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裡河上的「溜索」醫生 大山裡堅守奉獻 30 年

2021-01-13 四川日報
木裡河上的「溜索」醫生 大山裡堅守奉獻 30 年

    

□陳興國 本報記者 何勤華
  8月6日一大早,木裡縣博科鄉衛生院院長陳正清就背起藥箱出門了。平時醫院就診病人不少,沒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下村。他要趁著休息日趕緊去日古村的上布拉組,給貧困戶做健康檢查。
  上布拉組位於在高峻險要的大山深處,至今仍不通公路,唯一和外界相通的,是一根橫亙在洶湧的木裡河上光溜溜的溜索橋。
  陳正清搭乘便車行進20多公裡,來到木裡河畔的溜索橋邊。只見他來到江邊,熟練地往身上套上繩索,抓緊滑輪下方鐵鏈,「嗖」的一聲,就很快穿過波濤翻滾的江面,滑向河對岸。有著多年溜索的經驗,他的動作早就流暢自如了。
  「第一次乘溜索時根本不敢往下看,頭暈眼花,現在早就習慣了。」陳正清說,「到了河對岸,還要走上半個多小時才到村裡。」每年開展醫療巡迴工作,僅這個上布拉組,陳正清至少要去8次。
  為了不漏掉一戶貧困戶,陳正清走遍了全鄉每一個村落。在博科鄉衛生院的藥房,靠門的藥架上總是擱著需要緊急出診的藥品、急救包、背包手電筒等物資。如果遇到突發事件,他可以在2分鐘內準備好相應急救藥品緊急出發。
  陳正清的認真負責細心體貼不僅體現在對病人上,還體現在他對衛生院的日常管理工作上。在鄉衛生院二樓的辦公室,有一列整潔的木櫃,按村組、貧困戶的年齡、高血壓、孕婦、兒童等分門別類列放著全鄉每一個人的健康檔案。與其他鄉不一樣的是,每一份檔案上都標有不同顏色標籤,「高血壓的是紅色籤,老人的是白色籤,兒童的是綠色籤,貧困戶的是黃色籤。」
  面對病人,陳正清的臉上總是洋溢著溫和的笑容。他說:「服務山區群眾是我最大的價值,貧困人口早日擺脫貧困是我最大的心願。」他巡回醫療不僅為貧困戶送醫送藥,還時常為貧困戶帶去慰問金及生活用品。本鄉本土不說了,就是鄰鄉的村民也對陳正清充滿了信賴,每當他下鄉出診,村民們都爭相拉他到家裡去做客,把他當作貴賓招待,村民都說:「只要看到陳醫生的笑臉,我們就感到放心踏實。」
  從成都中醫藥大學畢業以後,陳正清就一直在基層做鄉村醫生,從醫已經30年了。多年來,他個人下村出診就有好幾百次,診治的患者也有上萬人次了,同事們很少聽到他抱怨和叫苦。為解決貧困群眾出行難問題,陳正清個人捐助1萬元填補博科鄉日古村下布拉組集資建橋的資金缺口。村裡建起了鐵索橋,方便下布拉組34戶貧困群眾出行,為巡回醫療隊搭建起救死扶傷的生命通道。
  多年來,陳正清默默在大山裡堅守奉獻。女兒身帶殘疾獨自在外讀書,沒有時間照管致使中途輟學;從他參加工作至今,在綿陽老家的父母也僅僅和他團聚過一次;嶽父身患癌症,他在鄉裡沒時間照顧,去世時也沒能看老人家最後一眼。「在父母眼裡,我不是一個孝順的子女,在妻子面前,我常常自責不是一個好丈夫,在兒女面前我也沒能當好一個好父親。」陳正清說,「病人離不開我,貧困群眾更離不開我,衛生院不能關門,這裡就是我的第二故鄉。」

相關焦點

  • 紮根大山近30年的寧波鄉村醫生 上抖音拿豬骨頭直播講解肩周炎
    大山裡的120玩抖音、上直播,看起來很時髦的姚亞強其實是一位紮根大山近30年的山村醫生。1991年從餘姚衛校畢業後,他先後在四明山區的曉雲衛生院、鹿亭衛生院、大嵐鎮衛生院工作,現任梁弄中心衛生院黨支部書記。
  • 從「溜索姑娘」到郵政扶貧人,她是藏族群眾心中的格桑花
    1999年參加工作的尼瑪拉木,是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雲嶺鄉郵政所的郵遞員,也是我國1.6萬名步班郵遞員中的一員。為了把一封封郵件送到大山深處的千家萬戶,她要背著15公斤以上的郵包,時而行走在海拔1500米的乾熱河谷,時而翻越海拔4500米的雪山,每次行程近350公裡 。20年間,尼瑪拉木1000多次掛上溜索,飛越兇險的瀾滄江,路上還要面對蛇、狼和山體滑坡及飛石的襲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溜索為證
    但自從大橋竣工,公路通村後,蔣世學「失業了」,溜索大部分時間也處於閒置狀態。蔣世學有時會來到江邊的操作房裡,看著停靠在岸邊空空的溜箱以及遠處的大橋,思緒會不自主地回到「溜索」歲月。川滇交界,金沙江深藏在高山峽谷之底。鸚哥村村民房屋散落在江邊懸崖上,有的距離江面數百米,江對面是四川省布拖縣馮家坪村。沒溜索前,村民過江,要走山路到江邊坐船,一個來回數小時。
  • 特崗教師的奉獻與堅守
    他們堅守在最邊遠、最貧困、最艱苦的地區,為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本期周刊,我們選取幾位特崗教師的故事,在他們的講述中,能看到鄉村教育的變化,能看到一大批有志青年到鄉村、到邊遠地區為國家教育事業建功立業的奉獻與激情。
  • 木裡河沙灣水電站4臺機組日前全部投產運行
    木裡河沙灣水電站4臺機組日前全部投產運行 2012年11月09日 00時00分
  • 四川涼山木裡縣境內的木裡河上,這一大型工程完成重要裡程碑
    日前,中國電建成都院EPC建設的木裡河固增水電站,1號機組順利完成轉子起吊並精準安裝就位,為實現預定投產發電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固增水電站裝機4臺,總裝機容量172兆瓦,發電機轉子是機電設備安裝中單件吊裝最重的設備。其外徑4371毫米,總重量約128噸。
  • 《光明日報》刊登貴州銅仁堅守大山33年的女教師優秀事跡,看哭了!
    一個村莊,一個農村女孩,一份堅守,貴州銅仁女教師杜典娥把人生最美好的33年奉獻給了大山深處的孩子…… 歲月流逝,不變的是對孩子們的愛
  • 在雲南,400名小學生有18個靠溜索過江上學,能有雙鞋就很幸福
    怒江兩岸, 這樣的小學生多達400名,而我作為一個雲南羅平大山裡的農村娃,看完《走路上學》這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被打動的同時也讓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小山村,艱苦的生活,那段日子似苦實甜。姐姐娜香放學回到家,二話不說,直接嫻熟地渡江去請醫生,在她的懇求下醫生終於不情願地、冒著生命危險渡江來了,奶奶得救了,醫生回城裡了。
  • 木裡河固增水電站首臺機組轉子吊裝成功
    木裡河固增水電站首臺機組轉子吊裝成功 發布時間: 2021-01-07 10:30:30   來源:成都院  作者:吳東利 李海生 日前,中國電建成都院EPC建設的木裡河固增水電站,1號機組順利完成轉子起吊並精準安裝就位,
  • 今晚,民間採藥人把大山裡的秘密告訴你,一般都不外傳!
    所謂藥食同源,板藍根既是一味藥材,也是餐桌上的美味。在楊在國眼裡,板藍根是貼補家用的寶貝,而在母親眼裡,板藍根的嫩葉,能製成一道美味佳餚,讓兒子在出發打工之前再嘗一次家裡的味道!小白薇是山裡人的寶貝,但它的秘密面臨失傳!雲南怒江州位於橫斷山脈,大山的深處散落著不少村落,許漢鼎就是生活在這裡的一名鄉村醫生。
  • 華電木裡河水電:黨員教育不鬆勁 線上培訓煉黨性
    華電木裡河水電:黨員教育不鬆勁 線上培訓煉黨性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1-16
  • 大山裡的獨行者
    鴨子在淺淺的溪水裡伴著落葉一起遊向遠方,周醫生在雞群中給它們灑下清晨的第一頓飯。在犬吠、雞鳴,一切家禽甦醒的時刻,生機與活力也隨之甦醒,生命應有的冗長蓋過了季節的輪迴。周醫生行走在鋪滿落葉的小路上,用一個藥箱、一件白大褂對這個村莊進行著守護,對全村人的生命進行著縫縫補補。
  • 勞動者之歌丨朱軍紅:在平凡中堅守 在奉獻中閃光
    勞動者之歌丨朱軍紅:在平凡中堅守 在奉獻中閃光 2020-11-26 14: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凡人歌|大山裡的築夢人
    大山裡的築夢人(10:16) 本片為澎湃新聞·湃客眼光欄目首發紀實影像作品。
  • 大山裡有什麼「寶藏」?讓他一守就是30年
    新華社杭州10月15日電(記者黃筱)在30年的山林管護生涯中,無論天氣有多惡劣,他都始終堅持巡護,用雙腳丈量林區6000多畝大山裡的溝溝壑壑;三萬多棵古楠木生長群落裡,他一眼就能判斷楠木的品種、年齡;面對偷樹人,他隻身一人勇敢對抗,嚇退了違法分子。
  • 用教育讓夢想飛躍大山|教育|夢想-原創觀點-川北在線
    用教育讓夢想飛躍大山時間:2020-12-21 15:32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很難想像這樣一段激情澎湃的口號出自一所地處偏遠的女子高中。
  • 鄉村教師白樹德堅守山區40餘載 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1987年,白樹德被調到離左家村3公裡外的南陽勝學校擔任教導主任,兩年後轉為公辦教師。在上下班途中,每當遇到下大雨,他總會護送五六個孩子蹚過兩條河道。到了冬天,天黑得早,他還要護送孩子們經過一片亂墳崗,直到孩子們安全回家。2003年,白樹德擔任左家學校校長。
  • 華電木裡河水電:引水隧洞放空檢查保安全
    華電木裡河水電:引水隧洞放空檢查保安全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2-28
  • 甘為人梯,休寧一位教師堅守大山34年
    這是辦公室裡其他老師對吳國安的評價。從起初村小的小學教師、夜校「掃盲班」的成年教師到現在的幼兒教師,34年來,吳國安不斷轉換身份但始終紮根鄉村,行走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回望過去 責任與苦難並存1986年,從師專畢業後的吳國安被分配到黃山市休寧縣山鬥鄉下面的村小任教,「有一人一校的、還有三四個老師一個學校的。」與山鬥鄉的中心小學不同的是村小裡學生少、條件差,20歲的他,幾乎負責學校所有學生的語文、數學課。
  • 四川省木裡河立洲水電站工程項目通過核准
    2011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核准四川省木裡河立洲水電站工程項目