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統和軍統曾經一家?中統軍統什麼關係?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2020-12-15 歷史的B面

我們在很多諜戰片裡都會看到國民黨下面有中統、軍統兩大特務機構,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中統和軍統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他們各自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01 中統和軍統曾經都是「軍統」

中統的全稱是「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中統是1928年由陳立夫、陳果夫兩兄弟創辦。當時的名字是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這個部門實際上就是CC系分子控制和組成的。調查科最初只有採訪、整理兩個股,1930年增加了「特務組」和「言文組」。5年以後,蔣介石將黨務調查科改組為黨務調查處。說白了,中統就是國民黨黨務部門控制的一個特務部門。

軍統的歷史比中統晚幾年,1932年春軍統的前身力行社成立。力行社又被稱為藍衣社,以黃埔軍人為核心,效法義大利的法西斯組織褐衫黨建立,因為成員制服為藍衣黃褲,故此又被稱為藍衣社。力行社是蔣授意賀衷寒、滕傑等黃埔軍人建立的,對外則稱為復興社。所以有些諜戰片裡會出現力行社、藍衣社或復興社,實際上他們都是同一個組織。

力行社下設特務處,處長就是歷史上聞之色變的戴笠。

1937年,蔣介石為了協調和控制特務機構,設立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該局下設兩處,第一處即原來的黨務調查科,處長為徐恩曾;第二處即力行社特務處,處長為戴笠。所以在歷史上,中統和軍統曾經有一段時間都被稱為「軍統」。

1938年,蔣介石將第一處改組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徐恩曾任副局長,主持工作;第二處則擴編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局長為蔣介石侍從室主任第一處主任賀耀組,戴笠擔任副局長,實際主持工作。

至此後世國民黨用來鎮壓人民的兩大特務組織「中統」和「軍統」正式成立,踏上了歷史舞臺。

02 中統和軍統分工不同

中統和軍統作為國民黨的特務機關,都是蔣介石用來實現其個人法西斯獨裁統治的工具。但在具體分工上兩者還是有一定的區別。

中統的背後是國民黨CC系,實際上就是老蔣用來控制黨內的特務機構。「中統」局內設人事科、專員室、經濟調查處、交通處、統計處,以及一、二、三組(分別負責訓練、黨派、情報工作)。

中統以國民黨各級黨部為基地,在全國各地都有分支機構,以黨政機關、文化團體和大中學校為其主要活動目標。

中統負責軍、警、憲部門之外的情報工作,對內監控國民黨黨政機關,對外打擊和破壞我黨,監控社會輿論,進行各種反革命的特務活動。中統跟著國民黨的基層黨部走,一度勢力很龐大,遠比軍統強。

軍統是以軍、警、憲部門為重點,主要任務是收集各類情報、對軍隊監視整治,對敵對勢力逮捕暗殺,同樣也以打擊和破壞我黨為重中之重。

抗戰全面爆發之後,軍統增加了在敵後執行破壞、暗殺、鋤奸等任務,實力飛速發展。最鼎盛時,軍統總計有5萬多人,設有八處六室一所。軍統下面還有準軍事組織忠義救國軍,人數有萬人之多。

全面抗戰爆發之後,由於中統在淪陷區的各級組織實際上均被破壞,無法有效運轉,加上當時對日作戰重要性提升,軍統的地位和實力開始壓制中統。當然這也得益於軍統的實際掌門人戴笠的精明強悍。

1946年之前,軍統在各方面都壓制中統。但46年戴笠飛機失事之後,繼任者不如戴笠,中統又重新佔據了上風。

03 中統軍統之爭

歷史上中統軍統這兩個特務組織私下是不對付的,兩者來沒有停止過明爭暗鬥。

兩者之所以矛盾重重,一方面是因為他們雖然有各自分工,但都屬於特務組織,還是存在這樣那樣的競爭關係,中統軍統為了爭權奪位,邀功請賞爭鬥不止。而另一方面,則是蔣介石為了讓中統軍統互相牽制,互相平衡,有利於他的統治。蔣介石對手下兩個特務機關的矛盾,有的時候也刻意忽視,不去化解,這也讓兩者之間的矛盾不斷擴大。

再者,中統實際控制在陳家兄弟手中,而戴笠則對蔣忠心耿耿,蔣對軍統也有所偏向,這也讓二者的矛盾持續擴大。

中統軍統在總部層面還能在明面上保持和諧,但是到了地方上則很容易擦槍走火。1939年的「魯東行轅事件」就是一個明證。魯東行轅主任盧斌是中統,副主任厲文禮是軍統,兩人本來就不和,加上各自的背景日常的爭鬥就更多。厲文禮乾脆讓人偷襲盧斌以及部下,擄走之後趁著黑夜用亂石擊殺,盧及其部下10多人死亡。

此外軍統四大金剛之一的趙理君多次暗殺中統成員,最後在洛陽被就地正法。而1940年的「軍統電臺案」則給了中統不斷攻擊軍統的藉口。

04 最後的結局

抗戰後,中統改為黨通局,1949年再改名為內部調查局。國民黨敗退海島後被解散。

軍統在戴笠死後,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鄭介民任局長,毛人鳳任副局長。國民黨敗退海島之後經過多次改組。

相關焦點

  • 都是特務機關,民國時期的中統和軍統對比,有什麼區別?
    民國後期,軍統被「肢解」,公開部分改編為國防部二廳、特務部分改編為國防部保密局。中統,全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前身為國民黨中組部黨務調查科,隸屬國民黨黨務系統。和軍統一樣,中統同樣是由國民黨黨務系統高官兼任局長、副局長主持工作,如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朱家驊就曾經兼任過中統局局長。
  • 同是特務組織,中統和軍統誰的權力更大呢?
    中統和軍統在不同時期的勢頭交替領先,沒有誰的權力一直是獨大的。而且以老蔣猜忌的性格,也不可能讓其中一家能夠一直獨領風騷,兩家特務組織內鬥更容易讓其平衡各派系勢力和掌控大局。 中統的實質頭目是CC系大佬陳立夫,而陳氏兄弟是老蔣結拜兄弟陳其美的侄子。
  • 國民黨兩大特務機構,中統和軍統有何不同,誰的影響力更大?
    國民黨兩大特務機構,中統和軍統有何不同,誰的影響力更大?大家都知道,在我國近代國民黨統治時期,曾經出現了兩個特務機構,分別是中統和軍統,但是我們要知道,這兩個雖然都是特務機關,但是整體上上區別還是比較大的。
  • 國民黨特務機關中統和軍統的發展
    中統和軍統開始發展壯大,應該從蔣介石第二次復出的1932年說起。中統的發展。1932年左右,因為蔣介石的大力扶植,戴笠的特務組織得到快速發展。原本掌控國民黨特務機關的陳國夫和陳立夫非常嫉妒,授意親信徐恩曾擴大特務組織。徐恩曾奉命在南京建了一個「特工總部」。這個組織一無主管單位、二無公開名稱、三無編制。
  • 國民黨特務機關中統和軍統的起源
    軍統和中統當然也有前身。先說中統的來源。蔣介石最崇拜的結拜大哥陳其美,在上海被袁世凱幹掉之後,蔣介石對陳其美的兩個侄子視如己出。籌建黃埔軍校時,陳國夫便為黃埔軍校招生和採購物資。只是俱樂部遠遠不夠的,所以下面設置一個小組,做情報工作,這才是真正的目的。但也只是陳國夫陳立夫兄弟倆的「私人組織」,沒有正式的組織編制和經費來源。但是,這個俱樂部,被一致認為是中統的起源。
  • 民國時期,中統和軍統都是特務機關,他們有什麼不一樣?
    民國時期,全中國正處在抗戰的關鍵期,前方有戰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不懼犧牲,這是最慘烈的,也是最讓人震撼的抗戰過程。但是除了前方的戰士之外,還有一些做情報工作的人,如果大家經常看諜戰劇的話,就不難發現,做諜報工作的人,尤其是國民黨方面的人,不是軍統的人,就是中統的人。
  • 袁殊:潛伏中統、軍統、日偽,背負漢奸罵名,多次暴露均化險為夷
    只要搭上這條線,事情就好辦了。由於當年賈伯濤上軍校是託的袁殊父親的關係,他便將袁殊舉薦給了時任上海社會局局長的吳醒亞,算是還了這個人情。吳醒亞的另一個身份是臭名昭著的中統特務頭子。由於吳醒亞和袁殊祖籍都是湖北,兩人也算是老鄉了,他對這個機靈勤快的年輕人非常滿意,有意栽培。
  • 抗戰時的四大特務,兩個出身軍統,另外兩個分別隸屬中統和76號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內部有兩大特務組織——軍統和中統,其中軍統在戰時負責刺探情報,進行反諜工作,以及刺殺漢奸等工作,而中統則由於處在"CC派」(陳立夫和陳果夫)的控制之下,所以便主要負責黨務工作,通俗易懂點來說就是一個「主外」,另一個「主內」。
  • 這位特工有五重身份,成軍統中將反被軍統通緝,建國後被關20年
    有位特工留下了「五重間諜」的傳奇身份,經歷了一生命運的坎坷曲折,成為軍統中將反被軍統通緝,建國後被關了20年。 1928年他赴日留學,先後在早稻田大學和日本大學讀書。1931年,袁殊回到上海,在滬創辦主編《文藝新聞》周刊,與左翼文學界關係密切。
  • 在軍統中,為何大名鼎鼎的戴笠僅是副局長?你也不看看局長都是誰
    「軍統」是解放前臭名昭著的國民黨特務機構,對外負責人一直是戴笠。平時大家看電視劇,老是提到「戴局長」,因此許多人並不知道,事實上戴笠的正式頭銜只是副局長,在他的上頭,另有一位「局長」。
  • 「軍統六哥」鄭耀先為共產黨的革命奉獻一生,背棄兄弟、妻離子散
    經典諜戰劇《風箏》柳雲龍飾鄭耀先,講述軍統王牌特工「軍統六哥」鄭耀先,以心狠手辣、機智在國民黨和地下黨聞名。鄭耀先其實是潛伏在軍統的共產黨特工「風箏」,為了確保風箏像一把尖刀始終刺在敵人的心臟上,在關鍵時刻給國民黨致命一擊,鄭耀先不得不成為自己同志眼中心狠手辣、恨得牙痒痒的軍統六哥。鄭耀先唯一愛過的女人陳真兒、結髮妻子林桃,皆為他死,最後還揭發相愛相恨的韓冰。
  • 國民黨軍統中,為何戴笠僅僅只是個副局長?原來局長都是大人物!
    軍統這個組織機構相比於其他有名的組織成立是比較晚的,在很早的時候在國民黨內部就已經成立了兩個特務機構,分別是黨務調查科和力行社。黨務調查科最先出現,成立於1928年,是後來中統的前身,目的正是為了加強對國民黨內部的監控,由蔣介石的秘書陳立夫在蔣介石的授意下組建完成。
  • 諜戰劇《局中人》熱播中 趙達演繹軍統羅生門
    諜戰劇《局中人》熱播中 趙達演繹軍統近日,由劉譽任導演與編劇,張一山、潘粵明、趙達等主演的諜戰劇《局中人》正在浙江衛視、江蘇衛視熱播。諜戰劇《局中人》熱播中 趙達演繹軍統羅立忠執行計劃 上演軍統羅生門最近劇情中,羅立忠(趙達飾)所在軍統制定新的計劃,讓林放(張一山飾)假扮共產黨打入敵方獲取情報
  • 三分鐘,讓你看懂軍統的「前世今生」!
    你看,光一個前身就冒出來三個名字,讓人們混淆的同時,更搞不清軍統的來歷了。其實,這三個都不是軍統前身,至於為什麼,我們還得慢慢說。其實,藍衣社就是個誤會,你可以認為它從來不存在,因為它就是虛構的產物;也可以認為它就是力行社,因為當時外界普遍誤認為「藍衣社」就是力行社。正因為如此,劉健群與力行社上層關係緊張,還遭到戴笠的追殺。
  • 還是中統女間諜?
    說起這陳寶華,他的哥哥就是國民黨中統的特務頭子——陳果夫,經陳寶驊發展,鄭蘋如加入到國民黨在上海的地下組織,成為了國民黨中統女間諜。此後鄭蘋如憑藉會說日語,還有一半日本血統的優勢條件,不斷和上海日本特務頭子打交道,試探了很多有用的情報。
  • 歷史小知識:留在大陸的最後三個軍統特務
    近幾年諜戰類的電影,電視劇頻頻出現在屏幕前,如《風箏》,《瞄準》,而這也讓我們了解到了那個時代。在諸多的"諜戰故事"中似乎都離不開一個特殊的詞彙,那就是特務。而在那個大背景下的時期,什麼特務最有名呢?你覺得是毛人鳳手下的保密局,還是戴笠手下的軍統?又或者是中統?在當時,與這個詞彙在當時的社會太過神秘化、恐怖化。當時的特工不僅要機靈還要機警,而且很多時候都是在刀尖上行走,隨時會丟掉性命。而我們今天所要講述的三位主人公,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留在大陸的最後三個軍統特務。他們三人都生於特殊的年代、有著特殊的身份,有著特殊的經歷,也是特殊的存在。
  • 戴笠管理幾十萬軍統特務的三大絕招
    民國時特務機構眾多,主要有三大派:CC系、軍統、中統,另外還有小蔣、青年團等。 而戴笠的軍統局,首屈一指的出名。 軍統巔峰時期,編內編外的人員達幾十萬之眾,也有人說上百萬之眾。 小編認為上百萬就太扯了,估計把軍統的編內編外人員的七大姑八大姨都算上了。
  • 中統頭號女殺手鄭蘋如三次刺殺同一人,舞廳廁所暴露身份被捕處決
    1939年,國民黨在上海的情報系統主要是中統和軍統,中統由陳立夫、陳果夫兄弟把持,而軍統則是由戴笠把持的,兩大系統合作的少,競爭的多。汪偽76號特工總部的瘋狂活動使上海的抗日活動一時處於低潮,也使國民黨在上海的情報系統遭到極大的破壞。
  • 軍統是戴笠的?民國特務頭子戴笠,為何外人稱呼他為「戴老闆」
    戴笠出生於浙江省衢州府江山縣,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是軍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頭子。此人從小志向遠大,想為國家效力,做一番大事業。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他懷才不遇,不得不投靠在上海的親戚寄人籬下,混跡賭場和娛樂場所,混得非常慘;昔日躊躇滿志的少年,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屌絲。
  • 國民黨的軍統是如何訓練女特工的?這些條規讓人無法相信!
    相信喜歡研究近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國民黨內是有兩個非常出名的特務機構,分別是軍統和中統。不過更多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應該就是軍統,因為畢竟在歷史當中有很多時間都是軍統機構所造成的。,舉個例子來說,就像當時刺殺日本首腦的這個活動就是國民黨軍統在背後策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