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了解自己是什麼血統嗎?之前有英國的教授提出疑問:看不懂中國人,為什麼中國人從來不提起自己的血統呢?
尼古拉二世夫妻攜女去英國皇室探親,左起:沙皇皇后及幼女,尼古拉二世,維多利亞女皇,愛德華七世
聽到這個問題,估計很多人都會有點摸不著頭腦,其實中國並不是沒有血統,只是不太注重。其實,血統的意義廣義來說,就是家族、人種、國籍的劃分。若用國籍來劃分,中國不承認雙國籍,也就是說,無論是不是中外結合家庭、單雙血統只能選擇一種。
若是以人種劃分,從周朝開始,中國人便已經自居炎黃子孫。一直到成吉思汗時期,才有了簡單的血統劃分,再到後來滿清一家,中國人的血統概念已經十分模糊。
至於家族,如果十分注重血統,豈不違背了中國人一直忌諱的倫理問題,這一點不像那些外國皇室,剛出生一個新生嬰兒,高貴的血統便能註定所有。
左:尼古拉二世 vs 右:喬治五世,表兄弟長相酷似
像古埃及文化,歷代法老王室家族,為了保持血統純正,只會安排近親之間通婚,這一點跟西方神話中的文明也有一定關係。還有像英國王室,即便是經歷了許多朝代,但王室的爵位多多少少都會跟前朝沾點關係,也就是說王室血統從來沒有斷過。
不過,太過於注重血統也有很大的弊端,當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意思就是王侯將相,難道註定就是天生貴種嗎?
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正式開創了科舉制,讓不少寒門子弟掌握了自己的命運,讓他們明白血統根本不算什麼。如果有能力,血統也是可以改變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泱泱中華才會人才濟濟,而這也是那位英國學者不會理解的,畢竟我們從小所處的環境與教育,就告誡人人平等,而不是他們那種血統決定一切的腐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