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習近平扶貧故事》學習分享會在中央黨校大有書館舉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12月4日北京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聶北茵)《習近平扶貧故事》學習分享會今天下午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大有書館舉行。
寧夏大學黨委委員、常委、副校長史金龍以視頻的方式講述了他的扶貧經歷以及《習近平扶貧故事》讀後感。北京市海澱區紫竹院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付海濤,商務印書館資深編輯、《習近平扶貧故事》編輯審稿小組資深編審鄭殿華分享了自己的學習體會。北京市海澱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紫竹院街道地區單位黨政辦公室負責人等80餘人參加了會議。
《習近平扶貧故事》由67篇扶貧故事組成,按照時間順序,系統講述了習近平同志先後在陝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直到擔任總書記,都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關心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帶領困難群眾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生動記錄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扶貧開發、馳而不息推進脫貧攻堅的精彩瞬間。
此次學習分享會首先觀看了《習近平走過的扶貧路》視頻,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體中華兒女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精彩瞬間。隨後,主持人以書中的扶貧圖片為線索,講述習近平總書記的扶貧故事。
史金龍在視頻中介紹了自己在地處六盤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核心區的彭陽縣工作情況。他說,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所以我們重點聚焦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使彭陽縣在「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扶貧方面的探索受到各界關注。同時,將「貧困地區更需要網際網路+醫療,讓醫療資源下沉」作為突破口,自2017年8月開始,以全民健康信息化為引領,以籤約家庭醫生服務、基層醫務人員能力提升、縣鄉村醫療資源一體化為方向,搭建網際網路平臺。談起《習近平扶貧故事》中關於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的扶貧故事,史金龍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隆德縣貧困農村調研,深入寧夏南部山區考察,參加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第二次聯席會議等情節歷歷在目,倍感親切。
付海濤、鄭殿華一致認為,《習近平扶貧故事》是習近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謀發展求復興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具體寫照,全景式展現了中國的脫貧奇蹟。一個個跨越時空、具體生動的故事所包含的深邃思想和生動實踐,為中外致力於擺脫貧困的奮鬥者提供了可資借鑑的啟迪與信心,為人類反貧困貢獻了可資借鑑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與會者表示,《習近平扶貧故事》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好讀易懂,生動地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力量、人格力量、語言力量,使人真切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的最深牽掛,「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使命情懷。每一個公務員,都應積極學好《習近平扶貧故事》,在「脫貧攻堅」路上進一步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