在總部層面還能在明面上保持和諧,但是到了地方上則很容易擦槍走火。1939年的「魯東行轅事件」就是一個明證。魯東行轅主任盧斌是中統,副主任厲文禮是軍統,兩人本來就不和,加上各自的背景日常的爭鬥就更多。厲文禮乾脆讓人偷襲盧斌以及部下,擄走之後趁著黑夜用亂石擊殺,盧及其部下10多人死亡。
此外軍統四大金剛之一的趙理君多次暗殺中統成員,最後在洛陽被就地正法。而1940年的「軍統電臺案」則給了中統不斷攻擊軍統的藉口。
04 最後的結局
抗戰後,中統改為黨通局,1949年再改名為內部調查局。國民黨敗退海島後被解散。
軍統在戴笠死後,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鄭介民任局長,毛人鳳任副局長。國民黨敗退海島之後經過多次改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