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凌晨5:00(美東時間3月15日下午5:00),美聯儲突然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降至0—0.25%,並啟動了7000億美元的大規模量化寬鬆計劃,以保護經濟免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美聯儲此次救市舉措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全球金融市場震動!
交銀國際洪灝在社交平臺點評美聯儲本周一的「王炸」操作時表示:美聯儲已經打完了大部分子彈,市場只剩下裸奔。
而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更是大呼:這是守土失職!
恆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則認為,美聯儲緊急降息至零,推出7000億美元大規模QE計劃,直接all in,等於「飲鴆止渴」。
任澤平表示,正確的應對方式是儘快控制疫情,以短期代價換取長期勝利,然後以財政政策為主、貨幣政策為輔來穩增長;「美國這麼搞,貿易保護,貨幣大放水,政治被民粹主義綁架,貨幣被政治綁架,是在走火入魔,自廢武功」。
美聯儲:盡一切所能緩解困境;川普:我非常高興!
緊急降息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舉行線上發布會。
鮑威爾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美國人民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政策制定者需要盡一切所能,緩解困難情況。疫情對經濟構成一系列重大挑戰,美國經濟在疫情暴發之前,基礎是堅實的。金融市場一些領域顯然承受了壓力,疫情可能拖累今年的通脹表現,國外疫情也會拖累美國出口一段時間。我們將繼續監測著事態的發展,今日的降息決定將支撐美國經濟,還能夠提振市場,令市場恢復正常。
他同時表示,疫情可能令經濟活動在一段時間內下降,第二季度的經濟可能疲弱,但前瞻性指引和資產購買屬於「我們的基本工具」,預計負利率在美國不會成為合適的政策。鮑威爾重申,美聯儲有充足的空間調整政策,每周或每月的資產購買規模沒有上限,美聯儲將「大力」購買資產;前瞻性指引,還有流動性工具有充足的力量;聯儲將使用這些工具來支持市場功能和信貸流動。
美聯儲是在周末的緊急會議後作出降息決定的。鮑威爾表示,當天的緊急會議替代了計劃在周二或周三(3月17-18日)舉行的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導,本次會議除了降息,還決定將在未來幾個月增加7000億美元(1美元約合7元人民幣)債券持有規模。報導援引彭博社的消息稱,美聯儲同時還宣布了幾項行動,包括銀行可以從貼現窗口借款長達90天,並將準備金利率降至零;與其他主要央行將常備美元流動性互換安排利率下調25個基點。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在鮑威爾宣布降息後,美國總統川普表示,歡迎美聯儲在新冠病毒蔓延的背景下,降低關鍵利率的決定,稱這是「跨出了一大步」。
川普稱,「我不得不說,我非常高興。(美聯儲)他們沒有選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分四步完成,而是選擇一步到位」,「我認為,市場人士應該感到非常興奮」。
此前,川普曾多次呼籲美聯儲領導層降低利率。僅在上周六,川普還表達了對美聯儲和鮑威爾的不滿。
「到目前為止,鮑威爾做出了很多糟糕的決定。美聯儲應該效仿其他國家的央行降低利率。」他還稱,有權罷免鮑威爾,但不會這麼做。美聯儲發言人周六拒絕置評。
看來此番「炮轟」起到了效果。
但似乎市場並不買帳。消息發布後,道瓊指數期貨、標普500指數期貨均大幅下跌,再次發生熔斷,其中道指期貨跌4.58%,標普500期貨跌4.78%,納指期貨跌4.56%。
此前一周,美股曾暴跌,市場普遍認為,美股從2009年開始的大牛市已經終結,進入熊市。儘管美聯儲「一步到位」的舉措發布,市場並沒有走出恐慌。分析人士認為,投資者擔心美聯儲的緊急措施仍然無法對衝新冠肺炎疫情對美國經濟的衝擊。
不僅美股在消息發布後大跌,全球股市均出現大跌。
歐股低開低走,法國CAC40指數跌幅擴大至逾10%,創2013年以來新低,德國DAX指數跌逾9%,英國富時100指數跌逾7%。
恐慌指數VIX期貨跌幅擴大至逾30%。
日經225指數跌幅超2%,韓國綜合指數收跌3.19%,富時新加坡STI收跌4.43%。
A股也無法倖免,上證指數跌幅3.40%,深證成指收跌5.33%,恒生指數收跌4.32%。
超級寬鬆星期一?多個國家、地區跟隨降息
在美聯儲迫不及待宣布降息後,多家央行跟隨。
周一(3月16日)早間,紐西蘭聯儲提前舉行緊急會議,宣布降息75bp並考慮大規模購債。紐西蘭聯儲將官方現金利率(OCR)從1.0%降至0.25%,並且表示至少在未來12個月維持該水平。
紐西蘭聯儲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持續上升,有必要採取進一步貨幣刺激措施,又強調已準備好應對疫情對經濟帶來的嚴重影響,如果需要進一步的刺激措施,願意大規模購買政府債券,而並非進一步減息。
不過紐西蘭聯儲主席奧爾稱,目前沒有考慮實施負利率。外界普遍預期澳洲央行也將放鬆政策。
很快,韓國、中國澳門、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均宣布跟進。
韓國央行宣布降息50個基點至0.75%;
中國澳門金管局宣布,自2020年3月16日起,基本利率下調64bp至0.86%;
中國香港金管局也宣布降息64bp,香港金管局將基準利率下調至0.86%;
越南央行宣布將再融資利率下調100個基點至5%;
沙特央行宣布降息,將回購利率及逆回購利率均下調75個基點;
卡達央行調降存款利率50個基點至1%,調降貸款利率100個基點至2.50%,調降回購利率50個基點至1%。
同時,印度央行行長達斯宣布,將進行1萬億印度盧比的長期再融資(LTRO)操作,將再度進行6個月期的美國-印度盧比外匯掉期操作。
而在幾天前,多國已經發布宏觀調控政策。
加拿大央行:九天內第二次緊急降息50個基點,並稱準備進一步調整貨幣政策
上周五,加拿大央行意外再緊急降息50個基點至0.75%,為九天來第二次降息50個基點。政府表示,將向企業提供100億加元(合72億美元)的信貸支持。央行稱,如果需要支持經濟增長並保持通脹在目標水平,央行管理委員會隨時準備進一步調整貨幣政策。
挪威央行:緊急降息50個基點
同在周五,挪威央行也宣布緊急降息50個基點,並暗示決策者將出臺更多刺激計劃支撐挪威依賴油氣資源和貿易的經濟。
目前,挪威的利率已從1.5%降至1%。挪威央行還表示「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準備進一步降息」。此外,挪威還將把反周期資本緩衝從2.5%削減至1%,以鼓勵銀行業繼續向企業放貸。
英國央行:降息50個基點
3月11日,英國央行宣布降息50個基點,將銀行利率下調至0.25%。這是2016年8月以來其首次降息。
冰島:下調50個基點
英國央行降息後,冰島央行也實施了緊急降息,將指標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2.25釐,在冠狀病毒蔓延並衝擊經濟後寬鬆貨幣政策立場。該央行同時將存款準備金率從1釐下調至0釐,以緩解銀行業的流動性狀況。
降息潮至?中國央行:不跟!
美聯儲緊急宣布降息的同一天,中國央行3月16日宣布,開展1年期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1000億元,操作利率3.15%,與上次持平。當日還將實施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為什麼中國央行不跟呢?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認為,中美貨幣政策後續一定程度上會脫鉤。
定向降準之後開展1000億元MLF,但不調降利率意味著什麼?
花長春認為:第一、 看護金融市場穩定,重啟流動性投放信號進一步確認。疫情發生以後,春節後的六周,央行流動性投放逐周減少,最近三周均無公開市場操作。定向降準+MLF,共釋放6500億元。央行結束流動性短暫 「空窗期」。
第二、 當前的流動性投放更多側重於長期,即定向降準後,採用了MLF,而不是OMO。這意味著雖然有外圍市場劇烈波動,但國內仍較平穩。央行不想短端資金過度充裕。
第三、 此次MLF並未調降利率,使得3月20號LPR調降概率下降。這實際為以後儲備政策子彈和空間。因為LPR一定程度會參考MLF等。11月、2月都是三率聯動下調。雖然美聯儲已經將利率降到零。這不意味著國內央行必然跟隨。中美貨幣政策後續一定程度上會脫鉤。
第四、 中美貨幣利率政策的脫鉤反過來有利於匯率的穩定,有利於人民幣資產。美國二次探底可能性較大,但中國資產具備成為全球避險資產條件。
而對於利率後期走勢,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則判斷,我國貨幣政策仍有較大空間,4月中上旬仍是降息時間窗口。
央行採取「定向降準+MLF」組合,釋放長期資金,有利於金融機構穩定預期,做好資產負債管理,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普惠金融領域的支持力度。
美聯儲連續兩次緊急降息累計150BP,聯邦基金利率再次回落至零利率水平,在此背景下,我們MLF利率保持不變,一方面體現我國貨幣政策獨立性,另一方面雖然我國2月份CPI漲幅出現回落,但仍在高位,需要繼續觀察經濟運行和通脹情況。
本次定向降準釋放5500億元長期資金,每年可直接降低相關銀行付息成本約85億元,對銀行機構降低負債成本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有助於引導銀行機構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預計本月1年期LPR將下調5BP至4%。
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重啟量化寬鬆政策背景下,隨著我國CPI漲幅回落,我國貨幣政策仍有較大空間,4月中上旬仍是降息的時間窗口。
後市怎麼走?分析師:美股仍有創新高的可能;中國財政寬鬆將繼續加碼
對於美股後續走勢,分析師們都有論斷,但結論卻各有差異。
招商策略張夏團隊相對樂觀,其認為,疫情衝擊過後,美股仍有創新高的可能。
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3~2014年期間美聯儲進行兩輪擴表,2019年9月以來美聯儲重啟擴表以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近期聯儲回購規模放量加速擴表。鑑於美股走勢與美聯儲擴表高度相關,認為疫情衝擊過後,美股仍有創新高的可能。
並且近期各國(除英國、瑞典外)均在積極採取措施對抗疫情,情緒的最大衝擊可能已經過去。對國內而言,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增速與美聯儲保持著某種程度的默契,公開市場投放和定向降準印證國內「金融上行周期」。因此,在當前相對寬裕的流動性環境下,新基建有望引領A股開啟一輪明顯的反彈。
對於後市如何走,中金宏觀梁紅團隊判斷道,中國政府需要進行4-5個百分點的「結構性」財政寬鬆。
基準情形下,如果全球主要經濟體、尤其是美國,「抗疫」及時有效,且資產價格受到的「傳染」有限,則海內外疫情對中國增長的影響可能在4個百分點左右。而悲觀情形下,防疫滯後使疫情「發酵期」延續到6月、美國經濟衰退,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則中國經濟可能承受5-6個百分點的衝擊。當前海外疫情顯露出朝「悲觀情形」演進的跡象。由此,我們推斷,中國政府需要進行4-5個百分點的「結構性」財政寬鬆,以抵禦疫情對經濟和就業的衝擊。
與全球主要國家相比,中國政府進行財政寬鬆在空間和執行力等方面均處於明顯優勢。預計財政寬鬆將繼續加碼,同時貨幣政策將繼續在短時間內通過流動性投放、降準、降息(LPR、甚至存款基準利率)等方式為財政寬鬆提供資金保障。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越是降息和淡化疫情,市場反應可能越負面。
未來市場預期真正扭轉的信號包括三點:1)疫情風險:採取更有效的應對措施,包括戴口罩、強制隔離、避免醫療資源擠兌等;2)資產價格風險:更多有針對性的流動性支持貨幣政策;3)槓桿與債務風險:協調主要產油國緩解原油危機,為頁巖油等有違約風險行業提供定向支持,防止企業債市場風險擴散。
市場當下真正的困境其實在於疫情不確定性衝擊下,衍生的對於美聯儲和政府的極度不信任和政策實施效果的擔憂。越是降息和淡化疫情,市場反應可能越負面。要想扭轉市場過於悲觀的預期,就應該對症下藥,給予各項政策效果更多的確定性。
民生宏觀首席解運亮則判斷,美國經濟可能進入流動性陷阱。
疫情蔓延導致生產和消費均大幅收縮,對需求側和供給側同時造成衝擊。貨幣政策主要是針對需求側進行調控,對供給側收縮無能為力。而且在疫情持續發酵情況下,即便貨幣政策持續寬鬆,需求側仍可能繼續惡化。因此,僅靠貨幣政策寬鬆,不足以阻止美國經濟衰退,反而可能進入流動性陷阱。
針對市場關於美國股災是否會誘發債務大清算的疑問,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判斷道,總體來看美國企業債務風險可能引發的流動性衝擊規模或小於2008年金融危機。隨著恐慌情緒的蔓延,美國高收益債信用利差近期直線攀升,但絕對水平仍低於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和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的水平。如果疫情的蔓延導致企業盈利下降,或金融市場流動性短缺,高收益債市場的流動性可能很快乾涸。美聯儲寬鬆政策或被迫進一步加碼。
針對美國的債務危機,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也認為需要警惕歐美債務危局。
過去10年的全球低利率環境,極大地刺激了歐美的政府和企業部門舉債。而近期由於新冠疫情的擴散,以及股市和油價的大跌,都可能會使得部分國家的政府和企業出現償債困難,進而導致了流動性收緊和出現債務危機的風險。
國泰君安固收覃漢團隊也判斷,不排除10年美債利率跌至0的可能。
隨著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100bp至0-0.25%,我們認為2年期美債收益率在二季度的目標點位是0.15-0.20%,10年期美債收益率在二季度的目標中樞應該在0.30-0.60%區間。需要說明的是,如果市場恐慌情緒持續發酵,不排除10年美債利率大幅跌破目標中樞下行至0利率的可能(截至3月13日,10年德債和10年日債利率分別為-0.64%和0.007%)。
方正宏觀首席陶川則更為樂觀,其認為,從美聯儲三輪量化寬鬆後資產價格表現看,QE對美股價格確有提振作用,黃金受益明顯。
美聯儲分別在2008年11月、2010年11月和2012年9月宣布三輪QE,其後大類資產表現分化。從三次QE後美股走勢看,其對美股價格確有提振作用,特別是2010年QE2後美股上行走勢明顯。此前三輪QE已將美股推至新高,本次新一輪QE的推出將至少降低市場對美股陷入熊市的擔憂。
除美股外,黃金是另一值得關注的資產類別,三輪QE後黃金短期震蕩,但中長期受益明顯。此外,本次QE更多在於釋放流動性,而非壓低美債長端利率,因此美債流動性問題得到緩解後,利率走勢仍將取決於疫情防控措施是否到位和避險情緒是否得到緩解。本次QE後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佔GDP比重將近一步向歐央行靠攏,距離日央行仍有一定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